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名旭,林型城,徐定銀,孫廣正
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 肝膽二科,浙江 溫州 325200
肝肉瘤樣癌(sarcomatoi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是發(fā)生在肝臟的一種罕見的惡性腫瘤,其惡性程度高,進展迅速,預后極差。筆者收集1例SHC的臨床、病理及影像學資料,并結合文獻進行復習,探討SHC的臨床特征、診斷和治療,現報告如下。
患者,男,71歲,因“上腹部疼痛20 d”入院。既往體健。入院查體:鞏膜無黃染,心肺未聞及異常,腹部平坦,腹肌軟,腹部無壓痛和反跳痛,肝脾未觸及,腸鳴音5次/min。實驗室檢查:WBC為16.8×109/L,Hb為111 g/L,PLT為416×109/L,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為75.5%。AFP、CEA正常范圍。CA199為237.96 IU/mL。血生化:ALT為23 U/L,AST為16 U/L,Alb為37 g/L,TBil為13.1 μmol/L,DBil為6.0 μmol/L,IBil為7.1 μmol/L。乙肝表面抗原陰性。腹部CT提示左肝葉占位,膽管細胞癌可能(見圖1)。術前診斷為左肝占位:膽管細胞癌?
圖1 患者腹部CT圖像
入院后予行手術治療,術中探查:腫瘤位于左半肝,約10 cm×10 cm大,質地硬,邊界清,表面不規(guī)則,肝門區(qū)未及腫大淋巴結(見圖2),故予行左半肝切除術?;颊咝g后恢復可,術后病理報告:巨塊型肉瘤樣癌,脈管未見癌栓,肝切緣陰性(見圖3)。免疫組化:CK(+),EMA(-),CD34(血管+),SMA(-),Neurofilament(NF)(+/-),NSE(-),Vimentin(+),CK7(+),CK18(+),Ki-67(70%)。
術后1個月復查腹部增強CT,發(fā)現肝內存在復發(fā)病灶(見圖4),2個月后患者死亡。
肉瘤樣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是指組織形態(tài)學上類似梭形細胞肉瘤,但實際上為癌的一種少見的惡性腫瘤的總稱,可發(fā)生在全身多個臟器,以肺部最為常見,其次為子宮、乳腺和消化 道[1-2]。SHC是發(fā)生在肝臟的一種罕見的惡性腫瘤。自1994年以來,在國際上報道的SHC病例不足100 例[3-4]。在日本,根據統(tǒng)計手術病理證實率為1.8%~2.0%,尸檢發(fā)生率為3.9%~9.4%,尤其好發(fā)于多次行肝動脈栓塞和化療的肝癌患者中[5-6]。SHC的惡性程度高,預后極差,1年生存率幾乎為0[7]。SHC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有臨床研究表明,多次介入療法,如肝動脈栓塞(TACE)、射頻消融(RFA)、注射無水乙醇等,可能是肝癌肉瘤樣轉化的主要原 因[6,8-9]。另外也有文獻報道,此病與肝內結石和長期慢性炎癥刺激相關[10]。但本病例既無術前介入治療,也無慢性肝內膽管炎病史,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
圖2 腫瘤大體觀
圖3 腫瘤鏡下觀(HE,×200)
SHC早期臨床癥狀無明顯特異性,晚期則表現圖4 術后1個月腹部CT圖像出腹脹、腹痛等消化道癥狀及消瘦、低熱、黃疸等腫瘤消耗癥狀。如果合并肝硬化,可伴有脾臟腫大、消化道出血及腹水等門靜脈高壓癥狀。有文獻報道部分患者存在高熱,伴有類白血病樣反應[11]。
實驗室檢查亦無明顯特異性,表現為血紅蛋白下降,白細胞計數以及C反應蛋白升高。大部分文獻報道AFP往往不升高,本例患者CA199升高。術前B超、CT及MRI等檢查對SHC診斷有一定的幫助。B超檢查可見腫瘤為低回聲灶,其內部為不均勻回聲改變,伴或不伴有完整的包膜[12]。CT掃描是發(fā)現肝臟病灶的主要診斷方法。由于腫瘤同時具有肉瘤及癌的雙重特性,故生長迅速,而且體積較大。因腫瘤快速進展往往有特征性表現:腫瘤中心呈囊實性混合密度影,其中低密度影可能是由于腫瘤細胞快速增殖引起的缺血和壞死。在增強CT掃描中,腫瘤多為不規(guī)則狀,中央區(qū)可見無強化或不均勻強化,動脈期及門脈期腫瘤邊緣呈環(huán)形強化,這與原發(fā)性肝癌有明顯的區(qū)別。文獻報道SHC在T1W1 MRI上呈低回聲信號,但在T2W1上信號較高。在增強MRI中,動脈期可見腫瘤邊緣呈不規(guī)則強化,靜脈期邊緣信號明顯降低呈輕度強化,中心為無延遲強化低信 號[13]。PET-CT:18F-FDG攝取特點與腫瘤的惡性程度密切相關,PET-CT在評估腫瘤術后復發(fā)或遠處轉移有較大的意義。
組織病理檢查及細胞免疫組化是確診SHC的主要手段。組織病理學上表現為:①需同時具有癌與肉瘤兩種細胞成分;腫瘤中應包含惡性上皮細胞成分,同時可見梭形細胞肉瘤樣成分,且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移行,其中癌樣細胞可以是肝細胞性來源,亦可以是膽管細胞性來源。肉瘤樣成分一般起源于普通肝癌的間變去分化,導致癌細胞呈梭行變異,其肉瘤樣成分所占比例應>50%。②免疫組織學,上皮細胞性標志物CK等表達陽性,同時肉瘤樣成分標志物Vimentin為陽性。③電鏡下癌細胞可見絲蛋白,細胞內間質較少,肉瘤樣細胞間有橋粒連接,胞質內有前黑色素顆粒等上皮細胞的超微形態(tài)特征,并可見兩種成分的移行狀態(tài)[14-15]。
目前認為唯一有可能根治SHC的手段為手術切除。手術中應完整切除腫瘤,確保有足夠的切緣,必要時清掃肝門區(qū)淋巴結。但由于腫瘤的惡性程度高,進展迅速,相比原發(fā)性肝癌患者更有可能出現術后早期局部復發(fā)和遠處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