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鵬,張延東,時海峰
河南省中醫(yī)院(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麻醉科,鄭州 450002
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理念的不斷深入,腹腔鏡手 術逐漸應用于婦科惡性腫瘤的治療中。既往研究表明,腹腔鏡手術與傳統(tǒng)手術的臨床療效相似,且具有更好的微創(chuàng)性和美觀度,適用人群更為廣泛。同時,腹腔鏡婦科手術需建立在氣腹、氣壓的基礎上,患者除受麻醉方式、手術切口影響外,也易因CO大量吸入而損害胃腸功能,術后易出現(xiàn)腹脹、胃腸激素水平紊亂等不良反應。因此,接受腹腔鏡手術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術后應給予及時、有效的干預措施,以促進患者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目前,國內外主要以術后合理飲食為干預手段,即術后4 h后進食流食,視患者腸道恢復情況逐漸過渡至半流質飲食。但多集中于關注術后整體飲食方案,易忽略早期飲水的重要性。術后早期飲水是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重要內容,被證實對術后患者早期腸內營養(yǎng)有積極作用。但目前關于術后早期飲水在腹腔鏡手術婦科惡性腫瘤患者中應用的研究報道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術后早期飲水對接受婦科惡性腫瘤全身麻醉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及并發(fā)癥的影響,以期為臨床工作提供一定指導,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中醫(yī)院收治的118例婦科惡性腫瘤腹腔鏡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接受腹腔鏡手術,且麻醉方式為全身麻醉;②麻醉誘導藥物為咪達唑侖、舒芬太尼、丙泊酚、羅庫溴銨,麻醉維持藥物為丙泊酚、瑞芬太尼、羅庫溴銨;③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既往胃腸道疾病史或手術史;②胃腸道或術后需嚴格禁食者;③嚴重麻醉不良反應;④無法配合研究。隨機數(shù)字表、雙盲原則將118例婦科惡性腫瘤腹腔鏡手術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9例,對照組患者術后給予常規(guī)禁飲干預,觀察組患者術后給予早期飲水干預,兩組患者因醫(yī)囑或病情需求需退出研究,由干預者評估后準允退出,至干預結束,兩組均無中途退出或失訪患者。對照組患者年齡(41.26±13.71)歲;體重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為(22.37±13.7)kg/m;病理類型:子宮內膜癌19例,子宮頸癌25例,卵巢癌15例;麻醉時間(2.46±0.41)h;手術時間為(2.16±0.56)h;術中出血量為(52.89±11.34)ml。觀察組患者年齡(41.13±13.45)歲;BMI為(22.56±13.4)kg/m;病理類型:子宮內膜癌20例,子宮頸癌23例,卵巢癌16例;麻醉時間(2.40±0.55)h;手術時間為(2.19±0.61)h;術中出血量為(52.77±10.31)ml。兩組患者年齡、BMI和病理類型等基線特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術后采用Steward評分法評估兩組患者的術后麻醉清醒狀況,包括清醒程度、呼吸道通暢程度、肢體活動度等指標,各指標評分0~2分,總分0~6分,每30 min評估1次,待兩組患者Steward評分≥4分時進行干預,干預期間均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對照組患者術后常規(guī)禁飲干預,即術后禁水6 h,可依據(jù)患者需求使用棉簽蘸溫開水濕潤嘴唇,并進行常規(guī)口腔清潔。觀察組患者術后給予早期飲水干預,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屬術后早期飲水的重要性,并詳細介紹早期飲水的具體流程、注意事項及相關配合要求,既有利于提高患者對術后早期飲水認識的重視度,又利于提高患者對干預工作的配合度。②飲水方案,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囑患者平臥,升高床頭15°~30°,輔助患者頭偏向一側,使用注射器或帶有刻度的勺子取少量溫開水,水溫30~40℃,從患者嘴角緩慢滴入,初始量每次5 ml,遵循少量多次的飲水原則,以每小時100 ml為上限,注意詢問或觀察患者的不適癥狀。若患者未訴不適,可縮短飲水間隔為30 min,單次飲水量增加至10~20 ml。視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逐漸過渡至吸管飲水,單次飲水量可增加至50 ml,但每日飲水總量應≤300 ml。此外,盡量避免22:00~08:00時間內飲水,以保證患者的睡眠質量。嚴格執(zhí)行以上飲水方案,直至患者肝門首次排氣、腸鳴音恢復正常。③預防飲水并發(fā)癥,抽選2名及以上經驗豐富的護師和至少1名中級及以上職稱的醫(yī)師,構建術后早期飲水管理小組,建立患者術后飲水健康檔案,嚴格把控飲水管理質量,并及時處理飲水并發(fā)癥。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包括胃腸蠕動恢復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首次排氣時間及首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測定方法:術后2 h,于患者臍周或右下腹進行聽診,每次1 min,每2 h聽診一次,以每分鐘腸鳴音≥3次為腸鳴音恢復。②術后6 h,采用心電監(jiān)護儀評估兩組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心率、呼吸、脈搏、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③術后 8 h,比較兩組患者的口腔舒適度,包括口渴、咽痛、唾液PH值、口腔異味等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兩組患者的口渴程度,總分0~10分,以0分為無口渴癥狀,10分為口渴難忍,評分與患者口渴程度呈正比;采用數(shù)字疼痛分級法評估兩組患者的咽痛程度,總分0~10分,以0分表示無咽痛,10分表示極度咽痛,評分患者咽痛程度呈正比。采用唾液PH試紙評估兩組患者的唾液PH值。④觀察并記錄兩組術后惡心、嘔吐、腹脹、誤吸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⑤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度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包括干預態(tài)度、操作水平、溝通能力及教育全面性4個維度,包括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各維度評分0~25分,總分0~100分,評分與患者的滿意度呈正比。
x-
±s
)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
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
=9.256、5.579、7.914、2.540,P
<0.05)。(表1)表1 兩組患者術后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h,x-±s)
P
>0.05);但觀察組患者口渴、咽痛評分及唾液PH值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表2)。觀察組患者口腔異味發(fā)生率為8.47%(5/59),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7.12%(16/5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表2 兩組患者術后生命體征及口腔舒適度的比較
χ
=8.557,P
=0.003)。(表 3)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n(%)]
P
<0.05)。(表4)表4 兩組患者滿意度量表評分的比較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成熟,婦科惡性腫瘤腹腔鏡手術水平也不斷提高,但不可避免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創(chuàng)傷,會刺激患者的腹膜和臟器,進而導致胃腸功能障礙及其他并發(fā)癥。目前,婦科惡性腫瘤全身麻醉腹腔鏡手術患者的術后恢復仍以禁飲6 h后逐漸恢復飲水的傳統(tǒng)理念為指導,進行相關干預。盡管術后禁飲6 h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患者減少胃內容物,避免胃積氣,從而減輕惡心、嘔吐及腹脹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研究指出,全身麻醉術后長時間禁飲,易導致患者發(fā)生口舌干燥、咽痛、脫水等癥狀,以及煩躁、不安等消極情緒。同時,術后禁飲的時間較長,會進一步加重本身營養(yǎng)狀況較差患者的低蛋白血癥,不利于患者的胃腸功能快速恢復。傳統(tǒng)理念推崇全身麻醉術后嚴格禁飲6 h,與麻醉方式及麻醉帶來的不良反應密切相關。但隨著麻醉學不斷進步,短效麻醉藥逐漸被應用于臨床,可縮短婦科全身麻醉腹腔鏡手術麻醉時間和患者術后蘇醒時間,因此,術后禁飲時間也應隨之做出調整。術后早期飲水符合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較傳統(tǒng)術后禁飲理念更具人性化,被證實具有較高安全性和可行性,對全身麻醉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有積極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后6 h心率、呼吸、脈搏水平均在正常范圍內,觀察組術后6 h心率、呼吸、脈搏、SBP、DBP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但兩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術后早期飲水對婦科惡性腫瘤全身麻醉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生命體征無顯著性影響,且可能對維持患者術后生命體征穩(wěn)定存在積極意義。本次研究結果進一步顯示,觀察組術后胃腸蠕動恢復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及首次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表明術后早期飲水可顯著促進婦科惡性腫瘤全身麻醉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分析原因認為,術后適宜溫度的飲水,可興奮大腦迷走神經,刺激消化腺,促進消化液分泌,進而加快腸道吸收。另外,迷走神經經刺激后使得胃腸平滑肌收縮變快,有助于胃腸道更好進行蠕動。水在胃中排空速度較快,1 h后胃內水容量<5%,因此,術后應予以患者及早飲水至關重要。本研究對照組予以全身麻醉術后常規(guī)禁飲,需嚴格遵循禁飲6 h,而觀察組予在患者麻醉清醒及生命體征平穩(wěn)時便可開展早期飲水干預,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更短。
口渴、咽喉疼痛是評估口腔舒適度的重要指標,其中咽痛是氣管插管手術患者術后常見口腔不良反應,研究顯示,長時間禁水也可加重咽喉疼痛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8 h,觀察組患者口渴、咽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表明術后早期飲水可明顯緩解婦科惡性腫瘤全身麻醉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口渴、咽痛癥狀。術后8 h,觀察組患者唾液PH值為(6.69±1.72),低于對照組患者且在正常范圍內,表明術后早期飲水更有利于穩(wěn)定口腔的內部環(huán)境。此外,術后8 h,觀察組患者的口腔異味發(fā)生率更低,這與觀察組患者術后飲水時間更早有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與張慈和翟惠敏研究結果相似,術后早期飲水可明顯降低婦科惡性腫瘤全身麻醉腹腔鏡手術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除與早期飲水刺激胃腸蠕動,使胃腸功能恢復更快有關,也可能與術中麻醉藥物選擇及劑量有關,因此尚有待進一步研究驗證。本研究比較兩組患者滿意度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干預態(tài)度、操作水平、溝通能力及教育全面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表明術后早期飲水可明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這與觀察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快、口腔舒適度高及并發(fā)癥少等有關。
綜上所述,術后早期飲水可明顯促進婦科惡性腫瘤全身麻醉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提高患者口腔舒適度,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而提高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