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穎 許莎莎 盧先本*
右室間隔起搏(RVSP)相對于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通??色@得更窄的起搏QRS 波,因而被認為對心功能的保留具有更多的優(yōu)勢。然而現(xiàn)實世界的隨訪研究結果卻各異。本文回顧性分析了127 例在本院因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CAVB)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的相關資料,以探索RVSP 與RVAP 對CAVB 患者心功能影響的區(qū)別。
1.1 病例選擇與分組 選擇2012 年1 月至2016 年12月入住本院因CAVB 植入永久起搏器(包括單腔和雙腔,不包括CRTD/ICD)、術前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50%、術后起搏比例≥40%、隨訪≥1 年、并在本院進行心臟彩超、心電圖復查及起搏器程控的患者共127 例。依據(jù)右室電極植入部位分成兩組:RVAP 組(n=50)和RVSP 組(n=77),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基線數(shù)據(jù)(包括性別、植入時年齡、合并疾病)、植入前/后LVEF、植入前/后左室舒張末期直徑(LVIDd)、自身/起搏QRS 時限。
1.2 方法 (1)起搏位點的確定:術中X 線透視及術后起搏心電圖。結合后前位、左前斜45°、右前斜30°在X 線透視下將導線定位于右室流出道間隔。心電圖:RVAP 在心電圖上表現(xiàn)為左束支阻滯波形;RVSP 在心電圖上表現(xiàn)為下壁導聯(lián)單向高且窄的R 波。(2)起搏器植入術后LVEF 下降具備臨床意義的標準:相比術前,術后LVEF 降低≥10%,且LVEF ≤50%。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首先進行K-S 正態(tài)性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不符合的以非參數(shù)檢驗,組內前后比較使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CAVB 患者行右室心尖起搏及間隔起搏的比較見表1。
表1 CAVB患者行右室心尖起搏及間隔起搏的比較(±s)
表1 CAVB患者行右室心尖起搏及間隔起搏的比較(±s)
注:與術前比較,*P<0.05;與RASP 組比較,#P<0.05
RVAP 組(n=50) RVSP 組(n=77) P 值男性[n(%)] 29(58.00) 41(32.30) 0.60植入時年齡(歲) 64.64±8.81 69.40±9.94# 0.02高血壓[n(%)] 35(70.00) 50(39.37) 0.55糖尿病[n(%)] 5(10.00) 12(9.45) 0.37冠心?。踤(%)] 2(4.00) 6(4.72) 0.39瓣膜病[n(%)] 2(4.00) 4(3.15) 0.75房顫[n(%)] 5(10.00) 8(6.30) 0.94自身QRS 時限(ms) 100.88±13.10 103.30±18.20 0.28起搏QRS 時限(ms) 166.42±14.61 160.14±9.75# 0.02術前LVEF(%) 62.32±4.64 61.66±5.80 0.31術前LVIDs(mm) 51.80±4.64 51.75±5.08 0.48術后LVEF(%) 59.36±5.53* 57.23±7.95* 0.11術后LVIDs(mm) 50.86±5.32 50.84±6.05 0.50 LVEF 下降[n(%)] 5(10.00) 8(10.39) 0.94
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可視為CAVB 患者的唯一有效治療,然而起搏介導心肌病的不斷發(fā)生使得越來越多的焦點聚集在生理性起搏,尤其是起搏位點的選擇。右室起搏位點包括心尖部、間隔部以及希浦系統(tǒng)。
依據(jù)ERICH[1]、GILULIA、吳仙軍等[2-3]的研究發(fā)現(xiàn),起搏誘導心肌病的發(fā)生相關因素有:起搏寬QRS時限(>150 ms)、術前的低LVEF、高右室起搏比例(>20%)、自身的寬QRS 波(>115 ms)、男性患者、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的患者,但與是否右室心尖起搏無關。這在喬鑫等[4]的研究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然而也有眾多的研究結果與上述結果相悖[5-6]。
本研究所入組的患者均為術前LVEF 正常、起搏依賴的患者,且基線數(shù)據(jù)基本無統(tǒng)計學差異,已排除部分上述所涉及的影響因素。此外,在RVSP 位置的判斷上已結合X 影像及起搏心電圖,然而,本研究仍得到了類似上述研究的結果,即雖然RVSP 與RASP 相比確實獲得了更窄的起搏QRS 波,但RVSP 在心功能的保留方面無明顯獲益。
RVSP 相對于RVAP 通??色@得更窄的起搏QRS波,因而被認為對心功能的保留具有更多的優(yōu)勢。然而,眾多研究未得到預期的結果。作者推測原因可能有:(1)雖然RVSP 較RASP 獲得更窄的QRS 波,但其時限仍明顯寬于自身QRS 波,說明RVSP 無法獲得良好的左右心室的電同步性。近年來興起的希浦系統(tǒng)起搏可直接奪獲傳導束,從而獲得類似自身QRS 波的起搏心電圖,以減少或糾正左右心室的不同步,研究已發(fā)現(xiàn)其對心功能的保護作用[7]。以此也可考慮為RVSP 并不優(yōu)于RASP 的原因。(2)RVSP 的定位:術中RVSP 的定位是由X 線透視來確定的,然而研究發(fā)現(xiàn),其準確性只有68%左右,通過心臟彩超、起搏心電圖、CT 掃描可增加其準確性[8]。(3)電極固定的深度:當RVSP 電極固定的深度足夠到達間隔左室面或剛好到傳導束時,必然可獲得較短的起搏QRS 波時限。各個文獻所報道的起搏QRS 波時限差異甚大,這可能是原因之一。
本研究納入的樣本量偏少,且為回顧性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本團隊將繼續(xù)致力于生理性起搏領域,尋求更佳的起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