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國勝
摘要:為實現(xiàn)“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造就自主發(fā)展的人,教育改革呼喚教師新課程理念的重建,真正實現(xiàn)有效教學。同時,學生家長也要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加強學習,了解教育孩子的新理念,做到家校共建,努力提升孩子的學習格局,促進孩子健康發(fā)展。
關(guān)鍵詞:格局;成長型思維;三區(qū)理論;學習金字塔理論
一、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看法
隨著國家越來越富強,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每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但是對于不少孩子家長來說,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教育好孩子,心里沒底。于是乎,很多家長出現(xiàn)了焦躁不安的情緒,似乎不讓自己的孩子學一門樂器、上幾個興趣班和輔導(dǎo)班,孩子就落后了。孩子們過早地被家長推上了學習的“賽道”,失去了許多成長的樂趣,增加了太多的壓力。久而久之,孩子們反而會對“學習”這件事情產(chǎn)生反感情緒。
家長的態(tài)度決定了孩子學習的熱度。家長讓孩子學習,出發(fā)點固然是好的。但是為什么最后反而讓孩子產(chǎn)生厭學情緒呢?究其原因,是家長的教育思路不對。這就需要新一代的學生家長們與時俱進,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教育認知,努力配合學校老師,扮演好自己的家長角色,確保孩子們能輕松愉快地學習。興趣是老師,方法是教具。真正的教育是要點燃孩子學習激情的火苗,讓孩子找到學習的成就感。下面,我就個人學習的感受與大家共同分享,希望對家長們的思想認知有所啟迪和幫助。
在孩子的學習上,我們總吐槽:為什么許多學生看起來很努力,學習效果卻不好,存在著寫作業(yè)磨磨蹭蹭、上課不專注等一系列問題。各位家長,你能不能站在家庭組織關(guān)系的角度看孩子?能不能站在教育產(chǎn)業(yè)的高度看孩子?能不能站在未來趨勢的高度看孩子?只有站在正確的角度、一定的高度,你才能把孩子學習這件事看得更通透,這就是每個人對于學習認知的格局。什么是格局?就是你能看到別的家長看不到的點,能回避別的家長回避不掉的坑。所以,如何讓一個孩子成為一個優(yōu)等生,本質(zhì)問題是如何提升孩子學習的格局。
二、提升孩子學習格局的途徑
如何提升孩子學習的格局呢?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提升。
(一)打破“唯成績論”
學習的目的不只是分數(shù),而是培養(yǎng)成長型思維。那么,有成長型思維,就必然有固定型思維。兩者最大的區(qū)別是:成長型思維的特征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相信任何技能和成就都可以通過努力來得到。固定型思維的特征是:過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相信自己就是個和尚,就只能撞鐘,定型了,做什么努力都于事無補。那這兩種思維到底是如何養(yǎng)成的呢?這完全來自于平日里我們和孩子的互動。如果你天天跟孩子說:寶貝,你真棒!你真有天賦。那孩子很容易變成固定型思維的人,因為他慢慢覺得自己的能力不是自己后天習得的,而是先天就已經(jīng)擁有了。而成長型思維的家長會說:寶貝,看到你這么努力,爸爸為你驕傲,相信你的付出一定能得到好的結(jié)果。只有這樣引導(dǎo),才能為孩子植入“終身成長”的信念。
(二)運用“三區(qū)理論”解決孩子不愛學習的問題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我們的學習過程都離不開這三個圈層——舒適區(qū)、學習區(qū)和恐慌區(qū)。
舒適區(qū)是孩子已經(jīng)輕車熟路、滾瓜爛熟的東西,恐慌區(qū)是超出孩子理解能力或者孩子完全沒接觸的東西,而介于兩者之間的學習區(qū)就是孩子現(xiàn)在有能力獲取且跟他現(xiàn)階段成長有關(guān)聯(lián)的內(nèi)容,只需要家長稍微給予興趣和目標引導(dǎo),他們就能開始思考。那么,如何推動孩子強化學習區(qū)呢?多做游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策略。我們只要把學習變成一種快樂的游戲,孩子們就會重新拾起學習的興趣。其實,天下沒有不愛學習的孩子,只有沒認識到知識魅力的孩子。
(三)運用“學習金字塔理論”讓孩子進入高效能學習模式
孩子靠單純地聽老師講課和閱讀所獲得的知識分別只有5%和10%。也就是說,孩子即使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解、下課后認真復(fù)習,大腦所能記住的知識仍然不超過所學內(nèi)容的10%。而如果他能把所學的內(nèi)容講給他人聽,他的知識留存率就會高達90%。這就是經(jīng)典的“學習金字塔理論”。在《學習的格局》一書中,作者就提到了主動式多維學習和向外輸出學習法。通俗來說,即“教是最好的學”。例如,孩子能給你講出一個完整的故事,那么孩子就對這個故事理解了。孩子如果能帶著你把拆掉的鐘再裝回去,那他就真的對物體結(jié)構(gòu)的認知更上一層樓了。
(四)正確面對孩子的“有效失敗”
幾乎沒有人不犯錯誤。我們每天都在犯錯,但是我們卻喜歡對孩子的錯誤緊盯著不放、嘮叨個沒完。這個行為背后其實是父母缺乏區(qū)分對待錯誤的能力。錯誤其實是可以分類的,這就要提到一個新知,叫作“有效失敗”。大家可以看看圖1,按照做一件事情孩子收獲的經(jīng)驗和完成程度,可以分成“有效成功”“有效失敗”“無效成功”“無效失敗”四種結(jié)果。
家長太渴望孩子的“有效成功”了,反而一葉障目,忽略了孩子的“有效失敗”。如果孩子今天這件事雖然沒做好,但是他有收獲,而這個時候你卻對孩子進行指責、懲罰、打罵,那么你其實就在把孩子往“無效失敗”上逼,這只會讓他離“有效成功”越來越遠。家長正確面對“有效失敗”的態(tài)度,是寬容和引導(dǎ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結(jié)語
以上喃喃數(shù)語,就是我在拜讀黃靜潔女士《學習的格局》后的所思所悟。我看完此書后的收獲實在太多,其中最大的感悟是:它徹底顛覆了我們督促孩子低水平重復(fù)刻板地學習和一味地鼓勵孩子成功的認知,適當?shù)拇煺劢逃彩呛⒆觽兂砷L所必需的。這本書里面的學習方法非??茖W,堪稱“優(yōu)等生養(yǎng)育指南”。相信這些新的觀點和方法對家長們教育自己的孩子會有很大的幫助。
決定一個人終身格局的往往不是高深的知識和技巧,而是人性最真實質(zhì)樸的內(nèi)涵。提升我們的認知就等于提升孩子的認知,提升我們的格局就是提升孩子的格局,因為我們的眼界和認知就是孩子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黃靜潔.學習的格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
(責任編輯: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