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東華,蔣希萌,李萌博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circulating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xiàn)GF-23)是激素類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家族的一員,主要在骨細胞或成骨細胞中表達,通過腎臟清除。其主要生理作用為抑制腎小管對磷的重吸收,降低腎臟I-羥化酶活性,抑制1,25(OH)2-D3的合成,減少飲食中磷的吸收,從而維持機體的血磷水平。慢性腎功能不全(CKD)患者中,F(xiàn)GF-23水平顯著升高,并與其預后密切相關[1,2]。近年來的研究還表明,F(xiàn)GF-23與CKD患者心房顫動(AF)、心力衰竭(HF)、冠狀動脈疾病(CAD)、左室肥厚(LVH)及心血管死亡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3],但尚不清楚這種相關性是否獨立于CKD及其他合并疾病而存在。因而,本研究通過檢測腎功能正常人群中FGF-23水平,來評估FGF-23水平與NAF的關系。
1.1 對象 連續(xù)入選2012-01至2015-12到我院體檢中心行健康體檢的1524例受檢者。所有受檢者入選時需完善1次12導聯(lián)心電圖及1次動態(tài)心電圖(Holter)檢查,相應圖像由兩位獨立的心內(nèi)科醫(yī)師審核評估。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包括:(1)所有既往或入選時診斷為AF、心房撲動、房性心動過速、二度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或既往置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或置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ICD)的患者;(2)合并風濕性心臟病或CKD[估計的eGFR<60 ml/(min·1.73 m2)]的患者;(3)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低患者。最終1152例受檢者入選本研究。
1.2 方法
1.2.1 臨床資料收集 記錄所有受檢者人口統(tǒng)計學資料、病史、心血管危險因素、24 h-Holter指標及用藥史。高血壓定義為患者靜息血壓超過140/90 mmHg或服用降壓藥物。
1.2.2 血液檢查 (1)常規(guī)生化檢測,包括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堿性磷酸酶(ALP)、總膽固醇(T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空腹血糖、鈣、磷,由本院生化室采用Bayer ADVIA 1650自動生化儀檢測。腎小球濾過率(eGFR)經(jīng)簡化的腎臟病膳食改良(MDRD)公式計算。(2)高敏C反應蛋白(hs-CRP)采用散射速率比濁法,由Beckman Array 360 System測定。(3)甲狀旁腺素(PTH)、25羥維生素D3的測量均采用同位素化學發(fā)光法測定(上海羅氏公司)。(4)酶聯(lián)免疫法測定血清全段FGF23水平,采用日本Kainos試劑盒(Kainos實驗室,日本東京),按說明書操作,并根據(jù)FGF-23水平四分位數(shù)將全部研究對象分為4組。
1.2.3 心臟超聲心動圖檢查 采用美國GE-V2V13型彩色多普勒超聲儀,由專職超聲醫(yī)師做檢測,檢測指標:左房大小(LA,以左房前后徑表示),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間隔厚度(LVST)、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以上數(shù)據(jù)均測量3個心動周期,取平均值。按Deverux校正公式計算左室質(zhì)量(LVM)和LVMI。LVMI(g/m2)=LVM/體表面積(BSA)。LVM(g)=0.8積(0.04×[(IVST+LVPWT+LVEDd)3-LVEDd3]+0.6,BSA(m2)=0.0061P身高(cm)+0.0128P體質(zhì)量(kg)-0.1529。并將女性LVMI>85.3 g/m2或男性>107.8 g/m2定義為左室肥厚(LVH)[4]。
1.2.4 隨訪 所有患者入選后每年隨訪1次,隨訪內(nèi)容包括詢問病史、查閱就診記錄及病歷資料、復查1次心電圖及1次Holter檢查,記錄患者新出現(xiàn)的AF(new-onset AF,NAF)。
本研究最終入選1152例患者,平均年齡56.6歲,男509例(44.2%)。血清FGF-23水平分布范圍為3.0~178.7 pg/ml,其中98.7%的研究對象FGF-23水平<100 pg/ml,F(xiàn)GF-23水平中位值及四分位值為37.5 pg/ml(30.3~46.3 pg/ml),根據(jù)FGF-23水平將研究對象分為4組。如表1所示,F(xiàn)GF-23水平較高組男性比例、體質(zhì)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LVH所占比例均較高;eGFR水平較低,而血磷、PTH水平偏高(P均<0.05)。而各組研究對象之間,年齡、BMI、左房大小、hs-CRP、NT-pro BNP、25羥維生素D3、血鈣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無慢性腎疾病人群不同F(xiàn)GF-23水平組研究對象基線資料比較
本研究中,1152例研究對象3年后隨訪,共35例出現(xiàn)NAF(3.0%)。不同F(xiàn)GF-23水平組NAF發(fā)生率及多因素回歸分析結(jié)果如表2所示,高FGF-23水平組研究對象中NAF發(fā)生率明顯高于低水平組(P<0.05)。在校正患者人口統(tǒng)計學、合并疾病、礦物質(zhì)代謝指標及超聲參數(shù)后,以FGF-23水平最低組作為對照,F(xiàn)GF-23水平最高組研究對象發(fā)生NAF的風險為1.61(1.03,2.5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無慢性腎疾病人群FGF-23水平與NAF發(fā)生的關系
FGF-23主要由骨原細胞和成骨細胞產(chǎn)生和分泌,是體內(nèi)重要的內(nèi)分泌激素,在調(diào)節(jié)機體血磷穩(wěn)定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同時還參與骨的礦化和分化等。CKD患者體內(nèi)FGF-23水平隨腎功能減退而顯著高于正常水平,并與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5,6]。本研究則證實腎功能正?;颊咧?,循環(huán)FGF-23水平可以預測NAF的發(fā)生,且這種相關性獨立于患者的人口統(tǒng)計學資料、合并疾病及礦物質(zhì)代謝指標。
既往多項研究評估了FGF-23與NAF的關系,但結(jié)論尚未達成一致。Miyamura等[7]發(fā)現(xiàn),F(xiàn)GF-23水平與NAF關系呈U形曲線,高水平或低水平FGF-23均導致AF發(fā)生率增高。但Alonso等[8]對ARIC研究的分析未發(fā)現(xiàn)這種相關性。這可能與不同研究設計、入選患者、隨訪時間、分析方法不同有關,本研究則首次入選了無心血管基礎病及CKD的表觀健康人群,證實了高水平FGF-23在健康人群中可預測NAF。
目前,F(xiàn)GF-23導致NAF增加的具體機制尚不明確,推測可能與如下機制有關:首先,血清FGF-23水平升高與心臟負性重構(gòu)相關,包括左室質(zhì)量增加、左室肥厚[9,10]及左室舒張功能受損,進而導致左房充盈壓升高、左房擴大,并與心房纖維化相關[11,12],從而導致房性心律失常的發(fā)生。其次,高水平FGF-23可通過增加過氧化物水平,抑制一氧化氮(NO)生物活性而導致內(nèi)皮功能障礙,并與血管鈣化有關,從而導致AF發(fā)生[13]。此外,F(xiàn)GF-23還可以抑制1,25(OH)2D3(活性維生素D)的產(chǎn)生,而體內(nèi)活性維生素D可降低血壓、改善包括心肌纖維化和舒張功能障礙在內(nèi)的心臟負性重構(gòu)[14],因此,高水平FGF-23可通過降低維生素D水平而影響心臟重構(gòu),對AF的發(fā)生產(chǎn)生影響[15]。
本研究證實了健康人群中高水平FGF-23與NAF相關,但本研究為觀察性研究,這種相關性仍有可能受到未知混雜因素的影響。FGF-23作為機體磷代謝復雜途徑中的一個標志物,受到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因而FGF-23究竟是AF發(fā)生的危險因素,還是其他危險因素的調(diào)節(jié)機制,目前仍無法回答,需要進一步研究予以評估和證實[16]。此外,本研究通過臨床隨訪、查閱病歷資料、心電圖和Holter檢查來證實患者是否發(fā)生NAF,確診的NAF事件較少,可能與遺漏部分NAF事件有關,因而可能影響分析結(jié)果,未來的研究中可能需要更加有效的方式來記錄和診斷NAF事件。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jié)果證實,作為調(diào)節(jié)機體礦物質(zhì)代謝的重要因子,健康人群中FGF-23水平升高可預測NAF的發(fā)生,提示其可作為預測NAF發(fā)生的標志物,用于臨床和科研中。未來,闡述FGF-23與NAF相關的直接和間接機制是很有必要的,從而為AF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