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紹軍,孟佳麗,沈 虹,張黎杰,周玲玲,田福發(fā),余 翔
(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 宿遷農科所,江蘇 宿遷 223800)
西瓜在我國設施農業(yè)生產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其生長時間短、上市早、產量高、效益好,在我國南北地區(qū)已普遍栽培,加上設施栽培技術的不斷普和推廣,面積越來越大,成為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一種重要果蔬[1]。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數據庫(2019年1月數據),2017年世界西瓜的總產量11841.3萬t,總栽培面積347.7萬hm2,中國分別占67.1%和53.4%,中國的西瓜產量占全世界西瓜產量的60%以上,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西瓜生產國[2]。西瓜忌連作,同時由于規(guī)?;?、集約化種植,導致連作障礙問題突出,造成西瓜土壤理化性質、生物學特性惡化,微生物菌群失衡,土壤酶活性下降,引起西瓜產量和質量下降,病害發(fā)生嚴重,尤其是西瓜枯萎病,導致西瓜植株死亡、減產,甚至絕收[3-4]。因此克服或者減緩西瓜連作障礙,已成為當前西瓜生產中亟待解決的重要難題。
伴生是一種特殊的間作形式,它是利用植物間的間套作,在主栽作物的旁邊種植伴生作物,伴生作物不以收獲為目的的栽培模式[5]。近些年來,伴隨著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伴生栽培作為一種生物防治病蟲害的有效方式而得到了廣泛應用。研究表明,科學合理伴生栽培可以提高作物對土壤中礦質養(yǎng)分的吸收[6]和降低土壤病蟲害,提高主栽作物的抗性[7-9]。文強等[10]以新疆耐鹽植物伴生胡楊幼苗栽培,結果表明:胡楊幼苗在耐鹽植物脫鹽作用下生長量增加,且保持一定的根冠比。付彥祥等[11]發(fā)現與番茄單作相比,分蘗洋蔥伴生改變了番茄根際土壤細菌和真菌群落組成,改善了土壤微生態(tài)。吳瑕等[12]發(fā)現以分蘗洋蔥伴生番茄,可以增強番茄根際土壤酶活性,提高了根系活力,對磷和錳礦質養(yǎng)分的吸收加強,提高了抗灰霉病水平,促進了植株的生長。張曉梅等[13]研究發(fā)現5種伴生栽培與單作相比均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質,降低土壤真菌的數量、增加放線菌和芽孢桿菌的數量,提高土壤酶活性??梢姲樯耘嘣谧魑锿寥栏牧技安∠x害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利用價值。
目前國內外的伴生作物研究主要是洋蔥伴生番茄[12]、大蔥伴生黃瓜[14]、小麥伴生黃瓜[15]等;關于西瓜大蒜伴生的研究較少,且主要在實驗室中進行,并且是苗期,而關于其全生育期的研究較少。因此本試驗以西瓜遷麗2號伴生大蒜,開展大蒜伴生對西瓜枯萎病發(fā)病率、生長、產量及品質的影響,探尋大蒜伴生對西瓜枯萎病發(fā)病率、生長、產量及品質的影響,以期為西瓜綠色、優(yōu)質、生態(tài)、環(huán)??沙掷m(xù)栽培提供技術支持。
供試品種為西瓜遷麗2號,由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宿遷農科所育成。大蒜品種為邳州白蒜,購自當地市場。供試土壤為壤土,基本理化性質:全氮3.01 g/kg、堿解氮245 mg/kg、有效磷65.1 mg/kg、有效鉀329 mg/kg、有機質40.9 mg/kg、pH值7.36。2018年11月12日種植大蒜,2019年2月27日西瓜浸種,3月1日播種,4月11日移栽,6月5日西瓜收獲。
試驗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宿遷農科所大棚內進行。試驗設3個處理,處理1(CK):西瓜+空白為對照;處理2(T1):西瓜+大蒜(大蒜苗期伴生,大蒜抽薹前拔除);處理3(T2):西瓜+大蒜(大蒜全生育期伴生,西瓜收獲前收蒜頭),每個處理3次重復,每個重復40株。試驗大棚長60 m,寬6 m,大棚中間開一條寬40 cm、深25 cm的走道,走道左側按株行距20 cm×10 cm栽植大蒜,走道兩側60 cm處按株行距3 m×0.3 m栽植西瓜,其他農事操作正常管理。
1.3.1 生長指標 定植后35 d,測定西瓜植株的蔓長、莖粗和葉片數。坐瓜后20 d,統(tǒng)計枯萎病發(fā)病率,發(fā)病標準參照表1,以后每隔5 d統(tǒng)計1次,累計統(tǒng)計4次。拉秧時統(tǒng)計西瓜植株鮮重,105 ℃殺青0.5 h,70 ℃烘干至恒重。
表1 西瓜枯萎病發(fā)病統(tǒng)計標準
1.3.2 產量和果實性狀 西瓜接近成熟時,每小區(qū)隨機選取具有代表性的10個瓜計算單瓜質量,計算出小區(qū)產量,折合成每667 m2的產量,同時測定西瓜的形態(tài)指標(縱徑、橫徑、皮厚、中心糖、邊糖)。
1.3.3 果實品質 成熟期在各處理區(qū)內,采集同一天授粉坐果的西瓜3個,測定果實的亞硝酸鹽含量(采用比色法測定)[16]、VC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16]、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馬斯亮蘭G-250染色法測定)[16]、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16]、總酸含量(采用氫氧化鈉滴定法)[16]。
采用Excel 2003進行數據處理,利用SAS 9.4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方差分析和Duncan’s多重比較。
由表2可知,總體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各處理的枯萎病發(fā)病率逐漸增加,但始終是對照最大,且CK>T1>T2,6月9日的發(fā)病率達到高峰,T1、T2的發(fā)病率比對照分別減少39.73%、61.00%,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5月25日,CK的發(fā)病率為25.81%,T1與T2的發(fā)病率為0。5月30日,CK的發(fā)病率55.38%,T2最小,T2、T1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6月4日各處理的發(fā)病率繼續(xù)呈增加趨勢,T1、T2與對照相比分別減少46%、123%。由此可見,大蒜伴生可有效減少枯萎病發(fā)病率,可能是大蒜根系分泌物含有殺菌抑菌成分,抑制了尖孢鐮刀菌的萌發(fā)。
表2 大蒜伴生對連作西瓜枯萎病發(fā)病率的影響
一般來說,伴生可促進植株生長。由表3可知,大蒜伴生后,西瓜植株的蔓長、莖粗和葉片數均比對照減少,除了莖粗,其他指標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蔓長的大小依次為CK>T1>T2,T1、T2與對照相比分別減少3.03%、3.28%,且差異顯著。莖粗以CK最大,T2最小,T1居中,T1、T2與對照相比分別減少3.93%、7.06%。在葉片數方面,T1、T2與對照相比分別減少7.36%、7.79%。由此可知,大蒜伴生抑制了西瓜植株的生長,可能是由于坐果期測量的時候,枯萎病還未發(fā)生,或者是伴生大蒜與西瓜競爭肥水,導致西瓜生長受到抑制。
表3 大蒜伴生對連作西瓜植株生長的影響
大蒜伴生對連作西瓜植株生物量的影響如表4所示:大蒜伴生后,各處理植株莖鮮重、莖干重、莖干物率均比對照增加,且差異顯著,總體趨勢是T2>T1>CK。T1的莖鮮重、莖干重、莖干物率分別為275.63 g、39.64 g、18.82%,比對照分別增加20.89%、35.63%、12.20%。T2的莖鮮重、莖干重、莖干物率分別為308.00 g、48.68 g、19.23%,比對照分別增加35.09%、66.58%、23.31%。大蒜伴生后,各處理植株根鮮重、根干重的大小順序是T2>T1>CK,其中根鮮重、根干重、干物率均比對照增加,其中T1、T2的根鮮重、T2的根干重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其余均不顯著。根冠比排序為T1>CK>T2,各處理的差異不顯著。可能是生長后期,枯萎病已經發(fā)生,影響了西瓜生長,大蒜伴生緩解了連作障礙,尤其是枯萎病發(fā)病率,影響了植株生長,進而影響植株的生物量。
表4 大蒜伴生對連作西瓜植株生物量的影響
由表5可知,大蒜伴生后,單瓜重、小區(qū)商品瓜數、小區(qū)產量、折合產量均比對照增加且差異顯著。T1的單瓜重、小區(qū)商品瓜數、小區(qū)產量分別為1.39 kg、23.00個、31.97 kg,比對照分別增加2.30%、27.78%、34.55%。T2的單瓜重、小區(qū)商品瓜數、小區(qū)產量分別為1.75 kg、37.00個、64.75 kg,比對照分別增加32.57%、105.56%、172.52%。T1、T2相比差異顯著。可見大蒜伴生后期有效地緩解西瓜枯萎病的發(fā)生,延長了植株的生長期,增加了結瓜數和單瓜重。
表5 大蒜伴生對連作西瓜單瓜重及產量的影響
由表6可知,大蒜伴生增加了西瓜果實中心糖、邊糖、果實縱徑、橫徑、果形指數,均表現為T2>T1>CK;降低了西瓜皮厚,依次表現為CK>T1>T2。T1的中心糖、邊糖、果實縱徑、橫徑比對照分別增加13.0%、16.0%、2.0%、1.0%,中心糖、邊糖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T2的中心糖、邊糖、果實縱徑、橫徑比對照分別增加16.0%、19.0%、7.0%、7.0%。其中T2比T1分別增加2.0%、2.0%、5.0%、6.0%,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各處理間的皮厚與果形指數差異不顯著,總體上表現為T2>T1>CK。可見大蒜伴生提高了果實中邊糖,改善了果形指數,可能是大蒜改變了根際土壤微生態(tài)或者植株的生理生化特性,改變了根系的吸收活力,進而影響了果實的形態(tài)指標。
表6 大蒜伴生對連作西瓜果實形態(tài)指標的影響
由表7可知,大蒜伴生提高了西瓜果實中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VC、總酸比例、亞硝酸鹽含量。T1、T2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別為3.15、62.65 mg/g和3.50、64.30 mg/g,比對照分別增加26.44%、18.19%和40.40%、21.30%,且差異顯著。T1與T2相比差異顯著,T2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比T1分別增加11.04%、2.64%。T1、T2的VC和亞硝酸鹽含量分別為23.54、0.044 μg/g和24.43、0.052 μg/g,比對照分別減少19.62%、43.56%和16.60%、41.79%,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T1與T2之間差異不顯著。在總酸比例方面,大蒜伴生后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T1、T2與對照分別降低23.62%、8.77%??梢姶笏獍樯谝欢ǔ潭壬细纳屏宋鞴瞎麑嵠焚|。
表7 大蒜伴生對連作西瓜果實品質的影響
植物的化感作用是指活體植物通過淋溶、根系分泌、地上部揮發(fā)、殘體分解等途徑向環(huán)境中釋放一些化學物質,影響根際環(huán)境,進而影響周圍作物的生長[17]。利用伴生植物間套作可防治或減緩病蟲害,伴生作物的根系分泌物既能夠促進作物生長,又能改善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控制某些病害的發(fā)生[18]。鹽角草伴生胡楊幼苗提高其耐鹽性[10],分蘗洋蔥伴生番茄,提高了番茄抗灰霉病[12]和黃萎病的水平[19],小麥伴生降低了西瓜白粉病發(fā)病指數[20]。西瓜枯萎病是世界性難題,西瓜枯萎病伴生栽培已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大蒜本身由于含有殺菌抑菌物質,與其他作物間套輪作伴生,可減輕作物病蟲害[21]。茼蒿與連作西瓜伴生能夠降低了枯萎病的發(fā)生率[22]。小麥根系分泌物對西瓜尖孢鐮刀菌菌絲生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濃度為5 mL/株時的抑制作用最大[20]。西瓜與旱稻伴生后,西瓜根際土壤中的尖鐮孢菌數量降低[23]。
本試驗的結果表明:大蒜伴生可顯著降低西瓜枯萎病發(fā)病率,與對照相比枯萎病發(fā)病率減少61.00%,減少了植株死亡,這在楊瑞平[24]的研究中得到驗證??赡苁怯捎谄涓捣置谖镆种屏瞬≡纳L繁殖;或是套作大蒜對連作西瓜土壤微生物抑制作用增強,改變了連作西瓜土壤中根際微生物數量和區(qū)系,增強了連作西瓜抗病性,減輕了連作對西瓜生長的影響[25]。
生長指標是反映植株長勢、評價種苗質量好壞的一個重要參數。伴生栽培可以合理利用伴生作物的化感作用,調控植株生長,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和生物學特性[26-28]。吳瑕等[12]研究發(fā)現:在分蘗洋蔥伴生條件下,番茄的株高、植株干鮮重均增加。陳昱等[29]研究發(fā)現芹菜伴生處理顯著提高了豇豆株高、莖粗、地上鮮重和地上干重。文強等[10]研究表明,胡楊幼苗在伴生鹽生植物脫鹽下株高地徑均增加,且能夠保持一定水平的根冠比、根質量比。徐偉慧等[20]研究發(fā)現,小麥伴生顯著提高了西瓜根系的生長。
本研究發(fā)現:大蒜伴生抑制了西瓜前期生長,促進了西瓜后期的生長,增加了植株地上地下的干鮮重,這與姜忠廷[25]的研究結果一致??赡苁怯捎诖笏飧捣置谖锔纳屏送寥览砘誀?,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增加了土壤中微生物數量及多樣性,改善了根區(qū)土壤的微生態(tài)環(huán)境,從而促進了西瓜的生長[24]。
大多數學者認為,伴生可增加作物產量,改善作物果實品質[30]。茼蒿與連作西瓜伴生能夠促進西瓜生長,并提高其產量[22]。分蘗洋蔥伴生栽培能夠顯著提高菜豆產量[31]。伴生小麥能促進黃瓜產量[32]。分蘗洋蔥與黃瓜套作,黃瓜產量增加[18]。分蘗洋蔥套作有利于提高黃瓜產量[33]。韓哲[34]研究指出,黃瓜伴生小麥栽培能提高單黃瓜株產量。高春琦等[35]等發(fā)現黃瓜伴生小麥處理優(yōu)于黃瓜單作,黃瓜產量增加。
本研究發(fā)現:大蒜伴生提高了西瓜單瓜重、小區(qū)產量和折合產量,提高了果實形態(tài)指標,這一點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36-37]。伴生之所以能提高作物產量,可能是伴生栽培后,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抑制了土壤中真菌、放線菌和細菌數量的增加,從而降低了土傳病害的發(fā)生率,同時活化土壤酶,提高了作物對土壤中有效元素的吸收利用,進而提高了作物產量[38]。張曉梅等[37]發(fā)現伴生栽培能提高黃瓜維生素和蛋白質含量,降低亞硝酸鹽的含量。董雪嬌等[36]利用番茄套作分蘗洋蔥增加了番茄果實可溶性糖含量,顯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顯著升高,改善了番茄果實品質。
本試驗結果表明:大蒜伴生后,西瓜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VC、總酸、亞硝酸鹽含量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西瓜的品質。同樣的結果在黃瓜伴生青蒜上也得到了驗證[39]??赡苁怯捎诖笏飧捣置谖锏幕凶饔媚軌蛘{節(jié)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土壤有效養(yǎng)分水平,改良土壤化學性狀,促進果實物質轉化,進而提高西瓜的品質[40]。
綜上所述,大蒜伴生降低了枯萎病發(fā)病率和植株死亡率,前期抑制了植株生長,后期促進了西瓜生長;改善了植株地上地下鮮重,增加了商品瓜數和單瓜重;改善了植株果實的形態(tài)指標及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