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陳余道 單慧媚 陳盟 胡榮庭 閆志為 楊燦明
基金項目:2020年桂林理工大學一流本科課程培育項目“地下水污染與防治”(項目編號:xsxx202013);2020年桂林理工大學本科教改工程項目“新工科背景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建設”(項目編號:2020B05);2020年桂林理工大學《環(huán)境地質學》課程思政示范課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3)。
作者簡介:王歡(1990—),女,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水資源利用與保護。
摘 要:大學課堂是大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和重要場所,也是老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主場地。當今大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譬如逃課、玩手機、睡覺等共性問題,也存在由于專業(yè)之間的差異、個人之間的差異造成的“個性”問題。而如何幫助大學生克服這些問題,激發(fā)大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最終實現(xiàn)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大學課堂 學習效率 學習動機 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6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12(c)-0000-00
Abstract: The main plac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study is college class, and it is also the main place for teachers to answer questions for students. Nowadays, college students have many problems in the class during learning process, such as skipping from classes, playing mobile phones, sleeping and other common problems. There are also "personality" problems caused by differences between majors and individuals. How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stimulating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lass learning, and ultimately realizing the improvement of learning efficiency in class, is an important issue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and study.
Key Words: Class; Learning efficiency; Learning motivation; Positivity
大學生剛剛結束高中繁重的學業(yè),從高中的巨大的壓力中“解脫”,初入大學校園,認為大學可以徹底放松自己,這種錯誤的思想一旦在大一初期建立,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最終蹉跎整個大學生涯。逃課、睡覺、玩手機被稱為當下大學生的“三大課堂問題”。大學校園雖然不限制學生多樣化發(fā)展,為學生提供一個多樣化發(fā)展的平臺,以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培養(yǎng)綜合能力,但學習仍然是大學生的第一要務,只有學好專業(yè)知識并且掌握專業(yè)技能,才能幫助學生未來在社會中立足,并獲得長遠的發(fā)展。大學課堂作為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主陣地、學生接受專業(yè)知識的重要場所,有必要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改掉不良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實現(xiàn)提高大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目標,幫助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
1 ?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
通過調研和觀摩,首先發(fā)現(xiàn)大學課堂上存在了很多共同的問題,比如逃課、睡覺和玩手機等行為目前是最為常見和最為顯著且突出的共性問題[1]。其次,甄別不同專業(yè)、不同性別、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下學生存在的“個性”問題,是解決這些共性問題的關鍵所在。(1)深入探訪課堂和調研發(fā)現(xiàn),理工科學生不聽課的原因,可能是課程概念和模型晦澀難懂,加上教師講課速度和節(jié)奏整體較快,一旦有某一小環(huán)節(jié)沒有聽懂,后續(xù)無法跟上,就很容易放棄聽課。而文科學生不聽課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覺得很多知識課本上已有,而部分老師照本宣科,學生認為考試之前自己復習就可以。(2)針對不同性別的學生進行調研發(fā)現(xiàn),不聽課的男生中,課堂上打手機游戲的占絕大多數(shù),更有甚者逃課打游戲,多次逃課去網(wǎng)吧打游戲等;而不聽課的女生中,上課瞌睡和瀏覽手機購物軟件的占多數(shù),尤其是現(xiàn)階段各種App泛濫,學生獲取娛樂信息渠道增多,瀏覽網(wǎng)易較上課更能獲得愉悅感,而部分學生自制力較差,容易在課堂上被這些網(wǎng)絡信息所吸引。(3)還有少數(shù)學生由于家庭條件的原因,逃課去做兼職,想要依靠自己兼職的收入解決個人生活上的困境。俗語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只有認真去了解學生在大學課堂上不聽課背后的原因,針對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獲得最優(yōu)的解決方法。
2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大學生在課堂上存在的諸多問題,根源就在于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很多大學生認為考上大學就完成了家長“望子成龍”的期待,可以在大學校園里渾渾噩噩地“混日子”。他們對于學習的意義和目的認識不清楚,缺乏學習驅動力[2],因此,提高大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關鍵就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3]。應該讓學生明白以下幾點:(1)學習是終身行為和長遠的發(fā)展之道:高考的結束不意味著學習的終止。社會在不斷發(fā)展,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培養(yǎng)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才可以立足于當下快速發(fā)展的時代。教師應該向學生灌輸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觀念,幫助其建立起終身學習的能力。(2)學習是獲得個人謀生手段的唯一途徑。應告知學生,如果不認真對待大學時期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一旦畢業(yè)之后,身無長技之人的最大問題就是謀生問題。只有獲得了謀生的技能和本領,才能在社會上生活下去,才有能力去進一步提升個人生活品質,豐富個人的精神追求。(3)學習是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通過利用專業(yè)知識服務社會、回饋社會,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承認,最終實現(xiàn)個體的個人價值。
3 ?吸取老教師經(jīng)驗,發(fā)揮青年教師的優(yōu)勢
老教師積累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jīng)驗和知識,對學生的行為和心理也有著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對課堂上發(fā)生的種種狀況和意外,能更自如地應對和處置。年輕教師應該在教學經(jīng)驗、教學能力、教學方法等諸多方面汲取老教師的經(jīng)驗。另一方面,青年教師雖然自身經(jīng)驗不足,但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青年教師雖然相比老教師在教學經(jīng)驗上比較匱乏,但是對當代學生心理和行為的了解更加深入,也比較了解當下學生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和思想動向,較容易和學生溝通和交流。比如:可以通過時事熱點的探討、社會新聞的探討等方式活躍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因此,青年教師應該在充分汲取老教師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爭取更好地與學生融入,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從教研室和課題組的角度來講,教學單位應建立青年教師教學導師制,為每個青年教師配備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進行帶教,充分結合老教師和青年教師的優(yōu)勢,將老教師的經(jīng)驗和新教師靈活與活力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新老教師共同的指引作用,解決大學生課堂學習面臨的困惑和問題,引領學生積極融入課堂,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4 ?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調動學生積極性
很多教師仍然采取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方法進行教學,課堂講的內容太多,容易造成填鴨式和進補式的教學,學生需要接受的內容過多和冗雜,缺少獨立思考的空間。因此教學中要有所舍棄,將難點講透徹,重點突出,鼓勵學生上網(wǎng)搜索視頻和文獻,鼓勵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自學成果。
利用網(wǎng)絡的便捷性和豐富的多媒體資源,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利用多媒體資源,可將很多晦澀難懂的教學知識,視頻化,有趣化。在學生精神不集中的時候,積極采用課堂內容相關的視頻和動畫,吸引其注意力,將其游離渙散的精神“拉回”課堂。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能夠基本控制住教學節(jié)奏,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還可以通過案例或者視頻的形式,將學生的注意力喚回課堂內容,確切抓住學生注意力回歸的時間點,輸入難度高的知識。同時,利用網(wǎng)絡資源,找到與本堂課授課知識相關的網(wǎng)絡資源,幫助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課堂內容。另外,現(xiàn)在一些微助教系統(tǒng),比如雨課堂等軟件,不僅可以直接網(wǎng)絡簽到,還可以做課堂測試進行搶答[4],能夠實現(xiàn)在學生精力分散的時候及時收斂學生的注意力。利用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和網(wǎng)絡資源,使得教學形式多樣化和豐富化。
5 ?課堂時間的管理和課堂教學結構的優(yōu)化
黃金分割也可用于課堂的時間管理,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黃金分割指將整體一分為二,較大部分與整體部分的比值等于較小部分與較大部分的比值[5]。比如,以一節(jié)課45 min為例,在實際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黃金分割的重要時間節(jié)點在25 min左右,應該在前25~30 min完成重要內容的教學任務,在這段時間,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比較適合教授一些重要內容或者是難度大的知識,剩下的10~15 min老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課堂的討論和探討,消化課堂教授的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樣的黃金分割比例,能夠使得學生在剩下10~15 min精力容易分散的時間點,通過調動其自主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回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方法,遠比只利用教師講授的方式完成45 min的課堂教學效果更好,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結構,由“填鴨式”的“塞滿堂”課講授的教學形式,改為利用翻轉課堂的形式,將問題拋給學生,或者在課前提前給出,鼓勵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給出自己的理解和答案,在課堂教學快要結束的時候,問詢學生的答案,通過這種方式,從而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調整作業(yè)的形式,教師可以將課后作業(yè)改為隨堂測評,講授完每一小節(jié)的知識點,可對學生進行隨堂測評,隨堂測評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趁熱打鐵,讓學生將本堂課授課內容重新回顧,通過問答的形式,加深理解和記憶。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隨堂測評可以要求學生隨堂給出紙質版答案,通過手寫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本堂課重點授課內容的理解。隨堂測評還能夠將注意力不集中學生的精神拉回課堂,通過測評使得這部分學生也能夠積極地思考和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隨堂測評,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于部分難點內容,能夠針對學生的理解情況,決定是否進行復習和重復講解。相較課后作業(yè),隨堂測評作為一種更為及時的反饋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否采用隨堂測評,則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進行靈活的分析,若教學內容較多時,應該采用更為適合的方式來喚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
6 ?改變傳統(tǒng)的方式和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由原來的書本、紙質報紙和紙質雜志,變得多種多樣。學生可以從各種渠道獲取多樣和豐富的知識,比如:學生可以從網(wǎng)絡上根據(jù)自己的需求搜索問題的答案,或是通過電子書、視頻或者網(wǎng)絡課程來彌補自己的知識盲點?,F(xiàn)在的學生跟過去相比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的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主要是老師和書本,缺乏與學生互動或者答疑解惑的內容,因此過去的學生會對教師講授的知識產生新奇感和崇敬感,教師的威信較高,對課堂的控制權也就相對比較高,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效率較高,課堂教學效果較好。而現(xiàn)在的學生生活在“資源易得”和“信息爆炸”的時代,此時如果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不足,學生就會覺得無趣,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就會分散。過去的學生生活在現(xiàn)實的一元世界中,現(xiàn)在的學生生活在現(xiàn)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二元交錯的世界中。因而,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積極追隨時代的腳步,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方式。如果教師不能緊隨時代腳步,就會被世界淘汰,學生就會從心理上輕視老師,在課堂上出現(xiàn)“人在課堂,心不在焉”的情況。因此,我們要多研究學情,找到學生學習的興趣點,轉變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往往是教師為主導,教師的思維方式像指明燈,指引著學生的思維,如果教師的思維方式受限,那么學生的思維方式也會受到限制,因為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思路通常跟著教師的走,而這種方式存在一個明顯的彼端就是學生如果一旦跟不上某個知識點,則會導致連鎖反應,后續(xù)課程出現(xiàn)學習困難的情況。而現(xiàn)在的學生,與過去的學生相比,敢于和勇于表達自己,這是現(xiàn)在學生的優(yōu)點,同時也是教師的挑戰(zhàn)。教師應該把握住學生的優(yōu)點,迎接挑戰(zhàn),鼓勵勇于表達的學生帶動小組內成員,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允許在課堂上產生不同的聲音,開放的課堂能夠培養(yǎng)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學生,而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學生是創(chuàng)新教育中國最重要的主體,是時代進步的助推劑。同時,這也是對教師的一個挑戰(zhàn),要能夠隨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必須具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應對開放的課堂帶來的挑戰(zhàn)。因此,時代在發(fā)展,學生在進步,教師也需要進步,這才能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教育環(huán)境奠定基礎。
7 ?理論與實踐結合
對于非理工科課程教學,積極帶領學生開展調研實踐課程,將課堂知識轉化為社會實踐,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課堂積極性,是提高大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對于理工科課程,比如:地下水類專業(yè),通過相關理論基礎的學習后,可以將課堂搬到野外或者實驗室,很多晦澀難懂的專業(yè)概念,如地下河天窗、溶潭、分水嶺等,將會變得直接且生動,因此將課堂教學與實驗室教學實習和野外實踐專業(yè)實踐教學結合[6],能夠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并最終提高大學生學習效率,增加學生對該課程的理解,加強對大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應用能力,實踐教學的引入將會有效提高大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對于有一定專業(yè)基礎的高年級理工科學生,以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為例,可積極引導其參與實驗室的科研工作[7],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fā)點,參與簡單科研活動或者采用實驗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度,從實踐再回歸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探索心和好奇心,以此為契機,最終實現(xiàn)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以及積極性的目的[8]。
8 ?結語
課堂學習是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和學習專業(yè)知識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正確分析現(xiàn)今大學生不良課堂行為出現(xiàn)的原因,分析問題的共性特征和個性特征,在吸取老教師豐富的課堂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結合青年教師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改變不良課堂學習習慣,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利用豐富的多媒體資源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便捷性,帶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最終提高大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胡榮庭,蔣亞萍,陳余道,等.如何提高大學課堂管理水平淺析[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9(10):82-83.
[2] 胡榮庭,陳余道,蔣亞萍,等.課堂教學中大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J].科教導刊,2018(35):12-18.
[3] 洪志忠.大學課堂變革中的學習轉型[J].中國高教研究,2019(6):15-20.
[4] 張又琳,王吉.大學課堂智能手機應用現(xiàn)狀探析[J].教育信息技術,2020(119-123):23-26.
[5] 趙亞齊.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當代大學生如何進行合理的時間管理[J].科技資訊,2020,18(18):225-226.
[6] 陳盟,閆志為,程亞平,等.基于“OBE”理念的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課程體系的構建——以桂林理工大學為例[J].教育現(xiàn)代化,2020,7(9):16-18.
[7] 陳盟,閆志為,陳余道,等.“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工程案例教學的思考——以桂林理工大學為例[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8(12):91-92,146.
[8] 楊玉,陳艷艷.智慧教學工具在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科技資訊,2021,19(3):25-27.
342050033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