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懷帆
有的人書讀得多了,會常常發(fā)呆。這個其實不要緊,發(fā)呆過去,就又回過神來,怕的是整個人變得呆頭呆腦,輕了被人看成是呆子,嚴重時還會成為眾人眼中的廢物。不幸的是,我就常常被人這么瞧不起,看那眼神,就知道在蔑視我把書讀到腳后跟了。
我的確翻過一些書,但心里無比慚愧。我常罵自己長了一副豬腦子,看書從來不走心,只是圖一時的快活,合上書即把內容忘得七零八落,過一段時間后,干脆什么也想不起了。我曾用陶淵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安慰過自己,但看到魯迅說這種人的腦子是跑馬場時,心就涼了。沒腦子就是沒腦子,沒什么好辯解的,好書到我這里算是明珠暗投了。誰都知道,讀書能使人明智,難過的是,好像我翻的書越多,越覺得糊涂;更難過的是,讀書少時還覺得有點自信,讀的書越多越感到自卑。天下有那么多好書,我才看了幾本呀!
書沒看多少,卻染上了呆氣。看年少時的照片,目光炯炯,虎虎有生氣,后來就變得越來越暗淡萎頓。愛上書,就像愛上一個狐貍精,不知不覺就被偷走了精氣和靈性。我猜,我如果不愛看書,一定會喜歡雞零狗碎,喜歡喝酒打牌,那么,我一定會比現(xiàn)在身手矯健、頭腦機敏,也許我的整個人生都會改寫了呢。是的,肯定是因為書,讓我變得呆頭呆腦起來。我常常會一個人發(fā)呆,若有所思——呵呵,其實是若有所失。
有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確,是有,只是僅在書中。書看得多了,不光胸肌腹肌肱二頭肌發(fā)達不起來,渾身上下任何肌都軟綿綿雄不起;不光目光呆滯,還會面色無光,嚴重了會掉頭發(fā)、撒黃尿,再嚴重便失眠、腎虛,那個功能衰退;臉上又架個“二餅”,手無縛雞之力,身子見風搖擺——就這副嘴臉,怕只能深得“顏如玉”鄙棄。我年輕時讀書也夢想紅袖添香狐仙下凡,也想著游園驚夢,但幾十年下來,發(fā)現(xiàn)這純粹是白日做夢!
也有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就不感興趣。黃金屋有什么好?我對黃金有一種本能的反感,覺得它有屎的顏色,掛在誰脖子上誰就顯得粗俗不堪。這當然是書呆子之見。錢誰不愛?尤其是物質主義盛行以后,錢少了,會受老婆的窩囊氣;錢再少了,連老婆也尋不下。據說有的人讀書讀上了富豪榜,但我看的書都是閑書,一分錢也賺不到,有時還要自己搭錢進去。
當然也有清醒的人,知道“劉項原來不讀書”,知道“百無一用是書生”。今天,再不會有人傻帽地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當然,書還是要讀的,讀那種淘金指南,那種可以一夜暴富的秘笈,那種厚黑學、房中術、泡妞寶典、職場登龍、穿越玄幻、健身養(yǎng)生、育兒早教、軍事秘聞、旅游攻略、名人軼事、汽車房產、股票基金、鑒寶收藏、娛樂八卦、心靈雞湯……至于人文類的閑書,都啥年代了,你傻呀你看這些!
現(xiàn)在就會明白,一個愛讀閑書的人,既賺不到黃金,又賺不到美人,只是把自己變成一個羸弱的宅男,遭人看不起不是理所當然的嗎?其實,別人瞧不起的,并不完全是書生身上的酸腐氣,主要是不通世故的呆子氣。就是視文章為經國大業(yè)的古人,也要求讀書人不光要洞明世事,還要練達人情。
很多情況下,社會的通行證是權、錢和關系。書生自然很難有錢,不窮就不錯了。即便有點小錢,也和別人的花法不太一樣。胡吃海喝、好車好房,有錢人多半這么干,但書生就覺得這很“土豪”。自己呢,美食偏愛地攤、小館,出門在意放牧心靈而不是瞎湊熱鬧,車無非代步,房只求溫馨——沒錢就沒錢,還有一大堆理由。
書生更難有權。官場講“叢林法則”,需要的是謀略和膽魄、斗爭和征服。書生像孔夫子的襪子——文縐縐,只會紙上談兵,豈會弄權?即便有點小權,也多半不會使用。干事講原則、認文件,循規(guī)蹈矩,丁是丁卯是卯,怎可以胡亂變通?有人來送禮,就覺得受了侮辱,不光不辦事,還會把人推到門外。做決策瞻前顧后,優(yōu)柔寡斷,小事辦得拖泥帶水,大事一件也辦不了。時間長了,眾人都會說,人是好人,書呆子,當不了官,弄不成事。
最不擅長的是經營關系。書生的空閑都看了書,哪有時間經常和人混在一起?給別人幫不了忙辦不成事,誰愿意和你交朋友?自己沒能耐,還偏偏最看不上這個,說人家是“精致的利己主義”,是做丑惡交易,是蠅營狗茍狼狽為奸。所以,書生在社會上多半會四處碰壁,讓眾人瞧不起不要緊,嚴重了老婆都不會讓你上床。
我一直在想,既然書生這么難堪,為什么還要至死執(zhí)迷不悟呢?
我不鄙薄自己作為書生。我慚愧的是,我哪里算讀書人,更算不上書呆子。鑿壁借光,囊螢映雪,三更燈火五更雞,甚至頭懸梁錐刺股,這才是讀書人;騎在驢背上“推”“敲”的賈島,走路撞電線桿的陳景潤,才是書呆子。和這些人比,我只是個半吊子,翻看的那點閑書,連半瓶子都沒有。我從沒有半夜三更起來看書,喝醉酒都知道電線桿是用來扶的而不是用來撞的,更做不到棄功利如敝屐,連個“宅男”都算不上,拿我當書呆子,真是抬舉我了。
這一輩子做個書生,雖然免不了遭人白眼,受些窩囊氣,但目極萬物,胸有乾坤,也能做到安適自足,心平氣和。雖然拋不下悲歡離合,掙不脫名韁利鎖,但也能不慕榮利,得失兩由。少了一身酒肉和欲望的濁臭之氣,多了一些淡泊安然清雅平和的書卷之氣,也算有意思地活了一回。如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