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韋,李 京,張明雪*
(1.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沈陽 110034;2.遼寧中醫(yī)藥大學,沈陽 110032)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向老齡化趨勢發(fā)展,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日益增多,其中急性冠脈綜合征(ACS)中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屬臨床危重急癥,具有極高的致死率[1]。STEMI 再灌注治療是臨床治療中較為常用的方法,其中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2]。無復流現(xiàn)象是指除外狹窄、栓賽、痙攣、夾層等冠脈無機械性梗阻因素,仍有部分患者在PCI 開通罪犯血管的情況下,前向流受阻,TIMI3 級血流無法達到,心肌灌注未實現(xiàn),對AMI 患者的預后造成嚴重影響[3]。可將其歸為中醫(yī)的“胸痹”“真心痛”。PCI術后無復流現(xiàn)象,可以歸屬于中醫(yī)絡病學的理論范疇,PCI術后氣虛為本,氣虛無以推動血行,血瘀脈中,津液輸布不利,痰濁內生,痰濁和血瘀互相膠著阻于脈中,從而導致微循環(huán)障礙的發(fā)生。本研究,以痰瘀互結理論作為指導思想,采用化瘀祛痰法對急性心肌梗死PCI 術后無復流患者進行治療,并觀察分析總結其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7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 術后無復流患者180 例為觀察對象,其中男138 例,女42 例,根據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0 例。對照組男70 例,女20 例,年齡38~84 歲,平均年齡(60.39±10.43)歲;觀察組男68 例,女22 例,年齡33~82 歲,平均年齡(60.17±11.25)歲,2組患者各項基本臨床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查。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實用內科學》[4]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冠脈造影結果:獲取患者造影劑的排空相和灌注相,并對患者3 個或以上心動周期進行記錄分析,隨后經由2 位或以上心臟病介入專家對造影結果給予系統(tǒng)評估,并依據冠脈造影TIMI 血流分級標準,對患者相關梗塞動脈分級,若患者TIMI 血流分級低于3 級;或TIMI 血流3 級,并伴有心肌呈色分級低于2 級,則可確診為無復流。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內科學》[5],并參考臨床常見證及專家論證:患者胸痛胸悶,體胖痰多,心慌,心悸,口黏有痰,脘腹脹滿,納呆,頭重身困,舌黯,或有瘀斑、瘀點,苔膩,脈滑數(shù)。
1.3 納入標準 1)患者經PCI 術治療后,出現(xiàn)無復流現(xiàn)象,且其病例資料完整;2)患者了解試驗內容及過程后,自愿參與試驗,且能夠全程參與,簽署同意書;3)近期未服藥系統(tǒng)治療。
1.4 排除標準 1)不符合診斷標準,或證型非痰濁血瘀型;2)患者存在其他心臟疾病或肝腎損傷;3)患者長期口服抗凝藥,或已行溶栓治療;4)藥物過敏。1.5 治療方法 2 組患者均予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規(guī)治療,予以阿司匹林腸溶片口服,每次100 mg,每日1 次;阿托伐他汀片口服,每次10 mg,每日1 次;酒石酸美托洛爾片口服,每次25 mg,每日2 次。
觀察組在其基礎上聯(lián)合化瘀祛痰顆粒進行治療,組方如下:黃芪 30 g,黨參15 g,絞股藍 15 g,茯苓 20 g,半夏 12 g,石菖蒲 12 g,川芎 9 g,丹參 9 g,赤芍 12 g,郁金 10 g,甘草 6 g。用法用量:溫水沖服,每次1 袋,每日2 次,療程為1 周。本次研究所需化瘀祛痰顆粒由江陰天江藥業(yè)有限公司提供。
對照組除基礎藥物治療外加用安慰劑治療,由江陰天江藥業(yè)有限公司提供,用法及療程同觀察組。
試驗藥物治療結束后,2 組病例繼續(xù)接受基礎西藥治療,并在患者出院后第3 個月時進行電話及門診隨訪。
1.6 觀察指標
1.6.1 心肌聲學造影(MCE)指標 術后3 個月,運用心肌聲學造影(MCE)評估2 組患者的心肌微循環(huán)情況。對心肌收縮力、冠脈微循環(huán)有影響的藥物于檢查12 h 前停止服用,并對患者進行相關檢查,包括GEVivid19 型超聲心動儀、心電監(jiān)測、常規(guī)二維超聲心動圖。MCE 定量分析:運用指數(shù)函數(shù)曲線擬合公式y(tǒng)(t)=A (1-e-βt)+C,自動計算出心肌平臺期微泡信號強度A 和曲線上升的平均斜率β。A 反映心肌血容量;β反映心肌血流速度;A×β 值代表心肌血流量(MBF),測定灌注達峰時間(ATP)。MCE 定性分析:心室壁運動評分采用4分制,反常運動4 分,無運動3 分,運動減弱2 分,正常運動1分。運用心肌灌注評分定性分析心肌微循環(huán)的灌注情況。心肌灌注評分標準:心肌內造影劑均勻增強計1 分,心肌內造影劑不均勻增強計2 分,心肌內造影劑充盈缺損計3 分。
1.6.2 中醫(yī)癥狀積分 對患者胸痛、胸悶、肢體沉重、口唇紫黯等中醫(yī)癥狀進行觀察,并于治療前后給予評分,根據患者各癥狀嚴重程度,0 分為無癥狀,2 分為癥狀較輕,4 分為癥狀中度,6 分為癥狀較重,觀察比較治療前后2 組評分變化情況。
1.6.3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對患者胸痛、胸悶發(fā)作的次數(shù)、程度和持續(xù)時間,肢體沉重、口唇紫黯等癥狀進行觀察記錄。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患者胸痛、胸悶等主要癥狀及其他次要癥狀均基本消失,積分減分率≥70%;有效:患者胸悶、胸痛較前明顯減輕,部分次要癥狀基本消失或顯著改善,70%>積分減分率≥30%;無效:患者仍存在胸悶、胸痛,癥狀未改善,甚者加重,積分減分率<30%。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分析方法選用SPSS 17.0 進行,MCE 指標及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采用t檢驗;臨床療效采用χ2檢驗,統(tǒng)計值P<0.05 為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變化比較 見表1。
2.2 2 組心肌聲學造影(MCE)相關定量指標評價比較 見表2。
表1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變化比較(,n=90) 分
表1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變化比較(,n=90)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表2 2 組心肌聲學造影(MCE)相關定量指標評價比較(,n=90)
表2 2 組心肌聲學造影(MCE)相關定量指標評價比較(,n=90)
注:與對照組比較,# P <0.05
2.3 2 組心肌聲學造影(MCE)相關定性指標評價比較 見表3。
表3 2 組心肌聲學造影(MCE)相關定性指標評價比較(,n=90) 分
表3 2 組心肌聲學造影(MCE)相關定性指標評價比較(,n=90)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P <0.05
2.4 2 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見表4。
表4 2 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n=90) 例
從中醫(yī)角度分析,STEMI 應屬于“真心痛”的范疇[7-8],臨床多采用PCI 或PTCA 對其進行直接治療。經治療,雖可及時開通其主要罪犯血管,但往往因缺血再灌注治療,對其缺血區(qū)微血管的功能和結構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微循環(huán)可劃分為中醫(yī)學的絡脈范疇,且中醫(yī)認為心主血脈,故瘀阻心之絡脈、血行不暢可引起PCI術后無復流的發(fā)生,屬中醫(yī)絡病學理論范疇,痰瘀阻滯為臨床常見病因。早在先秦時期就曾首次出現(xiàn)絡脈理論的記載,《靈樞·脈度》中描述“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STEMI 患者PCI 術后多為本虛標實之證,以氣虛為本,痰濁血瘀為標。血液運行有賴于氣的推動,心氣虛,則氣不行血,血行不暢,脈道內的精微物質失于輸布,積聚日久,化為痰濁阻塞脈道,進而產生瘀血[9-10];其次,STEMI術后患者其心臟受損,功能失調,而小腸與心相表里,故小腸功能亦受到影響,受盛化物功能失司,水谷精微無以轉化,聚于脈絡,日久化生痰濁;瘀為血行不暢所致,痰為津液不利所生,血瘀可造成津液輸布不利而生痰濁,痰濁可致血行不暢而生血瘀,二者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引起微循環(huán)障礙[11]。中醫(yī)認為津血同源,而瘀源于血,痰源于津,故痰瘀同源?;鲮钐殿w粒方中君藥為黃芪、絞股藍、黨參,重用以發(fā)揮健脾益氣的功效?,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黃芪中的有效成分黃芪多糖可使心肌缺血損傷得到修復,使心肌梗死面積縮減,改善微循環(huán)[12]。絞股藍總甙可降低TC、TG、LDLC 水平,提高HDLC 水平,從而改善脂質代謝。黨參可明顯保護和減輕心肌缺血后的再灌注損傷、調節(jié)左心室收縮壓、維持正常心肌能量代謝,還可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減少血栓形成[13-14]。配伍具有淡滲利濕、祛痰健脾之功的的臣藥石菖蒲、半夏和茯苓。藥理上,石菖蒲揮發(fā)油對缺血心肌的壞死程度具有抑制作用,可提高NO 水平,降低ET 含量,從而對心血管系統(tǒng)起到保護作用,半夏可祛痰化濕,降低血清中LDLC水平,改善心肌微循環(huán)[15-16]。茯苓健脾滲濕、寧心,其成分中的茯苓多糖可顯著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素可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方中佐藥為丹參、郁金、川芎、赤芍,具有行氣、活血、止痛、化瘀之效。本方化瘀以消痰,痰利則瘀除,痰瘀同治則氣血通暢?,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丹參多酚酸鹽可保護心肌細胞、拮抗鈣離子通道、減少血小板凝集、抑制缺血-再灌注后的細胞凋亡、清除氧自由基。姜黃素為郁金提取物,對高膽固醇家兔具有顯著降低其血清脂酯過氧化酶作用,從而對動脈粥樣硬化起到預防作用,還能減少血小板形成,降低全血濃度。川芎活血化瘀,為臨床常用藥,其有效成分川芎嗪可發(fā)揮擴血管、降低全血粘度、保護內皮細胞、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赤芍總甙可保護內源性抗氧化酶、抑制脂質過氧化,以起到抗心肌缺血的作用。配伍的使藥為甘草,可祛痰、補脾益氣、調和諸藥。上述諸藥聯(lián)合,共奏痰瘀同治、健脾益氣、標本兼顧之功。
綜上所述,化瘀祛痰顆粒具有理氣健脾、祛瘀化痰之效,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術后無復流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心肌微循環(huán),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