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在大家的平時生活中經常被應用,也是接下來中學階段繼續(xù)學習的重要基礎。在平時學習過程中,我們看到有許多孩子不喜歡數學,因為他們感受不到學習數學的愉快?!叭绾巫寖和瘣凵蠑祵W,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與幸福?”這個問題引領著筆者在數學教學中不斷思索與實踐,努力為兒童開辟數學定制學習活動,提供適合的、多元的學習生活,創(chuàng)設體驗幸福的平臺。
一、提供信心建設練習,讓兒童感受到成功的自豪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有經驗的教師的教育實驗中,最困難、最復雜的問題,正是如何使最差的學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并體驗到思考勞動的自豪感。”兒童能有機會表現(xiàn)自己,并獲取老師的肯定、表揚和鼓勵,就顯得特別重要,有時候,要把一個孩子引到一個勝利的高度。
1.自主出題——關注“每一個”
為兒童提供定期的信心建設練習,安排看起來具有挑戰(zhàn)性但所有學生都可以完成的任務。例如,培養(yǎng)孩子計算能力這一項是小數教學中的重要目標。如何讓枯燥的計算練習變得興趣盎然起來?教師嘗試讓學生自己出口算題,每天10題,于課前5分鐘提供全班同學聽算。
這一嘗試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參與的熱情很高,他們自覺按照學號輪流,不落下一個同學,每天堅持。有的同學還在自己出的題旁邊細致注明出題理由。即使是低成就學生也能出好題,老師只需適當單獨輔導幫助修改。
這樣的活動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一方面,為了在其他同學面前顯示自己的能耐,促進對自己計算缺陷的自主式查漏補缺;另一方面,又是鞏固已學知識,提高計算技能,增長智慧的過程。同學們相互出題和平時做題目感覺不一樣:“哇,這題就是我最容易錯的?!薄斑@題其實可以用簡便計算啊?!薄斑@題的數據真有點讓人混淆啊,你是故意的吧?!薄瓋和銇砦彝鶢幷摬恍?,在和諧寬松的氛圍中,充分展示著每個人的才華。
2.彈性作業(yè)——成就“這一個”
發(fā)展性教學理論認為“差異是一種資源”。而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更是我們提升生命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在“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發(fā)展”的教育觀下,教師布置彈性作業(yè),為不同能力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要求和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yè)內容。
數學高成就兒童常常希望有更高的挑戰(zhàn)和激勵。當這些兒童在課堂上提前的完成課堂作業(yè)時,可讓他們就當前的內容思考如下問題:你有沒有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有,請寫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思路,并解釋該問題的新的解題方法。對于出現(xiàn)的多種方法,找出最優(yōu)解法并解釋理由。當這些孩子對當天新授知識的學習效果非常好時,可給他們免除常規(guī)作業(yè)任務,如免除彈性作業(yè)中的基礎題,可以只練習拓展題??射浿浦v解該類題的小視頻供班中其他同學學習等等。
對于數學低成就兒童,教師可提供差異化的內容支持,以適應他們的學習需要,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策略,如可以只完成彈性作業(yè)中的基礎題部分。在教室的生活角中提供教具,他們遇到困難時,可隨時取用,用教具幫助他們表征。在經歷具體—半具體—抽象的過程中促進他們對概念的理解。
免除常規(guī)性作業(yè)、布置彈性作業(yè)等方式的實施,激勵了更多兒童用更多的熱情去投入到學習中,兒童主動學習的內驅力逐漸產生。
二、構建聯(lián)結式學習活動,讓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模式
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應該是用合理的方法、恰當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探索、交流、思考等形式參與到數學活動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由配角變?yōu)橹鹘牵嬲鰧W習的主人,我們要保護每一個兒童與生俱來的“學習欲望”,使得每個兒童充分地、自由地、多元地、和諧地發(fā)展。
1.運用概念圖,培養(yǎng)兒童整體思維能力
布朗斯福特曾提出:卓越的學習者,其頭腦中的知識組織是結構化的。知識組織雜亂無章不利于兒童頭腦的記憶、遷移、理解,越是能夠建構出模式,這個學習者的理解力就越高,認知水平就越高。
運用概念圖提取信息不失為復習課的一項好舉措。①羅列——知識回憶:整理前,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口頭敘述、簡單筆頭將這階段所學知識羅列出來。②整理——知識建構:學生在整理知識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然后用文字或圖表表示出來,構成知識網絡圖,教師讓學生相互啟發(fā),小組合作交流,再獨立整理圖表。③展示——交流知識:這是一個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過程,也是一個相互交流的環(huán)節(jié)。全班展示前,教師事先摸查出學生整理的不同情況,收集典型的整理作品(包括完整版、簡約版、創(chuàng)新版),然后有針對性地展開交流,邀請作者表述自己的想法,介紹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
組織兒童長期的整理堅持中,筆者看到孩子們的整理從純文字的表達慢慢地演變成圖文結合的形式;從一條條一點點的知識點敘述漸漸地演變成氣泡圖形式的網絡圖。孩子們能以層級的方式來表述各概念間的關系,對易混易錯的概念法則會主動進行辨析。在這樣橫向“串成線”縱向“連成片”的建構知識網絡活動中,激發(fā)兒童自主學習興趣,促進對概念的深度理解,培養(yǎng)整體性思維能力。
2.小主題研究,培養(yǎng)孩子的探究精神
為了讓孩子喜歡數學,就要讓他們享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構建有價值的數學學習。教師可以讓孩子進行數學小主題研究。它的意義不僅是作業(yè)完成時間上的延伸:從平時完成一堂課作業(yè)到用較長的完成一個小主題研究,更是學習方式上的轉變:從過去一個人完成作業(yè)到與伙伴互助合作完成;從封閉的課堂到走向課外,打破了時空界限;從知識走進生活,提升孩子的數學綜合能力。
如學習了折線統(tǒng)計圖后,組織開展“植物的生長”小主題研究。孩子們學習種植,又通過大約二十多天堅持不懈的觀察與記錄,孩子們帶著在實踐中得到的數據回到課堂。老師可以組織孩子們圍繞“植物種植以后,根須生長情況如何?”“葉子生長情況如何?”“植物種在水里和種在土里的生長情況有什么不同?”等問題開展數據分析交流活動。
教室里的交流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這個小課題研究孩子們個個積極參與,低成就學生也能在同伴協(xié)作活動中發(fā)揮著他們的潛能,堅持著整個過程。有孩子發(fā)表了這樣的感言:“觀察植物葉子的生長這個過程,不僅讓我見證了一種植物生根發(fā)芽的過程,還讓我了解了很多科學知識與數學知識?!薄斑@次研究讓我明白了只要執(zhí)著,只要努力,就會擁抱自己的春天?!睆倪@項活動中我們能體會到兒童生命的綻放。
這樣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不是讓兒童簡單模仿成人的科研活動,也不只是為了讓兒童掌握人類社會已知的知識,而是通過他們自己的探索,促進兒童的養(yǎng)成研究性學習自主性和自律性。
3.數學日記,促使兒童留存一種獲得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一切知識最終都必須通過主題的建構活動才能得以完成,反思是建構主義的一個核心特征。對學習成敗進行歸因、反思,可以使學生對自己有更加正確的理解,塑造積極的自我,激發(fā)更加強大的學習動力。數學課堂中,兒童的交流面、交流次數極為有限,數學問題的思考是有現(xiàn)場環(huán)境熏陶與渲染的,靈感性特強,同時也是稍縱即逝的,如何能讓這一瞬間的靈感留下來呢?
數學日記是一種極好的方式,筆者嘗試在周末或假期作業(yè)中引導孩子們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與自己的生活世界融合起來,并用文字表達出來。引導孩子們在生活中找解決數學問題的影子;組織開展一些操作性的數學小實驗;推薦孩子們買數學讀物,閱讀有關“數學”的課外書;開展數學長鏈條小項目研究活動。就這樣,孩子們的“第三只眼睛”被激活了,學會了用數學眼睛看生活,培養(yǎng)了分析解決問題的意識。一旦書本學習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實現(xiàn)了有效的聯(lián)系,生活將成為學生最豐富的學習資源。從教室、大自然、整個世界甚至還包括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這是一個符合人類的本質規(guī)律的學習系統(tǒng)。
三、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指導兒童建立個性化“學習檔案”
兒童定制學習的實施,促使原有學生評價制度的改革,改變以往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建立一套促進兒童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兒童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能發(fā)現(xiàn)兒童多方面的潛能,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特別重視“表現(xiàn)性評價”,通過客觀測驗以外的表演、展示、操作等更真實的表現(xiàn)來評價學生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等。
如小主題研究設計了這樣的評價表:
再如,數學日記的交流采用孩子互評的方式。利用數學閱讀時間讓孩子們交換閱讀自己的數學日記,然后相互評價,根據多個同伴的點評分析,孩子自己再次修改完善。孩子們的數學日記精彩紛呈,日記素材都與自己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孩子們的點評更是精彩備至:“從你的日記中,發(fā)現(xiàn)你數學學得不錯,會用四舍五入求近似值的去尾法和進一法,小數加減乘除法掌握得很好,打折、優(yōu)惠算得十分精確,用比較的方法細致分析了怎樣購買更劃算?!薄澳闩抨犎畮追昼娋褪菫榱藘稉Q一袋5元的膨化食品,你覺得很幸運,但我覺得不全是,你肯定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薄麄儠臄祵W的方法去分析問題,也會從人生的意義上去思考評價。
在這樣一個學習中,學習數學不僅僅是計算數字、解答問題,而是孩子們看到一個立體的數學大世界,數學日記彰顯著兒童在學科成長中的個性思維足跡,它是見證每個孩子數學成長的“另類檔案”。
努力創(chuàng)設能讓兒童活潑地生長的潤澤的兒童的定制學習活動,關注他們學習的全過程,給孩子提供一切發(fā)展的機會,讓他們在自由自在的學習氛圍中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在舒適愉快的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與幸福感。教育一旦產生了好的氛圍,就會不斷地良性循環(huán),孩子不再是依賴于老師的教,而是積極主動地學。這種好的環(huán)境,像清新空氣一樣使孩子自己得到滋潤,獲得學習數學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