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霞
(青海大學,青海西寧 810001)
如今,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大力扶持少數(shù)民族文化傳承的新形勢下,土族這一具有悠久歷史的刺繡藝術形式得到了重視。并且,伴隨著一項項有利于青海旅游經濟發(fā)展和貧困地區(qū)幫扶發(fā)展政策的出臺,土族刺繡藝術形式,也正在從狹窄的地域空間走向世界的大舞臺,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青睞[1]。這些條件為土族刺繡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社會和經濟環(huán)境。
同時,青海作為一個旅游大省,因其獨特的人文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旅游業(yè)快速發(fā)展。其中,土族刺繡因其獨特且強烈的濃郁民族風情,受到了游客的極大關注。但目前土族刺繡旅游產品開發(fā)的規(guī)則還沒有走向統(tǒng)一,土族刺繡在文創(chuàng)中的表達方式還是停留在簡單的“拿來主義”,即簡單地將土族刺繡視覺元素拿來不加修飾的用在產品上[2]。所以該次的探究首先對土族現(xiàn)有刺繡紋樣進行收集整理,比較不同類型的刺繡圖案,再歸納總結土族刺繡紋樣的類型、紋樣的內涵寓意,為探索土族經典紋樣提取與再設計,以及文創(chuàng)設計工作做好準備。
查資料發(fā)現(xiàn), 曾經在青海省都蘭縣吐谷渾墓葬中出土過酷似盤繡的刺繡紋樣,據(jù)這個資料就可知,在公元4 世紀前后,土族刺繡已經開始出現(xiàn)了。
青海土族刺繡與國內其他民族的刺繡相比較,有著更濃烈的民族特色。土族女人們一生都在學習土族刺繡,這是他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土族女人們在結婚之前,得把自己繡的衣服、飾品、鞋子、襪子等向娘家人一件一件的展示,以此來向大家顯示自己心靈手巧,在這之后還要給婆家的人們展示自己繡的東西, 并向他們送出自己親手繡制的最得意的作品。土族女人成家之后還會用十幾年的時間來把自己從小到大學到的刺繡手藝悉心教授給自己的女兒。像這樣已經經歷了幾千年,才最終有了土族刺繡這獨有的“特質”[3]。
該次調查中首先對文獻進行調查、 整理收集材料,然后對這些材料進行統(tǒng)一分析。對土族現(xiàn)有刺繡紋樣進行收集整理,比較不同類型的刺繡圖案,初步歸納總結土族刺繡紋樣的類型、紋樣的內涵寓意,為探索土族經典紋樣提取與設計應用工作做好準備。主要的研究步驟包括以下幾點。
(1)通過文獻檢索、政府官方研究報告的收集以及對青海省互助縣土族刺繡應用的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考查。
(2)通過走訪調查,實地考察青?;ブ磷遄灾慰h,親自學習體驗傳統(tǒng)土族刺繡,調查土族生活中用到的裝飾圖案類型,展開土族傳統(tǒng)刺繡紋樣的收集工作,分析紋樣的審美及象征意義。
土族刺繡由于其獨有的藝術特點,被認為是我國刺繡藝術中的一個瑰寶,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刺繡生動地反映了土族人的有趣生活和美學價值觀念,是土族人民藝術的一種重要形式和一扇了解土族社會生活的窗戶。土族刺繡藝術中的圖形往往有隱喻的意義和象征[4]。它以某種現(xiàn)實主義和意義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通過各種主題來表現(xiàn)或者富貴、或者辟邪、或者生命繁衍的意愿,其巧妙、大膽的構圖和表現(xiàn)方式突出了土族人民的夸張與神秘的美學特征。根據(jù)紋樣的構圖形式分為:中心對稱圖案,交匯相接圖案;根據(jù)紋樣的構圖素材分為:太陽花、忍冬紋、萬字紋、植物母題、動物母題。
在許多學者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文獻材料和調查資料,對青海土族刺繡中的經典紋樣從構圖形式、構圖素材、構圖色彩、圖案寓意等方面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梳理與分析,見表1。
表1 部分土族刺繡視覺元素的分析
除了表中的經典紋樣,在土族刺繡作品中還發(fā)現(xiàn)大量植物母題為主的刺繡紋樣,每種植物都有著其特定的象征和寓意。將牡丹和梅花、海棠組合在一起,寓意人杰地靈。桃花與杏花作為美好的象征。因桃象征著福壽,常做成煙荷包給年長者做祝壽用途,還有美滿婚姻的寓意。杏花表達了春天的生命開始,開始的希望,見圖1。桃子和佛手是吉祥的代表,佛和福是諧音,表達多福,桃子代表長壽,組合在一起,是對多福、多壽美好愿望的寄托,見圖2。
圖1 土族刺繡中的牡丹,桃花圖案
圖2 土族刺繡中的佛手柑,仙桃圖案
此外,還有部分以動物母題為主的刺繡紋樣,通常輔以花草以團花圖案為主,見圖3,喜鵲在佛手和仙桃的枝梢上,象征著幸福和長壽,反映了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圖3 土族刺繡中的花鳥圖案
土族刺繡是土族人藝術和文化的獨特形式表達,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其獨特的風格。從視覺元素來看,大多數(shù)反映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的刺繡都保留了土族刺繡最基本的特征[5]。土族刺繡中所包含的圖案不僅具有裝飾性的色彩、還具有構圖飽滿的特點。
其一,厚重的民族特色。土族人民在重要的節(jié)慶儀式中,都要穿著刺繡的衣服,刺繡成為一種民族時尚,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推動了土族刺繡藝術形式的傳承。
其二,豐富的刺繡題材。紋樣的素材相對豐富,寓意吉祥美好。常以6~7 瓣太陽花、萬字紋、忍冬紋為主要題材,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憧憬。
其三,精美的制作工藝。土族刺繡工藝精致,以盤繡工藝為主體,每件繡品顏色絢麗,樸素耐用。土族刺繡針法主要有平繡、盤繡、鎖繡、辮繡、堆繡、剪貼繡等種類。這些繡法現(xiàn)如今有著很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其中盤繡是土族刺繡藝術形式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有特色的繡法之一。
其四,絢麗的色彩搭配。土族刺繡用的繡線柔韌,刺繡成品鮮艷樸實,在色彩樣式方面明顯區(qū)別于其他地區(qū)的刺繡工藝。大多以黑色作為繪繢底色,多用飽和度較大的純色(紅、橙、黃、綠、藍、白),輔以漸變顏色。刺繡同色系往往同心且多層次,同色系繡線繡完后,再繡對比色系。因此圖案顏色純凈、對比度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