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致賢,于桂青,徐瑞峰
南陽市中心醫(yī)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南 南陽 473000
肝癌分為原發(fā)性肝癌和繼發(fā)性肝癌兩大類,原發(fā)性肝癌是源于上皮細胞惡變的常見腫瘤之一,繼發(fā)性肝癌是由其他惡性腫瘤轉移至肝臟。在中國,肝癌的發(fā)病率及病死率均較高,主要臨床癥狀有肝區(qū)疼痛、全身及消化道癥狀、肝大等,肝癌不僅造成肝功能不全,還會伴隨肝性腦病、結節(jié)破裂出血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命健康。手術治療是早期肝癌的主要治療方法,及時治療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但由于肝臟結構復雜,肝癌患者手術后可能會引起出血、系統(tǒng)感染、肝功能衰竭等并發(fā)癥,風險性高,因此患者出院后還需要自我管理配合醫(yī)囑進行長期治療,但部分患者因上述各種因素引起嚴重的心理變化,可能會對自己失去信心,不依從醫(yī)囑,嚴重影響術后恢復及生活質量。延續(xù)性健康管理是一種將醫(yī)院內的健康教育理念延續(xù)到院外,使患者出院后依舊可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而改善患者預后的方法,對于腫瘤手術患者是一種高效的健康管理模式。本研究選取行肝癌手術的患者分析延續(xù)性健康管理對患者術后心理狀態(tài)、健康行為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n
=60)和干預組(n
=60),兩組患者各基線特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表1 兩組患者的基線特征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健康宣講、治療藥物及治療活動用法用量講解、一般心理疏導、住院期間環(huán)境清潔等,囑咐患者定期隨訪。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延續(xù)性健康管理方案。①由相關科室醫(yī)師1~2名、護理人員1~2名、康復師1名及營養(yǎng)師1名成立肝癌手術患者延續(xù)性健康管理小組,對患者個體化信息進行整理,包括個人信息資料、對疾病的了解程度、臨床療效、心理狀況、生活習慣等。②患者生命體征基本穩(wěn)定,達出院條件前,針對患者文化程度、年齡及家庭情況進行一對一院外個人管理培訓,內容包括:詳細告知患者術后及用藥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降低出現(xiàn)輕微癥狀時患者的恐慌心理;根據(jù)肝癌手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遠期并發(fā)癥及復發(fā)情況,詳細告知特殊危險癥狀及注意事項,提高患者自我防護意識;對患者術后的起居生活進行詳細指導,包括生活作息規(guī)律化,健康飲食,按時按量適量蛋白及維生素、高熱量低膽固醇等,每周進行適量的運動,如慢跑、散步等,積極預防感染。③對患者出院后個體化信息進行具體要求:電話問診至少每周1次,每次15~20 min,面診每月1次,主要了解患者用藥情況、治療效果、健康行為、生活習慣及有無并發(fā)癥等,及時對患者遵醫(yī)囑行為進行評估,給予適宜的建議;同時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簡單評估,及時疏導其心理壓力,對出現(xiàn)焦慮、抑郁嚴重的患者及時聯(lián)系心理醫(yī)師進行心理治療。④建立病友微信群,工作人員每天分享一條肝癌術后自我護理相關知識,包括病例分析、心理疏導、飲食推薦、健康運動及自我護理經(jīng)驗分享。⑤與患者家屬多溝通交流,形成監(jiān)督體系,提高患者的遵醫(yī)囑行為,促進疾病預后。共干預3個月。
①記錄患者依從性情況,完全依從:謹遵醫(yī)囑進行服藥及治療活動;部分依從:用藥劑量超過或不足,增加或減少用藥次數(shù),不按時就診復診等;完全不依從:完全不遵醫(yī)囑。以完全依從和部分依從計算依從率。②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對干預前后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HAMA評分:用于焦慮癥狀的診斷及程度劃分,采用5級評分法,共14項,每項0~4分,總分≥29分,可能為嚴重焦慮;21~28分,肯定有明顯焦慮;14~20分,肯定有焦慮;7~13分,可能有焦慮;<7分,沒有焦慮。HAMD評分:反映患者抑郁狀態(tài)有關的癥狀及其嚴重程度和變化,采用5級評分法,共17項,每項0~4分,總分≥24分,可能為嚴重抑郁;17~23分,輕度或中度抑郁;7~16分,可能有抑郁;<7分,無抑郁。③采用自我管理行為能力測定量表中文版(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于干預前后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評價,包含自護技能、自我責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識4個方面,采用5級評分法,共43項,每項0~5分,總分為172分,分數(shù)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χ
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
±s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
=6.062,P
<0.05)。(表2)表2 兩組患者的依從性[n(%)]*
P
>0.05);干預后,兩組患者HAMA和HAMD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均降低(P
<0.05),且干預組HAMA和HAMD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1)。(表3)表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HAMA和HAMD評分的比較(x-±s)
P
>0.05);干預后,干預組患者自護技能、自我責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識評分及總分均上升,且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表4)表4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ESCA評分的比較
P
>0.05);干預后,兩組患者ESCA評分均升高(P
<0.05),且<60歲患者ESCA評分明顯高于≥60歲患者(P
<0.01)。(表5)表5 干-預前后不同年齡干預組患者ESCA評分的比較(x±s)
P
>0.05);干預后,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ESCA評分均提高(P
<0.05),且本科及以上患者高于高中、中專、大?;颊呒俺踔屑耙韵禄颊撸?p>P<0.05),高中、中專、大?;颊吒哂诔踔屑耙韵禄颊撸?p>P<0.05)。(表6)表6 干預-前后不同文化程度干預組患者ESCA評分的比較(x±s)
肝癌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在中國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均較高,早期診斷及手術治療可明顯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生存率。但多數(shù)患者在疾病確診時缺乏肝癌相關知識,手術治療后也沒有與醫(yī)護人員建立有效的溝通,對預后缺乏信心,產生焦慮、抑郁、緊張不安、悲傷等情緒,更不利于后期恢復。雖在患者住院期間醫(yī)護人員也會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宣講和心理鼓勵,但由于肝臟等實質臟器結構復雜,肝癌患者術后并發(fā)癥較多,風險性高,因此術后長期自我管理很有必要。但部分患者出院后因上述各種因素引起嚴重的心理變化,可能會對自己失去信心,不依從醫(yī)囑,進而造成疾病惡化。相關研究表明,長期治療的依從性、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自我管理對肝癌手術患者預后有重要意義。因此對該類患者采用延續(xù)性的方法進行管理很有必要。
延續(xù)性管理通過結合臨床治療需求,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保證院內的健康教育計劃在患者出院后依舊可有效實施,即通過對患者基本信息及社會信息的收集,研究人員從圍手術期開始對肝癌手術患者給予更多關注,并將此種管理計劃延伸到患者出院后,實時關注患者健康狀態(tài)改變,并給予相應措施。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出院后依從率、ESC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HAMA和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延續(xù)性管理模式可明顯提高患者依從性,增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情緒,這與張娣等研究一致。肝癌手術患者出院后常感疲憊、力不從心,面臨日常吃藥又不見迅速好轉的狀態(tài),對疾病的預后缺乏信心,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又不能進行很好的自我管理,惡性循環(huán),影響病情發(fā)展。延續(xù)性管理有效保證了患者出院后與醫(yī)護人員的溝通,使患者的疑問得到及時解答,對自身病情了解清晰,同時對患者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及時疏導,因人而異給予適宜的健康指導,使患者充分了解相關健康知識,培養(yǎng)自護責任感,逐漸學會自護技能,主動尋求增進健康的信息及路徑,控制消極情緒,增強自我管理能力,從而提高依從性。
相對于出院時進行的灌輸式醫(yī)囑,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關鍵在于與醫(yī)師在后期治療過程中良好的溝通、依從性的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及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肝癌屬于惡性腫瘤,病情嚴重,易復發(fā),使得患者不僅精神壓力大,經(jīng)濟負擔也加重,生活質量自然不高。延續(xù)性管理實時關注患者出院后病情發(fā)展,并給予相應的指導,讓患者相信自己恢復健康機會大,從而積極配合治療,改善生活質量。本研究還根據(jù)患者年齡及文化程度的不同對ESCA評分結果進行了分類統(tǒng)計,結果顯示干預后,60歲以下的患者ESCA評分較60歲及以上患者明顯升高,文化程度越高評分升高更明顯,提示臨床上在進行延續(xù)性管理時可針對年齡較大、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做進一步更詳細的指導,可能更好地提高有效率。
綜上所述,延續(xù)性健康管理能有效提高肝癌術后患者院外治療依從性,緩解術后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增進對疾病預后的信心,擴充健康知識,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同時在管理過程中應加強對年齡較大、文化程度較低患者的關注及指導,以取得更好的療效。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小,所得結果仍需后期大樣本進一步研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