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即墨區(qū)第一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山東 青島 266200)
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現(xiàn)階段我國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中職院校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人才的陣地和平臺,不論是對我國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還是對人才素質的提升都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體育訓練與心理素質養(yǎng)成作為高職教育的一部分,是學生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提升的基礎和關鍵,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環(huán)境的日益復雜以及學生個人不良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很多學生的心理壓力增大,心理素質低下,身體出現(xiàn)亞健康、低能量。不僅影響了身心健康,也影響了自身學業(yè)和未來發(fā)展,作為中職院校必須加強學生體能訓練,提升學生心理健康,從而為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
體育課作為中職課中的一門基礎課程,是很多學生喜愛與熱愛的課程,通過合理的課程設置,科學的體育,不僅可以讓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而且還能提升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我們知道現(xiàn)階段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許多學生熱衷于點外賣、刷微信、微博、熬夜玩游戲,不僅影響學習,更重要的長期下去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通過科學的體育訓練,讓學生通過科學的體育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體質,更重要的是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豐富了我們生活的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的挑戰(zhàn)。現(xiàn)如今,很多的青少年都是獨生子、獨生女,不僅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更是弱,進入中職學校后,面對新的環(huán)境,不僅需要獨立處理學習問題,還需要處理同學、人際關系,而且不久的將來還需要面對擇業(yè)、就業(yè)的壓力。很多青少年在面對這么多問題時不能正確處理這些關系,面對學習成績的不理想、戀愛關系的不順暢,很多青少年選擇逃避,甚至自殺。這些都是青少年心理素質低,不能正確處理各種問題的原因。我們知道體育訓練往往是團隊訓練或者集體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與挑戰(zhàn),比如,如何如何更好的面對失敗、如何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這對培養(yǎng)學生堅韌、勇于挑戰(zhàn)的心理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良好的團隊意識不僅是我們日常生活、學習的必備品質,而且是學生未來工作和個人發(fā)展的必備要求。作為即將走入社會的青少年來說不僅需要良好的團隊意識,而且還需要良好的合作能力。中職課程中體育課程豐富多彩,體育訓練也形式多樣,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團隊訓練,團隊訓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合作、團結,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通過長期的體育訓練,讓學生在團隊式的體育訓練中不斷磨合,在磨合中促進配合,在配合中相互促進、相互提升,從而在這種日積月累的練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例如,籃球運動、足球運動,不論是籃球運動還是足球運動都是團體運動,想要獲得勝利不僅僅需要過硬的技術,還需要團隊成員之間的配合、合作,通過長期的訓練,不僅可以增進隊員之間的友誼,而且還能培養(yǎng)隊員之間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
良好的體能與心理素質是青少年個人成長與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茖W合理的體育訓練不僅能提升學生身體素質,而且還能幫助學生樹立吃苦、堅韌的良好品格,更重要的是通過長期的體育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體會到生命的意義與美好,從而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為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奠定堅實的物質與精神基礎,因此,不論是國家還是社會、學校、家庭必須建立聯(lián)動機制,共同努力,為提升青少年的體能努力,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創(chuàng)造條件。
國家、社會層面:為了進一步提升青少年體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國家必須完善體育訓練相關政策,為高校體育教育、體育訓練提供政策支持。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家近年來在體育政策的制定和體育教育的硬件建設上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物力、財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我們知道,現(xiàn)階段列入世界體育比賽競技項目的種類高達300多種,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中體育項目的種類卻寥寥無幾,不僅影響了學生體育訓練的方法,而且也影響了國家體育項目的完善,更重要的是高職院校的體育項目不僅不能達到國家體育項目的種類,而且在體育訓練方法以及體育教育上與國家體育競技要求存在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會完成體育人才的斷層。為此,國家必須完善體育項目,通過政策導向,財政支持促進我國體育項目的完善,其次,加大對高校體育項目建設的支持,通過場地支持、師資隊伍建設,優(yōu)化高職院校體育項目,提升高職院校體育訓練方法,為提升我國體育水平,提升青少年身體素質奠定基礎。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現(xiàn)階段高職院校教育內容的一部分,很多學校也將其列入了學校的基礎課程教育體系,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也沒有統(tǒng)一的計劃,使得很多高職院校的心理課程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為此,國家應該完善心理課程體系,從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做好心理課程體系建設,從而為高職院校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社會層面:社會環(huán)境對青少年的個人成長與未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當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與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社會環(huán)境日益復雜,很多學生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思想扭曲,價值觀歪曲,不僅影響了學業(yè)還影響了個人未來的發(fā)展,因此,必須從社會層面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包括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方式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思想觀,從而提升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此外,必須營造積極鍛煉,增強體質的良好的社會氛圍,讓青少年主動鍛煉、自覺鍛煉。
學校層面: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和管理理念,正如我們上面所說,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當下我國對人才的培養(yǎng)理念已經由單純的重分數、重技能逐步向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出發(fā),而作為最基礎和最核心的就是學生體質健康和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中職院校不論是在日常的體育訓練還是心理課程的教學中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首先,改變傳統(tǒng)的體育訓練方法心理課程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中職課程體育訓練可能更多的以體育課程的形式開展,而心理課程大都以思政課或者專門的心理課程的開設為主,這樣的體育訓練方法和心理課程教學模式千篇一律,沒有特色,沒有針對性,不能滿足學生的個人需求。例如,每個學生的體質不一樣,思想情況,成長環(huán)境不一樣,面臨的心理困境也就不同,如果采取相同的體育訓練方法或者心理課程,那么不僅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長期以往,還會使學生覺得沒意思,失去訓練與對心理課程的興趣。因此,高職院校在日常的教育與管理中一定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需求和特點出發(fā),因地制宜,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與需求開展不同的體育訓練方法與心理課程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滿足學生的需求,實現(xiàn)提升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的目標;其次,作為承擔學生體育訓練與心理素質養(yǎng)成的主要陣地,必須創(chuàng)新體育訓練方法,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xiàn)強身健體、提升心理素質的目標,因此,學校必須以當下我國的素質教育理念為目標,從青少年的特點和需求出發(fā),以具體的課程開發(fā)為載體,不斷更新心理課程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體育訓練方法。例如,傳統(tǒng)的心理課程開設可能重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上,這在一定程度對幫助學生消除不良情緒,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與作用,但是,卻忽視心理課程開設的初衷與目標,忽視了當下素質教育的目標與學生的未來個人全面發(fā)展,其實,當下,我國心理素質的教育不僅關注點在幫助學生有效處理心理問題,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通過心理課程的開設,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幫助學生運用良好的心理素質處理、解決當下的困境。這就需要老師在日常的心理課程教學中以素質教育為目標,以心理課程為載體,有效融入心理素質養(yǎng)成,從而完善心理課程教育,提升心理課程教育質量;再次,加強心理站點建設,現(xiàn)階段很多的學校開設了專門的心理課程,但是,卻沒有專門的心理輔導站來幫助學生更好的解決心理問題,這就需要學校加強心理站點建設,完善心理師隊伍建設,通過配備專業(yè)的教師、設置專門的心理服務室,為學生開展專門的心理咨詢、心理服務,從而有效解決當下青年年的心理困境,提升青少年的心理素質。
家庭層面:家庭對青少年的影響是不可忽視且最大的,因此,家庭在青少年的教育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學校應該搭建良好平臺,加強與家庭的聯(lián)系,家長也應該主動配合老師開展有效教育,現(xiàn)在,很多的青少年上大學都是寄宿制,一個月甚至一學期、一年回一次家,很多家長不了解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問題,為此,學校應該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及時溝通學生的在校情況,從而讓家長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而作為家長也應該主動配合學校開展學生體育訓練與心理教育,做好學生在家期間的情況反饋,這樣學校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訓練與教育方法,從而有效提升青少年的健康。
體育訓練作為現(xiàn)階段學校體育教學的一部分,對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與作用,不僅如此,還能通過科學的體育訓練,讓學生感受生命之美,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信、堅強的良好心理素質,更重要的是通過科學的體育訓練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團結意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此,不論是國家還是社會、學校、家庭應該建立聯(lián)動機制,搭建溝通平臺,從國家政策倡導、學校教育管理創(chuàng)新、家庭輔助教育出發(fā),全面提升學生體育訓練方法,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