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影
摘 要:隨著教育的改革,新課標提出要注重學生個人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所以在教學中,很多老師從傳統(tǒng)授課方式開始向注重學生個人學習能力上轉(zhuǎn)變,強調(diào)其學習的有效性,能夠?qū)⒄n本上學習的知識合理應用到生活當中,這也強調(diào)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高中地理是一門能夠結合生活實際應用的學科,所以更要注重養(yǎng)成學生的實踐能力,幫助他們在其中更好地掌握知識內(nèi)容。
關鍵詞:實踐能力;培養(yǎng);地理;策略
學生擁有實踐能力,對他來說在學習中就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實踐,可以快速地掌握知識,尤其在以后步入社會當中,社會上更加注重個人操作實力,所以在高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非常關鍵。老師需要在授課中可以結合教材進行良好的課堂計劃,讓大家在課堂上可以根據(jù)教師的引導完成實踐活動。本篇文章則根據(jù)中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進行討論和探析。
一、高中地理學習中實踐能力的重要性
(一)可以幫助鞏固知識
實踐出真理,這個道理人們都明白。在學習中實踐一直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促使學生在自己進行操作的過程中,得到相應的答案。同時,在實踐當中可以更加理解產(chǎn)生的結論是如何形成的,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也能夠更快速地記住所學的內(nèi)容[1]。
(二)能夠提高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意識
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中,就提到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以學生作為主體,把課堂歸還給學生,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促進自己思維的擴散。同學們可以在實踐操作中產(chǎn)生很多的疑問,并對這些疑問一一進行求證,鍛煉他們質(zhì)疑能力的同時,也加強了其自身的思考能力。并且大多數(shù)高中生已經(jīng)在學習和邏輯當中形成初步的固定思想,沒有小孩子階段時候的豐富想象,但是他們的動手能力更強,思維也更縝密,所以通過動手實踐,可以有效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養(yǎng)成愿意動腦思考的良好習慣[2]。
二、教學現(xiàn)狀剖析
目前在高中的地理教學中,相關調(diào)查表明,很多學生都還沒有良好地進行地理實踐。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和學生都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在學習中沒有注重進行實踐,將重心都放在理論知識的背誦和學習上,導致思維逐漸變得固化,忽略了實踐和知識的結合。第二點是很多高中生有時候在進行教師布置的實踐活動當中,覺得過程難以完成,于是放棄操作,同時由于高中的課業(yè)比較緊張,基本上是沒有過多的時間來進行反復實踐的,再加上老師們也不夠重視,所以逐漸就忽視了地理教學中的實踐[3]。以上這些問題是主要的幾點,需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并對其培養(yǎng)策略進行研究。
三、當前階段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高中教學階段,教師們都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加強學生的記憶方面,而地理學科作為重要的學科之一,卻并沒能得到教育者的有效重視。教師更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科成績,而在這種教學傾向下,學生的實踐能力就無法得到有效關注。
另外,學生這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高中地理本身屬于一種綜合性較強的學科,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較為復雜,涉及的知識面也較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要不斷提高學習效率,才能有效掌握各部分的地理知識。而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并不能有太多的精力去關注自己實踐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將學習的重心放在了對理論知識的記憶方面。久而久之,學生的思考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鍛煉,其思維能力容易停滯不前。并且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大部分學生還不能進行高效的學習,加上教師的教學模式仍然沒有過多的創(chuàng)新,導致學生越來越依賴老師。而作為知識傳播者和課堂組織者的教師,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仍然不能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模式,教學觀念依舊落后。在這種守舊的授課模式下,學生們只能依靠教師單方面地灌輸獲取地理知識?;谝陨戏N種因素,高中地理教學的問題依舊很突出,但是由于高中生們要面臨即將到來的高考,教師只能暫時將教學創(chuàng)新放在一邊,將重心放在提高學科成績上,最終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遲遲不能有效提升。
四、高中地理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策略
(一)幫助學生加強探究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通過進行實踐可以幫助同學們加強自身的動手能力,在活動中可以體會到科學結論的來之不易,還能夠提高自身的學科素養(yǎng)。
例如:在高中地理學習中,當學習關于緯度的測量這方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操作,在學校內(nèi),測量學校的經(jīng)緯度,通過觀察太陽和地方時間差等等,結合教材上的知識和生活常識,推算出學校的經(jīng)緯度。老師可以組織大家進行分組,對確定完畢的標桿確定基本的方向,到正午十分,再測量出標桿的影子,結合當時的已知日期的太陽直射的緯度,最后結合公式計算出學校所在的緯度。需要注意在進行類似戶外實踐的活動中,老師要考慮場地的安全性,并且要考慮道具是否齊全,實驗的過程有沒有誤差等等,最后還要根據(jù)整體的實驗過程進行總結,找出不足之處。
(二)結合教材,根據(jù)學生情況進行實踐活動
高中地理的學習比較有難度,它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讓大家在學習中能夠構建地理知識體系,掌握學習的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教師在為同學們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根據(jù)他們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展開,要找到適合高中生的活動方向[4]。由于地理也是高考重要的科目之一,所以老師在授課中要著重讓學生們突破重點難點,以重難點知識作為主要的方向幫助他們提高地理成績。
并且,老師也可以在課堂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大家梳理和歸納知識內(nèi)容。比如:在高三進行復習的過程中,引導同學們自己進行繪圖,總結出所學的知識點,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能夠逐漸理清知識的脈絡,在學習中不斷加強自己學習的信心,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
(三)老師要提升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帶領學生進行活動
高中生能否學好地理,在很大層面上還是取決于教師。首先教師本身就需要具備一定的實踐經(jīng)驗,這樣可以有效為同學們答疑解惑[5]。要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教學能力,還要豐富自己的文學底蘊,可以帶領學生們進行基本的繪圖活動和觀察活動,教給大家如何使用一些地理儀器,如何應用地圖進行位置搜索,通過地圖的地形能夠辨別出基本的方向和位置等等。不斷對學生進行鍛煉,養(yǎng)成他們的地理常識,學會使用相關的儀器。并且老師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也要適當?shù)亟o予他們進行鼓勵[6],要注意不斷地研究教材,并結合教材當中的內(nèi)容進行實踐設計。
(四)結合現(xiàn)代技術,引導使用工具
科技的進步為人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并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生產(chǎn)方式和學習方式[7]。在教育領域,教育者也越來越傾向于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進行授課活動。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能更好地輔助課堂教學[8]。為了讓高中生加深學習印象,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教會學生使用學習工具,既能使其提高動手能力,又能使其提高課堂興趣。因此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發(fā)揮演示的作用,展示相關工具的使用方法,而多媒體技術播放的畫面又能對學生的視覺、聽覺形成一定的刺激,讓學生保持持續(xù)性的探究熱情。例如:在教授與“中國地形”相關的地理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本課內(nèi)容,并向?qū)W生展示實踐的演示過程,通過觀看相關演示視頻,學生們能了解到用膠水、彩筆和泡沫等制作中國地形分布圖,用彩筆標記出不同的地勢,同時注明名稱。同樣,在教授“地球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相關知識時,學生們通過自學很難有效了解教材上的知識,教師同樣可以在正式教授本課知識時提前準備演示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了解本課的教學重點,并根據(jù)觀看到的演示方法嘗試著自行操作,從而提高對相關知識的了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在此過程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提升實踐能力。
(五)通過動手實踐,完善知識網(wǎng)絡
要讓高中生的地理綜合能力得以有效提高,教師要幫助學生構建一定的知識網(wǎng)絡,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系統(tǒng)性地了解地理知識。在與老師一起梳理各部分的知識點的過程中,能加強記憶,并結合老師當時的教學思路展開聯(lián)想,將其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從而提高學習效率[9]。例如:在教授高中地理中關于“地質(zhì)災害”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將與本課知識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有效整理,如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運用地圖指出我國自然災害的具體分布區(qū)域,能流暢地表達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zhì)災害的產(chǎn)生機制,同時能對其發(fā)生的過程展開有效表述。而為了讓學生能進一步加強對本課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地殼的結構,并模擬各種地質(zhì)災害發(fā)生時的地殼呈現(xiàn)出來的形態(tài),這種方式能讓每個同學都積極地參與其中,促使其提高學習的熱情。同時可以播放地質(zhì)災害相關視頻,如:汶川地震的相關視頻、海地發(fā)生海嘯的視頻等,讓學生能對地質(zhì)災害形成更加直觀的了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負責引導學生,重點讓同學們自己動手和動腦,從而形成學習合力,在探究中梳理相關知識點,促進形成知識網(wǎng)絡,從而提高復習的效率,同時提高探究能力。
(六)積極開展社會調(diào)查,提高學習興趣
高中地理涉及的知識范圍較為寬泛,學生的知識和閱歷都十分有限,在很多時候容易產(chǎn)生學習疑惑。而教師結合平日的課堂經(jīng)驗,總結學生容易產(chǎn)生疑惑的點,以便于在以后的教學中能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而高中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面臨最大的問題是由于自身的社會閱歷不夠,對于教材中提到的很多常識性知識都不能做出有效理解。例如:在學習“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相關內(nèi)容時,由于社會閱歷的限制,學生們在面對工廠的生產(chǎn)加工等方面的知識時,通常無法進行有效的理解。而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增加社會實踐內(nèi)容,讓學生更多地參與社會實踐,使其通過親身體驗加強對課本中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具體可以以布置課后作業(yè)的方式,如:讓學生以“我的家鄉(xiāng)是如何發(fā)展的?”為題展開實踐,完成相應的調(diào)查任務。讓學生們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紙箱廠、水泥廠、皮革制造廠等進行相關調(diào)查,結合自己所學習的知識客觀分析各廠的產(chǎn)品生產(chǎn)現(xiàn)狀,最后形成一份發(fā)展意見書。通過這種方式,同學們都能積極地參與其中,從而提高學習地理的熱情,并且能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
結束語
要想良好地掌握地理知識,就需要老師能夠改變自己的授課觀念,注重讓學生經(jīng)常進行實踐活動,以此來鍛煉他們的綜合學習能力,讓他們在自己的探究中得到正確答案,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老師要設計良好的實踐活動,并且及時進行指導,解答他們的困惑,讓同學們通過反復的實驗確認真正的答案,綜合促進其提高地理學習能力,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進軍.基于實踐活動的高中生地理實踐能力培養(yǎng)研究[J].新課程(下),2019(8):195.
[2]林春華.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生地理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試題與研究,2019(19):8-9.
[3]李杰.簡析高中地理學習中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高考,2019(24):92.
[4] 盧亞麗.體驗式教學對高中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9.
[5]付裕.高中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20,608:66-67.
[6]楊珊珊.基于情境教學的高中地理實踐能力培養(yǎng)策略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8:263.
[7]張秋霞.培養(yǎng)高中生地理實踐能力方法的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7:218-219.
[8]李少鳴.例談高中地理學生實踐力的培養(yǎng)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11:70-71.
[9]李宗志.基于實踐活動的高中生地理實踐能力培養(yǎng)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07:206-207.
329750190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