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福玲
(大慶師范學院,黑龍江大慶 163000)
當前大學英語運用的能力隨著社會快速的發(fā)展其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其課程設置、課程目標、教學方法和課程評價等都需要得到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改革。大學英語改革是推進評價方式及內容變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有助于大學英語綜合評價體系的構建、將評價主體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評價手段的多樣化、以及評價功能的多重性得到有效的實現(xiàn)。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通常對考查評估學生對知識的具體記憶情況較為重視,而對于學生是否對知識有綜合的認知能力則無法得到有效的測評。因此當前大學英語需要進一步地將課程考核深化改革,在對學生的語言知識掌握以及語言應用能力考核的同時,將學生的表達、思維、操作及創(chuàng)新能力進一步的提高。
課程考核主要對課程的目標、 編訂以及實施進行檢查從而得出教育目的是否實現(xiàn),以及學生掌握這門課程的具體程度。
大學英語作為高校中的必修課程,也受到了學生及社會的廣泛關注。當前很多的學生畢業(yè)后英語的運用能力非常的差,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由單一的課程考核方式將這門課程的目的給誤導了,單一的終結性評價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普遍做法。當前大學生英語考核的內容相對單一,很多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對于理論知識的灌輸非常重視,同時課程考核的內容僅僅也只是以筆試的聽力、詞匯、語法、閱讀、翻譯和寫作為主,甚至還有一些大學英語的期末考試也僅僅只是將詞匯、語法、閱讀和寫作納入考察當中,而聽力的考察沒有相關的設置。因此,大學英語目前的考核體系對于記憶性知識的考核相對偏重,但是當前又無法通過對記憶性知識考核將學生實際環(huán)境當中語言的應用能力檢測出來。這種考核方式導致了學生對課堂的表現(xiàn)變得極其不重視,就更不用說積極的準備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使得大學英語不論是課堂還是課外學習參與的積極性都非常的低。在以往的課程考核方式中對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沒有做到全面的考核,其中口語能力測試的考核是最為缺乏的。然而在大學英語的教學考核中,考試仍然是作為主要的考核依據(jù)。學生英語的口語表達能力除了在課堂的表現(xiàn)中得以體現(xiàn)以外,很難有其他的方式對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進行評價。面對這種方式,很大程度地將學生平常的學習過程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給忽視了,導致學生只會去做一些應試方面的各種準備如刷題等,這種過于重視考試成績也導致學生在英語口語方面的訓練中出現(xiàn)了“啞巴英語”現(xiàn)象。因此大學英語教學的成效也很難達到教學改革預期的目標。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我國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體制都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在現(xiàn)時代的發(fā)展過程中對學生的培養(yǎng)要求也越來越高。當下教育更加重視高素質技能型綜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為了將這一目標進一步實現(xiàn),對高校的大學英語課程考核方式進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現(xiàn)階段的大學英語課程考核方式非常單一,且考核的內容和形式都不能夠將學生實際的學習掌握情況反映出來,不能夠積極地促進學生參與到大學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因此,要想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語言知識及應用技能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將學生的應用能力及水平有效的提升,讓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潛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有效的激發(fā),其對現(xiàn)有英語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大學英語是高校教學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同時也是學生就業(yè)非常重要的輔助工具?!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其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即是所提出的教學目標,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效地增強,進而能夠更好地去適應社會發(fā)展以及個人語言運用能力的需求。以上的教學要求可以明確,傳統(tǒng)大學英語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基于期末試卷的基礎上,如果僅僅是依靠一張考試試卷來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進行全面的評價,是非常不合理的。高校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推動下,使得其教學的改革也變得極為重要,因此,課程考核方式改革也是其必經(jīng)之路。
高校教學的指導思想主要是基于課程改革的主要依托下,將其課堂教學作為重要的突破口,同時形成性評價的改革作為基礎的保障,從而將服務意識及質量意識進一步的提升,讓學校各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新模式得到積極性的探索。在對各方面的管理進行規(guī)范的同時筆者積極地將教學改革進一步推進。指導思想對高校大學英語課程的改革目標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即讓學生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全面的提高,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以及社交過程中能夠熟練正常的運用英語進行有效的溝通,從而真正讓大學英語變?yōu)閷W生就業(yè)的輔助工具。
語言的學習離不開聽說讀寫譯等,特別是在當前信息時代下,國際交流日益頻繁,這也使得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當中的口語能力變得至關重要。然而很多的學生在大學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相關的考核要求,那么大部分學生也只會做一些試題以及面對期末考試相關的刷題準備,并沒有真正讓聽、說、讀、寫、譯等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和提升。另外,大學英語課程評價大多都是以終結性評價為主要目的,其檢驗課程又或者是對教學的最終效果進行檢驗,所以形成性評價的重視程度也相對缺乏。而一線大學的英語教師對于形成性評價則是非常的認可,并且要求在課程評價體系中形成性評價需要得到加強,從而將測試促學習的作用充分地發(fā)揮出來,進一步對學生現(xiàn)有的語言能力做到深入的了解,將學生潛在語言能力開發(fā)出來。我國的大學生非常重視學分及課程考核的分數(shù),所以大學英語教學中其教學評價仍具有非常強的導向作用,為了更好地去貼近學生的特征,及“你考什么我就學什么”的心理,高校也開發(fā)了各種豐富多樣的測試及各種難度的測試以及單向技能測試、 專門用途英語測試等,這一系列的測試也是為了能夠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激發(fā)出來,促進個性化教學,讓不同類型及不同地區(qū)高校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進一步的推動大學生英語能力的綜合全面發(fā)展。
考核內容由純理論知識逐漸地轉變成理論與技能兼顧并重。由于長期的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英語學習的動機還是以考級為主要目的,因此口語交際能力很難得到提升。筆者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大膽的嘗試及不斷地總結,將形成性考核中的口語、寫作、手工等技能和理論考核中的聽力、閱讀、詞匯、語法、翻譯等全部納入到了課程考核體系中??谡Z考核不僅可以是每次課堂口語訓練后對學生這一次課話題掌握的評價同樣也可以是幾次課堂訓練后對多種話題的討論; 寫作考核可以是在應用文寫作教學完成之后實時對應用文寫作的學習效果實施考核;手工制作可以通過自己設計制作名片、賀卡以及海報等方式進行。這樣就可以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準確評價,教師也可以根據(jù)相關的情況來實施補充性的教學,將學生課堂上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有效地提高。在考核的壓力下,學生的課堂學習中玩手機以及發(fā)呆睡覺的現(xiàn)象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規(guī)避。另外形成性評價中的口語、寫作、手工能夠將學生動口動手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體現(xiàn)出來。
大學英語應該是多元化的考核主體,其原有的教師為主導的考核應該向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方向進行轉變,同時終結性的考試也應該轉變成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將課程考核方式作為切入點,課程開始前就需要教師能夠對習慣于終結性考試的學生實施課前教育,讓學生明白課程成績的產(chǎn)生就是平常的各種項目及各種任務不斷積累的過程,同時將考核方案拿出來和學生之間進行相關的探討研究,通過學生的參與也會進一步地讓學生對考核的項目產(chǎn)生認同。
4.2.1 考核主體多元化
以往從課程考核環(huán)節(jié)來看,課程考核中考題的設計以及考核的實施直到考核結果的處理,通常學生都是在被動的情況下進行接受,所以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差。然而課程主體中將教師的主導地位轉變成師生共同參與,學生由被動的地位,轉變成參與者及制定者、考核者,其中具體的體現(xiàn)即師生的互評、學生自身的自評以及學生同伴考核等形式。師生互評與學生同伴考核主要是對考核者考核行為的重視轉變成學生學習行為與考核者考核行為兩者之間結合重視的體現(xiàn)。多種主體多元化的評價讓師生變成共同學習的主體,并且鼓勵學生與教師、學生相互之間形成共同學習,共同構建課程考核體系。
個體成長過程當中自我行為的接納和反思,其自我考核是學生通過自我分析、認識、提高一系列的過程,同時通過自我考核可以有助于學生找出自身學習的各種不足,從而對學習的方法進行修正和完善,進一步將新的學習目標制定出來。
4.2.2 考核方式過程化
以往的大學英語課程考核常常都是以試卷定成績?yōu)橹饕姆绞?,對于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是非常的缺乏,所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的差,甚至有部分學生上課無故曠課、玩手機等現(xiàn)象也是頻頻出現(xiàn),在課后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也非常的欠缺。這種試卷的考核方式對學習過程的評價以及監(jiān)控都無法進行相關的考核,甚至還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誤導,即通常只需要在考試之前進行相關的準備就完成了所有的大學英語的學習。所以,考核方式應該將重終結性考核逐漸的轉向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以此激發(fā)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提升教學質量。形成性考核主要是讓教學和評價得到了有效的銜接,將“做中學、學中評、評促學”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地實現(xiàn),給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提供更加準確的依據(jù),能夠幫助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進程進行及時的調整,所以說形成性考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接受檢驗以及自我監(jiān)控的一個過程,從而通過多次的評價能夠幫助教師與學生的不斷學習及不斷反思的內生驅動力得到有效地形成。
4.2.3 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形成性評價不僅只是評估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掌握情況,同時也全面評價了學習者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及情感因素的發(fā)展狀況,因此其針對性反饋作用非常的強。在學習者的整個學習進程中貫穿形成性評價,有助于幫助教師和學習者將及時的信息反饋獲取到,進而將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一步的了解。形成性評價將學習者的需求進一步地得到重視,動態(tài)學習評價中教師和學生進行合作監(jiān)控學習,在學習中不斷地進步并對教學目標進行不斷的完善,能夠將學生的積極性進一步的調動,將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出來。形成性評價主要是為了激勵學生學習,讓學生自身的學習過程得到有效的調控,讓學生真正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將學生自信心不斷地增強,將合作精神進一步的培養(yǎng)。形成性評價讓學生從被動式的接受評價逐漸地向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進行有效轉變。
4.2.4 考試內容覆蓋面廣,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考試內容改革是以擴寬考試范圍為主要的目標,基于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基本技能掌握的基礎上將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進一步的培養(yǎng)出來。在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師需要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適當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使學生的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并且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師的課題研究當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能力。大學英語的相關考試命題也需要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設置,只有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參與的過程中,通過對大學英語相關內容的吸收鞏固,才能將自身的觀點提煉出來從而去對各種問題進行分析及解決,才能讓學生有獨立思考探索的機會,從而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進一步體現(xiàn)出來。
4.2.5 推行英語成績分級管理和分類教學模式
在學生踏入高校時,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高考英語成績又或者是開展一次統(tǒng)一性的分級考試,通過成績來對學生的進行分班分級,英語教師則可以根據(jù)學生情況制定不同難易程度的教學大綱,從而實施分級模式進行教學。其一有助于教師對班級中對學生英語基礎和水平掌握程度得到準確的了解,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針對性地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其二有助于學生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能讓英語基礎差的學生也可以跟上課堂教學的進度,從而更好地將英語的技能進一步的掌握,在學習過程中也能獲得成功的喜悅,進而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4.2.6 建立英語課程考核評價結果反饋機制
高校大學英語課程考核評價的結果需要通過恰當?shù)姆绞綄W生進行反饋,讓學生能最大化地接受其評價的結果,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去定位自身英語學習水平及掌握英語學習中不足的地方,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只需要根據(jù)其考核結果就可將適合自身的學習目標制定出來,將英語考核評價結果的預測及診斷功能充分地發(fā)揮出來, 讓學生在考核評價結果的反饋當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從而不斷對自身學習中的各種不足進行改進。
大學英語是高校中一門基礎課程,其考核的方式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有著直接的導向作用,對教師的課堂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同時需要對其言語能力中的聽、說、讀、寫、譯進行綜合性的考核評價。課程考核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將教學任務完成而得出一個成績,而是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及豐富的考核內容將學生的英語語言學習的興趣有效的激發(fā)出來,將學生日常學習的參與過程以及課堂中的學習表現(xiàn)加強關注和引導,從而讓學生能夠明白過程性學習對于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學校需要根據(jù)自身發(fā)展的實際情況以及大學英語教學所需完成的教學目標,將符合學校自身發(fā)展的綜合考核方式設計出來,將多樣化考核評價促進教學的積極作用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另外多元化評價主體的融入讓學生從傳統(tǒng)被動式的地位轉變?yōu)樵u價的主體,在自評以及互評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自身學習的實際情況。另外教師也需及時對學生評價的結果進行交流,將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做出及時的回應,從而讓學生能夠完全接受其評價的結果,真正將學習的主動參與性培養(yǎng)出來。因此,將大學英語課程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以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