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霞
近日,參加了某地防欺凌防性侵座談會,檢察官和教育工作者分析未成年人被欺凌事件背后的原因,探討今后怎樣預防的做法。該地未成年人檢察辦公室的同志通報了近幾年的案情,讓人感到觸目驚心。有覺得好玩,肆意放縱的;有受害者害怕不敢告訴家長的;有家長與孩子互相不信任、自己采取簡單粗暴方式處理事件的;有看似很“老實”,其實是有心理障礙作案的;有成熟縝密鉆法律漏洞的……一些學生、家長、教師法律意識淡薄,甚至無知、膽大妄為到一種匪夷所思的地步。這些案件大部分發(fā)生在課間、放學后、假期這些隱秘的時空,如果學校、社會、家庭有一方脫節(jié),監(jiān)管有漏洞,那杜絕此類事件的發(fā)生就是一句空話。
如何做好預防?不妖魔化教育。正確認識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者的作用。在新媒體新技術迅猛發(fā)展的時代,人們離真相越來越近了,但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以偏概全,使我們離真相又越來越遠了。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教育從來不是哪一家的事情。學校教育是整個成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從來不是唯一。
本次調查中,案件牽涉人員有80%來自離異、單親家庭。每個問題孩子后面都有個問題家庭,監(jiān)管缺位,對孩子的教育一推了之,認為教育是學校一方的事情。他們對孩子或溺愛,犯了任何錯都輕描淡寫一句“他們只不過是個孩子”;或簡單粗暴對待,信奉“拳頭底下出道理”。未成年欺凌施害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受害者。加強家庭教育監(jiān)管,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家長的關愛、正確引導、理解情感的教育是無可替代的。家庭的歸家庭,學校的歸學校。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最早的啟蒙老師。做個合格的父母,是我們一生的必修課。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才有良性的循環(huán),健康的老師才有健康的教育。關心關愛學校老師,要肯定鼓勵認真負責的老師,不避諱、不片面評價教師。呼吁當?shù)卣兔裾?、婦聯(lián)、共青團、關工委等職能部門或群團組織,對家庭教育缺失、過早步入社會、學校教育脫管的這一部分孩子合力彌補教育。青少年模仿能力強,光批評教育不能有效地懲戒,反而形成錯誤的示范,因此還學校、教師適度的懲戒權很有必要。
校園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陣地,我們要搭一座橋,到孩子們心底去瞧一瞧。多種形式對學生開展安全知識、普法知識教育,班會課、法制校長進校園、一封信、短(微)視頻,從大面積知識教育到隨堂情感教育,一事一議,碎片化教育,緊扣時間節(jié)點,抓住思想波動及時實施有效教育,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叭澜ㄔO”進校園,在校園內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網格化科學管理,及時了解學生動態(tài)。利用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切實關心未成年孩子的發(fā)展。通過“萬師訪萬家”的活動,細致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家庭情況,加強家校溝通,家校合作共育,建立成長檔案,對思想情緒有障礙、有心理健康問題學生“建檔立卡”精準管理等。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希望“讓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缺一個都不行,愿景是一個都不能少。但一己之力是弱小的,只有社會廣泛參與,多方配合,綜合施策,才能更好應對。關注“隱秘的角落”,一方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