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賢
音樂欣賞教學,不僅需要教給學生欣賞音樂的方日法,還需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音樂作品欣賞的良好習慣。然而,小學生在剛開始接觸音樂學習時,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學生音樂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著力探討音樂傾聽習慣培養(yǎng)的方法策略。下面進行簡要的探討分析。
一、創(chuàng)設傾聽情境,營造良好氛圍
教師在組織音樂鑒賞活動時,可以巧妙創(chuàng)設音樂傾聽情境,讓學生完全置身于傾聽氛圍之中,感受旋律的變化,體驗音樂律動的跳躍,逐漸培養(yǎng)傾聽音樂的習慣。教師可以利用課堂的物品布置教學情境,最大化地給予學生適合傾聽的氣氛。
例如,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勞動最光榮》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創(chuàng)設關于熱愛勞動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濃濃的勞動學習氛圍。首先讓學生回憶在日常生活中做過哪些家務事。學生紛紛述說:有掃地、拖地、洗衣服、疊被子…接著教師可鼓勵學生伴著《勞動最光榮》的音樂,創(chuàng)編一個自己勞動的情境。學生興致盎然,有的模仿掃地,有的模仿拖地,還有的模仿洗衣服、疊被子等,勞動場面真是熱火朝天。有了這些體驗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真傾聽音樂學習內容,感受這首歌的歌詞,體會熱愛勞動的精神,感受創(chuàng)作者對勞動的贊美。教師也可以在引導學生欣賞這首歌的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日常勞動,自覺打掃班級衛(wèi)生、維護家庭整潔,讓學生感受勞動帶來的光榮感,體會勞動帶來的滿足感,爭做熱愛勞動的學生。
二、明確音樂重點,增強音樂學習的敏銳度在傾聽欣賞音樂時,教師應當明確音樂教學的重點,抓住音樂作品的關鍵,讓學生敏銳地抓住音樂學習的重點部分,重點傾聽關鍵曲調,發(fā)現音樂的旋律變化,增強音樂學習的敏感程度。
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中的民樂合奏《阿細跳月》,樂曲的結構由引子、三個部分、尾聲組成。樂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通過反復聆聽主題,學生記憶主題旋律。根據這個目標,教師可這樣進行教學:先完整聆聽樂曲,師生一起尋找主題,并熟悉主題旋律;接著教師演唱樂曲主題,讓學生尋找主題中重復的旋律;然后教師演唱主題旋律曲譜,引導學生尋找主題的主干音;最后教師彈奏鋼琴,學生根據琴聲小聲哼唱主題旋律。通過多次的聆聽,學生牢牢地記住了《阿細跳月》的主題旋律,不但完成了教學目標,還為后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聆聽音樂,分辨主題音樂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通過多次的聆聽,在實踐中總結出:運用不同的樂器演奏或是運用移調、轉調的手法創(chuàng)作主題旋律的方法叫做重復式發(fā)展手法;同時總結出民樂合奏《阿細跳月》的樂曲結構特點是反復重復主題。
三、引導想象思考,認真傾聽音樂
音樂的傾聽學習,不僅需要學生認真傾聽音樂的曲調變化,了解、判斷音樂的類型,還需要學生隨著曲調變化,展開想象思考,聯想音樂的創(chuàng)作內容,感受音樂的風格。教師在播放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時,都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聯想。
比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彼得與狼》時,可引導學生多次聆聽長笛、大管、小提琴、圓號、雙簧管、單簧管、定音鼓等樂器的音色,要求學生的聽覺要敏銳。通過多次的聆聽,學生能夠分辨出樂器及其角色的對應關系,并根據音樂的特點體驗角色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根據角色和音樂,想象童話的故事情節(jié)。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編出本課的故事。這樣的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對樂器音色及演奏技法的敏感度,使他們今后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能自覺注意到當前演奏樂器的特點,并增強了他們根據樂器音色想象故事情節(jié)的能力。
四、增設趣味游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在傾聽欣賞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參加游戲,共同傾聽一段音樂,發(fā)現音樂旋律的變化,了解音樂曲調的內容。在音樂學習游戲活動中,學生可以自由組隊,共同完成音樂欣賞游戲。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傾聽的游戲活動,增加游戲活動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互相協作,深入探索了解音樂作品,培養(yǎng)良好的音樂傾聽習慣。
例如,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管弦樂欣賞曲《森林中的鐵匠》,這是德國作曲家米夏埃利斯創(chuàng)作的管弦樂作品。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欣賞作品,激發(fā)欣賞器樂作品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聆聽音樂作品的良好習慣。教師課前為每個學生準備一張畫著五個空白圓圈的卡紙,學生要準備水彩筆。首先在聆聽樂曲片段時,教師請學生根據每段音樂的速度、情緒在卡片上涂上覺得最合適的色彩。接著再次聆聽樂曲片段,讓學生結合樂曲的特點說說為什么自己涂這個顏色,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師生協商,最終確定第一樂段“森林夜景”用黑色表示,第二樂段“森林早晨”用黃色來表示,第三樂段“自然畫卷”用綠色表示,第四樂段“村莊早晨”用金色表示,第五樂段“鐵匠打鐵”用紅色表示。然后教師給每位學生發(fā)放黑色、黃色、綠色、金色、紅色的圓形卡片,再次聆聽樂曲時,學生在聽到相應的樂段時舉起色卡來表示,隨著音樂揮動手臂。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用聽音樂涂顏色的游戲方式,激發(fā)學生聆聽音樂的興趣,并通過玩游戲輕松地對樂曲有了初步的了解。
五、創(chuàng)編即興律動,提升學習興趣
低年級的欣賞曲大多是以器樂為主,演唱為輔。對低年級學生來說難度較大,他們的學習興趣不高。而體態(tài)律動教學方法最大的作用就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把律動與傾聽相結合,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教學欣賞活動中,使他們在親身體驗中進行有效的學習,增強他們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人教版二年級下冊音樂鋼琴獨奏《乒乓變奏曲》,樂曲運用了變奏的手法,把簡潔中帶頓音的單聲部旋律反復進行變奏,通過五個變奏,層層遞進,把一場激烈的乒乓球比賽呈現給大家。鋼琴獨奏曲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稍顯枯燥,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根據《乒乓變奏曲》中主題旋律的五次變奏,把班級學生分為五個小組,五次變奏的任務分別派發(fā)給這五個小組:1.聆聽變奏旋律一,其他小組聆聽,第一小組學生在聆聽的基礎上為歌曲創(chuàng)編律動;聆聽變奏旋律二,其他小組聆聽,第二小組學生在聆聽的基礎上為歌曲創(chuàng)編律動,以此類推直至五個變奏都聆聽完成。2.再次分段聆聽五個變奏旋律,各小組討論、展示自己編創(chuàng)的律動。3.完整聆聽音樂,當聽到自己小組的旋律時,配上自己創(chuàng)編的律動。這樣原本枯燥的音樂欣賞變得“有聲有色”,學生更樂于接受這種形式的學習,進一步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了內化和吸收。
在傾聽音樂的活動中,教師需要增設趣味學習游戲活動,豐富音樂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樂傾聽習慣,讓學生感受曼妙的音樂,學習體會音樂。
(作者單位:福建省閩侯縣白沙中心小學責任編輯:蘇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