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美業(yè)
【摘要】隨著時代發(fā)展,教育面臨嚴峻的改革形勢,在以往的學科教學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往往重視結(jié)果而輕視過程,傳統(tǒng)教學出現(xiàn)眾多弊端,基于此,教學方法的改變與進步初見端倪。初中階段的化學教學具備啟蒙性和基礎性,更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故而對學生分析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因此,初中化學教師需不斷更新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推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學習技能的進步。本文對問題引導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問題引導法;初中化學教學;應用研究
問題引導法是一套具備時代性與先進性的一種教學模式,在當前比較流行,我市現(xiàn)在也大力推廣,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問題引導教學法教學側(cè)重于探究問題過程,與傳統(tǒng)的授課教學注重結(jié)果大相徑庭。問題引導教學法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各種思想交匯的活躍平臺,旨在提高學生的自我獨立思考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本文研究探討了問題引導法的優(yōu)點及其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問題引導法的步驟
教師采用問題引導法進行教學,學生以主動學習為主,其步驟分為以下四步:第一步,由教師設計并提出相關問題。第二步,學生圍繞教師所提相關問題進行資料搜索、相關信息的收集,弄清基礎性問題或術語,將所思疑點難點進行圈點或記錄,對問題進行自主性思考,形成自己的答案。第三步,組成固定的學習小組,進行小組間的討論,小組間各成員可共享所收集到的資料、信息,進行優(yōu)秀觀點的記錄與學習、錯誤結(jié)論的糾正和各自疑點的共同探討、思索和總結(jié)。最后,教師對小組成果進行展示交流,對學生存在的疑難點進行點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概括。以初中九年級化學課本第三單元《物質(zhì)構(gòu)成的奧秘》為例,化學教師可提出問題如:何為分子、何為原子、何為元素?同時,引導學生探討此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然后小組間對物質(zhì)的構(gòu)成原理進行合作交流、對教師所提問題進行共同解決,最后由教師進行點撥。學生在自主思考和學習后對基礎性概念有所了解,因此教師的教學效率得到提高,授課時間縮短,授課內(nèi)容因此更加透徹、更加廣泛。
二、應用問題引導法的優(yōu)點
第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初中作文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興趣更是舉足輕重。問題引導法給學生以充分的自學時間,學生在進行自我信息的搜集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渠道與途徑,相較于枯燥單調(diào)的理論傳授,問題引導法通過自主學習,學習興趣和汲取知識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主觀能動性由此提升。例如,九年級上冊課本的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中,由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化學作用在生活中的哪些細節(jié)、哪些方面,給世界有又帶來了哪些便利,包括課題三中探索“走進化學實驗室”,了解基礎的實驗器材。學生在自主思考探討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具備趣味性和求知欲,同時也奠定了學習化學的良好的興趣基礎。
第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引導法通過學生課前的自主思考,教師在課堂中的有意引導使學生進入相關的思維圈,逐步加深思想深度,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與思維方法的形成。學生在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的基礎下進行往后更加深入的學習,必然事半功倍。同時,教師設置問題難度的逐步遞增影響著學生思維的不斷深入,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得到提高。
三、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應用問題引導法
第一,注重所探討問題的嚴謹性。教師所提問題需具備五個原則:一是主題鮮明,不可模糊不清;二是要難度適中;三是所提問題間需具備一定的關聯(lián)性且難度層層遞增。以九年級下冊課本第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為例,教師在針對該課題所提問題需有所關聯(lián),如“有哪些典型的金屬材料?”“該如何利用和保護相關金屬資源?”“各金屬材料的化學性質(zhì)和物理性質(zhì)分別是什么?”這樣的問題互有關聯(lián),但同時難度呈現(xiàn)遞增趨勢,有利于學生思想深度的逐漸加深;四是實用性;五是創(chuàng)新性。在初中的化學教學中更是如此。教師的問題設計需給予學生足夠的思想空間,答案不能固化,可設置成開放性回答,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思考過程的創(chuàng)新型而非單純結(jié)果的正確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這也是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
第二,設立獎勵措施,建立激勵機制。適當?shù)莫剟畲胧┠芴嵘龑W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學習競爭力。問題引導法教學中設置相關的激勵機制能提升教學的適配性,打造有效活躍的課堂氛圍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問題的準備中,教師可對思考用心、富于深度的個人或小組進行獎勵。在課堂討論中,教師可對發(fā)言積極、提問頻繁的學生進行表揚。激勵的方式可以選擇在班級優(yōu)化大師中給學生加分、獎勵相關小獎品、或者帶領相關學生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可操作的趣味實驗。同時,教師也可采取競爭的方式激勵學生,例如利用希沃白板中進行游戲PK,將知識與娛樂于一體,學生在超越他人的過程中往往能感受到喜悅感與滿足感。教師可設置有難度的教學任務和課堂上提出具備深度的問題,利用小組競爭或個人競爭,充分運用競爭的激勵機制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熱情和學生的上進心,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聯(lián)系生活。設置一個相關問題情境對于學生而言往往是進行思維加深的起始點與落腳點,聯(lián)系生活是引領學生解決問題、提出問題的有效途徑。學生在進行問題的探究與思考時往往會從身邊的科學現(xiàn)象入手,因此,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一方面有助于發(fā)揮學生思維慣性的作用,更易進入思維圈,另一方面促進學習的遷移,激發(fā)學習過程中提出新問題的熱情與靈感,受益良多。以九年級上冊化學人教版教材的第七單元《燃燒及其利用》為例,教師在進行其課題——“燃燒與滅火”的問題教學時,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日常生活的滅火現(xiàn)象或者進行小范圍的燃燒與滅火實驗,創(chuàng)設燃燒情境,在學生的真實感受下進行提問和解答,促進學生對本課題的理論知識更好地理解、吸收。在對學生進行新知探討時,通過日常生活情境的導入幫助學生展開推理認知,使學生的思考成果更加成熟,思維效益更加顯著。
化學學科理論知識的學習較為抽象,且注重理論基礎、實驗過程與相關細節(jié)。而問題引導法能引導學生利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對化學理論學習與實驗細節(jié)進行探索,加深印象,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需不斷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與課堂提問的漸進性,設置激勵機制,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提升學生思維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曹中玲.問題導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5):28-29.
[2]郭海強.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在初中化學中的實踐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