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澤縣文昌小學 福建 南平 354100)
1947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在成立憲章中指出:“健康是一種身體的、心理的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tài),而不只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現(xiàn)象。”這種認識是現(xiàn)代社會人們對健康概念的最新理解,健康不僅僅是身體健康的反映,同時還必須是心理健康的綜合體現(xiàn)。課外體育活動作為學校體育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以發(fā)展學生的多種身體素質為目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以鍛煉身體、愉悅身心為目的,是實現(xiàn)學校體育目標和任務的重要途徑。
近幾年來,學生的體質狀況卻令人擔憂,學生的體質健康存在著許多問題,如學生部分體能指標繼續(xù)呈下降趨勢,我國學生的爆發(fā)力、力量等素質繼續(xù)呈下降趨勢;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水平都呈下降趨勢;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繼續(xù)呈現(xiàn)下降趨勢;超重及肥胖檢出率繼續(xù)呈上升趨勢;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仍然居高不下等。另外,李淵通過調查實驗發(fā)現(xiàn)云南省有96%的中專學生存在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癥狀依次為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偏執(zhí)、強迫癥;從心理學、社會學角度對云南省中專學生心理健康和體育鍛煉關系進行研究分析,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高于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尤其在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偏執(zhí)、強迫癥存在顯著性差異。劉家黨在調查研究后發(fā)現(xiàn)云南省小學生對于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合作精神及體育道德,具有獲取現(xiàn)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具有積極的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能力還有缺陷,通過加強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梢婓w育鍛煉可以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但目前小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并非人們想象的那么活躍,這就是本文要研究的重點。
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身體的各項機能要有提高的過程,體育運動是提高身體機能的有效手段,特別是運動系統(tǒng)和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更是需要一些體育運動來促進完成。體育運動能提高肌肉的收縮力量和速度,改善各運動關節(jié)的靈活性和韌帶的柔韌性,使各運動關節(jié)變得靈活;體育運動能使人頭腦清醒、思維敏捷、解除疲勞、緩解精神緊張等。在學校教學以及家長得壓力下,小學生的生活方式是非??菰?、乏味的,也是非常的疲勞,特別是大腦的疲勞,在學校一整天的文化課學習,還要應對各種考試,大腦處在極度緊張的狀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每天給小學生一定時間的課外體育活動是非常必要的。通過對部分經常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小學生進行訪談,了解參與課外體育活動后的感受。結果表明:大部分小學生在參與課余體育鍛煉后,明顯感覺到自己的學習效率提高、思維敏捷;運動后精神抖擻、身體充滿力量;自己的飯量增加、食欲強烈;還有的學生感覺體育活動能促進了自己快速入睡而且體質也增強了。由此可見,小學生的課余體育鍛煉能夠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人們遇到越來越多的競爭與挑戰(zhàn)。小學生雖然還是沒有步入社會的群體,實際上已經面臨著巨大的學業(yè)壓力,就目前中國這種應試教育模式來說,學生的身體健康受到影響的同時心理健康也存在著巨大的影響,而且人們也漸漸的認識到心理健康是小學生全面發(fā)展不可缺少的條件,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小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的重要保證。體育鍛煉能愉悅身心,促進身體以及心理健康,可以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品質,協(xié)調人際關系,增強社會適應性。至今眾多的實踐及調查證明:“體育鍛煉對于改善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增進心理健康具有一定作用?!?/p>
社會適應能力是個體有效地滿足自己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需要的能力。學生在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是掌握文化知識,同時具備適應社會變化的應變能力,在現(xiàn)代社會激烈的競爭中,學生在應對社會變化的應變能力極為重要。體育課堂教學外,課外體育活動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的全面發(fā)展,特別有益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同事又能豐富課余生活,課外體育活動不僅能滿足學生的身體活動需要,促進身體生長發(fā)育,強健體魄,培育獨立性和自主性,群體意識以及人際交往能力,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例如,在學校舉辦籃球比賽,可以給愛好籃球運動的學生提供展示籃球技能的機會;為了一次籃球比賽,學生會表現(xiàn)出強烈的集體榮譽感,他們會空前地團結,討論購買富有個性的服裝,會加強戰(zhàn)術演練,場上參賽者努力拼搏,場下班級其他同學會吶喊助威,為了同一個目標—勝利,他們可以暫時忘記一切煩惱,忘記一切分歧,勝利時全班一起慶祝,失敗時大家一起承受,一起反思,總結、爭取下次取得好成績。通過舉辦此類集體活動,可以激發(fā)全班同學的團隊意識,培養(yǎng)團隊精神。因此,經常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學生的團結團結協(xié)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對班集體和社會的關心程度都得到了提高,這種精神常常會遷移到日常生活與學習中來。
保證小學生每天校園體育活動一小時是國家對學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基本保證,黨和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學校要認真執(zhí)行國家課程標準,確實上好體育課,小學一二年級每周不少于4節(jié)體育課,小學三到六年級每周不少于3節(jié)體育課,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學校必須傍晚組織進行一個小時的體育鍛煉。學校要建立健全的領導小組,要以校長為組長,分管副校長為副組長,教務處、體育教研組長等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切實落實課外體育活動的進行。其次各部門要明確工作責任制,從時間、活動地點、活動內容上做出具體、周密的安排,明確責任人,健全工作責任制和保障機制,確?;顒佑媱澤系臅r間,活動內容,能落實到位。
基層學校開展開外活動絕大部分類似于“放羊”,有教師值班,主要形式就是給學生分發(fā)器材,讓學生自己活動,然后把學生控制在自己的視野之內,以避免學生受傷。個別學校有組織學生課外體育活動,但體育活動單一,經常就組織學生跑跑步,跳跳繩。要保證課外體育的多樣性,首先學校要制定課外體育活動詳細的課外體育活動方案,包括每節(jié)課外活動課怎么上,上什么內容都要事先制定清楚,可以根據(jù)班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為班級開展特色的體育活動,如抖空竹、輪滑、健身操、校園集體舞等項目,可以利用學生帶動學生的形式開展,其次課外活動的多樣性要與學生的興趣相輔相成,各種活動只要精心的組織、設計,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學生分組射門,可以把比賽規(guī)則說明清楚,讓學生分組射門,采取淘汰制,直至分出優(yōu)勝者,被淘汰的同學可以當拉拉隊給隊員加油喝彩。這樣可以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加入到活動中來。也可以把多種器材組合成一套游戲,讓學生分組比賽,例如,把跳呼啦圈,足球繞桿、射門結合成一個游戲,同樣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參與進來。
體育教師的師資不足,工作負荷、以及學校的體育設施環(huán)境的限制,使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受到了制約。普遍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工作量都比較大,加上平時的運動會、市運會,使教師處于高度疲勞狀態(tài)。在我們城區(qū),4所小學,平均每所學校4個體育教師。體育專職人員不足,就用教其他科目的的教師來替代體育教師上課,甚至一位體育老師身兼多職,嚴重的阻礙了正常的體育教學。另外,開展課外體育活動需要得到學校領導的支持,需要有學生參與、有充分的時間安排、器材器械。往往體育教師花了大量的時間,卻得不到學校以及家長的支持,家長還經常埋怨老師把學生留的太晚,導致學生無法正常的完成作業(yè)。在現(xiàn)在大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下,學校要的是安全保障和教學質量,家長要的是學習成績。在種情況下,體育教師的地位得不到提高。
學校的體育設施等硬件的不足也是影響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一個因素。體育場地、體育器材是學校開展體育課余活動不可缺少的條件,由于部分學校體育經費缺乏,場地器材嚴重不足,有些學校甚至沒有場地,導致學生找不到合適的運動項目,也無法正確有效地進行課外體育活動。所以學校在大量采購體育教學器材外,更應做到體育資源的科學、合理化的開發(fā)與利用,才能更好的提高資源的使用率。提高體育設施資源的管理和使用離不開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以及學校各部門的協(xié)同配合。其次要發(fā)揮體育器材的多種功能性,體育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做到一種器材的多種使用方式,如:呼啦圈不僅能拿來轉,還可以用來做標志物讓學生跳躍,足球可以拿來當保齡球用等等,要做到物盡其用。由于學校資金不足,無法大量的采購體育器材,體育教師就要發(fā)揮自己巧手制作簡易的體育器材,來緩解資金投入不足。體育教師根據(jù)體育課程需要制作符合教學的簡易器材,如廢紙制成團來上投擲教學等。這樣既滿足了教學,又節(jié)省了資金。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它與體育課緊密結合,它們是一個目標的兩個方面的工作,相輔相成都是為完成學校體育的目的和任務,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服務的。課外體育鍛煉既滿足學生個人興趣和愛好,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并產生探刻的自我體驗,使個人特長得到發(fā)揮,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提供機會。因此,加強課外體育鍛煉,實施課內外一體化,對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增進健康意識有著積極作用。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必須下大力氣組織開展好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