劉愛琳
摘要:責任感是做人的基本素質(zhì),也是社會對每個公民的基本要求;而對于幼兒來說責任感的培養(yǎng)是個性發(fā)展的核心,對幼兒的終身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僅關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個性形成、情緒情感、社會適應性食物問題,而且關系到孩子的認知和學習的發(fā)展,關系到孩子將來的生活幸福和事業(yè)成功。因此,孩子責任感的培養(yǎng),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必要的一課。
關鍵詞:責任感、家園配合、角色游戲
前言:責任感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guī)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tài)度,是個人對自己的言行和所承擔的義務持認真負責和積極主動態(tài)度而產(chǎn)生的情緒體驗。那么,對幼兒而言,責任感是指什么呢?是指孩子對待自己應該做的事,在幼兒園、家庭、社會中應該遵守的規(guī)則,應完成任務時的自覺態(tài)度和行為。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礎,是能力發(fā)展的催化劑。幼兒作為社會載體的一部分,有無良好的責任感對他們來說,將直接影響到今后在社會上的生存狀態(tài);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教育觀念也在不斷的更新與發(fā)展,對于幼兒的教育我們的教育宗旨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提倡終身教育理念,講究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我們所關心的主題是讓幼兒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同時學會做人。
一、案例背景
幼兒通過扮演的角色,反映著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人的交往關系,模仿社會生活中人們的行為準則,學習他們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體驗他們的情感。下文中妥妥與元元小朋友分別在兩個片段中都表現(xiàn)出了不負責,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事不認真,擅自離開自己的崗位。具體的內(nèi)容見下面的案例:
片段:
和平時一樣,孩子們在創(chuàng)游活動中有序地游戲著,突然,在“燒烤吧”工作的妥妥氣呼呼地大喊起來,“銀行的工作人員去哪了?誰是銀行的工作人員?”孩子們被她突如其來的大聲嚇了一跳。
只見元元急急忙忙地跑過來,“怎么了?我是銀行的工作人員呀?!?/p>
“那你怎么不在銀行里?”妥妥生氣地問到。
“我我要去表演,要先設計一個新發(fā)型呀?!痹膊环敗?/p>
“你在上班,怎么能隨便跑出去呢?”
“那我頭發(fā)那么長,去表演會很難看的?!痹卣f著。
…… ……
“我家來了很多客人,我來取錢買吃的,你不在,我怎么取錢?怎么招待我的客人?”妥妥理直氣壯。
聽完妥妥的控訴,大家紛紛指責起元元來。
孩子們之間的氣氛一下子變得尷尬凝重。
“你不好好工作”我對元元說,“上班時間去理發(fā),被開除了。我來做銀行的工作人員?!?/p>
聽完我的話,元元馬上放下假發(fā),跑過來,“我再也不跑開了,我會做好自己的工作的。”
“不行,你沒有責任心,這樣的員工沒有工作的資格?!蔽乙稽c也不退步。雖然在對妥妥說話,可明顯感覺到周圍其他孩子探究的眼神。
“熱鬧看完了,快點回去工作?!蔽覜_著孩子們說到。很快,所有的孩子都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
自從這次“開除”事件以后,孩子們在游戲時,再也沒有發(fā)生過擅離崗位的事情,他們的角色責任心也慢慢變強了。
二、案例分析
妥妥的這種行為,明顯是缺少角色責任心的表現(xiàn)。很多孩子,在游戲時,想法很多,想要做的事情很多,于是,就模糊了自己的角色任務。這個時候,老師及時進行了懲罰,對于孩子們來說,這樣的懲罰讓他們記憶深刻,是對游戲規(guī)則的重申。推人及己,對他們的約束力必然會更強。
幼兒在角色游戲時責任感缺失的原因:
1.實際生活中缺少責任心
現(xiàn)在的孩子,責任心缺失是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很多都以自我為中心,任性浮躁,自高自大,做事不考慮后果,不替別人著想,一旦犯了錯也不愿承擔責任。
2.對角色的認識不夠
孩子們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了解得不夠透徹。比如在片段中,妥妥很隨意地就離開自己的崗位去做別的事情,就是對自己的角色認識不夠?qū)е碌?他不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應該做些什么,隨便走開會對別人造成什么影響。
3.教師沒有給予及時正確的引導
比如,制定的規(guī)則沒有落到實處,沒有給孩子們懲戒的作用;孩子個個都是“鬼靈精”,一旦制定的規(guī)則沒有真正落到實處,想讓他們繼續(xù)遵守,那是難上加難。有些教師在交代任務時沒有說清楚具體完成任務的情況,甚至于有的自身的責任感都比較薄弱,或者有的教師認為幼兒年幼,需要經(jīng)常叮囑,從而讓幼兒覺得,反正教師會說的,今天沒有完成,明天再完成,一直拖著不完成任務。
三、案例啟示
1.通過樹立榜樣,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
幼兒與老師每天朝夕相處,老師的言行舉止?jié)撘颇挠绊懼變?。在幼兒園教師是幼兒的模仿對象,如果老師做事虎頭蛇尾、不守諾言、推卸責任等,幼兒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因此要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教師首先要注意自己行為習慣,以身教創(chuàng)造和諧的氣氛,讓幼兒以教師良好的責任感為典范,在自己行動體驗中鞏固對老師的學習,使責任感成為人格的一部分。
同伴也是幼兒學習的榜樣,教師對責任心強的幼兒要及時進行積極的評價和鼓勵,激發(fā)其他幼兒向他學習的動機。
2.通過角色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
角色游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可以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體驗承擔不同的責任。在商店游戲中,擔當售貨員的幼兒要履行自己的責任,給顧客服務,感受到自己為別人服務的樂趣及情感。在餐廳的游戲中,擔當服務員的幼兒要禮貌待客,認真服務,而扮演客人的幼兒則要安靜進餐,不能大聲喧嘩。在娃娃家游戲中,扮演媽媽的幼兒必須承擔愛護孩子的責任,為“小孩”洗衣做飯,孩子在游戲中享受到“媽媽”的愛,懂得關心他人,愛護他人的情感。如此雙向反饋,會為幼兒下次再做出責任行為而感覺到快樂,不僅激發(fā)了幼兒承擔責任的熱情,也增強了承擔責任的自信心、自豪感。
3.縮短家園教育差距,讓幼兒落實責任感
現(xiàn)代家庭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凡事都依賴大人,遇到難事就退縮,對于成人交予的任務拖拉、半途而廢,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有必要與幼兒園達成共識,共同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1)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很多事情都不讓孩子去碰、去做;長此以往,孩子就出現(xiàn)嚴重的依賴心理。所以,家長們在注重孩子學習的同時,也應重視孩子其他能力和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平時,在家中應讓孩子練習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如洗手帕、襪子、整理自己的小房間等。剛開始,家長可與孩子一起做,讓孩子當助手,分派給他一些簡單的很快就能做完的小事,讓孩子從中體驗到一點成功的快樂。接著家長應有意識的將自己和孩子的角色慢慢互換過來,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價值,從而意識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有義務為家中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讓孩子學會承受失敗
孩子剛開始嘗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往往會遇到一些小小的失敗。此時,如果家長說“哎,說你不會,你不信,以后別再做了”就會大大打消幼兒的積極性,他會認為自己不行而產(chǎn)生自卑感,沒有勇氣再做第二次嘗試。如果家長說“沒關系,一次不行再試一次,你一定會做好的”這樣就好比給孩子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孩子有了承受失敗的勇氣,也就有了第二次嘗試的膽量,最后就一定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當孩子遇到失敗時,家長應給予孩子勇氣去承受,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鼓勵孩子再次嘗試,而不是容許他遇難而退。
總之,幼兒責任感的培養(yǎng)對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行為習慣有著積極的作用,是幼兒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健全幼兒人格、將來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有力保障。但是幼兒責任感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我們耐心細致的引導、教育,將之貫穿于幼兒的整個成長過程中,這樣才能使幼兒將來進入社會成為一名有責任感的人。
參考文獻:
[1]尹飛.淺談幼兒責任感的培養(yǎng).大眾文藝.2010.13
[2]王華.談談幼兒責任感的培養(yǎng).《現(xiàn)代特殊教育》.1998
[3]龐麗娟.江勇.葉子.幼兒責任心發(fā)展的研究.《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9
[4]馮華.談幼兒責任感的培養(yǎng)方法途徑.教育理論研究(第九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