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萍
摘 要:新課標下對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要求,絕不僅僅在于給學生傳授了多少知識,而是要求教師在熟悉教材的情況下,如何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有靈活性、思維性、應用性,知道學以致用的目的,更能從點滴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動性
事實證明,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老師的教學思想活絡了,采用的方法也有了創(chuàng)新性,更重要的是老師們也能積極地學習一些先進的教學設備,在課堂上能靈活運用。但是變化或者提升,總需要一段時間的摸索總結,總有各抒己見、各顯其能的過程,才能使改革得到穩(wěn)步的發(fā)展,使小學數學教學得到質的升華。所以,新時代的小學數學老師,不但要有新課程理念,而且要把它落實到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不一樣的教學氛圍,感受到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氣息,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有意識地投入數學學習中,主動獲取知識,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小學數學老師如何在新課標下去實現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呢?筆者總結了如下幾點見解與大家分享。
一、熟讀教材,理清整體知識體系
畫竹于胸,才能自然畫竹于書。老師要想在了解全局的情況下,有計劃、有節(jié)奏、有效率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首先要做到的一點,不是拿上教材就開始準備某一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而是要全面熟悉教材,把整本教材的知識體系理順,對核心知識做一個大綱和計劃,然后結合小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教學。教師可以按照教材的教學大綱和順序進行教學,也可以按照自己熟讀教材后所整理的大綱、順序有計劃教學。比如,二年級上學期數學第一單元“長度單位”;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第二單元后面的“整理和復習”;等等。老師在教學時,就要進行通讀,了解每個單元之間的知識銜接,以及每個單元要給學生傳授的核心知識。教師需要細講,需要引導學生進行遷移和領悟的知識粗講,并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掌握。比如,“長度單位”這一單元中,單位的認識以及單位之間的換算是重點。老師在教學這一節(jié)時要強化、突出關于長度的知識就可以結合生活進行練習,以練帶講,促進學生理解,帶動學生思考,實現高效的教學目的。
二、要重視概念性的基礎教學
無論是從學生知識結構來說,還是從教學的設計和安排來說,小學數學都是基礎中的基礎,像蓋房子的地基一樣,無時無刻不在學生的學習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所以,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我們在教學中可不能忽視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只有學生對一些概念性的知識掌握了、學懂了,才能加強他們的理解能力,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比如,“認識分數”這一節(jié)的教學,顯然首先要告訴學生的是什么叫做分數。如果老師忽略了關于概念的講解,直接把學生帶進練習或者分數的加減中,學生一頭霧水不說,給以后的“分數再認識”教學也埋下了雷,會直接影響學生理解,也影響到教學的質量。
三、從學生角度出發(fā),設計課堂教學
小學老師時刻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去備課、上課。首先,備課。過去大多數老師的備課,只是在熟悉教材、精練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過程上下功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壓根沒有從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習慣出發(fā)。在新課標教學理念下,老師的備課首先要考慮到學生,結合小學生的基礎、能力,對內容的呈現方式進行活化,使其更加符合學生的接受習慣,達到理想的傳授目的。其次,方法。教學方法對于一堂課的作用,還是要通過學生的學習效率去反映。所以方法設計一定要適合小學生的天性,要活而不散、散而不亂,讓學生能輕松理解、快樂學習,使教學都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最后,過程。我們知道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就是8~20分鐘,老師在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時候,一定要掌握這個規(guī)律,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把講授時長控制在20分鐘以內。再通過有趣的練習,深化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從而現實數學課堂的高效教學。比如,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中解決問題教學時,老師只要給學生講清楚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何在解決問題中抓住關鍵信息,了解信息之間的關系等,就可以給學生空間,放手讓學生練習。
總之,在新課標下,要想實現小學數學課堂的高效教學,光靠老師的力量是不行的。老師還要很好地運用教材,調動學生,才能使課堂在靈活運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以及他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實現真正的高效教學,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趙鳳琴,張萍.“以學定教”:新時代教學設計的原則[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11).
[2]孫秀芳.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1(9):66.
[3]黃健群.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2(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