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菁 楊雁英 鄭傳梁 吳飛杰
摘要:從全國人民抗擊疫情到恢復常態(tài)化秩序的特殊時期,廣大教師以線上教學為契機,逐步向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渡。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在教學模式的變革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從自主學習、專業(yè)培訓、環(huán)境支持及制度保障等方面來闡述如何提升教師信息素養(yǎng),幫助教師結合自身學科提高信息技術應用的綜合能力,保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順利開展,并對廈門大學在提升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實踐方面進行了梳理和思考。
關鍵詞:信息素養(yǎng);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1)04-0108-02
2020年年初教育部提出了“停課不停學”,使得廣大教師在短期內被推上了線上教學的第一線,這讓習慣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教師受到一定的影響。以往長期線下教學的教師,對相關設備、軟件比較陌生,在面對面互動的線上教學中顯得有些不適從。但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將是高校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教師能否順利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與教師專業(yè)能力、信息素養(yǎng)的高低是緊密相連的,因此高校大力提升教師信息素養(yǎng)水平迫在眉睫。
1 高校教師應具備的信息素養(yǎng)
1.1 信息素養(yǎng)的概念
信息素養(yǎng)主要包括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個方面[1]。信息素養(yǎng)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信息產業(yè)協(xié)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于 1974 年提出的,他認為“信息素養(yǎng)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能”。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素養(yǎng)的內涵也在不斷改變,學者從只關注掌握信息的技能,到關注具有信息意識,再到強調具有信息評價、鑒定、選擇的能力等。
1.2 高校教師所應具備的信息素養(yǎng)
高校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不僅包括能夠利用信息技術來獲取、評估、應用、交流、傳播,而且還應通過對信息技術的理解、認知和價值的取向,特別是擔負起受教育者進行正確價值觀的傳遞、傳承。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才能夠在教育教學中有效融入新的教育理念或教育價值觀,才能夠準確理解、把握新技術、新手段對教學改革的深刻影響,才能夠把握線上教學的靈活性、超鏈接性和融合性,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推進教學模式的變革。
2 提升高校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方法
全面提升高新師生的信息素養(yǎng),推動從技術應用向能力素質拓展,使其具備良好的信息思維,適應信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2],要全面開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提道,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是一個長久的、由表及里的過程,它既需要學校提供環(huán)境的支撐、專業(yè)的訓練和制度的保障,也需要教師個人的積極配合和響應。
2.1提高高校教師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在新冠病毒肆虐時期,線上教學迫切需要教師積極主動地研究、學習和提升信息素養(yǎng);目前全國高校進入教學秩序正?;謴碗A段,各高校在制度、技術、應用層面上應進一步促進教師積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引導教師通過自主學習提升信息素養(yǎng)的積極性。教師進行信息技術自主學習有很多方法途徑,包括閱讀書籍、參加教研研討會,參加教學技能比賽,觀摩教學示范課程、收看教學錄像與參與課堂教學改革討論等多方面。
2.2? 建設現(xiàn)代化、信息化的教學環(huán)境
建設現(xiàn)代化、信息化的公共教學環(huán)境,為師生提供個性化技術服務,對各種設施設備及軟件系統(tǒng)及時更新和升級,加強日常管理和維護,有效地調動廣大教師使用各種設備和平臺的積極性。達到“一流的設備,一流的素養(yǎng),一流的應用”。
2.3? 完善教師信息素養(yǎng)標準體系的建設
制定嚴格的考核標準,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與其任教,教學的獎金,評職稱等結合起來,進而提高教師參與的積極性。[1]
目前教師教學和科研工作任務繁重,如何激勵他們在不忘教書育人前提下,為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主動參與各種培訓,積極自主學習是值得關注的問題,所以學校在信息素養(yǎng)標準體系建設時要充分考慮幾個方面:第一,要有考評獎勵機制,對積極響應的教師,給予相應的精神或物質獎勵。第二,學??梢試@各種形式開展教學技能比賽,讓高校教師體會到智能信息化教學的魅力,從而激發(fā)高校教師將信息技術巧妙地融合到教學中去的積極參與性。第三,學校注重教師的反饋及其培訓效果,不斷改進和優(yōu)化培訓的方式和相關內容。
2.4 強化信息技術能力的專項培訓機制
專業(yè)培訓是提升教師業(yè)務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訓機制,不僅能幫助教師提高信息素養(yǎng)的理論水平,更重要的是操作應用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一套高效的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培訓機制需具備以下幾個特征:培訓模式為多樣化、培訓體系多元化、培訓水平進階化。
2.4.1培訓模式多樣化
培訓層級多樣化,分為全校性的集中培訓、深入學院的重點培訓;培訓方式多樣化,分為講授型、案例型、演練型、研討型、現(xiàn)場解疑與指導型;培訓時間多樣化,可分為定時培訓和不定時培訓;培訓空間多樣化,可分為線上培訓,面對面培訓
2.4.2 培訓體系多維度化
通過多維度培訓體系的設計,從計劃與準備、組織與管理、學習與發(fā)展、評估與診斷、技術素養(yǎng)等幾大維度出發(fā),幫助教師優(yōu)化課堂教學,轉變教學方式,使得教師逐步具備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講解、啟發(fā)、示范、指導、評價等教學活動應具備的能力;幫助教師轉變教學方式,使得教師具備在網絡學習環(huán)境或相應設備的條件下,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學生開展自主、合作、研究等活動所具有的能力。
2.4.3培訓水平進階化
依據(jù)教師信息化水平的不同,根據(jù)實際情況,安排各種培訓課程,提供初階、進階、高階等不同階段課程,循序漸進,扎實提升教師整體信息化水平。
通過進階的培訓,全面協(xié)助教務部門培養(yǎng)、建設新時代專業(yè)信息化教學人才隊伍,使教師所在領域的最新成果及進展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造就一批高信息素養(yǎng)的科教雙優(yōu)的領軍課程。
3 廈門大學提高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實施方案
3.1建設矩陣式網格化信息溝通平臺
今年年初,學校根據(jù)黨中央決策部署,遵循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指導方針,加強在線教學組織和管理工作等要求,不斷調整優(yōu)化教學工作方案。首先由學校信息與網絡中心牽頭集合各學院分管信息技術的工程人員建立一支教學技術支援隊伍,每位技術員都能獲取最新的教學資源和信息應用技術,并在交流中博采眾長。開闊視野。其次,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實踐訓練中心面向39個教學單位建立23個技術支持與服務保障工作群,24小時實時在線解答教師的各種問題。最后,學院工程技術人員將學院所有的教師組建一個教學技術支持群,落實到每位開課教師,幫助教師克服個人困難,研究教學模式、熟悉平臺操作、上傳課程資料、進行實戰(zhàn)演練等,從而實現(xiàn)教師信息素養(yǎng)水平的提升。
3.2加強線上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硬件和軟件支持
學校特別重視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升級改造,通過教室的信息技術化、現(xiàn)代化的改造來支持新的教學模式,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師信息素養(yǎng)。學校2016年啟動互動型研討教室的建設,從教務處的統(tǒng)計來看,互動型研討課堂教學質量明顯提高;今年年初在學校以線上教學為主的階段,對現(xiàn)有的公共教室進行能線上線下同步直播授課的改造。目前,學校具有互動教學功能的智慧教室99間、錄播教室116間、線上線下同步直播教室263間,為教師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技術應用環(huán)境。
3.3開展系列專項培訓
為提升教師信息素養(yǎng),學校根據(jù)不同時期,利用不同模式,不同維度開展系列專項培訓。在今年年初“停課不停學”時期,學校成立線上教學技術支持與服務工作組,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針對教師如何使用第三方直播平臺和校內課程中心平臺開展線上教學進行了10場培訓;在錯峰返校期間,通過線上線下同步直播培訓的方式針對教師如何使用直播教室進行了6場培訓;通過錄播、直播等方式針對教師如何通過MOOC平臺教學進行了9場培訓;金秋開學,為全力打造線上線下混合“金課”,學校教務處、教師發(fā)展中心、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實踐訓練中心聯(lián)合開展系列培訓,培訓主要圍繞“翻轉課堂與混合式教學”“混合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和“線上線下同步教學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等幾個主題,邀請了各學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優(yōu)秀的教師,從互動型研討教室、錄播教室、直播教室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等內容到翻轉課堂與混合式教學的理念、方法、技術、研究、探索與實踐,全面而系統(tǒng)地為教師呈現(xiàn)了混合式教學不同的組織形式和實施要點。
學校從多種培訓模式,多維度培訓體系,低階到高階的培訓內容出發(fā),促進教師們更新觀念,掌握技能,變“不會用”“不想用”為“我會用”“我要用”,從而讓教師在“用”的過程中提升信息素養(yǎng),使廣大教師能夠從容地適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新常態(tài)”。
3.4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技能比賽
學校從2005年起至今已連續(xù)開展了15屆教師教學技能比賽及9屆英語教學比賽,教學技能比賽除了檢驗我校青年教師教學水平外,還是廣大教師交流教學心得、提高教學水平和提升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重要平臺。學校以此為契機, 秉承“全員參加、逐級選拔、重在過程、重在提高”的原則,形成了教師培訓、課程評估與教學比賽三位一體的教學比賽模式,不僅充分展示了學校教師以德樹人、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還提升了我校教師信息素養(yǎng),對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人才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為學?!半p一流”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比賽中教師對于教學新方法、新手段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更多的教師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在翻轉課堂的比賽中去。
3.5積極推薦申報校級、省級、國家級一流線上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建設認定工作
學校積極推薦申報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認定工作,此舉措不僅能推動教師全員參與課程理念創(chuàng)新、內容創(chuàng)新和模式創(chuàng)新,形成打造“金課”、淘汰“水課”的教學改革氛圍,提升本科課程的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性,更能調動廣大教師提升信息素養(yǎng)的積極性,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進一步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扎實推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革命”。
4 結束語
推動教育信息化內涵式發(fā)展,提升教師信息素養(yǎng)是順應現(xiàn)代教育改革政策的要求,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重大決策部署的工作舉措。高校教師信息素養(yǎng)水平,既需要學校提供制度的保障和專業(yè)的培訓,也需要教師提高自身信息素養(yǎng)水平,積極參加從低階到高階不同內容的系列培訓,探索不同的教學模式,進而推進教學信息化和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黃亞平,蒲德彥.“互聯(lián)網+”時代高校教師信息素養(yǎng)教育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6):20-21.
[2] 教育部發(f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國網[2018-04-21]
[3] 鄭宏,謝作栩,王婧.后疫情時代高校教師在線教學態(tài)度的調查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38(7):54-64.
[4] 周華.SPOC理念下高校英語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診斷與發(fā)展[J].黑河學院學報,2020,11(1):107-109.
[5] 謝火木,劉李春,陳移安.疫情背景下高校線上教學的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20(5):57-60.
[6] 譚維智.在“后疫情時代”如何進行知識教學變革?[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20,30(5):5-10.
[7] 沈宏興,郝大魁,江婧婧.“停課不停學”時期在線教學實踐與疫后在線教學改革的思考——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20,30(5):11-18.
[8] 閆寒冰,單俊豪.從培訓到賦能:后疫情時期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藍圖構建[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6):13-19.
[9] 鄔大光.論我國高等教育學體系的特殊性[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5):18-25.
【通聯(lián)編輯:唐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