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蓮,熊謙
(1.鄂州職業(yè)大學,湖北 鄂州 436099;2.新民街小學,湖北 鄂州 436099)
群文閱讀是一種新的閱讀方式,它打破課堂單篇閱讀的教學形式,重構語文課堂,擴大閱讀面,整合多方知識,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提升學生的思辯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廣義的群文閱讀實際上就是將多個具有互文性的文本進行同時閱讀,這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都是常見閱讀策略。[1]12狹義的群文閱讀又稱“群文閱讀教學”,即“人們把群文閱讀從一種自發(fā)的、散漫的混沌狀態(tài)中挖掘出來、獨立出來,從理論上把它提升到與單篇課文相對等的跨文本、跨文體、跨介質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教學模式。”[2]26群文閱讀的最大特點是由單篇閱讀教學變成多篇文章閱讀教學。它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接觸大量的語言材料,從而獲得有效的語文實踐,提升語文素養(yǎng)。
群文閱讀中的多文本組合,多議題設置,多閱讀技巧的運用,以及以評促學的形式,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閱讀速度。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學習,培養(yǎng)了自主閱讀的意識,學會了整合信息的方法,提升了思辨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指出,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各個學段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蔣軍晶等人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在一節(jié)課中讀多篇文章,學習快讀、默讀、跳讀等多種閱讀技巧,掌握實用的閱讀策略;青春語文名師工作室的老師通過課型創(chuàng)新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比較歸納,分析綜合,深入思考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的意識,提高知識整合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辯證思維。
潘慶玉、于澤元等人對群文閱讀的概念作了定義。臺灣學者趙鏡中、吳敏進行了一些理論上的論述,大陸的名師蔣軍晶等人進行了實踐上的演繹。群文閱讀教學已經(jīng)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普遍運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廣東、江蘇、浙江等地的初中、高中語文教師也都加入到群文教學研究中,廣東的曾葉萍、江蘇的王莉莉,甘肅的譚麗婭等老師先后發(fā)表了研究論文;王君、孫秋備等10 名老師對群文教學進行了創(chuàng)新研討,發(fā)表了系列論文。
閱讀教學需要思考的問題:“教什么”“如何教”“為什么這樣教”。根據(jù)這三個問題,下面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四個方面來闡述。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實施。中學語文群文教學目標的設定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個是依據(jù)教師的教學活動來設定。群文閱讀的教學目標,要和群文議題的設計,群文文本的選擇,課堂實施和教學效果評價緊密相聯(lián)。二是通過學生的學習活動來設定。“各年級學生受年齡的生長規(guī)律制約,認知發(fā)展和閱讀能力在各階段呈現(xiàn)不同的發(fā)展趨勢。”[1]30不同年級,不同班級,不同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和形成的能力各有不同,教學一直講究因材施教。因此,根據(jù)學情需要不同年級、不同班級、不同學生要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中學語文群文教學,要將教和學結合,根據(jù)年級、班級、學生設計出層遞性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筆者設計的知識目標有三個層次:了解知識,熟悉知識和掌握知識;能力目標有三個層次: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中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該聯(lián)系教材的選文,可以一篇帶多篇,也可以多篇放在一起學習,依據(jù)不同形式進行文本組合。
1.根據(jù)文本特點來確定組文
群文閱讀中的群文組合,可以根據(jù)文章的內容、體裁、題材、作家等來進行組合。根據(jù)內容來組合文本,可以是寫某個人的一系列文章,或是描寫某物的系列文章,或者是某個作家的某個系列的作品。如:將超凡脫俗的荷花為描寫對象的系列文章組合成群文。季羨林的《清塘荷韻》為教材的教學內容,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周敦頤的《愛蓮說》為課外閱讀文章,以一篇帶多篇的形式組文。根據(jù)文本的體裁來組合文本,如:將中學語文教材中的托物言志的散文組合為群文。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張抗抗的《牡丹的拒絕》,季羨林的《清塘荷韻》,以多篇教材教學內容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組文。
2.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來確定組文
現(xiàn)代教學理論是“以學定教”,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確定教學內容。群文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群體、個體學習能力是教師確定群文教學內容的重要依據(jù)。王莉莉、孫靜林、殷邦來等老師已經(jīng)進行過論證,學生學習新知識時,已掌握的知識和具備的能力,影響他們在特定的群文閱讀中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培養(yǎng)。因此,不同年級、不同群體、不同個體的學生學習內容相應有所不同。筆者在進行托物言志的群文組合時,就是根據(jù)學生特點和學習能力來組文。分組討論、合作探究時將《心田上的百合花開》與《我的空中樓閣》的比較閱讀,分給學習能力差的同學;將《我的空中樓閣》與《清塘荷韻》比較閱讀,分給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將《清塘荷韻》與《牡丹的拒絕》分給學習能力強的同學。
3.根據(jù)學習結果來確定組文
“我國語文教育心理學學者何更生教授將語文學習結果分為語文知識、語文技能、語文策略和語文態(tài)度四類學習結果?!薄敖處熯€可以根據(jù)技能、策略和態(tài)度等類型學習結果的學習特點和規(guī)律確定相應的群文教學內容?!盵3]40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群文的學習結果類型,確定相應的教學內容。筆者曾經(jīng)將《荷花淀》《林教頭夜雪山神廟》《項鏈》三篇小說組合在一起,集中訓練學生的復述能力;將《西洲曲》和《木蘭辭》組合,主要引導學生鑒賞南北朝詩歌的特點。
筆者進行多次實踐發(fā)現(xiàn),群文閱讀教學中,組文的選擇必須以教材選文為主。一篇帶多篇,能增加閱讀量,拓展閱讀面,有效地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在一起,提升閱讀效率;多篇組合,通過比較探析,能夠整合多方面的知識,發(fā)展學生思辯能力,更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確定了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還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中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朗讀技巧,教師不用再把主要精力用在強化朗讀訓練上,而是要加強訓練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罢n堂群文閱讀的主要方法是:自讀落實、互讀探討、展讀交流、評讀凝聚?!盵1]39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自讀為主,以教師引導為輔,教師要控制好教學的進度。
群文閱讀課堂教學中,筆者采用的是“四步讀書法”。初讀文本,教師讓學生采用逐字逐句朗讀,標注生字詞,查字典解決,由于時間限制,可以由老師在課前布置預習任務,學生課外完成。二讀課文,采用默讀的方式,邊讀邊標注自己欣賞的文句。由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學生課外完成。三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采用瀏覽、略讀走進文本,通過互讀探討,把握組文的主要內容和結構。學生展讀標注的文句,分組討論賞析,掌握各篇的寫作特點。四讀課文,運用跳讀的形式,將組文進行比較閱讀,找出組文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整合知識。四步讀書法,以學生自讀為主,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學會了閱讀。
對教學效果給予評價,一是能幫助教師優(yōu)化教學行為;二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發(fā)展;三是有利于教師總結教學經(jīng)驗。對群文閱讀教學效果的評價從兩個方面來完成。首先要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評價標準有三個方面:一是《語文課程標準》,二是學生的參與程度,三是課堂教學的完成程度。評價標準可以通過設計評分量表來完成。其次要設計適當?shù)脑u價方式。群文閱讀主要是學生自讀為主,可以采用生生互評,師生共評的形式來完成。
群文閱讀已經(jīng)被運用到小學、初中、高中的語文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組文教學,能夠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提高知識的整合能力,發(fā)展辯證思維。但是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由于時間限制,教師講解的少,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就相對模糊,應試能力明顯不足。中學階段,教師承擔著升學的壓力,應試能力也是教學必須重視的一面。因此,中學語文教師要勇于學習,大膽嘗試,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法,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