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思頂
(江蘇省徐州市開發(fā)區(qū)桃園路小學楊山路校區(qū) 江蘇 徐州 221000)
在體育強國背景下,全面體育、終身體育等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這使得小學體育教育的重要性日漸突出。而小學籃球作為小學體育教學內容的核心組成部分,在強化學生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在小學籃球教學實踐中,仍然面臨團隊意識薄弱、形式教育等現實問題,而不利于小學籃球教學價值的實現。因此,加強小學籃球教學方法研究和創(chuàng)新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團隊式教學法作為一類強調團隊內部成員精誠合作,以在最大限度發(fā)揮個人能力的同時,不影響團隊內部整體平衡的教學方法,應用在小學籃球訓練中,可促進團隊成員的共同進步,從而有利于學生籃球技能和素養(yǎng)的提升,并有利于提高小學籃球訓練效果。
眾所周知,籃球運動具有突出的集體性特征,在球場上要求有分別擔任控球、后衛(wèi)、大、中、小前鋒的五名角色,并在比賽中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但是基于整體角度來說,五名隊員唯有發(fā)揮個人特長優(yōu)勢并配合默契,才能在籃球比賽當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而當前小學生普遍為獨生子女,在學習中往往缺乏協作精神而具備較強的獨立精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籃球訓練的開展。在籃球訓練中應用團隊式教學法,可幫助學生在籃球學習初期樹立團隊協作意識,進而在整個籃球訓練過程中不斷強化這種意識,主動配合他人,時刻保持集體榮譽感,才能促進整個團隊的共同進步,從而有利于學生團隊意識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基于傳統教學模式的籃球訓練側重于籃球理論和獨立技巧的講解,而團隊式教學法則是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籃球運動場景,使得小學生可以參與到真實籃球對抗訓練中,從而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籃球的魅力,便于小學生籃球訓練興趣和主動性的提高。同時,在籃球團隊訓練中,一些籃球理論和籃球技巧可在實踐中進行強化,能夠幫助學生深刻認識自身籃球運動的優(yōu)缺點,從而便于學生針對性調整籃球訓練方案,進而有利于學生籃球訓練效果的強化,最終有利于學生籃球運動技能和能力的強化。
相比較傳統單個籃球動作重復訓練,團隊式教學法憑借多樣化技巧訓練和配合練習,有效提升了籃球訓練的趣味性,可以讓小學生更真實地感受籃球運動的樂趣,從而有利于小學生籃球訓練積極性的提升。尤其在籃球對抗訓練中,團隊的勝利往往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勝心理;團隊的失敗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抗壓能力和不懈奮斗的動力,從而有利于營造濃厚的籃球訓練氛圍,進而有利于學生籃球技能水平的提高。
現如今,小學階段的學生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庭中長大,長輩的過度溺愛使得其更多地考慮自己而不會考慮他人的感受,在此家庭環(huán)境下的學生無法培養(yǎng)較強的團隊意識,進而在籃球訓練中無法建立良好的團隊意識,不利于學生在籃球訓練中的提升籃球技能水平。除此之外,部分小學生本身年齡較小,缺乏社會閱歷,沒有經歷過挫折,外加成長路上一直有長輩的噓寒問暖,使得其嚴重缺乏吃苦耐勞、抗挫折等精神,這樣一來,在籃球訓練中一旦出現意外狀況,將會導致學生產生較大的負面情緒,不僅影響整個團隊氛圍,還會出現內部不和諧問題,進而導致團隊式教學活動難以在籃球訓練中展開,最終影響學生團隊意識的強化和籃球技能水平的提高。
在小學籃球訓練過程中,部分體育教師對籃球訓練教學側重于形式工作,而忽視籃球訓練內容,如大部分小學體育教師在籃球教學中,側重于基礎的籃球技巧的講解,而這些籃球技巧往往是簡單易學內容,并不再深入教學籃球訓練,剩余時間完全由學生自由活動。這種情況下,學生只能掌握一些有關于籃球基礎的知識和技巧,而無法深入學習籃球知識。另外,部分體育教師在籃球訓練課上,直接省略籃球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直接進行自由式比賽,使得團隊式教學法的應用成為空談。
籃球運動具有較高的競技性,為滿足球迷的觀賞欲望,國際上往往會定期舉辦各類別的籃球比賽。同時,我國也會舉辦多種形式的籃球比賽,如,省份之間的籃球比賽、高校之間的籃球比賽。正因如此,在籃球訓練中,大部分小學體育教師側重于學生籃球技巧的訓練,如,防守技巧、進攻技巧等,但對于團隊之間的協作精神的培養(yǎng),往往是被忽略的一部分,從而影響了團隊式教學法在籃球訓練中的推廣應用。
體育教師需要加強素質教育理論學習,以便正確領會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具體要求,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摒棄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錯誤思想,充分尊重學生在籃球訓練中的主體地位。同時,體育教師需要基于籃球訓練本質要求來挖掘籃球訓練課程的趣味性,注重籃球訓練課堂內容的充實,以滿足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獲得快樂和成長的真正需求。為在小學籃球訓練教學中更好地應用團隊式教學法,體育教師應主動深入小學生群體當中,與小學生展開平等、和諧的溝通,據此來深入了解每一位小學生,后根據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能力來優(yōu)化籃球訓練課程內容安排,以此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潛能的發(fā)揮,為團隊式教學法在小學籃球訓練中順利開展夯實基礎。除此之外,針對小學生團隊意識薄弱問題,體育教師在教學期間,應動態(tài)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實況,及時對其進行針對性教育,促使其能夠正確認識自身的特長,并逐步樹立團隊意識和精神,為順利開展團隊式教學活動提供保障。
為了提升小學籃球訓練教學的有效性,體育教師應緊緊把握教育改革的契機,主動探索適應新課改的教學方法,并將其大膽應用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以實現小學體育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目的。同時,注重課堂理論與實踐訓練的平衡。在小學體育籃球訓練中,團隊式教學法的應用并不意味籃球理論和基礎技能教學可徹底忽略。首先,體育教師需要正確處理課堂理論、技巧訓練以及團隊實踐之間的關系,確保小學生在明確籃球戰(zhàn)術規(guī)則、掌握籃球基本運動技巧的基礎上,展開有效且具有針對性的籃球實踐訓練,這樣可取得良好的實踐訓練效果;其次,體育教師需注重團隊式訓練方法的創(chuàng)新,在團隊內部訓練過程中,引進更多的對抗時比賽,以此打造更加真實的賽場效果,促使學生能夠在實踐訓練中真實感受籃球運動的魅力和激情。不僅如此,在團隊籃球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做好學生個體和團隊角色的平衡,不斷向小學生灌輸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等,并向小學生講授團隊合作方式,強調集體榮譽的意義,促使學生能夠在團隊籃球訓練中提升綜合素質的同時,能夠不斷提高籃球團隊訓練效果。但是在此過程中,體育教師必須注意不得以團隊訓練為理由而刻意打壓學生個人能力的表現。當代小學生的運動基礎和能力并不相同,體育教師故不能采用一刀切方式進行訓練。而是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注重籃球訓練中的針對性和層次性,才能讓每一位小學生在籃球訓練中得以真正地提升。以籃球中“運球”教學為例,體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繞圓圈運球,具體方法為分三組各站在罰球圈和中線圈旁,每組一球,聽到口令后,各組第一名繞罰球圈或中線圈運球,運完一圈后把球傳給下一名,依次繼續(xù)進行。或在運完一圈后,換手運一圈返回,再把球傳組下一名學生。通過這種團隊方式,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訓練活動的同時,有利于學生在團隊訓練中不斷提升運球能力。
在小學籃球訓練中應用團隊式教學法,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體育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實戰(zhàn)教學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實戰(zhàn)中不斷深化理解籃球理論知識和鞏固實戰(zhàn)技巧,并在實戰(zhàn)中幫助學生強化團隊意識。不僅如此,學生在團隊實戰(zhàn)訓練中,可以熟悉其他同學的優(yōu)缺點,便于教師進行重新分組來進行對抗訓練,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進一步提升團隊式教學法的應用價值。但是在小學籃球實戰(zhàn)教學中,體育教師必須堅持“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做好小組之間的實力平衡,避免一邊倒的結果影響小學生參與籃球訓練的積極性。同時,為了更好地傳授學生籃球知識,在實戰(zhàn)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可考慮引進多媒體技術,通過動作分解視頻及優(yōu)秀籃球運動員的對抗技巧,使得學生對籃球訓練的理解更加深入。例如,在單手高手上籃教學中,體育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單手高手上籃的動作方法,以右手投籃為例,在跑動過程中右腳向前跨出一大步,雙手迎前接球,左腳接著上一步,腳跟先著地迅速過渡到前腳掌起跳,同時雙手持球上舉,右腿屈膝向上抬配合左腿起跳。當身體騰空到最高點進,手臂上伸掌心向上,用扣腕和手指拔球,柔和地將球投出。此時右腿與左腿并攏落地。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實戰(zhàn)訓練。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單手高手上籃的技巧,并有利于學生在實戰(zhàn)中鞏固技巧。
總而言之,小學籃球教學中應用團隊式教學法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小學體育教師應正確看待當前小學籃球教學現狀問題,并主動革新教學觀念,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兼顧課堂理論和實踐訓練,同時注重籃球實戰(zhàn)教學,才能在籃球訓練中順利開展團隊式教學,進而有利于提高籃球訓練效果和學生籃球技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