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玉 朱慧志 胡國俊(.安徽中醫(yī)藥大學 合肥 3003;.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合肥 3003)
現(xiàn)代醫(yī)學的發(fā)展進步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給肺癌患者帶來了福音,提高了總體遠期生存率;另一方面,手術創(chuàng)傷、放療損傷、化療、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藥物不良反應降低了肺癌患者的生存質量。肺癌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現(xiàn)代醫(yī)學在其治療中發(fā)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與此同時中醫(yī)藥在其治療中發(fā)揮的作用也不容小覷;諸多研究表明,中醫(yī)藥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增強機體免疫力、減輕放化療等毒副反應,起到減毒增效抗腫瘤、延長患者生存期的作用。
胡國俊先生是安徽省國醫(yī)名師,出生于中醫(yī)世家,為新安醫(yī)學傳人,從事中醫(yī)內科臨床工作50余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運用中醫(yī)藥治療疑難雜癥。筆者有幸隨師臨證,獲益頗多,現(xiàn)舉胡師治療肺癌驗案2則,以供同道參考。
1.1 病案一 患者陳某某,男,62歲,2019年10月8日初診。主訴:發(fā)現(xiàn)左肺腺癌伴左側胸腔積液2月余?;颊?019年7月21日因活動后胸悶氣喘1周去醫(yī)院詳細檢查后確診為左側胸腔積液(惡性);轉移性肺腺癌。予抽液、抗炎、化痰及“吉西他濱+奈達鉑”方案化療等治療,后因肝功能轉氨酶較高終止化療,胸水減少后,2019年9月1日出院予口服“吉非替尼”靶向治療至今??滔掳Y:胸悶、氣喘,偶爾干咳,左肩抬舉疼痛,顏面部紅色皮疹明顯,納寐可,二便通調,舌淡紫,苔少,脈細數。中醫(yī)診斷:懸飲?。槐孀C為氣陰兩虛,毒瘀阻絡。治法:益氣養(yǎng)陰,解毒散瘀通絡。處方:南沙參30 g,麥冬10 g,五味子10 g,敗醬草30 g,鱉甲30 g,皂角刺10 g,薏苡仁30 g,百合20 g,瓜蔞皮20 g,旋覆花10 g布包,黃芩10 g,太子參20 g,秦艽20 g,姜黃10 g,炒白芍15 g,甘草10 g,桑枝30 g。14劑,水煎服,日1劑。
二診(2019年10月21日):患者訴胸悶氣喘較前改善,腹脹,矢氣后減輕,左肩抬舉疼痛較前減輕,顏面皮疹猶在。舌質紅,苔黃,脈弦數。于原方去桑枝、旋覆花、炒白芍、甘草,加枳殼10 g、川厚樸10 g、大腹皮15 g、羌活10 g。7劑,水煎服,日1劑。
三診(2019年11月4日):患者訴胸悶氣喘較輕,腹脹減輕,左肩抬舉疼痛減輕,偶爾干咳。顏面皮疹暗紅,未見新發(fā)皮疹,舌質紅,苔黃,脈細數。守2019年10月8日方,14劑,水煎服,日1劑。
四診(2019年12月10日):患者訴胸悶氣喘較輕,腹脹明顯減輕,左肩抬舉疼痛再減,咳少,顏面皮疹暗紅,部分皮疹消褪,動則汗出,口干不苦,納寐可,大便稀,2次/日,小便正常,舌質紅,苔黃乏津,脈細數。于2019年10月8日方加生石膏30 g、知母10 g、葛根30 g。14劑,水煎服,日1劑。
后患者堅持中藥治療,門診隨診,胡師隨證加減,上述癥狀明顯緩解,隨訪1月,病情相對穩(wěn)定。
按:胡師認為本病由于氣陰暗耗,毒瘀阻絡,肺失通調水道之職,水飲蘊積肺中,故方中選用南沙參、麥冬、百合、太子參益氣養(yǎng)陰;五味子益氣生津,兼具斂肺止咳之效;敗醬草、鱉甲、皂角刺、薏苡仁、黃芩共奏清熱解毒、利水滲濕,祛瘀消腫散結之功;瓜蔞皮清熱化痰,利氣寬胸;旋覆花降氣消痰,行水,活血通絡;瓜蔞皮、旋覆花合用改善患者胸悶、氣喘的癥狀。秦艽、姜黃、桑枝祛風濕,通絡止痛;炒白芍、甘草配伍酸甘斂陰,緩急止痛;秦艽、姜黃、桑枝、炒白芍、甘草五藥針對患者左肩抬舉痛而施用。二診時患者腹脹,矢氣后減輕,去降氣之旋覆花,加用枳殼理氣寬中,行滯消脹,川厚樸燥濕消痰,下氣除滿,大腹皮行氣寬中,利水消腫;左肩抬舉疼痛較前減輕,去桑枝,改用專治肩痛的羌活,增強止痛效果,恐炒白芍斂水濕之邪、甘草助濕壅氣,加重腹脹,故而去之。三診時患者腹脹減輕、左肩抬舉疼痛減輕、偶爾干咳,恐枳殼、川厚樸、大腹皮久用耗氣傷陰,故守初診方繼續(xù)服用,以益氣養(yǎng)陰,解毒散瘀通絡。四診時針對患者顏面部皮疹、口干、大便稀、苔黃乏津,在初診處方上加用生石膏、知母、葛根清肺胃熱,生津止渴,升陽止瀉。
1.2 病案二 患者龍某某,女,39歲,2019年10月10日初診。主訴:肺腺癌術后3月余?;颊?019年7月于外院行肺結節(jié)切除術,術后病理示微小浸潤性肺腺癌。術后患者咳嗽漸加重,尋西醫(yī)治療后咳嗽未見改善,遂尋中醫(yī)治療求診于胡師。刻下癥:咳嗽不分晝夜,痰白量少,以干咳為主,夜間咳嗽影響睡眠,納可,二便通調,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滑。中醫(yī)診斷:咳嗽??;辨證為內傷咳嗽-痰濕蘊肺。治以燥濕化痰,理氣止咳。方藥組成:金沸草15 g,法半夏10 g,陳皮10 g,紫蘇子10 g,當歸10 g,僵蠶10 g,枇杷葉15 g,浙貝母10 g,遠志15 g,赤芍15 g,生白芍15 g,甘草10 g,五味子10 g,訶子10 g,烏梅10 g,首烏藤20 g,炙麻黃10 g,苦杏仁10 g。7劑,水煎服,日1劑。
二診(2019年10月24日):患者咳嗽較前減輕,痰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于上方去紫蘇子,加葶藶子15 g、黃芩10 g、桑白皮10 g。7劑,水煎服,日1劑。
三診(2019年11月7日):患者咳嗽較前明顯減輕,干咳為主,痰少,仍然影響睡眠,有點怕冷,偶爾胸悶不適,舌質淡紅,苔黃膩,脈滑,尋求膏方治療。處方:金沸草300 g,茯神400 g,遠志400 g,小薊400 g,法半夏300 g,浙貝母300 g,橘紅300 g,知母300 g,紫蘇子400 g,炙桑白皮300 g,黃芪400 g,太子參300 g,首烏藤400 g,僵蠶400 g,絲瓜絡300 g,瓜蔞皮400 g,阿膠350 g,淫羊藿300 g,白芥子300 g,當歸400 g,蜂蜜500 g。1劑,每日2次,每次1匙。
后隨訪2月余,目前患者偶爾咳嗽,寐可。
按:胡師認為本病乃術后肺體受損、肺失宣發(fā)肅降之職,痰濕郁滯,故選金沸草、紫蘇子降氣,消痰,止咳平喘;法半夏、陳皮燥濕化痰,理氣健脾;炙麻黃、苦杏仁一宣一降,以恢復肺氣之宣降;術后肺絡受損,肺體局部瘀滯,予當歸養(yǎng)血活血,赤芍清熱涼血散瘀,生白芍養(yǎng)血斂陰,助手術耗損之陰血新生;僵蠶化痰散結,枇杷葉、浙貝母清肺化痰止咳,有防痰、濕、瘀化熱之妙;遠志既能祛痰,又能安神益智,與養(yǎng)血安神之首烏藤,斂肺止咳,益氣生津,及補腎寧心安神之五味子合用助患者入眠;患者咳嗽3月余,予五味子、訶子、烏梅三藥合用斂肺止咳生津;甘草祛痰止咳,調和諸藥。二診時患者咳嗽減輕,舌脈提示痰熱較重,去辛溫之紫蘇子,加用瀉肺熱止咳之葶藶子、黃芩、桑白皮。三診時針對患者癥狀及調理體質,予金沸草、法半夏、橘紅、紫蘇子、白芥子、炙桑白皮、知母、浙貝母、瓜蔞皮共奏化痰止咳之效;瓜蔞皮兼利氣寬胸之功以緩解胸悶;茯神、遠志、首烏藤安神助眠;恐久病生瘀,予小薊、僵蠶、絲瓜絡合用化痰散瘀解毒通絡,當歸養(yǎng)血活血、阿膠補血,蜂蜜、黃芪、太子參補氣,淫羊藿補陽,蜂蜜、阿膠合用便于制膏。
2.1 肺癌的病機為正虛邪實 肺癌在中醫(yī)屬“咳嗽”“肺積”“咯血”等病范疇,《靈樞·百病始生》曰:“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薄鹅`樞·口問》言:“故邪之所在,皆為不足?!焙鷰熓熘O經典,認為肺癌的形成也不例外,正虛邪實是其發(fā)病機理。肺癌的病位主要在肺,癌細胞代謝旺盛,氣血暗耗,正常肺組織受其侵蝕,肺臟虛損與日劇增,根據五行母子相及規(guī)律,肺金(子行)虛弱,上累脾土(母行),引起脾土亦不足,終致肺脾(子母)俱不足,同理,母病及子,肺金虛,累及腎水,終致肺腎兩虛。肺與脾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氣的生成與水液代謝兩個方面;肺與腎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水液代謝、呼吸運動及陰陽互資三個方面[1]?!鞍俨《嘤商底魉睢?,痰、濕為脾失健運的病理產物;“久病必瘀、久病化熱”“癌者,上高下深,巖石之狀,毒根深藏”。胡師認為正虛邪實是肺癌的病機,虛以氣陰兩虛為本,實以痰、濕、熱、毒、瘀為標。
2.2 胡國俊治療肺癌的用藥特點 胡師認為肺癌患者多有氣陰兩虛、痰濕、熱毒、瘀血,因此治療肺癌時,注重益氣養(yǎng)陰,化痰利濕,清熱解毒,散瘀活血。胡師常用南沙參、太子參、黃芪、麥冬、百合等益氣養(yǎng)陰;浙貝母、法半夏、陳皮、金沸草、旋覆花、瓜蔞皮、紫蘇子等化痰;薏苡仁、桑白皮、葶藶子等利濕利水;敗醬草、山慈菇、魚腥草、半邊蓮等清熱解毒;小薊、赤芍、當歸等散瘀活血;皂角刺、鱉甲、牡蠣、僵蠶、薏苡仁等消腫散結抗癌。在治療兼癥方面,肩痛常用姜黃、秦艽、桑枝、羌活等祛風濕利關節(jié),通經活絡止痛;胸悶氣喘常用瓜蔞皮、旋覆花、紫蘇子等降氣化痰寬胸;吉非替尼所致藥疹常用生石膏、知母、黃芩等清肺熱;腹脹常用枳殼、川厚樸、大腹皮理氣消脹;難以入睡常用遠志、茯神、首烏藤、酸棗仁、五味子等安神助眠。
胡師認為肺癌是一種全身屬虛,局部屬實的慢性病,在疾病的早、中、晚期辨證應當辨邪正之盛衰,把握扶正與祛邪的尺度,用藥應當四診合參,充分發(fā)揮中醫(yī)藥的優(yōu)勢,辨證論治,“因時、因人”靈活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