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勇
(河南省輝縣市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 輝縣453600)
腦梗死為腦血管疾病中較為常見的類型,發(fā)病率、 致殘率、 致死率高, 是導(dǎo)致血管性認知障礙(VCI)的重要原因[1]。 VCI 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定位、認知、記憶等功能衰退,損害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影響生活質(zhì)量。 西醫(yī)治療VCI 多采取營養(yǎng)腦細胞、改善腦循環(huán)等方法,丁苯酞軟膠囊在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fù)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中醫(yī)理論認為,VCI 病位在腦,主要病機為陰陽失調(diào)、氣血逆亂。 而小柴胡湯合桃核承氣湯具有活血化瘀通絡(luò)之功效。 本研究選取我院腦梗死后VCI 患者,探討小柴胡湯合桃核承氣湯加減輔助丁苯酞軟膠囊的療效。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3 月~2019 年7 月我院收治的腦梗死后VCI 患者92 例, 根據(jù)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6 例。對照組女20例,男26 例;年齡49~71 歲,平均(60.72±5.04)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19.96~25.31 kg/m2,平均(22.52±1.23)kg/m2。 觀察組女22 例,男24 例;年齡48~73歲,平均(60.66±5.37)歲;BMI 19.87~25.42 kg/m2,平均(22.64±1.31)kg/m2。 兩組年齡、性別、BMI 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患者家屬知曉本研究并自愿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2]中腦梗死診斷標準;符合《2019 年中國血管性認知障礙診治指南》[3]中VCI 診斷標準。(2)排除標準:發(fā)病前生活不能自理;伴有昏迷、癡呆、記憶障礙。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以營養(yǎng)神經(jīng)、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規(guī)治療。 對照組口服丁苯酞軟膠囊(國藥準字H20050299),2 粒/次,3 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chǔ)上采用小柴胡湯合桃核承氣湯加減治療,藥方組成:柴胡24 g,黃芩2l g,法半夏15 g,黨參30 g,桂枝15 g,桃仁9 g,大黃6 g,芒硝3 g,紅景天15 g,天麻9 g,炙甘草9 g。 隨癥加減:頭痛者加白芷9 g,川芎9 g;便溏者減芒硝;濕甚者加石菖蒲21 g,郁金15 g;血瘀嚴重者加銀杏葉9 g,三七粉6 g。 水煎煮至250 ml,1 劑/d,早晚各1 次分服。 兩組均持續(xù)治療3 個月。
1.4 療效評估標準 減分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減分率≥85%,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為臨床基本控制; 減分率50%~84%,癥狀明顯緩解為顯著進步;減分率<50%,癥狀有所改善為進步; 未達上述標準為無效。 臨床基本控制、顯著進步之和為總有效。
1.5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臨床療效。(2)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氧化應(yīng)激指標,包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抽取5 ml 晨起空腹靜脈血,離心(3 000 r/min,5 min)取血清,使用比色法檢測SOD、MDA 水平。(3)比較兩組治療前、 治療3 個月后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總評分,包括記憶、抽象思維、語言、執(zhí)行功能等內(nèi)容, 滿分30 分, 評分越高表明認知功能恢復(fù)越好。(4)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總評分,包括進食、穿衣、行走、梳洗等項目,總分14~56 分,評分越低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強。
1.6 統(tǒng)計學(xué)分析 通過SPSS22.0 統(tǒng)計學(xué)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89.13%,高于對照組的65.22%(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yīng)激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SOD、MDA 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3 個月后,觀察組血清SOD 水平高于對照組,MDA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yīng)激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yīng)激指標比較( ±s)
MDA(nmol/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SOD(U/ml)治療前 治療后46 46 3.77±0.51 5.62±0.82 tP 70.34±10.62 68.71±9.98 0.759 0.450 105.52±13.69 82.37±12.67 8.417<0.001 8.28±1.23 8.66±1.07 1.580 0.117 12.994<0.001
2.3 兩組治療前后認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MoCA 評分、ADL 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3 個月后,觀察組MoCA 評分高于對照組,ADL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認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分,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認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分, ±s)
組別 n MoCA AD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前 治療后46 46 27.13±6.29 35.65±7.14 tP 17.15±4.71 16.36±4.59 0.815 0.417 23.67±5.87 19.84±5.52 6.777<0.001 43.37±7.45 41.86±7.06 0.998 0.321 6.073<0.001
腦梗死是因局部腦組織血液供應(yīng)不足引發(fā),可造成腦萎縮,最終導(dǎo)致認知障礙,治療重點在于恢復(fù)血供、減弱氧化應(yīng)激反應(yīng)。 丁苯酞軟膠囊能增加缺血區(qū)血液灌注,加速血管新生,構(gòu)建三級側(cè)支循環(huán),增強腦血管反應(yīng)性。
腦梗死在中醫(yī)學(xué)屬“中風”范疇,繼發(fā)VCI 屬本虛標實之證,脾、肝、心失調(diào)為虛,瘀血、痰濁等為實。小柴胡湯合桃核承氣湯由芒硝、大黃、天麻、桃仁、炙甘草、紅景天、法半夏、桂枝、黃芩、柴胡、黨參等組成,其中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可解郁、疏肝、升陽;黨參性平,味甘,可健脾益肺、補中益氣;紅景天性寒,味甘澀,可清肺通脈、補腎理氣;黃芩性寒,味苦,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法半夏性溫,味辛,可燥濕化痰;桂枝性溫,味辛、甘,可溫經(jīng)通陽、發(fā)汗解表;桃仁性平,味苦,可活血祛瘀;大黃性寒,味苦,可行瘀通經(jīng);芒硝性寒,味咸、苦,可逐瘀通經(jīng);天麻性平,味甘,可息風止痙;炙甘草性平,味甘,可補脾和胃、益氣復(fù)脈。 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絡(luò)之功效[4]。 且現(xiàn)代藥理表明,天麻能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大腦血流量,保護神經(jīng)系統(tǒng),提升記憶能力,具有益智功效;紅景天能減少機體耗氧量,增強抗氧化能力,從而增加腦血流,減輕腦缺氧[5~6]。 郭子華等[7]研究結(jié)果顯示,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腦梗死后VCI 總有效率達92.98%。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89.13%,高于對照組的65.22%(P<0.05)。與上述研究結(jié)果基本相符。
SOD 為自由基清除劑,反映機體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梗死后VCI 患者SOD 水平下降。 MDA 為自由基攻擊生物膜不飽和脂肪酸主要產(chǎn)物, 可反映氧自由基損傷生物膜的程度, 腦部缺氧使得自由基增加,MDA 水平上升[8]。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3 個月后, 血清SOD 水平高于對照組,MDA 水平低于對照組, 提示小柴胡湯合桃核承氣湯加減輔助丁苯酞軟膠囊治療腦梗死后VCI 患者,可改善氧化應(yīng)激指標。治療3 個月后,觀察組MoCA 評分高于對照組,ADL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小柴胡湯合桃核承氣湯加減輔助丁苯酞軟膠囊治療腦梗死后VCI 患者,可改善認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綜上所述, 小柴胡湯合桃核承氣湯加減輔助丁苯酞軟膠囊治療腦梗死后VCI 患者療效顯著,可改善氧化應(yīng)激指標, 改善認知功能,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