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珍
(浙江省浦江縣浦陽第一小學 浙江 金華 322200)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yǎng)為主要的多方面發(fā)展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為特征的學習領域。小學作為技術素養(yǎng)的啟蒙階段,本文以《簡單的收納盒》一課為例,從“提高參與度、關注技術點、增強創(chuàng)新性”三個方面入手,淺談自己的一點想法。
興趣是人最好的老師。
1.1 聚焦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采用真實的生活情境入手,學生在觀察與思考中,提升求知欲望和探索興趣。
課的一開始,我采用信息技術的手段,將生活中亂糟糟的臥室呈現(xiàn)在孩子的面前,進而展開教學。
師:你有什么建議可以讓家不這么亂糟糟呢?
在學生的回答中自然地引出用收納盒進行整理。課于此,教師用生活中的收納盒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式各樣、各種用途的收納盒,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生活中的收納盒美觀、自制的收納盒也同樣出彩。在欣賞的過程中,不僅激發(fā)了孩子動手實踐的興趣,也拓寬了孩子的思維,為課堂中出現(xiàn)各式各樣的收納盒奠定了基礎。
1.2 聚焦“問題串”,激發(fā)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始于問題,精細化設計問題串,課堂在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展開。
在學生欣賞完各式各樣的收納盒后,孩子們定有很多的感慨,此時,教師展開“問題串”教學。
師:快速思考,你們家里什么東西最需要準備一個收納盒進行整理?
師:如果讓你來設計這個收納盒,你想設計成什么樣子?
1.3 聚焦游戲、競賽,激發(fā)學習興趣。孩子都有好勝心和表現(xiàn)欲,在教學中,以“探究之旅”串成的闖關游戲思路清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第一關:設計我在行
思考并完成設計方案。
第二關:制作我最棒
根據(jù)設計方案,經(jīng)歷“畫輪廓線→裁剪→粘貼→美化”四個步驟,設計出精美的作品。
第三關:宣傳齊上陣
孩子們按組完成了設計作品后,以導購員的形式,由各小組分別介紹本組收納盒的特色和用途。
第四關:作品擺上墻
由各組代表將本組設計的作品擺放至“收納盒精品店”,進行展示。
勞技課不同于其他文化課,以技能訓練和制作實踐為基本的教學形式。在教學中,立足課堂,盡最大努力發(fā)掘學生的潛能,獲取技術點。
2.1 操作層面,規(guī)范技術要領。在示范收納盒的制作中,我借助多媒體講解操作要領、演示步驟,有了清晰的示范,學生的學習更充分,探究更主動,實踐更積極。
師:孩子們,有了方案,我們就可以動手制作了,那你覺得我們該如何去制作這個收納盒呢?
生自由交流
師:把你們的想法串成一條線,那就出彩了。老師這兒有個小視頻,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請你思考收納盒的制作方法。
視頻演示:第一步:畫出輪廓線。根據(jù)紙盒尺寸,在卡紙上設計汽車的輪廓,將其剪下部分覆蓋在紙盒上描出汽車的輪廓;第二步:裁剪。沿線剪裁,將輪廓線上面多余的部分剪掉,對立兩面相同,將其頂端平分剪開……
師:四個步驟,老師設計的汽車收納盒就完成了。
2.2 評價層面,關注技術實施。“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應當注意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既要關注學生技術學習與技術操作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發(fā)展和變化?!币虼?,課堂中我采用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小組互評等形式兼顧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
師:首先表揚所有的小組,在合作的過程中做到了文明、有序;特別表揚第2、3小組,他們的桌面很整齊,他們的收納盒也已經(jīng)派上了用場,制作結束后及時清理桌面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好行為。
……
生:我很喜歡1號作品,它的裁剪很細致,所以整個作品看上去很精致。
生:我喜歡5號作品,這個城堡收納盒的配色很漂亮,給我有一種特別的感覺。
勞技課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和生成性。在課堂教學中,我不斷引導學生突破固有思維,大膽想象設計收納盒。
3.1 打破常規(guī),思想創(chuàng)新。課堂中,我在問題意識和評價機制中,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大膽想象。
欣賞各式各樣的收納盒
師:如果讓你來設計一個收納盒,你想設計成什么樣子?
生:我想設計城堡收納盒。
師:老師手上的牙膏盒子,可以設計出什么作品呢?你會選用哪些顏色?
生:牙膏盒子做一個綠色的小樹收納盒,我可以把它放在書桌上裝小垃圾。
……
師:孩子們,對于這個老虎收納盒,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它的老虎頭像畫得栩栩如生,但是缺少一條尾巴。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看著這只老虎頭像,我們就能想象這位小畫家的畫畫功底,并且它的配色也很漂亮,如果我把老虎的腦袋變成紅色,把身子變成綠色,我的老虎收納盒還有這么好看嗎?
選一個配色不是很和諧的小鴨子頭像作對比。
生:我覺得小鴨子應該是白色或者黃色為主,藍色不是很合適。
3.2 走出課堂,內容創(chuàng)新。勞技課并不僅僅停留在課堂,生活之中處處都是課堂,創(chuàng)新的靈感得益于生活中養(yǎng)成多觀察、多思考的習慣。以制作簡單的收納盒為契機,我對本課進行了延伸,布置了以廢塑料瓶或飲料瓶為材料,舞動小小手,“讓瓶子來個大變身”的綜合實踐活動,將活動內容進行開發(fā)和實施,讓孩子舉一反三,真正收獲技術。
《勞動與技術》是一門綜合性的生活課程,更是一門動手操作、創(chuàng)造性的課程,學生的技術意識、技術思維和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得益于生活與實踐,教師只有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才會在操作中不斷體驗到生活帶來的樂趣,體驗到生活帶來的創(chuàng)意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