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婧
摘 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漸成為一項全球性議題。心理健康課程作為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本文根據(jù)課程的實施開展總結出實用性的操作模式。
關鍵詞:課程; 心理健康; 實用性
中圖分類號:B8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3-165-002
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夢是歷史的、現(xiàn)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大學生肩負著祖國的未來,必將扛起歷史的偉大使命。心智成熟、樂觀向上的青年人才是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高校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建設,開展心理健康工作實用性研究,尤其是指導缺乏心理學知識的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心理學知識普及,正確識別和預防大學生心理問題,減少心理危機事件的發(fā)生非常重要。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全球化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據(jù)有關機構最近幾次心理健康調查,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心理處于不健康或亞健康狀態(tài)的學生約占50%左右[1]。心理健康所帶來的危害或大或小,小至心情郁結,大至抑郁、傷害自己或他人。搜索“大學生心理健康”,出現(xiàn)一系列詞條:大學生自縊死亡、大學生跳樓自殺、大學生持刀行兇、大學生捅死陪讀母親……從傷害自己到傷害同學,再到傷害父母,鮮血淋漓的背后隱藏的是心理的扭曲。無獨有偶,同樣的惡性事件也在全球范圍內上演。據(jù)英國路透社報道,美國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美國大學生中診斷出患常見心理健康問題的人數(shù)比例上升,來自452所大學的超過45萬名大學生參加了美國大學健康評估調查,研究者觀察了12種常見的心理問題診斷率從2009到2015年間的變化。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焦慮、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抑郁、失眠等心理問題的診斷率皆有上升。
其中,相較2009年,2015年美國大學生焦慮癥和抑郁癥診斷率分別從9%上升到15%和12%[2]。耶魯大學的校長Peter Salovey在美國心理學雜志《職業(yè)心理學:研究與實踐》刊登一篇文章稱,在四年制大學中,有6%的在讀本科生和4%的在讀研究生表示,他們在過去的一年里“真的考慮過要自殺”。據(jù)統(tǒng)計,美國大學平均每年約有1100名本科生自殺。Peter Salovey認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嚴峻,這是一個全球性現(xiàn)象”[3]。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fā)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分不開。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系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而大學生由于心理發(fā)展不成熟,情緒不穩(wěn)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問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fā)生,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4]。大學生因心理問題而休學、退學、抑郁甚至自殺的現(xiàn)象日益突出,成為高校、家庭乃至社會的一種焦慮。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漸成為一項全球性議題。
二、開展以課程為基礎的心理健康工作實用性研究的重要性
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從歷年發(fā)布的相關文件可以看出,國家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重視,尤其是2018年教育部黨組印發(fā)了《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黨〔2018〕41號,以下簡稱《綱要》),要求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建設,并作為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舉措,將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毒V要》提出了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結合實際,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規(guī)范課程設置,對新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大力倡導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選修和輔修課程,實現(xiàn)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蓋?!币虼?,開展以課程為基礎的心理健康工作實用性研究非常有必要。
三、心理健康課程的實施方法與過程
為保證更好地實現(xiàn)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課程目標,確保教學質量,同時增加課程的趣味性,營造良好的課程氛圍,提升同學們對課程的興趣,本課程主要提出以《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完善為切入點,讓學生了解心理知識、增強自我心理保健意識和心理危機預防意識,培養(yǎng)自我認知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自我調節(jié)能力,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全面發(fā)展。
1.課程實施方法
嘗試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分別是:課堂講授、小組討論、心理測試、案例分析、體驗和展示活動、課后作業(yè)和分析以及期末考試,在本課程的最后一節(jié)課,將小組作業(yè)中的小組合影與上課精彩瞬間做成合集展示,并給學生們寫一段勵志的話。這個精心設計的小環(huán)節(jié)給課程帶來了一些儀式感,也為老師和同學之間營造了一次良好的交流機會,讓課程在輕松愉悅而溫馨的氛圍里圓滿結課,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誠與愛。
2.課程實施過程
本課程的授課過程主要分為八個部分展開授課,每個部分對應一個學習主題。以下將對各個部分的具體實施情況進行闡述。課題實施期間,針對課程的開展設計的專門的問卷調查,將不同主題的調查結果展示在每一次的課堂上,讓同學們對自己班級同學的狀態(tài)有清晰的了解,更好地定位自我,也學習同學們處理心理問題的方式方法。
第一部分:自我。該部分的教學主要采用了課堂講授、心理測試、案例分析、體驗活動這四種授課方式。教學內容上主要分為了三個部分:一是什么是自我意識;二是大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特點和大學生自我意識偏差及其調適;三是自我意識的完善。
第二部分:學習。在教學方法上主要采用了展示活動、課堂講授和小組討論這兩種方法。在教學內容上主要分為了三個部分:一是班級展示或專業(yè)展示;二是大學學習的特點和心理基礎;三是討論分享:我的學習資源;四是結合之前的目標專題,講解生涯九宮格。課后布置了小組公益活動的作業(yè)。
第三部分:情緒。該部分的教學在教學方法上主要采用了課堂講授、心理小測試、課堂討論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在教學內容上主要分為了兩個部分:一是認識情緒,介紹了我們有什么樣的情緒體驗和大學生常見的情緒困擾。其中穿插了心理小測試“認識自我的情緒”和小組討論“情緒日記”。二是調控情緒,主要從善待煩惱和學會情緒表達兩個方面進行講解,還從學生的調查問卷中分析了同學們處理情緒的能力與方法,給予了情緒管理小貼士。
第四部分:溝通。該部分的教學主要采用了小組討論、課堂講授、模擬實驗的方法。在教學內容上主要分為了三個部分:一是什么是溝通,帶領大家開展了“我的溝通偏好”小組討論活動,并向大家介紹了心理學中關于溝通的定義。二是通過折紙實驗引出溝通的重要性;三是信息的四個維度——如何進行有效溝通。
第五部分:戀愛。該部分的教學主要采用了課堂講授、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的方法。在教學內容上主要分為了兩個部分:一是交往,介紹了什么是人際交往,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以及人際交往中重要的心理學效應。二是愛情,圖文并茂用男女在愛情中的差異引出什么是愛,解釋愛在心理學中的定義和斯滕伯格的“愛情三元論”理論;然后從“維持情感的能力”“認識彼此的能力”“處理矛盾的能力”來講解“愛的能力”,并用《龍門鏢局》里面的一個片段作為案例加深同學們對愛的能力以及愛情的理解。最后“愛的調適”部分,介紹了戀愛的四個階段、戀愛對成長的意義、失戀的心理調適。
第六部分:危機干預。該部分的教學主要采用了課堂講授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在教學內容上主要分為了三個部分:一是心理危機的一般常識:心理危機及其影響、心理危機的三個標準、青年期的心理危機。二是如何識別心理危機:心理危機出現(xiàn)的一些表現(xiàn)、了解心理危機程度的方法。三是遇到有心理危機,我們該怎么辦?尤其是展示了心理危機的發(fā)展過程,以及每一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做些什么讓自己或他人更好地度過危機,防止被危機壓垮。
第七部分:生命教育。該部分的教學主題為:關愛生命、珍愛自己。主要采用了課堂講授和小組討論的方法。
在教學內容上主要分為了三個部分:一是由短片《人為什么活著?》引出生命的意義,用“80歲壽宴”聯(lián)想的方式思考自身生命的意義;二是小組思考與討論人生的意義;三是從感恩對于人生的意義引發(fā)對生命的思考,最后播放《再一次為你喝彩》,激勵學生勇敢面對生命中的挫折。最后送給同學們《結課小禮物》,由同學們的作業(yè)、合照、上課精彩瞬間等構成,配上歡樂的音樂和任課老師的寄語,用儀式感的方式結束課程。
第八部分:急救。該部分由學校安排急救醫(yī)生為同學們講解急救常識。一般安排在課程中間。
3.主要成效及經(jīng)驗
經(jīng)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統(tǒng)一規(guī)劃,任課老師的精心準備、助教輔助教學和學生參與。通過優(yōu)化課程內容、轉變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教學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發(fā)展中反思。
主要成效和經(jīng)驗如下:
一是課程系統(tǒng)性、規(guī)范性、專業(yè)性、生動性取得顯著進步。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總體規(guī)劃講授內容,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根據(jù)00后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心理特點設計實用性的課程,重新設計課件內容,課程系統(tǒng)性增強。從第一節(jié)的心理健康課程介紹,到自我認識,再到學習、大學生涯規(guī)劃以及情緒、溝通、愛情心理的剖析,最后如何進行危機干預和思考生命意義,層層遞進,由淺及深;從課堂理論教學到活動實踐,使得理論與實際有效融合;從課堂思考到課后反思,以課后作業(yè)作為教學的補充,讓課上與課后相連接。其次,課程規(guī)范性進一步提高。心理課程的內容經(jīng)過專門考慮,按照規(guī)范的、邏輯的、符合心理學的要求融合到課堂內容中,使得課堂進一步有序、規(guī)范。再者,專業(yè)性有所增強。授課老師參與了心理類線上線下培訓并將培訓知識用于課堂教學中。以小組討論、情景演練、課堂思考、心理測試等各種心理學教學方法來組織課堂教學。各種方法均按照規(guī)范的、邏輯的、符合心理學的要求融合到課堂內容中,使得課堂進一步有序、規(guī)范。最后,課堂的生動性更加重視?,F(xiàn)在的心理學教育不再像以前單純的“老師講授,學生聽課”的枯燥模式。采取小組分組討論、小組展示、案例演示等各種生動的方式,讓課堂不再枯燥,使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學習,真正用心去學、用心去思考,而不至于排斥該門課程。
二是老師的引領性進一步凸顯,學生的參與性進一步強化?!耙詫W生為中心”,老師作為引領者、啟發(fā)者,真正地讓學生通過課堂、作業(yè)和相關活動增強學生對自我心理的挖掘和心理健康知識的掌握。
三是根據(jù)課堂教學實踐,制作了授課PPT和篩選出效果較好的活動,編成操作手冊,為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活動提供參考。
四、存在的問題
雖然前期教學效果顯著,但是不能否認仍有許多不足,使得教學效果沒有達到預期,需要接下來的教學工作進行完善、優(yōu)化。
一是時間有限,課程內容多,授課老師一人講授,難以細致入微,很多內容只能膚淺探討,不能與學生深入討論,對學生的不健康心理不能有效挖掘,造成教學效果不佳。
二是課堂人數(shù)多,運用體驗式教學方法效果不明顯。因為課堂人數(shù)眾多,座位固定,因此在教師構建情境和學生體驗活動的開展受限,學生分享感悟討論效果并沒有預期高。
三是學生自主學習、課堂參與意識仍有待進一步提高。由于心理健康課程基本開設于大一時期,而大一新生基本上習慣于高中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因此對需要主動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還不能適應。部分學生仍然較為拘束,不能全心參與課堂,不主動仍然是他們的最大特點。
參考文獻:
[1]https://mp.weixin.qq.com/s/KYGNQKnd4UBKTXuX8wrXSg
[2]《美國心理問題大學生比例上升 更多人愿意尋求心理幫助》.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6008341189404270&wfr=spider&for=pc
[3]https://mp.weixin.qq.com/s/tXhzxDBptX5_w6XupNgY3Q
[4]《象牙塔里的煎熬:大學生因心理問題退學現(xiàn)象增多》,http://news.163.com/2003w11/12384/2003w11_1070001328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