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國強,張倩,張俊艷,金穎慧,丁洪青,尹忠英,董晶晶,李寶芬,郭煊(.河北省滄州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河北 滄州 06000;.滄縣醫(yī)院,河北 滄州 06000)
類風濕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主要由細胞因子參與介導的慢性炎癥疾病,其高發(fā)病率和致殘率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而發(fā)病機制的不明確導致尚未具有較滿意的治療方法[1]。
中藥復方在RA 的治療中具有多通路、多靶點的優(yōu)勢[2],前期試驗已證實,經通痹膠囊能改善佐劑性關節(jié)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側足紅腫、關節(jié)炎指數等病理癥狀,其機制涉及對p38MAPK/NF-κB 信號通路的調控[3]。JAK/STAT 途徑是多種細胞生長、活化、分化、凋亡及其功能發(fā)揮過程中重要的一條細胞內信號轉導通路[4],已有研究證實,在RA 發(fā)病過程中JAK/STAT 信號通路處于激活狀態(tài)[5]。本實驗擬通過研究通痹膠囊對AA 大鼠JAK2/STAT3 信號通路的影響,探討其可能的作用機制。
Wistar 雌性大鼠48只,SPF 級,體質量(200±20)g,均購自于河北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SCXK(冀)2013-1-003],在濕度50%~60%、溫度(24±2)℃,環(huán)境下飼養(yǎng)通風環(huán)境良好,自由攝食、飲水。
通痹膠囊(河北省滄州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院內制劑,批號:180508,規(guī)格:0.3 g/粒);雷公藤多苷片(遠大醫(yī)藥黃石飛云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170102,規(guī)格:10 mg/片);注射用弗氏完全佐劑、烏拉坦(Sigma,USA);白細胞介素-6(IL-6)、γ干擾素(IFN-γ)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試劑盒(深圳達科為生物技術有限公 司);p-JAK2、JAK2、p-STAT3、STAT3 檢 測試劑盒(Immunoway,USA)。
SZ61TRC-1LST 型解剖鏡(日本Olympus 公司);Fresco 低溫冷凍離心機(美國Thermo 公司);ZCLIPSE 50i 型光學顯微鏡及圖像分析系統(tǒng)(日本Nikon 公司);MultiSkan3 全自動酶標分析儀(美國Thermo 公司);電泳儀(美國Bio-Rad 公司);電動組織勻漿器(美國Fluka 公司)。
將48 只Wistar 大鼠隨機分為6 組,即正常組,模型組,雷公藤多苷片組,通痹膠囊低、中、高劑量組,每組8 只,適應性喂養(yǎng)1周。除正常組外,其余各組均給予弗氏完全佐劑制備AA 模型,將常規(guī)消毒后的大鼠右腿伸直,在足跖部中央皮內注射0.1 mL 的弗氏完全佐劑。
造模后第8日開始給藥,連續(xù)灌胃給藥4 周,每日1 次。通痹膠囊分為低、中、高劑量組[375、750、1500 mg/(kg·d)](分別為臨床成人劑量的2、4、8 倍),雷公藤多苷片組用量為10 mg/(kg·d),給藥體積為8 mL·kg-1,正常組、模型組給予相同體積生理鹽水。
給藥結束后剪下炎性腫脹足,去掉足部皮置于10%中性福爾馬林溶液中固定,經過脫鈣、脫水、常規(guī)石蠟包埋、切片和HE 染色后,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滑膜病理組織學變化,從滑膜炎性細胞浸潤、血管翳生成、滑膜增生、關節(jié)結構破壞等方面進行病理評分,評分標準參考文獻方法[6]。
大鼠眼球后靜脈叢采血2 mL,3000 r·min-1離心10 min,取血清,-80 ℃冷凍備用。取血后脫頸法處死大鼠,分離滑膜組織[7],凍于-80 ℃冰箱保存?zhèn)溆谩z測時,充分解凍后,將組織加入適量生理鹽水進行勻漿,3000 r·min-1離心10 min,取上清液。根據ELISA 法,嚴格按照試劑盒標準步驟檢測各組大鼠血清及滑膜中IL-6、IFN-γ的含量。
將大鼠關節(jié)滑膜組織用RIPA 蛋白抽提試劑進行組織蛋白提取,蛋白定量后,加入緩沖液煮沸變性,取20 μg 上樣。300 mA 橫流轉模3 h,3%BSA 封閉30 min。加p-JAK2、JAK2、p-STAT3、STAT3 一抗,室溫孵育10 min,4℃過夜,室溫孵育30 min。TBST 洗膜3 min×5 次。加HRP 標記的二抗(均為1∶10 000),室溫封閉2 h,TBST洗膜3 min×6 次。ECL 發(fā)光試劑盒顯色,曝光定影后用凝膠定量分析軟件TotalLab Quant 讀取條帶的積分光密度(IOD)值,以β-肌動蛋白(β-actin)為內參照,Image 軟件分析計算其蛋白相對表達量。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對實驗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實驗數據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正常組大鼠關節(jié)滑膜光滑,關節(jié)間隙無異常,無軟骨及骨的破壞,無滑膜組織增生、血管翳生成、炎性細胞浸潤等異常病理現象;模型組大鼠滑膜組織增生嚴重,重度血管翳形成,大量炎性細胞浸潤,軟骨及骨關節(jié)破壞明顯,出現嚴重RA 病理變化;經通痹膠囊[375、750、1500 mg/(kg·d)]、雷公虅多苷片治療后,各治療組病變程度較模型組明顯減輕,見圖1。
圖1 通痹膠囊對AA 大鼠關節(jié)組織形態(tài)學的影響(HE,×100)Fig 1 Effect of Tongbi capsule on joint histomorphology of AA rats(HE,×100)
與模型組比較,通痹膠囊低、中、高劑量組和雷公藤多苷片組大鼠關節(jié)組織病理改變均有明顯減輕(P<0.05,P<0.01);與雷公藤多苷片組相比,通痹膠囊低、中劑量組關節(jié)組織病理改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痹膠囊高劑量組病理改善較為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AA 大鼠關節(jié)組織病理改變評分(n =8,± s)Tab 1 Score of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joints in AA rats (n =8,± s)
表1 AA 大鼠關節(jié)組織病理改變評分(n =8,± s)Tab 1 Score of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joints in AA rats (n =8,± s)
注(Note):與模型組相比,*P <0.05,**P <0.01;與雷公藤多苷片組相比,▲P <0.05(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P <0.05,**P <0.01; compared with the 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e tablets group,▲P <0.05)。
組別 病理改變評分模型組 2.63±0.52通痹膠囊低劑量組 1.88±0.64*通痹膠囊中劑量組 1.38±0.52**通痹膠囊高劑量組 0.88±0.64**▲雷公藤多苷片組 1.63±0.52**
由表2可知,模型組大鼠血清及滑膜組織中IL-6、IFN-γ的含量明顯高于正常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通痹膠囊低劑量組可顯著降低模型大鼠滑膜組織中IFN-γ的含量(P<0.01);通痹膠囊中劑量組可顯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及滑膜組織中IL-6、IFN-γ的含量(P<0.05,P<0.01);通痹膠囊高劑量組能夠顯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及滑膜組織中IL-6、IFN-γ的含量(P<0.05,P<0.01);雷公藤多苷片組能明顯降低滑膜組織中IFN-γ的含量(P<0.01)。
表2 通痹膠囊對模型大鼠血清及滑膜組織中IL-6 和IFN-γ 含量的影響(± s,n =8,pg·mL-1)Tab 2 Effect of Tongbi capsule on the content of IL-6 and IFN-γ in the serum and synovial tissue of model rats (± s,n =8,pg·mL-1)
表2 通痹膠囊對模型大鼠血清及滑膜組織中IL-6 和IFN-γ 含量的影響(± s,n =8,pg·mL-1)Tab 2 Effect of Tongbi capsule on the content of IL-6 and IFN-γ in the serum and synovial tissue of model rats (± s,n =8,pg·mL-1)
注(Note):與正常組相比,▲▲P <0.01;與模型組相比,*P <0.05,**P <0.01(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P <0.01;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P <0.05,**P <0.01)。
組別 IL-6/(pg·mL-1) IFN-γ/(pg·mL-1)血清 滑膜組織 血清 滑膜組織正常組 112.73±14.17 90.75±14.03 1583.43±180.43 1341.85±185.75模型組 138.96±9.79▲▲ 126.57±13.82▲▲ 1921.94±196.62▲▲ 1936.91±159.07▲▲通痹膠囊低劑量 142.01±19.22 135.63±15.23 1901.99±232.69 1686.77±169.62**通痹膠囊中劑量 129.46±6.23* 114.22±6.45* 1658.26±156.28* 1456.63±176.71**通痹膠囊高劑量 114.88±15.85** 103.57±20.24* 1668.24±222.11* 1477.25±220.11**雷公藤多苷片 135.95±14.61 119.45±15.50 1825.02±73.26 1406.82±224.04**
如圖2所示,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p-JAK2/JAK2、p-STAT3/STAT3 相對表達升高(P<0.01);通痹膠囊低、中、高劑量組及雷公藤多苷片組均能夠顯著降低AA 大鼠滑膜組織 中p-JAK2/JAK2 及p-STAT3/STAT3 相對表達(P<0.01)。
圖2 通痹膠囊對大鼠滑膜組織中p-JAK2/JAK2、p-STAT3/STAT3 蛋白相對表達的影響Fig 2 Effect of Tongbi capsule on protein expressions of joint synovial tissue p-JAK2/JAK2 and p-STAT3/STAT3
JAK/STAT 途徑是多種細胞生長、活化、分化、凋亡及其功能發(fā)揮過程中重要的一條細胞內信號轉導通路,已有研究證實,在RA 發(fā)病過程中JAK/STAT 信號通路處于激活狀態(tài)[1]。許多細胞因子能夠激活JAK/STAT 途徑,其中包括IL-6及IFN-γ[8]。IL-6 及IFN-γ的水平在RA 滑膜組織中顯著升高,其在RA 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這些細胞因子本身并無激酶活性[9],但當受體與相應配體結合時,可使受體二聚體化,與酪氨酸蛋白激酶JAK 相結合、聚集,并使JAK活化,活化的JAK 使受體上酪氨酸殘基發(fā)生磷酸化,促使信號轉導和轉錄激活因子STAT 蛋白與受體結合,并在JAK 的催化下發(fā)生磷酸化,磷酸化STAT 與受體親和力降低,與受體分離,并形成二聚體的活性形式轉移到核內,結合到DNA的特定反應元件上誘導相應靶基因的表達[10-13]。
JAK2 是JAK 激酶家族成員之一,廣泛存在于各種組織和細胞中[14],其在參與免疫調節(jié)和炎癥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15],STAT3 是一個關鍵性RA 致病因子,能夠抑制成纖維樣滑膜細胞(FLS)凋亡、促進T 細胞存活及抗體產生[16-17],受促炎因子調控而失衡的STAT3 信號可導致慢性滑膜炎的產生[18],抑制JAK2 及STAT3 的磷酸化對緩解關節(jié)炎癥狀、促進FLS 凋亡意義重大[19-22]。在本研究中,AA 大鼠血清及滑膜組織中促炎因子IL-6、IFN-γ含量明顯升高,p-JAK2/JAK2、p-STAT3/STAT3 相對表達升高,經通痹膠囊治療后,IL-6 及IFN-γ的含量下降,JAK、STAT 蛋白磷酸化得到抑制。
課題組前期研究表明,通痹膠囊能夠顯著降低大鼠關節(jié)炎指數及足腫脹度,有效降低大鼠血清及滑膜組織中IL-1 和TNF-α的含量,并抑制滑膜組織中p38MAPK、NF-κB 及IκBα的蛋白表達[3]。p38MAPK/NF-κB 信號通路與JAK2/STAT3信號通路在RA 的發(fā)病過程中,均處于激活狀態(tài),活化的MAPKs、JAK/STAT 磷酸化它們的靶點轉錄因子,與相應基因的增強子結合后,啟動基因轉錄,產生炎性因子、趨化因子,造成滑膜細胞的增生及骨組織的破壞;炎性因子、趨化因子又能活化MAPKs、JAK/STAT 路徑,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造成持久的慢性滑膜炎[5]。因此,對MAPKs 與JAK/STAT 通路的調控,將會對RA 的治療產生積極的作用。
RA 在中醫(yī)學中屬“痹癥”范疇,也稱之為“頑痹”“久痹”“骨痹”“筋痹”“歷節(jié)”“鼓槌風”“鶴膝風”等,它的病理因素主要有風、寒、濕等方面[23],風勝為行痹、寒勝為痛痹、濕勝為著痹[24]。風寒濕邪、入侵筋脈、痹阻氣血、凝滯關節(jié)而成疼痛重著之癥,病及日久,損傷氣血,肝腎不足而成纏綿之勢。通痹膠囊能夠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用于風寒濕痹證。方中秦艽祛風濕、通經絡,香附為氣中之血藥,行血中之氣滯而止痛,共為君藥;羌活、獨活、制川烏祛風濕,散寒凝,止痹痛,雞血藤、絡石藤、忍冬藤取“藤以入絡”能通行絡脈、經筋以止痛,木瓜舒筋活絡,共為臣藥;桑寄生、杜仲、牛膝祛風濕兼補肝腎,當歸養(yǎng)血活血以驅邪,馬錢子加強止痛之功,共為佐藥;金錢白花蛇透骨搜風,引藥入絡,能更好地發(fā)揮藥力。中藥復方具有多成分共同起效治療疾病的特點,一般涉及多通路多靶點,對其作用機制的研究仍需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