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惠州市第二婦幼保健院,廣東 惠州 516001)
隨著手機、平板、游戲機等各種電子設備的大量普及,近年來我國學齡前兒童視力健康水平逐漸下降,視力異常發(fā)生率呈逐年遞增趨勢[1]。由于小兒年齡較小,眼部結構尚不完善,視力尚處于發(fā)育階段,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視覺功能下降[2]。若不及時采取干預措施,易導致永久性的視覺障礙,對兒童身心健康嚴重影響[3]。學齡前兒童處于視覺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正常視覺功能的發(fā)育和視覺環(huán)境密切相關,錯誤的用眼習慣會對視覺造成不可逆的永久傷害[4]。研究發(fā)現(xiàn),學齡前兒童視覺發(fā)育相對敏感,也是糾正視覺的最佳時期,及時發(fā)現(xiàn)兒童視力異常并采取干預措施,對恢復視力水平極其重要[5]。因此本次研究將了解本地區(qū)學齡前兒童視力現(xiàn)狀,調查導致視力異常的影響因素,為相關防治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具體內容參考下文。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間惠城區(qū)接受視力篩查的21158 例學齡前兒童作為研究對象,抽取方法為整群隨機抽樣。其中11719 例為男性,9439 例為女性;年齡最小3 歲,最大6 歲,平均(4.36±0.23)歲;年齡構成比:3 歲兒童5914 例,構成比27.96%;4 歲兒童6832 例,構成比32.29%;5至6 歲兒童8412 例,構成比39.76%。
視力篩查:全部兒童通過專業(yè)醫(yī)生進行屈光度檢查,使用美國偉倫SureSight 進行視力檢查。檢查過程均在半暗室環(huán)境進行,在沒有進行散瞳處理前,選擇兒童模式進行檢查。將篩查儀調整至距離兒童眼部35 厘米處,兒童保持端坐、平穩(wěn)。醫(yī)生調整儀器角度和距離,連續(xù)掃描6 次以上,捕獲兒童眼部數(shù)據(jù),詳細記錄檢查信息。若視力篩查中提示兒童視力異常,應告知家長進一步驗光檢查得到證實。若篩查結果提示視力可疑,叮囑家長定期復查。
問卷調查:自制視力異常影響因素問卷調查表,包括看電視距離、父親視力、母親視力、玩電子設備時間、戶外活動時間、家長對視力保健知識知曉度、是否挑食、睡眠時間、父母文化程度、營養(yǎng)狀況等
視力篩查參考標準:以S 代表球徑屈光度,以C 代表柱徑屈光度,屈光度正常范圍如下:S 在0.75 至2.00D 之間,C 在1.00D 及以下。屈光度可疑范圍:S 在2.00 至3.00D 之間,或者在0.50 至0.75D 之間;C 在1.00 至1.50D 之間。屈光度異常范圍:S 在3.00D 及以上,或者S 在0.50D 以下,C 在1.50D及以上。
結果顯示,全部全部21158 例學齡前兒童中,視力正常人數(shù)14887 例,視力正常率為70.26%;視力異常人數(shù)1756 例,視力異常率為8.30%;視力可疑人數(shù)4515 例,視力可疑率為21.34%。
結果顯示,在男性和女性之間,視力正常、視力異常以及視力可疑人數(shù)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參考表1。
結果顯示,在3 歲、4 歲以及5 至6 歲兒童之間,視力正常和視力異常人數(shù)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年齡的增加,視力異常人數(shù)逐漸增多,詳情參考表2。
表1 不同性別學齡前兒童視力篩查情況對比[n(%)]
表2 不同年齡段學齡前兒童視力篩查情況對比[n(%)]
表3 視力異常多因素Logistic 分析
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看電視距離、玩電子設備時間、戶外活動時間、家長保護意識以及睡眠時間是導致視力異常的影響因素(P<0.05),詳情參考表3。
學齡前兒童主要指年齡在3 歲至6 歲之間未上小學的兒童,學齡前兒童視力異常的發(fā)生和屈光不正密切相關,也是造成遠視、近視以及弱勢的主要原因[6]。兒童在學齡前這個階段是視力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具有較高的敏感性,也是最容易出現(xiàn)視力異常的時期[7]。學齡前兒童生理特征相對特殊,眼球發(fā)育尚不完善,其眼軸比較短,通常呈現(xiàn)為生理性遠視狀態(tài)[8]。正常情況下,兒童身體具有較強的調節(jié)作用,輕度的生理性遠視不會對正常視力發(fā)育造成阻礙,隨著年齡增長和身體發(fā)育,遠視和散光情況會逐漸減弱[9]。但由于兒童長時間觀看電子設備,使眼球睫狀肌處于持續(xù)緊張的狀態(tài),造成短暫的調節(jié)痙攣,并引起假性近視[10]。若不及時進行干預,就會發(fā)展為真性近視,嚴重影響兒童的生活和學習。
從本次研究結果得知,本地區(qū)學齡前兒童視力異常發(fā)生率為8.30%,提示學齡前兒童視力異?,F(xiàn)象比較常見。同時研究結果顯示,男性和女性之間視力異常發(fā)生率之間無明顯差異,表明男性和女性之間視力發(fā)育水平相對同步。而在不同年齡階段,視力異常發(fā)生率存在較大差異,隨著年齡增大,視力異常人數(shù)逐漸增多??赡芎湍挲g較大的兒童,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更為頻繁有關。從本次因素分析結果得知,看電視距離、玩電子設備時間、戶外活動時間、家長保護意識以及睡眠時間是導致視力異常的影響因素??梢妼W齡前兒童看電視時距離較近,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會導致視力異常的發(fā)生。熒光屏幕上閃爍的畫面和強弱光會產生較強的視覺刺激,導致眼球高度緊張,引起睫狀肌痙攣,久而久之造成近視[14]。缺乏戶外活動和睡眠時間不足也是視力異常的影響因素,每天睡眠時間10 小時以下會造成眼睛無法充分休息,不能緩解視覺疲勞,引起視力下降。戶外活動中接觸自然光線有利于視力發(fā)育,戶外活動較少使兒童視覺環(huán)境被局限。除此之外,家長缺乏保護意識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兒童的不良用眼行為,直接影響視力發(fā)育,從而導致視力異常。
綜上所述,視力異常在學齡前兒童比較常見,應定期進行視力篩查,及時發(fā)現(xiàn)視力異常。同時加強家長眼保健操知識宣傳,提升眼保護意識,早期發(fā)現(xiàn)視力異常,盡早干預,從而保障兒童視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