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鵬
摘?要:伴隨著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進行,語文教師們開始逐漸的嘗試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不斷地填充新的教學內(nèi)容,切實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積極的教學改進活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中我主要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入手,結(jié)合新時期素質(zhì)教育教學體制提出的新型教學模式,結(jié)合新課改后的新內(nèi)容、新要求,談談我關于實現(xiàn)小學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方法;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1-0105-02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eform of Chines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Chinese teachers begin to try to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gradually,fill in new teaching contents constantly,tak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carry out active teaching improvement activities,and achieve certain results,and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I mainly start with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combined with the new teaching mode put forward by the quality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in the new period,combined with the new content and new requirements aft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to talk about some of my views and suggestions on realizing the inno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Classroom teaching;Innovative methods;Effective strategies
新課改之后,各學科都面對著教學內(nèi)容調(diào)整的新形勢,而素質(zhì)教育教學體制改革之后,我們面對的是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那么,綜合來看在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新時代下,我們的實際教學工作要求和標準也就隨之發(fā)生了具體的變化。本文中我們所探究的是小學階段的課堂教學改革,從小學階段的教學規(guī)劃和教學要求來看,以往應試教育教學體制下,小學教育我們注重的是各學科基礎知識打基礎,而素質(zhì)教育教學體制下我們更加強調(diào)學生能力和興趣的打基礎,即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重視學生本身的能力和個性,尊重學生的差異,從而在教學過程中不主動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不單純憑借成績高低去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最大限度地挖掘?qū)W生的潛力,培養(yǎng)學生對于學科的興趣,進而逐步讓教學活動轉(zhuǎn)化為教師和學生的良性溝通、互動活動,樹立學生主人翁的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是開心、成長。而面對著身心發(fā)育還非常不成熟的小學生而言,以上我們所做出的各種教學設想和要求,都要基于一個條件,那就是教師的引導,而課堂教學就是教師進行教學引導最為主要的陣地,所以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教學過程中知識傳輸有效性的高低,如何去構(gòu)建高效的課堂,如何靈活運用新時期的教學模式,做到知識的合理規(guī)劃是當前教師需要著重探索的內(nèi)容。
1.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以及存在的部分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的改進需要與時俱進,才能更好的滿足學生成長的客觀需求,但部分小學教師的教學策略卻存在著滯后的現(xiàn)象,不能夠汲取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理念,反而是固步自封,仍然采取傳統(tǒng)的方式進行語文授課活動,并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沒有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語文知識水平,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改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的重要標志,就是大量的融入信息技術,對于輔助教學設備進行充分的運用。但是,部分語文教師卻并不能做到這些,甚至盲目地認為輔助教學設備和多媒體不能為自己的教學活動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將其束之高閣。還有的教師選擇將所有的備課任務都交給電腦去完成,在授課過程中,只是展示準備好的PPT和教學視頻,這樣看似節(jié)省時間,實際對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和教學策略的創(chuàng)新并不能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語文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科目,而本文中我就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為基礎展開探究。從語文學科來看,字詞、語法、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四部分,而應對小學生學習能力較弱的情況,以上四個方面以字詞和語法這兩大語言基礎為教學重點,而閱讀和寫作涉及邏輯思維、審美理解的文學性內(nèi)容則重點在于啟發(fā)和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當然,以上我所闡述的內(nèi)容都需要依賴于課堂教學才能完成,而素質(zhì)教育體制下,伴隨著以人為本教學核心理念,我們探索出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針對小學語文學科特性和小學生的能力發(fā)展特性來看,我們又當如何正確的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如何針對班級教學特質(zhì)去在理論性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實現(xiàn)實踐的創(chuàng)新呢?下文中我就針對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展開具體的闡述。
2.注重教學啟發(fā),變教為導
小學階段我們的一大重要任務就是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避免傳統(tǒng)教育中教學分離的情況,而是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尤其是在基礎知識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fā)和引導,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同時實現(xiàn)知識拓展,開拓學生眼界。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適應課堂上“主人翁”的角色。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懶”,懶得動腦思考,懶得主動學習,往往是教師強調(diào)好多遍才會去記、去寫,那么在課堂學習中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效率較低。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減少“教”的部分,而是做到引導,例如,在學習文章過程中,我們最開始直接“要求”學生去讀,去概括內(nèi)容,然后引導學生去思考,從而讓學生逐步適應課堂上教與學角色的互換,進而習慣于主動思考,主動學習。
其次,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做好啟發(fā)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和教師進行思維的互動。以小學語文中的語法知識—縮句為例,縮句的原則是我們在課堂上講解清楚:找出句子主謂賓所組成的主干,將修飾部分帶“的”、“得”、“地”的部分以及表示時間、地點或者其他修飾限定的成分去掉;不改變句子的意思表達。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將規(guī)律和方法講解清楚,然后通過共同練習的方式,針對例句一步步鞏固總結(jié)規(guī)律,并從中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然后針對例句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讓學生轉(zhuǎn)為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
3.找準師生之間的定位促進教學創(chuàng)新的進行
新課改要求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新對自己的職業(yè)角色進行定位,對于自己的作用進行更為清晰的認知,對于學生的地位進行更為科學的突出。把握師生之間的定位,構(gòu)建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是促進教學創(chuàng)新進行的重要手段,也可以為課堂教學效果的彰顯、課堂教學活動的推進發(fā)揮一定的作用。例如,一些語文教師選擇將自己從講臺上請下來,從教學經(jīng)驗的泥潭中走出來,以實際情況為基準,以學生的需求為基準,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將自己牢牢地定位于課堂教學輔助者和課堂教學組織者的角色上來,將更多的時間交還給學生,將更多表現(xiàn)的機會賦予學生,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充分的綻放光彩,發(fā)揮主體性的作用,進而百家爭鳴,積極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為語文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發(fā)揮重要的影響。
4.嘗試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以課本文章為基礎載體,嘗試進行內(nèi)容方面的基礎探究。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而課本文章則在難度方面更加契合學生的能力,小學階段的文章分析包括內(nèi)容和情感兩個方面,那么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這兩部分設置探究主題,如內(nèi)容中的段落大意概括、人物性格分析等,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和討論,通過互動實現(xiàn)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引導學生學會吸收他人長處,彌補自己短處,也從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主動表達和互動的勇氣。
其次,語文課堂上,我們還可以嘗試進行拓展類問題的探究。小學階段我們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同時還要去拓展學生思維,激發(fā)其主觀思維的靈活性和能動性。所以課堂探究,我們還可以適當?shù)丶哟箅y度,讓學生在課本已有文章的基礎上,進一步去探究更為廣泛、更有深度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習慣于深入思考,學會主動搜集資料,最終引導學生形成主動學習,自主拓展的能力。
5.注重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的創(chuàng)新型運用
針對于現(xiàn)階段部分語文教師對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的使用不當?shù)葐栴},我們更應當進行積極的思索,對于輔助教學設備進行創(chuàng)新式的應用,擺脫以往使用經(jīng)驗的束縛。不論是在備課階段還是在授課階段,還是在課堂知識的鞏固階段,都對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的運用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和研究,才能為語文整體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注入新的活力。在課堂上注重運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們沉浸其中,注重投影儀的使用,展示精美的圖片,拓展學生的了解程度。在帶領學生開展朗讀的過程中,運用相應的音頻作為伴奏,讓學生更加的聲情并茂,運用電子白板或者投影儀進行教學板書,注重教學活動的總結(jié),從而讓輔助教學設備和相關的技術手段的作用體現(xiàn)的更加淋漓盡致,從而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發(fā)揮更為重要的影響。
6.因材施教,做好分層次教學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開端,同時也是學生差異顯現(xiàn)的開端,所以小學課堂教學我們更加注重均衡性,全面性。而要想避免埋下學生兩極分化現(xiàn)象的“伏筆”,我們就要在一開始注重因材施教。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層次教學。這里的分層次需要綜合學生的能力將知識點難度劃歸為幾個層次,我通常劃分為基礎和提高兩個層次,那么在教學中就要狠抓基礎,保證所有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牢固,然后再進行有區(qū)別的提高,即根據(jù)部分能力較強的學生設置較難的任務,從而實現(xiàn)“培優(yōu)”。
其次,課堂教學中,我們還要針對學生的個性進行教學的分層次,這里的分層次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存在懶惰心理的學生,我們更多的是督促和監(jiān)督;而對于學習方法不對的學生我們則是引導其尋找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對于不愛學、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則要亮出教師的威嚴,讓學生基于要求去完成基礎的學習任務……
總之,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選擇了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進教學策略,適應學生的相關變化,積極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對于備課授課以及知識鞏固進行創(chuàng)新,切實滿足學生的相關需求,對于學生能力的培育和鞏固都發(fā)揮了一定的影響。當下越來越多的小學生選擇在課堂上和教師進行更為及時地互動和交流,選擇對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策略得以在課堂上生根發(fā)芽。我們要透徹理解素質(zhì)教育所提出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要求,然后在教學中形成正確的教學認知,進而指導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最終在教學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特性、適合學科特性的教學模式,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莫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13(04):24-28
[2]符元遠.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進行課堂創(chuàng)新的策略研究[J].神州,2017(07):190-190
[3]謝芳玲.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踐創(chuàng)新教學的分析[C].2018年“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研究”研討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
[4]張曉璐.試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研究[J].人生十六七,2017
[5]陳映潔.探索對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實踐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