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摘要:當今教育教學體制改革,英語閱讀課程開始正式出現(xiàn)在英語教學之中,英語閱讀教學是基于英語基礎學習的一門英語能力提升課程,其主要是依靠大量的英語讀物來進行英語學習,并從閱讀英語文章之中獲得更多的相關知識。但是由于這種教育教學方式過于新穎,國內(nèi)諸多學校還沒有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學體系,這就使得英語閱讀課程開展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問題。本文將以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所面對的問題展開探討,并根據(jù)問題提供應對方案,幫助學校開展好英語閱讀教學。
關鍵詞:小學英語;讀教學;小學教育
在英語教學之中,閱讀教學可以算是一個難點。許多教師進行英語知識講解時進展還算順利,但一旦將英語知識放在閱讀之中,學生就會出現(xiàn)知識點混亂等現(xiàn)象,這些問題使得諸多教師困惑不已。然而通過調查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大多都是因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模式老舊導致,故而要想擺脫現(xiàn)在的困境,教師要從自身的教育教學模式下手,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改善自身的教育理念,豐富課堂教育內(nèi)容,使得學生能夠自主投入英語閱讀課堂的教學中來,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一、現(xiàn)階段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
(一)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不強
對于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來說,單純的英語閱讀是十分枯燥的。因其英語的基礎知識不過關,沒有辦法形成英語閱讀能力,這就導致了這類學生沒有辦法真正投入到英語閱讀學習課堂中來。由此我們也可以得出結論: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效果與學生的積極性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但是在目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授課方式普遍比較傳統(tǒng),疏于對學生的閱讀培養(yǎng)。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所選的文章大多難度較高,旨在希望通過難度較高的文章,讓學生掌握盡可能多的知識點。但是這類文章相對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受挫,從而導致學生無法認真地完成文章的學習。但是這個問題教師的關注程度不高,主要原因就是:教師把閱讀作為一種學習任務,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需求,沒有注重學生的學習要求,所以達到的教學效果也不盡人意。故而,我們可以看見,現(xiàn)如今開始進行英語閱讀教學的小學所反饋的結果,往往都是實踐效果較差,或者沒能按時完成學習目標[1]。
(二)教師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目前,我國還有很多小學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觀念還保留在傳統(tǒng)的層面上,對于學生的教學模式依舊是以教師為主導,而學生是被動接受者的地位,這種教育模式往往只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并不在乎學生是否真正能在實踐中運用這些知識。但是這種教育模式很顯然不再適合當今的社會,這種教育模式忽視了學生作為課堂教育中的主體地位,過于強調了教師在課堂中的能動作用,這種教育模式對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如果只是一味地由教師來主導學習,這樣就會導致因教師的傳授時間和傳授范圍有限,學生往往會忽略文章背后的延伸知識,只是一味地學習文章內(nèi)的知識,這樣就束縛住學生的學習范圍,沒辦法達到拓展學生英語知識的目的。而且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會拉大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影響師生關系的良性發(fā)展,因為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對課堂建設的意見沒有辦法直接傳達給教師,教師也很難與學生開展有效的溝通,也沒有辦法體悟到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內(nèi)心感受,從而也就沒辦法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這樣就會導致師生之間的距離感增強,削弱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積極性[2]。
二、解決英語閱讀教學問題的對策
(一)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樂趣
在英語閱讀課程中,最重要的還是要靠學生自己來進行閱讀課程的學習,只有激發(fā)學生對于英語閱讀的興趣,這樣才能保證英語閱讀課堂的順利開展。教師可以在英語閱讀課堂開始之前,為學生準備適合學生閱讀、能吸引起學生閱讀興趣的讀物,通過情感引導或者問題吸引的形式,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入到英語閱讀課堂中來,真正地發(fā)揮出學生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例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柔和輕快的純音樂,為學生提供一種良好的閱讀氛圍,然后通過故事講解和提出問題的形式來吸引學生進入到文章閱讀的狀態(tài)中來,讓學生帶著目的去進行文章閱讀,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思考空間,提升學生的整體閱讀效果。而且,教師應當積極加強與學生的溝通,通過對學生日常生活的關心關注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滿足學生精神層面的需要,提升其學習效率。
(二)要積極發(fā)揮學生的能動作用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課堂教育主導的教育模式顯然已經(jīng)不再適合社會的發(fā)展狀況,現(xiàn)代教育模式是提倡尊重學生在課堂教育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目標,而教師是作為輔助學生進行課堂知識學習的存在。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喜好來規(guī)劃英語閱讀課堂的內(nèi)容和形式,以內(nèi)容吸引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使學生主觀上能夠自主進入到英語閱讀之中進行學習,而教師則是以輔助者的身份,從旁幫助學生解答疑難問題。例如:在學生閱讀文章的過程中遇見陌生詞匯或者語法時,教師應該及時給予講解,對于文中出現(xiàn)的特殊名詞,教師也應該提前標注,有必要時教師應當為學生講述單詞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擴充知識面[3]。
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的教育教學改革已經(jīng)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從整體上來說還是進展緩慢,需要加大創(chuàng)新力度。積極組織開展英語閱讀教學,可以在英語基礎知識學習之上,進一步幫助學生進行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既幫助了學生提高其英語學習水平,也促進了教師的教學教育方式轉變,還促進了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如今,英語閱讀教學正面對著諸多問題,只有我們積極面對這些問題,用合理的方法去應對這些問題,我們才能更好地開展英語閱讀課堂。
參考文獻
[1]孫桂霞.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策略分析[J].學周刊,2021,23(3):71-72.
[2]王長順.討論高效課堂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策略[J].讀與寫,2020,21(10):149.
[3]吳雪娟.英文繪本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2021,23(1):145.
(賽罕區(qū)敕勒川綠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