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潤民 龍 嘉 魯朋舉
(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四川 成都 610073)
2007年,《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1]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7〕2號)[2]指出:“建設一批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的機制,推動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開發(fā)教學資源,推進教學工作的老中青相結合,發(fā)揚傳、幫、帶的作用,加強青年教師培養(yǎng)?!薄肮膭罡叩葘W校創(chuàng)建跨學科的教學團隊。要通過創(chuàng)建教學團隊,研究和改革教學內容,開發(fā)教學資源,開展啟發(fā)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和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改革,促進教學研討、教學經驗交流。”意見的發(fā)布表明了國家對教學團隊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高度重視。各大高校紛紛響應,鼓勵教學水平高、學術造詣深的教師領銜建立教學團隊并開展相應的教學改革研究。2009年秋季,國家開放大學(原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也正式啟動和實施了課程教學團隊建設項目。[3]
本文立足國家開放大學的遠程教學,采用文獻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對遠程教學現狀、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的意義進行探討,并在連續(xù)6個學期課程教學團隊實踐運行基礎上,對如何落實網絡課程的教學過程進行了詳細敘述,并對運行效果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相關分析和思考探討。
1.學生層面存在的問題
通過前期對遠程教育學員學習動機的調查發(fā)現,以學習提升自身學歷層次,達到工作晉升或尋求更好工作為學習目的的學員占大多數,但也存在部分學員無明顯學習動機和強烈學習意圖。由于區(qū)域教育水平差異,造成遠程教育學員個體差異性較大,與普通高校學員相比,主要體現在學習基礎、自學能力、自控能力、自主學習時間等幾個方面。
(1)學習基礎普遍相對薄弱。遠程教育的生源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類,一是無條件繼續(xù)接受傳統(tǒng)高等教育的一批學生,其自身學習基礎比較薄弱;二是接受了傳統(tǒng)的高等教育,想攻讀第二專業(yè)或進行專升本的學生,這部分學員大多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相對較強,但往往畢業(yè)工作多年,非專業(yè)課程遺忘率高,造成學習同樣吃力。
(2)自學能力相對較弱。學習方法和學習基礎的好壞影響著個人自學能力的強弱。對當前階段參與遠程教育的大部分學員而言,他們從小接受灌輸式教育,又缺少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習。因此,在此基礎前提下,自主學習成為空談。
(3)自控力方面受到了更嚴重的挑戰(zhàn)。遠程教育更強調自主學習,而自主學習的關鍵在于有規(guī)范的學習行為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遠程教育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監(jiān)管相對較弱,在這種情況下,學員需要具有更強的自控能力,克服來自各方面的誘惑和生活工作中的各種壓力。
(4)需要克服工學矛盾。遠程教育學員的顯著特征是參加了社會工作,繁重的工作壓力、家庭負擔和必要的社會交往使得他們的學習時間被大量擠壓,并呈現出零碎化特征。因此,對遠程教育學員而言,大多數無法正常參加常規(guī)的教學面授輔導答疑課和開展自主在線學習,課程學習進度較慢,容易產生棄學、厭學情緒。
2.教師層面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基層辦學機構教師的調查發(fā)現,由于財力、政策等各方面原因,基層辦學機構的教師配備不足,普遍存在教師身兼多職、教學科研交流過少等現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師資力量配置不合理。從整體師資配備來說,師資力量呈現出越往基層越薄弱的特征。從遠程教育學員專業(yè)選擇來看,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期,不同專業(yè)的報選學員數存在明顯差異。而基層辦學機構不可能具備配齊全部專業(yè)教師的能力,因此,基層辦學機構在給學生提供教學服務時面臨兩種選擇:一是不提供面授教學服務,完全借助學習平臺,讓學員進行自主學習;二是聘請校外人士對學生開展必要的集中輔導答疑。但聘請校外人士在增加基層辦學機構辦學成本之余,出現由于所聘請任課教師自身教學水平高低造成教學服務參差不齊的問題。
(2)課程教師間溝通不暢。由于地區(qū)間差異及教師身兼多職的工作壓力,造成各基層辦學機構教師除了正常的教務等工作交流外,很少有精力和條件進行課程專業(yè)方面的溝通,更無法進行課程教學、科研方面的協(xié)作,因此,容易造成教學資源的重復開發(fā)。另外,由于課程教師個人自身教學水平和教學手段的差異,也會使不同地區(qū)學員接受的教學服務存在明顯差異。
(3)課程教師自身發(fā)展受限制。個人專業(yè)素質的提升需借助一定的平臺和大量的時間精力,而基層辦學機構教師往往身兼數職,個人精力有限,因此,教師為提升自身發(fā)展需借助相關平臺進行教學、科研方面的溝通交流,進行信息互通,及時參加相關的專業(yè)技能培訓和課題申報等。但一些平臺資源具有普適性特征,難以適應與滿足教師的需求,也欠缺完善,這導致課程教師的自身發(fā)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管理學家斯蒂芬·P·羅賓斯認為:團隊是由兩個及以上成員組成的正式群體,團隊目標和任務需要團隊成員共同努力才能完成[4]。而教學團隊就是指以學生為服務對象,以一些技能互補而又相互協(xié)作、溝通的教師為主體,以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為主要途徑,以系列課程和專業(yè)建設為平臺,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提高教育質量為目標而組成的一種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基本組織形式[5]。從當前遠程教育面臨的困境不難看出,課程教學團隊這一組織形式非常適合國家開放大學的現狀。有效的課程教學團隊不僅僅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各級基層辦學機構課程優(yōu)秀教師的潛力,還能提高國家開放大學整個系統(tǒng)的教學質量。
1.有利于促進教師個人的專業(yè)發(fā)展
依托課程教學團隊平臺,課程教師可以更好地開展專業(yè)課程交流和教學研討。通過老中青的合理搭配,讓團隊中的青年教師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更快地得以提升,讓老年教師更多地接觸并更新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更好地適應遠程教育,從而有利于促進團隊教師個人的業(yè)務能力與專業(yè)發(fā)展。
2.有利于打造特色課程和優(yōu)質教學資源
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整合及開發(fā),特色課程的打造,從來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果。教學團隊的創(chuàng)建,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團隊教師的專業(yè)特長,調動團隊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在課程帶頭人引領下形成合力,共同研究和改革教學內容,開發(fā)出更為優(yōu)質的課程系列教學資源,最終形成特色課程。
3.有利于落實教學過程和保障教學質量
課程教學團隊的創(chuàng)建,可以更好地通過團隊分工合作,讓團隊教師各行其職,從而讓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得到有效監(jiān)控,做到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和解決,有效保障教學質量。
本研究以國家開放大學的Moodle平臺網絡課程“經濟數學基礎12”作為試點課程,從2017秋開始在國家開放大學四川分部進行課程教學團隊實踐試點項目,試點項目主要結合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實時在線直播云課堂(精彩課堂)的模式,進行基于移動終端SPOC模式的混合式學習加以開展。
“經濟數學基礎12”網絡課程于2016年春正式投入國家開放大學的Moodle平臺試用,平臺針對各知識點配有豐富的文字、視頻等資源,能較好地滿足學生的在線學習需求。但由于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學員主要集中在教育水平不平衡的各地、市、州,學員之間在學習基礎、自學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組建網絡課程教學團隊,開展基于移動終端SPOC模式的混合式學習,既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又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
2017秋,為保證網絡課程遠程教學質量,探索出符合數學類課程網絡教學團隊建設和運行的有效機制,國家開放大學四川分部成立了“經濟數學基礎網絡核心課程教學團隊”。課程教學團隊采取開放式組織形式,廣泛吸納四川分部電大系統(tǒng)優(yōu)秀數學教師、信息技術人員和基層優(yōu)秀班主任加入,為試點項目提供雄厚的師資和信息技術支持。截至目前,教學團隊運行已有6個學期,團隊成員數由創(chuàng)始初14人發(fā)展到22人。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試點人數的增多,團隊成員結構比例也相應發(fā)生著變化。以2018春學期為例,參與試點人數由2017秋學期167人擴充到2018春學期594人。由于參與試點學員的增加,團隊進一步吸納了優(yōu)秀數學教師及優(yōu)秀基層班主任加入。最終,團隊形成了課程責任教師1名、課程教學教師8名、班主任9名及技術支持教師4名的組織架構。其中,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的教師7名,講師10名。
優(yōu)秀的團隊,應該是結構合理,具有共同目標,職責清晰,分工明確。因此,課程教學團隊建立之始,以集體討論形式確定了團隊職責和明確了具體分工。
網絡教學團隊的職責是負責課程的具體教學設計、教學工作的實施及教學過程的監(jiān)控,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對各試點單位提供支持和進行評估。按照國家開放大學核心團隊的總體設計和教學要求,形成教學實施方案,直接組織和開展面向學生的教學和教學支持服務工作。省校課程教師(含團隊責任人)的職責是負責制訂整個課程教學團隊的教學設計方案,開展教學工作的組織實施,組織教研活動,研討并實施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及落實具體教學任務;分校課程教師的職責是負責教學班教學工作的組織實施,參與教研活動、研討并實施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及落實具體教學任務;班主任的職責是負責與學生及課程教師進行有效溝通,組織學生及時參加教學實施活動;技術人員的職責是負責技術服務及提供技術培訓,如試點學員的分班、直播教室的錄播及后期處理、新技術在教學實施中的使用等。
試點學期初,團隊責任人根據試點生源情況,對課程教學團隊進行調整,制定四川廣播電視大學20**春(秋)“經濟數學基礎12”網絡核心課程教學團隊工作要點。要點主要從工作目標、總體安排、團隊成員及分工、教學安排及具體要求、團隊管理、期末考試、保障措施7個方面加以說明。
1.明確課程教學團隊工作目標
明確的工作目標有利于形成團隊向心力,讓團隊成員發(fā)揮更強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經濟數學基礎12”課程教學團隊教學實施最終目標為探索網絡教學實施團隊的建設和運行模式,摸索出符合數學類課程網絡教學團隊的建設和運行的長效機制,最終提升四川廣播電視大學數學類課程的整體教學水平和教師隊伍質量?!敖洕鷶祵W基礎12”課程教學團隊教學實施直接目標是通過團隊成員間優(yōu)勢互補、相互協(xié)作,以教學改革項目推動,實現“經濟數學基礎12”的課程教學過程落到實處,學員獲得優(yōu)質教學服務的同時,提高團隊成員的整體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
2.明確課程教學團隊構成及實施分班
為把“經濟數學基礎12”課程教學過程落到實處,讓參加試點學員獲得更加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學期初,團隊責任人負責對參加試點學員進行分班,確保每位課程教學老師的師生比大致相同。每位課程教學老師均建立QQ學習交流群或微信群,并負責邀請所管學生加入。2017秋、2018春兩學期,參與試點學員相對集中和數量較少,團隊討論決定對學員分班進行均分。2018秋開始,試點推廣到全省各教學點,參與試點人數相對較多,團隊討論決定采用分片區(qū)管理形式。團隊責任人根據課程教學老師所屬地區(qū),采用就近原則和管理學員適量原則實行片區(qū)負責制。以2019秋學期為例,全省各教學點劃分為八大片區(qū),共建8個QQ學習交流群,由15名團隊課程教學老師負責管理。其中,部分片區(qū)由于人數偏多,采用由兩人或三人共管形式加以負責管理。QQ學習群要求學員全部加入,并以“輔導教師+真實姓名”“分校+真實姓名”的格式作為群名片。
3.明確課程導學任務要求
各課程教學老師應對所負責班級學員完成相應導學任務。開課前,課程教學老師應向全體學生發(fā)一封歡迎信(可以為團隊共同討論完成),以介紹課程的主要內容和網絡核心課程的使用方法,如課程登錄說明等;公布具體的教學安排及教學輔導工具;明確課程考核方式,及各次形成性考核作業(yè)和學習活動的截止日期。另外,課程教學老師可依自身實際情況,根據學生學習進度,在每篇章學習開始前,向學員推送章節(jié)內容導學。
4.明確視頻輔導任務要求
團隊責任人依據教學大綱、學生的整體情況,對課程內容進行綜合考慮,對各章節(jié)學習重難點進行劃分,依據團隊成員教師教學情況,選擇部分成員教師開展在線實時視頻輔導教學和非實時視頻輔導教學。其中,在線實時視頻輔導教學采用云教室(或精彩課堂)雙向視頻教學模式,授課教學注重在教學輔導過程中與學生實時互動,并根據學生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授課節(jié)奏和授課方法。以2019春學期為例,“經濟數學基礎12”課程共安排云教室(或精彩課堂)雙向視頻教學30學時,非實時視頻輔導15學時。
5.明確課后輔導及答疑任務要求
課后輔導及答疑是教學過程落實的關鍵。及時高效的課后輔導和答疑,能讓課程教學老師及時獲取學生的學習反饋。實踐證明,及時高效的課后輔導和答疑,一方面能增進師生間相互溝通,讓學生切身感受到來自輔導老師的重視,從而增強學員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輔導老師能及時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及參與情況,并及時到“教學團隊研討QQ群”與團隊成員教師進行溝通,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
課后輔導及答疑主要借助如下手段加以實現:以發(fā)布直播回放視頻、課后同步練習、形成性考核作業(yè)輔導促使學員在學習平臺論壇和QQ學習交流群進行提問。對參與學員進行“答疑輔導滿意度”的調查顯示:在320名有效樣本中,98.75%的學生認為輔導教師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答復,且回答滿意;1.25%的學生認為輔導教師未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給予回復,但回答滿意。
為確保學員的提問得到及時回復,團隊責任人從教學團隊中抽取7名課程教學教師實行輪值答疑,要求他們加入到各個QQ學習交流群,分擔QQ學習交流群輔導教師的輔導答疑壓力,并以自選任務規(guī)定,在非本人值班時間,輪值教師可主動參與答疑。
“經濟數學基礎12”課程教學團隊自2017秋學期運行以來,在團隊責任人帶領下,通過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一方面使得遠程教學過程得到切實落實,給學生提供了更為優(yōu)秀的教學服務,得到了試點學員的認同;另一方面團隊也得到來自各方面的肯定,并獲得學校政策方面的支持。
從學生層面分析,課程教學團隊的有效運行使課程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得到有效落實,增強了師生間的有效溝通,間接或直接地提高了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最終提高了學習成績。通過課程導學了解到“學什么?怎么學?怎么考?”,讓學員的自主學習更具有針對性;分班學習交流,讓學員間自主形成學習小組,相互間起到幫學促學的作用。其運行效果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員對試點項目的認可。對參與試點學員進行“學習有效性調查”152名有效樣本中,有90.79%的學員認為對促進課程學習有效;在認為無效的學員中,有50%的學員認為是因為自身基礎太差造成,5.92%的學員認為是因為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講授節(jié)奏太快造成。在“直播課程參與情況調查”324名有效樣本中,有66.05%的學員堅持全部參加;27.47%的學員參加了3次以上;3次以下或一次都沒參加的學員僅占5.48%。二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效落實,對學員的最終考核成績有所提高。以2019春學期學員該門課程成績?yōu)槔瑢τ袇⒓釉平淌?或精彩課堂)雙向視頻教學學習行為的學員與全省選修本課程并參加考試的學員進行比較,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學生成績對比分析表
從數據中不難看出,參加云教室(或精彩課堂)雙向視頻教學學習的學員卷面成績平均分、形考成績平均分、合成成績平均分均高于整體的平均分,分數差值最低分為4.21分,最高為5.28分;參加云教室(或精彩課堂)雙向視頻教學學習的學員卷面成績均方差、形考成績均方差、合成成績均方差均要低于整體的均方差,表明參加云教室(或精彩課堂)雙向視頻教學學習的學員成績更為集中。另外,從及格率來說,參加云教室(或精彩課堂)雙向視頻教學學習的學員的卷面及格率遠遠高于整體的卷面及格率,合成及格率差值也達到了5.24個百分點。雖然在對比分析中未充分考慮到學員自身差異及區(qū)域性差異帶來的影響,但不難看出,認真參加試點項目的學員答題質量有明顯提升。
從教師層面分析,課程教學團隊的有效運行,對教師自身的職業(yè)認可、專業(yè)素養(yǎng)、科研能力等均有所增強。遠程教育教師由于長期缺少與學生的直面交流,及來自身兼多職的工作壓力,很容易出現對自身教師定位產生迷失、職業(yè)認可度降低的情形。課程教學團隊的有序運行關鍵在于教師的全身心投入。在整個試點項目運行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自身角色定位,承擔起應有的職責,如及時有效的溝通、輔導、答疑等,良好的師生情感,能讓教師容易獲得職業(yè)認同感。對于參加在線直播課堂的課程教學老師而言,教學能力能得到較好的提升。團隊集體參加的試講展示,能通過集體討論讓老師們了解到自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如數學語言表達不夠準確、語速過快、教學姿勢不夠端正等;課前對授課PPT的內容選擇、呈現方式等方面的審核,讓老師們能更深入思考授課內容和學生的契合度,從而改正自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缺點,給學生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支持。教學過程中各種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在實現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輔導和督學的同時,進一步促進了教師自身的信息化素養(yǎng)。
另外,團隊成員間的教學科研信息的互通及交流,讓團隊成員在課程教學團隊運行期間均形成了各自的教改、科研成果。
在肯定課程教學團隊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應認識到“經濟數學基礎12”課程教學團隊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團隊成員統(tǒng)一認識,在團隊運行過程中不斷改進。
1.教學團隊實施目標方面
在連續(xù)6個學期團隊實踐過程中,出現個別團隊成員流于形式,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落實方面拖后腿現象。通過事后交流分析,這些團隊教師在加入團隊前未統(tǒng)一認識,未明確團隊實施的最終目標和直接目標,從而在落實教學過程中未與團隊形成合力。團隊責任人應讓每位成員明確教學團隊實施目標,要以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教學服務、落實教學環(huán)節(jié)為首要目標。只有教學團隊教師上下統(tǒng)一認識,才能形成合力,認真?zhèn)湔n,積極參加課前調研,主動及時與學員進行溝通,獲取學生的學習反饋,為團隊研討提供一手資料。
2.教學團隊成員吸納方面
一個好的團隊應有科學的遴選與退出機制。針對個別成員由于自身工作原因或其他原因,出現教學過程落實不及時、不到位現象,團隊責任人應認真落實好遴選與退出機制,積極吸納責任心強的優(yōu)秀者加入,剔除不合格團隊成員。只有通過不斷的吸納與剔除,才能形成目標統(tǒng)一的團隊,各團隊成員才能各負其責,攻堅克難,主動發(fā)揮自我創(chuàng)新力和積極性。
3.教學團隊考評機制方面
實踐證明,適當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有利于提高和維持團隊成員的參與積極性。團隊責任人應積極爭取學校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各團隊成員單位領導的認同,在讓團隊成員獲得較好的工作環(huán)境之外,獲取較充足的經費支持。建立公正公平的考評機制,在全體團隊成員均能獲得一定酬勞的同時,讓表現突出的團隊成員獲取額外獎勵,從而使團隊成員間產生良性競爭,讓團隊的長久運行保持活力。
4.教學團隊隊伍建設方面
課程教學團隊的健康長久運行,團隊的隊伍建設是關鍵,這也是團隊實施的目標之一。團隊責任人應充分認識到團隊成員之間的差異,應進行以提高教師整體職業(yè)素養(yǎng)、教學水平、科研水平的頂層設計。比如,邀請技術人員對全體成員開展信息技術應用相關培訓;按時開展教學試講和教學研討會;科研信息互動,并鼓勵團隊成員組隊申報科研項目。
通過連續(xù)6個學期的試點實踐表明:基于混合學習模式的網絡課程教學團隊的運行機制具有復雜性特征,需展開更為深入的創(chuàng)新性探索與研究。網絡課程教學團隊的組建與實施,是符合遠程開放教育特點的教學組織形式,既能有效發(fā)揮國家開放大學系統(tǒng)教師的潛力,解決區(qū)域性師資配置不足、教師溝通渠道不暢、教師自身發(fā)展受限等問題,又能落實教學過程,幫助學習者克服學習基礎薄弱、自學能力欠缺、自控能力有限及自主學習時間不定等問題,有效提高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及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