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胡慶華,韓媛,趙芳,李鑫
干眼是準分子激光手術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主要表現為眼部干澀畏光,視力模糊,異物感及各種不適,并可能導致術后視覺質量的下降,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困擾[1-2]。對于干眼的治療臨床治療方法較多,但療效評價不一[3]。干眼在中醫(yī)屬“白澀癥”范疇,人體五臟六腑氣血不足,氣血不能至眼而導致眼部干燥[4-5]。西醫(yī)[6]認為,導致干眼出現的原因與淚液的分泌異常和質量下降有關。有研究[7-8]證明,干眼癥狀的出現與眼淚的滲透壓升高及眼表炎癥因子異常有關。本文采用中藥內服聯合局部玻璃酸鈉滴眼液點眼治療飛秒激光角膜原位磨鑲術(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ectomy,LASIK)術后干眼患者,觀察其淚液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的變化、淚液分泌試驗I(SchirmerItest,SIT)及淚膜破裂時間(break-up time,BUT)的改變,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6 月—2019 年8 月于武漢愛爾眼科漢陽醫(yī)院屈光科行LASIK 手術矯正近視后出現干眼的患者49 例(49 只眼),均取右眼,隨機分為治療組24 例(24 只眼)和對照組25 例(25 只眼)。其中治療組男13 例(13 只眼),女11 例(11 只眼),平均年齡(29.31±5.14)歲,手術切削平均球鏡度數(3.61±1.98)D、柱鏡度數(0.97±0.64)D;對照組男12例(12 只眼),女13 例(13 只眼),平均年齡(27.72±5.31)歲,手術切削平均球鏡度數(4.28±2.11)D、柱鏡度數(1.14±0.54)D,2 組間基本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干眼診斷標準 所有納入研究的患者干眼診斷符合《干眼臨床診療專家共識(2013)》[9]診斷標準:(1)有眼部干燥感、異物感、燒灼感、疲勞感、不適感、視力波動等主觀癥狀之一和BUT≤5s 或SIT(無表面麻醉)≤5 mm/5 min;(2)有眼部干燥感、異物感、燒灼感、疲勞感、不適感、視力波動等主觀癥狀之一和5 s<BUT≤10 s 或5 mm/5 min<SIT(無表面麻醉)≤10 mm/5 min,同時有角結膜熒光素染色陽性。
中醫(yī)證型診斷標準[10]:肝腎虧損,陰血不足證型,癥見眼干澀畏光,雙目頻眨,視物欠佳,白睛隱隱淡紅,久視則諸癥加重。全身可兼見口干少津,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夜寐多夢。舌紅苔薄,脈細。
1.2.2 納入標準(1)年齡18~40 歲;(2)首次行LASIK手術矯正的患者且切削深度小于8.00 D;(3)均為術后1~3 個月間出現符合上述干眼及中醫(yī)證型診斷標準的患者;(4)簽署知情同意書。
1.2.3 排除標準(1)術前已診斷為重度干眼者;(2)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3)依從性差者。
對照組:予0.1%玻璃酸鈉滴眼液(德國URSAPHARM 公司,批號:292542),每日4 次滴眼。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中藥湯劑內服。中藥處方:生地黃15 g、淮山藥10 g、玄參10 g、枇杷葉10 g、牡丹皮10 g、石斛10 g、玄胡索10 g、廣郁金10 g、醋龜板10 g、炙甘草10 g、石決明煅15 g、桑椹子15 g,30 劑,水煎服,每日1 劑,早晚溫服。加減變化:失眠多夢者,加柏子仁10 g、酸棗仁10 g;氣虛血瘀者,加丹參10 g、當歸10 g。
2 組患者均治療1 個月。
1.4.1 IL-6 所有患者均在治療前及治療后采集淚液并行IL-6 測定,使用0.2 mm 毛細管在裂隙燈下收集下穹隆淚液約15 μl,-25℃冷凍保存,集中送檢,采用ELISA 法檢測IL-6 水平。
1.4.2 SIT 采用淚液檢測濾紙條(天津晶明新技術公司,批號:2018011201),使用時將一端翻折5 mm并撥開受試者下眼瞼,夾在中外1/3 處結膜囊內,另一端垂掛于外側,然后閉上雙眼。5 min 后取出濾紙記錄著色長度。
1.4.3 BUT 采用熒光素鈉染色條(天津晶明新技術公司,批號:2018031702),將染色條頭部用生理鹽水浸濕,撥開受試者下瞼,將浸濕部分輕輕接觸受試者下結膜處,囑其眨眼幾次,然后在裂隙燈鈷藍光下觀察。最后1 次眨眼完成后開始計時,記錄角膜上出現黑斑的時間,測量3 次取平均值。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1]制定療效標準為顯效、有效及無效。顯效:治療后眼部癥狀明顯改善,療效指數≥70%;有效:治療后眼部癥狀改善,療效指數在30%~70%之間;無效:療效指數≤30%。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采用SPSS19.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治療前后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組治療前,IL-6 比較,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前后比較,t治療組=7.018,P=0.000,t對照組=3.391,P=0.00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2 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137,P=0.003)(表1)。
2 組治療前,SIT 比較,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前后比較,t治療組=5.715,P=0.000;t對照組=2.417,P=0.019,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2 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67,P=0.035)(表1)。
2 組治療前,BUT 比較,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前后比較,t治療組=4.647,P=0.000;t對照組=3.707,P=0.00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2 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334,P=0.024)(表1)。
表1 2 組治療前后IL-6、SIT、BUT 比較()
表1 2 組治療前后IL-6、SIT、BUT 比較()
注:*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與治療前比較,P<0.05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3.33%,對照組為56.00%,2 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χ2=4.307,P=0.038)。
表1 2 組治療前后IL-6、SIT、BUT 比較()
表1 2 組治療前后IL-6、SIT、BUT 比較()
隨著年輕人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激光治療成為越來越多的近視患者矯正近視的選擇。因為激光對于角膜組織的切削造成角膜內神經組織的損傷,所以干眼是LASIK 術后臨床上常見的癥狀[12]。對于干眼的治療,西醫(yī)通常給予人工淚液替代治療,此法可即刻緩解眼睛干澀不適的癥狀,但長時間的應用人工淚液不僅帶來生活不便且可存在心理及眼部依賴,臨床中常見此類患者尋求中醫(yī)藥幫助。
干眼在中醫(yī)屬“白澀癥”范疇,中醫(yī)白澀癥表現為白睛不赤不腫而自覺眼睛干澀的眼病,屬于燥證范疇。本病類似于西醫(yī)的慢性結膜炎,淺層點狀角膜炎和干眼。白澀癥的病因為陰虛津虧,目失濡養(yǎng)。病機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13-16]:一是環(huán)境干燥,化燥傷陰。二是郁火內生,津傷血壅,目失所養(yǎng)。三是年老體衰,氣血津虧,精血不足。四是熱病治療不徹底,余熱未清。中醫(yī)學認為白澀癥可分為邪熱留戀,肺陰不足,脾胃濕熱,肝腎虧損、陰血不足四種證型,因此治療時,則應從清熱利肺,滋陰潤肺,清利濕熱、宣暢氣機,補益肝腎、滋陰養(yǎng)血處入手,中藥口服起到了調理作用,結合玻璃酸鈉滴眼液點眼,可以雙管齊下。現在年輕患者,大多數生活習慣較差,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偏好辛辣之品,缺少戶外活動和正常喝水習慣,導致燥邪損傷氣血津液,氣血陰津虧虛而不能上榮于目而出現眼干澀,灼熱感,畏光,口干咽燥,皮膚干燥,舌質紅,干燥無苔癥狀,LASIK 術后干眼,多屬于陰血不足,目失所養(yǎng),故治療多以滋陰,養(yǎng)血,補益肝腎為主。此方劑有較好的“滋補肝腎,滋陰明目”作用。方劑中:生地黃養(yǎng)陰生津,清熱涼血,為君藥,針對熱病傷陰起到滋陰作用。輔以桑葚子,醋龜板,石斛滋陰潛陽,以緩解眼部虛熱不適之感,其中桑葚子入肝經,肝開竅于目,對眼睛干澀有很好療效。醋龜板滋陰潛陽,益腎,石斛對于陰虛,熱病傷津有很好的生津除熱作用。佐以淮山藥,枇杷葉補脾胃,益精明目,加煅石決明平肝潛陽,清肝明目,對肝陽上亢,目赤目眩有很好療效,其中淮山藥可以益氣養(yǎng)陰,補脾肺腎三臟,在方劑中起到很大作用。牡丹皮清肝火,活血祛瘀,以防以上滋陰藥滋陰過甚。炙甘草則調和諸藥,補脾益氣。
炎癥因子已被證明在干眼的發(fā)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7-18],本研究中通過檢測淚液IL-6 的含量變化,SIT 及BUT 試驗結果及患者自覺干眼癥狀改善情況來評判本方劑內服聯合0.1%玻璃酸鈉滴眼液點眼治療干眼的療效,治療組干眼癥狀緩解總有效率為83.33%,臨床療效顯著,治療組淚液IL-6 含量較對照組下降、SIT 及BUT 指標均較對照組好轉,說明該方劑具有降低眼部IL-6 含量從而促進淚液分泌,改善淚液質量,達到緩解干眼癥狀的療效,至此以達到減少人工淚液使用,提高生活質量的效果。
綜上,對于LASIK 手術術后出現干眼的患者,本方劑內服聯合玻璃酸鈉滴眼液治療療效顯著,這可能與其能降低淚液IL-6 含量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