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結合思維導圖的具體概念以及其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根據(jù)相關教學實踐案例,提出了具體的思維導圖應用策略,期望能夠加強思維導圖教學方法的推廣和應用,促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水平提升。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用研究
一、 引言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成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引發(fā)教師的探索和思考。思維導圖教學方法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提升有著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開展文章的預習、閱讀及復習過程,使文章表達更加的形象具體,加深學生的理解,實現(xiàn)學生全面成長。
二、 思維導圖的定義
思維導圖在19世紀60年代提出,又叫心智圖,它是一種有效表達發(fā)射性思維的有圖形思維工具,可以將圖文簡單卻又極其有效地進行歸納,將重點內(nèi)容羅列總結分為各級主題。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用圖文并重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同時包含了顏色、情景等,思維導圖能夠充分運用左右腦,利用閱讀、記憶、思維的規(guī)律,激發(fā)人的豐富的聯(lián)想力,將難以直觀理解的思想毫無障礙地表現(xiàn)出來,可以大大提高人的思想水平。
三、 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的重要意義
(一)鍛煉學生思維廣度與深度
思維導圖具有發(fā)散性特點并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廣泛。思維導圖的發(fā)散性特點恰好在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方面有卓越的功效,對于鍛煉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廣度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第一,語文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將知識圖形化、界面化,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系統(tǒng)化的語文知識,并對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有更充分的了解。第二,思維導圖的發(fā)散性特點正是鍛煉思維能力的重要工具,在某一個知識點上展開討論,延伸至更深層面上的思考,或是橫向的擴展。在深度和廣度上保證學生思維鍛煉方式的合理性。
(二)利于開展多樣性課堂
思維導圖的表達形式多種多樣,將語文知識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展示,可以打造生動有趣的課堂,在課堂上講授的不僅僅是書本知識,各類語文知識齊聚一堂,有效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不斷投入到語文學習中。
(三)更好開展語文教學
相對于傳統(tǒng)的知識歸納工具,思維導圖使用形式更加的個性化,這對于教師是一個重大的改變。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滿足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各種需求,可以讓教師根據(jù)自身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生動形象并且適合學生群體的教學課件,在這一過程中鍛煉了教師的教學技能并讓教師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現(xiàn)象。學生的學習過程同樣可以運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對近期所學的語文知識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寫出來,查閱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可以一目了然,再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四、 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一)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展開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學生閱讀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對文章形成自己的想法,然后帶著問題在課堂上進行學習,通過教師的指導之后將教師傳授的閱讀方法變成自己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兩種:第一,在進行預習作業(yè)布置的時候,教師可以將作業(yè)通過空白思維導圖的形式布置下去,通過思維導圖去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學生在初步閱讀的過程中按照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逐一填補思維導圖中的空白。然后對填空過程中遇見的問題進行總結,反饋到課堂上后,再通過教師的幫助進行解讀。這種方法一般針對閱讀理解能力比較差的學生,空白的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的放矢,更加輕松地完成閱讀,樹立學生閱讀理解的自信心。
第二,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自己對閱讀的內(nèi)容進行提煉,形成思維導圖,在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中,可以直觀地展示學生預習的過程。不僅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而且也可以讓教師通過學生自己完成的思維導圖,更加直觀地了解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便在備課的時候制定出更加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是初中閱讀中非常經(jīng)典的一篇文章,文中作者對于阿長的情感比較復雜,有不佩服、不耐煩的時候,也有空前敬意、新的敬意和深切的緬懷。因此,在進行課前預習作業(yè)布置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用以上兩種方式。比如按照作者對阿長的不同情感對文章的思維導圖做一個大概的框架,然后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理解去逐一填補框架的空白。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在預習的時候從不同的角度去繪制自己理解的這篇文章的思維導圖,然后再在課堂上大家一起進行討論。
(二)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開展深入閱讀
采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分析文章的結構和文章的內(nèi)容,從而達到提高閱讀效率,提升閱讀質(zhì)量的教學目的。第一,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分析文章結構。閱讀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培養(yǎng)寫作能力和寫作思維的過程。教師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方法盡快熟悉文章的結構,對文章的段落加以劃分,加深對于文章的閱讀。第二,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很多文章字數(shù)比較多,而且內(nèi)容很豐富,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難以快速地提煉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即使能夠掌握大概的內(nèi)容,也不能夠正確地對文章進行概括。思維導圖的構建也是學生對于閱讀內(nèi)容的反芻過程,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將所有的相關知識進行串聯(lián),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修正自己的錯誤,對文章進行更好的提煉。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雖然是一部字數(shù)很多的文學名著,但是依然可以從以上兩個角度來對這部小說建立思維導圖。前四章內(nèi)容主要描寫了主人公保爾參加革命之前的生活,苦難的生活促進了保爾思想的轉(zhuǎn)變。第5章到第7章是保爾革命生涯的萌芽階段。第8章到第16章則描寫了保爾在不斷的革命斗爭中成長。第17、18章中,保爾的身體越來越壞,但是依然不放棄為革命奉獻自己的力量,第18章通過介紹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小說的誕生,展示了保爾重新投入到革命斗爭中的決心,也是整本小說的升華和點睛之筆。這些詳細的描寫和介紹既可以通過對小說結構畫思維導圖來進行分析,也可以從文章的內(nèi)容方面進行思維導圖的構建。通過教師對思維導圖的繪制進行的指導,學生在實際對小說的閱讀中培養(yǎng)了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了閱讀效率。
(三)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進行課后復習
課后復習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對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進行反思和鞏固,教師指導學生在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階段應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迅速地了解課文,而且可以達到課堂內(nèi)容溫故知新的效果。特別是對于篇幅較大或者內(nèi)容比較經(jīng)典的一些文章進行閱讀的時候,因為作者通過文章想要表達的觀點比較豐富,部分文章的觀點隱藏較深不好提煉,僅僅依靠課前預習和課堂上的教學,是難以讓學生全面的掌握文章內(nèi)容的。
此時,思維導圖便顯示其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按照自己學習的情況,自己的理解繪制關于課文思維導圖,然后教師再分析學生交上來的思維導圖,了解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在進行備課的時候制定出更加適合學生實際能力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除此之外,教師在學生復習階段繪制思維導圖之時,還可以進行適當?shù)闹笇?,幫助學生形成正確思維導圖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初中語文學科的學習效率。
諸如下圖,《阿長與〈山海經(jīng)〉》。
在這個思維導圖之中,文章運用“憎惡”“不太佩服”“不耐煩”“空前的敬意”“新的敬意”“對長媽媽的祝?!弊鳛榇鹫n文的中心軸。
通過思維導圖,學生對“阿長”名字的由來、“阿長”的外貌特征、作者對阿長前后態(tài)度的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等一目了然。最后,做出總結,作者對于“阿長”深深懷念。整個結構清晰明了,學生可以根據(jù)此圖串聯(lián)課文,從而掌握課文的脈絡。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是非常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一項分析,其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語文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利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及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該進一步增強思維導圖應用的相關實踐,豐富教育模式及手段,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更加具體和深入,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的顯著進步。
參考文獻:
[1]王瓊.思維導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漢字文化,2020(14):88-89.
[2]郭麗所.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芻議[J].名師在線,2020(16):12-13.
[3]王慧.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合肥:合肥師范學院,2020.
[4]魁崇玉,孫廣芬.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科技風,2020(9):76.
作者簡介:朱靜怡,福建省泉州市,泉州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