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之中,往往都是單純的由教師灌輸知識給學生,將學習的過程簡單地概括為知識的傳遞,這種錯誤方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新課改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產(chǎn)生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這樣的課堂教學方法可以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小學語文課堂整體效率的提升。文章從小學語文課堂實際的教學情況出發(fā),簡要地分析了先學后教的模式相比起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論述了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如何與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更好地結(jié)合,并有針對性地給出一些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先學后教
近些年來,新課改的趨勢在不斷地加深,小學語文作為最基礎的課程,積極地參與到課改的潮流之中。經(jīng)過了幾年的實踐,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成效,但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根深蒂固,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會受到其影響。這些傳統(tǒng)的理念不僅會對老師產(chǎn)生影響,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學生長期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習慣性的去被動接受老師的講授,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小學的語文課堂中開始使用“先學后教”的方法,強調(diào)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主學習和思考,全面地提升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
一、 “先學后教”理論的含義
所謂的“先學后教”,簡單地說就是在課堂上強調(diào)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在自學完畢后老師再統(tǒng)一對學生自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統(tǒng)一的講授。教師在準備新課程的講解之前,首先要為學生列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內(nèi)容,讓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要求,有目的性的展開自學。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自學能力較差,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自學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帶領學生查閱課本中出現(xiàn)的生僻字或成語的含義,了解課文的背景知識,并將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整理出來,便于老師進行統(tǒng)一的講解。而“后教”則更強調(diào)教師對知識點的補充以及對重難點知識的強化講解,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階段,負責講授的不僅僅是教師,如果一個學生的問題可以由另一個學生進行講解,則更能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而言也能得到更多的鍛煉。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中,最重要的是堅持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全面地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 “先學后教”理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方法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通常更強調(diào)老師的講授,認為老師的講授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來源。但這樣的做法只能使學生對學習的知識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并不能理解其中真正的含義。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要更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學習,由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索,自己發(fā)現(xiàn)知識,獲取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也能切實地掌握學習的方法。這才是學習的根本意義,而不僅僅是一個人將知識傳遞給另一個人。因此,在課堂上強調(diào)學生的自學,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先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
在新的時代下,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字數(shù)越來越多,文章中出現(xiàn)的生僻字成語比較多,文章的理解難度也越來越大,對學生而言,不僅學習的難度在不斷增加,老師教學的難度也在不斷提升。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能過分地嚴肅,要注重活躍課堂的氛圍,首先要建立起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們能夠輕松地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才能夠使學生的自學能夠更高效的開展,課堂的整體效率得到保障。
例如,在進行課文《海倫·凱勒》的講解時,由于學生對國外的人物了解不多,可能會感到文章枯燥乏味,教師要做的是提前對學生進行背景知識的講解,帶領學生共同了解海倫·凱勒,讓學生能夠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自主學習之中。在進行這一課的講解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幾個簡單的問題,為學生的自學提供正確的方向。如“認清本篇課文中出現(xiàn)的所有生字詞”“思考是什么原因激發(fā)了海倫·凱勒寫作的激情”“海倫·凱勒的身上又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我們應該如何向她學習”等。如果學生能夠在自學的時間內(nèi)順利地完成老師所安排的任務,可以適當?shù)亟o予一些獎勵,這樣的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獎勵就可以成為學生努力學習的動力,能夠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自主學習成功的成果,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也能改善學生對枯燥的課本知識產(chǎn)生的厭煩心理,從而全面地提升學習的效率。
(二)為學生設置合理的自主學習目標
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進行自學的過程中,教師并不可以完全的放任學生自己看書,而是要進行一定的引導。小學階段的學生自學能力普遍較差,如果全部交給他們自主學習,很多學生會感到十分茫然,不知所措,干脆枯坐在課堂上浪費時間。一些愿意自主學習的學生也可能因為把握不到學習的重點而導致自學的效率低下。因此,在學生進行自學的過程中,教師更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實時關注,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例如,在進行課文《秦兵馬俑》的講解時,要為學生設置一定的學習目標,例如掌握文章中出現(xiàn)的一些生僻字,并進行這些字詞的組詞練習。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文章中的生字,還能使學生有目標、有計劃的學習,全面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的效率。
(三)為學生教授正確的“先學”方法
在小學的高年級階段,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一些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但是對于自學的方法仍然不能正確的掌握。這就需要教師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在課堂的教學之中,為學生傳授自學的正確方法,才能使學生在“先學”的階段學習能夠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例如,在進行詩詞《七律 長征》的學習之前,教師要先帶領學生共同學習詩詞中的一些專有的字詞的用法,了解其中一些特殊的表達方式,掌握一些古詩詞的鑒賞技巧,學生在系統(tǒng)的學習完這些鑒賞方法之后,就可以展開古詩詞的自我學習,才能夠真正實現(xiàn)自學的意義。不僅能夠順利地完成在本節(jié)課中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古詩詞的學習和鑒賞方法,能夠靈活地運用在今后的學習之中,為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后教”:突出重點的知識的講解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當學生完成“先學”的任務之后,已經(jīng)基本上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絕大部分知識,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對其中的重點、難點進行點撥,加強對重點知識的講解,鞏固自學的基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例如,在進行文章《推敲》的講解時,學生可能會產(chǎn)生這樣的疑惑:“推”和“敲”僅僅是兩個字而已,它們之間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會引起作者的思考?在僧“推”月下門中,使用“推”字,讀者會下意識地認為僧人是回到了自己的住所,所以可以毫無顧忌地直接“推”門;而在僧“敲”月下門中,“敲”門必然是敲別人家的門,僧人在深夜去了哪里?敲了誰家的門?是他的朋友。還是偶然遇到的人家呢?兩個字都可以構(gòu)造出極美的景象,但卻有著不同的趣味性,這就是作者所思考的原因。小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比較差,難以在自學的過程中獨立的想明白這些問題,這就需要教師給予統(tǒng)一的講解,帶領學生共同攻克教學中的難題。
(五)設置隨堂測驗,檢驗自學的成果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安排一些隨堂檢測,用來對學生的自學成果進行檢驗。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能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還能幫助老師系統(tǒng)地看到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可以方便老師統(tǒng)一講解,帶領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本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除此之外,隨堂檢測還能對學生的自學起到一個監(jiān)督的作用,防止一部分學生將自學認為是“下課”,對課堂的整體效率做出保障。
隨堂測試的方式有許多種,教師為學生設置統(tǒng)一的題目只是其中一個最簡單的形式。為了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增加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教師可以用另一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檢測。例如,在進行課文《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的講解時,在引導學生完成自學之后,教師可以分別邀請幾位學生,為大家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談一談自己對這篇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其余的同學則作為評委,為分享的同學進行打分,如果分享的學生有一些缺漏的地方,大家再共同進行補充。在進行古詩詞《清平樂 村居》的講解時,可以挑選幾位學生為大家描述一下自己通過這首詞所看到的場景,來檢驗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夠快速而準確的發(fā)現(xiàn)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還能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進行鍛煉,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好基礎。
(六)強調(diào)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
為了保障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進行隨堂測試之后,應該給學生留出一些時間用來鞏固知識,對隨堂檢測中出錯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在這個階段,可以安排學生兩兩為一個小組,進行互相檢測,既能幫助彼此進行查缺補漏,又能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觀念和集體意識。教師在課堂的最后,要對每個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分析,給出科學的、合理的評價,幫助一些有問題的小組完成他們的學習目標,提升學習的效率。
三、 結(jié)語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暴露了其固有的缺陷。為了改善其中的問題,提升小學語文的課堂效率,可以在課堂中加入“先學后教”的模式,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學習,引領學生自主探索、自主思考,充分的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為學生營造出輕松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索,帶領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全面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整體效率,實現(xiàn)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廣.小學語文深度學習:價值取向、核心特質(zhì)與實踐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17,37(9):60-66.
[2]黃濤,龔眉潔,楊華利,王涵,張晨晨.人機協(xié)同支持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2):108-114.
[3]陳先云.課程觀引領下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能力體系的構(gòu)建[J].課程·教材·教法,2019,39(3):78-87.
[4]付海英.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探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9(S1):34-36.
作者簡介:
牛富利,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城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