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機械效率是衡量機械性能的重要指標(biāo),也是學(xué)習(xí)其他效率的基礎(chǔ),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是學(xué)習(xí)機械效率的關(guān)鍵概念,讓學(xué)生分析一個物理情境中具體的做功情況,認識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是教學(xué)中的一個難點。在實際教學(xué)中,我們往往以教材中利用滑輪組提升重物的實驗為基礎(chǔ),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引導(dǎo)學(xué)生從做功的目的出發(fā),使學(xué)生對這幾個功的含義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但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xué)生卻往往不能正確書寫有用功和總功的表達式,或者不明確是哪個力做了有用功,哪個力做了總功。因此,在概念認識完畢之后,為幫助學(xué)生快速明確有用功和總功,筆者對幾種常見情形中如何求解有用功和總功做了以下歸納:
總功:借助機械時,完成全部任務(wù)的那個力所做的功。
有用功:不借助任何機械,用手直接完成任務(wù),手對物體的作用力所做的功。
在書寫總功和有用功的表達式時,務(wù)必注意“功等于力乘以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故該距離應(yīng)該是受力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以下是利用該方法對幾個典型模型的具體分析:
類型一:利用滑輪組在空氣中沿豎直方向提升重物
(1)總功:如圖1甲所示,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完成了全部任務(wù)(提起了重物、動滑輪,克服了繩重和摩擦),則拉力F做的是總功。由于拉力F作用在繩子上,繩子在拉力F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為s,故總功書寫為W總=Fs。
(2)有用功:如圖1乙所示,不借助滑輪組,直接用手將物體提升高度h,手對物體的作用力F手的大小等于物體所受重力G的大小,物體在F手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為h,故有用功書寫為W有=F手h=Gh。
例題分析:如圖2所示,用滑輪組把質(zhì)量為80 kg的物體勻速提升3 m,若拉力F=500 N,該滑輪組的有用功和總功是多少?
解析:人對繩子的拉力F完成了所有任務(wù),做的是總功,W總=Fs。不借助滑輪組,直接用手將物體提升高度h,手對物體的作用力等于物體的重力,故有用功的大小等于克服物體重力所做的功。
解:
類型二:利用滑輪組在水中沿豎直方向提升重物
(1)總功:如圖3甲所示,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完成了全部任務(wù),則拉力F做的是總功。該力作用在繩子上,繩子在拉力F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為s,故總功書寫為W總=Fs。
(2)有用功:如圖3乙所示,不借助滑輪組,直接用手將物體提升高度h,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可知手對物體的作用力大小為F手=G-F浮,物體在F手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為h,故有用功書寫為W有=F手h=(G-F浮)h。
例題分析:如圖4是工人在岸邊打撈水中金屬塊的示意圖,每個滑輪重100 N,金屬塊的體積為0.01m3,重為800N。不計繩重和摩擦,忽略水對金屬塊的阻力,金屬塊一直勻速上升。求金屬塊在水中上升2 m,且未露出水面的過程中人所做的有用功和總功。(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解析:不借助滑輪組,用手將物體提升,手對物體作用力的大小為G-F浮,有用功為W有=(G-F?。﹉。對整個裝置進行受力分析,有2F+F浮= G物+G動,則拉力F=(G物+G動-F?。@完成了全部任務(wù),做的是總功,W總=Fs=Fnh。
解:因為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所以V排=V金=0.01 m3
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0.01 m3=100 N
W有=(G物-F?。﹉=(800 N-100 N)×2 m=1400 J
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G物+G動-F浮)=×(800 N+100 N-100 N)=400 N
W總=Fs=Fnh=400 N×2×2 m=1600 J
類型三:利用滑輪組沿水平方向拉著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1)總功:如圖5甲所示,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完成了全部任務(wù),則拉力F做的是總功。該力作用在繩子上,繩子在拉力F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為s繩,故總功為W總=Fs繩。
(2)有用功:如圖5乙所示,不借助滑輪組,直接用手拉著物體沿水平方向移動距離s物,根據(jù)二力平衡知識,手對物體的作用力大小等于物體受到水平面摩擦力f的大小,物體在F手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為s物,故有用功書寫為W有=F手s物=fs物。
例題分析:如圖6所示,用F=50 N的拉力通過滑輪組拉重為300 N的物體,使其向左勻速運動,在這個過程中拉力F做功為40 J,已知物體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為60 N,則(1)物體運動的距離為多少m?(2)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多少?(忽略繩子和動滑輪的重力)
解析:拉力F完成了全部任務(wù),做的是總功,由W總=Fs繩可求出繩子移動的距離,進而求出物體移動的距離。不借助滑輪組,直接用手拉著物體沿水平方向移動距離s物,手對物體的作用力大小等于物體受到水平面摩擦力f,有用功書寫為W有=fs物,利用η=W有/W總可求出機械效率。
類型四:利用斜面提升重物
(1)總功:如圖7甲所示,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完成了全部任務(wù),則拉力F做的是總功。該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F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為s,故總功書寫為W總=Fs。
(2)有用功:如圖7乙所示,不借助斜面,直接用手將物體提升高度h,無論物體的運動路徑如何,手對物體的作用力大小等于物體的重力,方向始終豎直向上,物體在F手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為h,故有用功書寫為W有=F手h=Gh。
例題分析:利用如圖8所示的裝置將重為100N的物體勻速從斜面底端拉到頂端,已知斜面長5m,高2m,拉力為F=50N,則該裝置的機械效率為多少?
解析:拉力F完成了所有任務(wù),F(xiàn)做的功是總功。注意力F是作用在繩子上,故受力物體在力F的作用下移動的距離為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S繩=2S物=2×5m=10m。直接用手將物體提升高度h=2m,手對物體的作用力等于物體的重力,故有用功的大小等于克服物體重力所做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