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凌鑫,蔡宇鵬
海軍軍醫(yī)大學附屬長海醫(yī)院影像醫(yī)學科,上海200433
鼻骨突出于頜面部,屬于薄層骨質,骨質非常容易因外界沖擊發(fā)生斷裂,鼻骨骨折常因斗毆、車禍等外傷所致,是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1]。及早診斷和治療鼻骨骨折可有效幫助對事故責任的判定,改善患者預后,恢復患者受損的頜面部[2]。近幾年,隨著CT檢查技術的日趨成熟,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開始廣泛應用到臨床當中[3]。本次研究對鼻骨骨折患者臨床診斷中應用CT 檢查,回顧性分析患者的CT 檢查結果,探討其檢查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海軍軍醫(yī)大學附屬長海醫(yī)院影像醫(yī)學科接受檢查的鼻骨骨折老年患者76 例,年齡為62~87 歲,平均年齡(74.8±16.8)歲,平均受傷時間(12.6±2.6)h,其中男性49 例,女性27 例;骨折原因:擊打致傷9 例,車禍致傷39 例,器械致傷28 例。本次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自愿配合影像學檢查研究;(2)采取臨床綜合診斷確診;(3)依從性較好。符合上述全部選項者納入本研究。排除標準:(1)入院時存在不同程度鼻部變形、出血、紅腫和疼痛等癥狀;(2)存在意識障礙或精神障礙;(3)原發(fā)性鼻腔疾病者;(4)面部畸形者。符合上述任意1 選項者不納入本研究。
1.3 方法 對所研究患者行CT(CT 機型號:飛利浦16 層Brilliance CT)三維重建成像檢查。先進行常規(guī)容積掃描,矩陣512×512, 層厚2 mm, 電流200~320 mA,電壓120kV,后實施橫斷面與冠狀面掃描并重建,聽眶下線為橫斷面掃描基線,垂直聽眶線為冠狀面掃描基線,掃描范圍從鼻尖至視神經管,從鼻頜縫上方至硬腭上方,重建層厚均為1 mm。由2 名具備豐富經驗的影像科醫(yī)師對檢查結果進行閱片、診斷,根據掃描結果確診患者骨折類型、部位等狀況,如果對診斷有分歧時采取聯合閱片。
1.4 觀察指標(1)CT 檢查鼻骨骨折結果與病理結果對比。(2)CT 檢查骨折類型結果與病理結果對比。(3)CT 檢查骨折部位結果與病理結果對比。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 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率表示,采用檢驗。<0.05 表示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CT檢查鼻骨骨折例數與病理結果比較 病理證實,76 例患者(100.0%)均發(fā)生鼻骨骨折;CT 檢查中,76 例患者檢查出76 例(100.0%)鼻骨骨折。CT 檢查結果與病理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CT 檢查鼻骨骨折例數與病理結果比較[例(%)]
2.2 CT檢查骨折類型結果與病理結果比較 病理證實,76 例患者中,復合骨折14 例,粉碎性骨折26 例,單純線形骨折36 例;CT 檢查結果顯示,復合骨折15例,粉碎性骨折27 例,單純線形骨折34 例。CT 檢查結果與病理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CT 檢查骨折類型結果與病理結果比較[例(%)]
2.3 CT檢查骨折部位結果與病理結果比較 病理證實,76 例患者中,鼻骨匯合部位14 例,鼻中隔23 例,單純鼻骨39 例;CT 檢查結果顯示,鼻骨匯合部位16例,鼻中隔23 例,單純鼻骨37 例。CT 檢查結果與病理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CT 檢查骨折部位結果與病理結果比較[例(%)]
鼻骨在解剖上與額骨鼻突、淚骨、上頜骨額突緊鄰,為不規(guī)則梯形骨片,左右各一塊。鼻骨與緊鄰的骨結構形成正常的縫間骨、鼻頜縫和鼻額縫,彼此之間借著骨性連接緊密結合在一起[4]。鼻骨因其特殊的解剖部位,非常容易發(fā)生骨折。鼻骨骨質菲薄,從鼻尖至鼻根骨質又逐漸增厚。鼻骨一旦發(fā)生骨折非常容易形成復合型骨折,累及鄰近骨結構[5]。臨床診斷中,診斷者需注意鼻骨的正常變異,減少將鼻骨骨縫誤診為骨折。為減少鼻骨骨折的誤診和漏診,影像科醫(yī)師也需多認識鼻骨的正常變異??p間骨、鼻骨尖變異、鼻骨內收或呈向外撇狀的變異均為鼻骨的正常變異[6]。兩側鼻骨尖對稱性內收或外翹是鼻骨的“內勾”或“外撇”狀變異表現,且骨質連續(xù)性良好;縫間骨呈游離的圓形或類圓形小骨片,多位于骨縫附近,呈鑲嵌狀而非脫出狀,與鼻骨尖變異一樣[7]。
老年患者鼻骨骨折多由摔跌、鈍性暴力直接打擊造成,多為粉碎性骨折,鼻骨骨折類型由機體的狀態(tài)、暴力的方向及大小決定。同時,可觸及骨擦感,骨折側鼻背塌陷、鼻梁偏斜、局部軟組織伴有腫脹,若傷及鼻粘膜,還會出現擤鼻后,顏面部、傷側下眼瞼捻發(fā)感、皮下氣腫。
掃描骨縫以頭顱常規(guī)OM軸位的鼻軸位掃描顯示效果更好,對上頜骨額突、鼻骨、鼻間縫、鼻頜縫的橫截面能夠清晰顯示,對診斷骨折的程度、類型上有很大幫助。鼻軸位掃描橫行骨折線非常容易發(fā)生漏診,顯示上并不是十分理想,而鼻骨冠狀位掃描可以較好的顯示鼻軸位漏診的骨折。體征結合鼻部水平位CT檢查是明確診斷上頜骨額突骨折的方法,鼻部CT 掃描橫軸位則骨折清晰可見[14]。診斷鼻骨骨折中,CT檢查中,軟骨支架、鼻竇及周圍的組織能夠清晰的顯示,骨質的塌陷、連續(xù)性中斷等征象能夠清晰的辨識,骨、肌肉細小病變能夠清晰顯示,具有較高的密度分辨率,對鼻部復雜骨折的診斷直觀而準確。CT 檢查更有助于影像科醫(yī)師觀察骨軟組織改變、骨的病變和較復雜部位的結構解剖關系。
本次回顧性分析中,納入的76 例老年患者中,復合骨折14 例,粉碎性骨折26 例,單純線形骨折36例;患者行CT 檢查,結果顯示,患者均發(fā)現骨折,檢出率100.0%。骨折類型診斷結果顯示,患者骨折類型檢出準確率均為100.0%。CT 檢查易于顯示骨折部位及脫位情況,圖像為多角度、多方位重建,有豐富的立體感,能夠進行任意方向旋轉觀察,對手術方案的制定可提供重要幫助。明道紅等[15]研究中回顧性分析鼻骨骨折患者的影像學資料,發(fā)現CT 檢查中,圖像可觀察到軟組織部位腫脹發(fā)生情況,骨折線能夠清楚顯示,能夠清晰顯示鼻骨骨折處皮質有連續(xù)性中斷及位移;結果中,CT 檢查鼻骨骨折的檢出率高達100.0%,明道紅的研究與本次研究的結果基本一致。
回顧性分析鼻骨骨折患者影像學資料發(fā)現,CT檢查更具有優(yōu)越性。其優(yōu)點具有以下幾點:有助于了解鼻竇內有無積血征象;了解鼻腔內有無合并鄰近組織損傷;了解鼻腔內情況;確定骨折的類型;明確顯示骨折的位置;確定判斷有無鼻骨骨折;重建復雜的多處鼻骨骨折[16]。病變周圍組織結構、病變位置、形態(tài)和大小在三維立體空間的解剖關系能夠直觀的進行了解,有助于影像科醫(yī)師減少誤診、漏診,幫助臨床醫(yī)生為制訂手術方案提供客觀依據,避免發(fā)生不必要的醫(yī)患糾紛[17]。但是由于CT 檢查所需費用較高,在基層醫(yī)院的普及相對比較困難,因此,比較有條件的醫(yī)院可以將CT 檢查作為臨床診斷鼻骨骨折的主要檢查方法。
綜上所述,鼻骨骨折患者臨床診斷中應使用CT檢查,采用CT 橫斷位與冠狀位掃描,檢查診斷結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接近病理結果,可推薦用于診斷鼻骨骨折的檢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