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翔
(滄州市園林綠化局,河北 滄州 061001)
火炬花(Kniphofiahybrida)又名火把蓮、劍葉蘭,是百合科火把蓮屬多年生宿根花卉,原產(chǎn)于非洲的東部與南部[1]。百合科火把蓮屬植物約有75個種,現(xiàn)在已有許多變種與種間雜交種,目前栽培品種多數(shù)為園藝雜交種[2]。我國到了20世紀70年代才在庭院綠化中應(yīng)用,在植物園等少數(shù)單位見到[3]。近年來,逐漸在世界園藝博覽會、園林博覽會以及上海、北京、蘇州、大連等城市的園林項目中開始應(yīng)用。本項目從南京市引進美國進口火炬花(Kniphofiaalcazar)品種,進行露地栽植并進行分株繁殖試驗,觀測總結(jié)其栽培管理技術(shù)要點。
火炬花(Kniphofiaalcazar)(商品名:城堡,圖1),60盆,3年生株叢,4~10芽不等/盆(2加侖盆),為園藝雜交種。于2019年4月22日至2020年11月,進行了露地栽植試驗。
圖1 火炬花(Kniphofia alcazar)
種源地為江蘇省南京市,引種地為河北省滄州市,兩地自然環(huán)境和土質(zhì)情況對比見表1。
表1 火炬花種植情況
表1 種源地和引種地氣候狀況和土壤情況對比
為使火炬花在本地生長良好,定植地選擇地勢平坦、背風(fēng)向陽處。定植前深翻土壤30 cm,做施入腐熟有機肥、復(fù)合肥以及不施肥3種處理。株行距30 m×40 m,每個種植地點分別分株10叢(表2)。栽后澆透水3次,然后中耕、松土、蹲苗,促發(fā)新根。日常管理與其他花卉相同。
采用常規(guī)的栽培措施對火炬花(Kniphofiaalcazar)在滄州的生長狀況進行研究。本試驗的分株生長狀況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分別在3個試驗基地各抽取5株5共計15株作為分株標準株,同時各選取5株未分株植株作為對照株,對生長狀況進行對比觀測,取標準株的平均值。
火炬花(Kniphofiaalcazar)性喜溫暖、稍濕潤的向陽環(huán)境,也耐半陰,耐旱也較耐寒,適應(yīng)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腐殖質(zhì)豐富、排水良好的壤土為宜,忌雨澇積水[4]。春季4月萌芽展新葉,主花期在5~6月份,7~10月份仍有少量開放。11月中旬霜后老葉逐漸變紅,直至慢慢枯黃。滄州地區(qū)冬季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可以露地越冬。
分株宜在春秋兩季進行。試驗表明:春季分株植株可盡量采用大株叢,多帶須根,基本不影響正常生長和花期,一般當年就會開花。秋季分株以9月上中旬分株最為合適[3]。使植株在越冬前有一段生長恢復(fù)期,以利第二年取得較好的開花效果[2]。分株時,小心地將整個母株挖起,盡量少傷及根莖,將多余土壤剝離以便使根莖明顯便于觀察,選擇在易分離處直接用手輕輕掰開,分成數(shù)叢。不易分離的可用刀在根莖處順勢切開,每株叢應(yīng)具2~3個芽,并至少帶有2~3條須根,以3~5條須根為佳,只要帶有須根極易成活。
一般按30 cm×30 cm或30 cm×40 cm的株行距定植,也可視苗株大小靈活掌握。初栽時注意澆灌1~2次定根水。早春和初秋、花前和花后,各施一次以氮磷鉀為主的復(fù)合肥、可促進植株多分蘗、多開花。3年以上的株叢可形成10個余芽,生長擁擠,通風(fēng)不良,植株的根系會降低吸收養(yǎng)分的能力,需及時分株裁植,因此一般2~3年分株一次即可。
火炬花(Kniphofiaalcazar)非常喜光,適合栽植于背風(fēng)向陽處。且由于其根稍肉質(zhì),極怕澇,種植地應(yīng)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帶,以免遇積水爛根死亡。
火炬花(Kniphofiaalcazar)露地栽植前應(yīng)對土壤進行深耕并施撒有機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如盆栽則應(yīng)盡量選用深盆,保證土層較為深厚,以肥沃、排水性好的砂質(zhì)壤土為佳。
火炬花(Kniphofiaalcazar)性喜溫暖,在光照充足的環(huán)境下生長良好,稍耐半陰。但試驗證明,在半遮陰條件下比全光照條件下年生長量要低18%~31%,始花期要晚3~6 d,而且花序相對較小,少量嚴重光照不足的葉片有發(fā)黃甚至枯萎現(xiàn)象,并且半遮陰條件下整株的枯萎期要提前6~10 d??梢姡鹁婊?Kniphofiaalcazar)稍耐半蔭,但生長量和花期會受輕微影響。特別要注意的是火炬花(Kniphofiaalcazar)對光照反應(yīng)敏感,尤以花莖向光性很強,容易發(fā)生花莖彎曲。在實際應(yīng)用當中,可根據(jù)其喜光特性選擇合適的栽植地以達到最佳觀賞效果。
生長適溫為15~25 ℃。
火炬花(Kniphofiaalcazar)生長期按時澆水可促進其快速生長,特別是花期要保障充足的水分供應(yīng)。但火炬花怕澇,澆水原則要見干見濕,切忌積水。冬季上凍前要透水澆灌,滿足火炬花越冬的需求。
露地越冬的植株,在春季萌發(fā)開始生長后,應(yīng)于4月中旬溝施充分腐熟的肥料1次,促進展葉,生長期間應(yīng)每20~30 d追施肥水一次促進開花[5]。當火炬花長出花莖,應(yīng)進行2~3次0.1%濃度的磷酸二氫鉀或2%濃度的過磷酸鈣根外追肥或葉面噴施肥水,每次間隔7~10 d,可增加花葶的堅挺度,防止花莖彎曲倒伏,提高花的質(zhì)量和觀賞效果[6]。秋季分株前也應(yīng)多施基肥,補充植株營養(yǎng),保證其正常越冬。
開花后應(yīng)盡早剪除凋謝花枝,以免結(jié)實造成養(yǎng)分流失。
火炬花(Kniphofiaalcazar)較為耐寒,滄州市區(qū)陸地越冬無需采取防寒措施,地上部分枯萎切勿割葉以防引起傷流,影響植株耐寒能力,待次年春季再剪除枯萎部分,促進新葉萌發(fā)。為了提高越冬成活能力,越冬植株晚秋越冬前可在植株根莖部位培土或進行簡單地面覆蓋,保護越冬,以防凍害。
滄州市園林綠化局自2019年有計劃地引種以來,經(jīng)過近2年的露地栽培試驗,結(jié)果顯示火炬花(Kniphofiaalcazar)比較適應(yīng)滄州地區(qū)的土壤與氣候,適應(yīng)性強, 繁殖容易, 管理簡便,具有良好的觀賞效果,值得大力推廣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