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洪澤
(廣東藥科大學體育部, 廣東 廣州 510006)
籃球是備受大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幾乎所有高校都開設籃球選項課?;@球運動的技術主要包括運球、傳球、罰籃,而運球、傳球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罰籃得分,因此罰籃技術是籃球運動最為核心的技術。因此,在高?;@球選項班的考核過程中,普遍對罰籃技術進行考核,而對罰籃技術的考核,又通常是以罰籃的方式進行。在罰籃過程中,很多學校采用只考一輪的方式進行。這種考試方法簡便易行,大大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有效地保證了考試的嚴肅性和規(guī)范性。這種一錘定音的考試方法以運動技能發(fā)揮的穩(wěn)定性為理論基礎,但對于運動技能發(fā)揮的偶然性關注不夠。由于考試結果的獲得過于簡單直接,因而考試結果與學生本身的預期存在較大差距,比較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利于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因此,本研究在籃球罰籃一輪考試的基礎上,增加一輪罰籃考試的機會,運用統(tǒng)計學的方法進行比較研究,判定兩輪罰籃的結果是否存在差異和相關,從而為籃球罰籃考試方法的改革提供理論依據,以期探索既科學合理又具人文關懷的籃球罰籃考試方法。
以廣東藥科大學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大學二年級586名籃球選項班男同學兩輪籃球罰籃測試成績?yōu)檠芯繉ο蟆?/p>
1.2.1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描述和推斷,兩輪罰籃結果的命中個數(shù)分布比較采用秩和檢驗,采用配對t檢驗對每一學生的兩輪罰籃結果進行比較,第一輪罰籃成績和第二輪罰籃成績的關聯(lián)性分析采用配對卡方檢驗。
1.2.2 理論分析法
采用理論分析的方法,對一輪考試的不足進行分析,對兩輪考試的理論依據和可行性進行分析。
每個學生罰籃兩輪,每罰10個球為一輪,以兩輪中的較好成績?yōu)樽罱K考試成績。罰中3球為60分,及格后,每罰中一球的分值為10分,罰中7球為100分。罰籃測試60分及格,100分封頂。學生按照學號由小到大的順序進行罰籃,與執(zhí)行罰籃的學生學號臨近的下一位同學為罰籃的同學撿球,依此類推。罰籃的學生必須站在罰籃區(qū)內,不允許跳投。全部學生按照學號順序罰完一輪后再進行第二輪罰球。采用在哪個球籃練球就到哪個球籃考試的原則。在考試正式開始前,每個學生可以有一次試投的機會,球投進與否均不計入成績,也不占用罰籃次數(shù)。成績通報采用每罰球一次就通報一次的辦法,成績通報采用“罰球次數(shù)/命中次數(shù)”的方式,如(1/1,2/2,3/2…)。整個考試過程由教師一人擔任主考,成績也由教師通報。在通報成績過程中采用柔和、中性的口吻,盡量避免因語氣的強弱或聲音的高低而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罰球者開始考試時,所有在場人員都需保持安靜??荚囋趯W生做完準備活動后并進行十分鐘罰籃練習后正式開始??荚囋趹敉饣@球場進行,天氣晴朗,有無持續(xù)風向的微風,天氣條件非常有利于考試的進行。籃球罰籃期末考試“一錘定音”的作法本身缺乏理論依據。
(1)第一輪罰籃結果顯示,有45.1%(264/586)的學生命中率在50%及以上(命中個數(shù)≥5個),即獲得80分以上分數(shù);18.1%(106/586)的學生命中不足3個,不及格(命中個數(shù)≤2個)人數(shù)為106人,約占18.1%。
在第一輪考試過程中,有高達18.1%的學生不及格,如果采用一輪測定就確定成績的做法,將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就面臨補考或者重修的境遇,不僅對學生的評獎評優(yōu)造成影響,還有可能因為考試難通過而影響學生對籃球課的興趣。這種簡單粗暴的作法既沒有充分考慮運動技能形成規(guī)律,也沒有充分關注學生的考試心理,更無法發(fā)揮體育評價的鼓勵和發(fā)展功能。
罰籃是一種運動技能,根據條件反射學說,運動技能的形成有泛華、分化、鞏固提高和自動化四個階段[1]?;@球選項班的學生不是專業(yè)的運動員,缺乏規(guī)律的專業(yè)訓練,一周一次兩課時80min左右的體育課和不規(guī)律的課外體育活動根本無法讓運動技能達到自動化階段。大部分學生的運動技能處于分化階段,此時的生理機制是:“興奮和抑制逐漸集中,分化能力增強,大腦皮層在時間上、空間上建立了初步的運動順序,但易受新異刺激的干擾。”[2]因此,從生理機制上看,籃球選項班的學生的罰籃技能并沒有達到穩(wěn)定的狀態(tài),比較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
體育考試對于學生來說,是強度比較大的外界刺激。因為體育課成績與學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它不僅是評獎評優(yōu)的重要考核方面,還與學生的升學和畢業(yè)掛鉤。在如此重要的考試過程中,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緊張、過分焦慮等問題是難以避免的。學生們尚未達到自動化的罰籃技能必定會受到影響,容易出現(xiàn)發(fā)揮失常的現(xiàn)象。
因此,一方面是學生的運動技能難以達到比較穩(wěn)定的狀態(tài),必然比較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一方面是考試成績與學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對學生的心理必然造成比較大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僅僅通過一輪考試就對學生的運動技能下定論的做法,是草率的,更是經不起推敲的。這樣的評價方式既不能有效地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如實地反饋,也無法發(fā)揮評價的鼓勵和發(fā)展功能,更不利于培養(yǎng)、發(fā)展和鞏固學生的運動興趣,進而影響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大學體育考試不是選拔性考試,考試的目的不是對學生的運動技能進行分類,而是通過正式的考試形式來磨練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臨場調節(jié)和發(fā)揮的能力,使運動技能與心理狀態(tài)達到完美的結合,塑造身心兩健的青年學生。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體育師資水平和場館條件還不能較好地滿足大學生“三自主”選課的要求,選項班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而且運動技術、技能發(fā)揮又較易受到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因此,學生的考試成績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偶然性是一種客觀存在,無法徹底消除,但是,盡可能地降低偶然性卻是可以做到的。增加一次考試機會就是對考試偶然性客觀存在的有效應對和處理。
(2)第二輪罰籃有199名學生棄考,約占34.0%,棄考的學生中有69.3%在第一輪考試中命中個數(shù)≥5個,即他們在第一輪考試中已獲得80以上分數(shù);但其中有2.0%的學生在第一輪罰籃未及格的情況下第二輪仍選擇了棄考。在余下參加第二輪罰籃的學生中,僅有33人(8.5%)命中個數(shù)≤2個;有224個(57.8%)學生命中個數(shù)≥5個。
在第二輪考試過程中,首輪考試成績比較好的同學的棄考現(xiàn)象比較嚴重。這表明這些同學自認為已經考出了自己的實際水平,對目前的成績感到滿足,不想再進行新的嘗試,頗有知足常樂的味道。但是,如此沉穩(wěn)的心態(tài)與大學生的年齡有些不符,也與競技運動所強調的積極進取精神不一致,這種現(xiàn)象應該引起體育教師的重視,需要進行調查、總結和反思,以便在日后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大學生意志品質、拼搏精神的培養(yǎng)和熏陶。
更需要注意的是,有少部分第一輪考試不及格的同學也選擇了棄考,有的是因為心理焦慮上升到恐懼的程度而不敢考試,有的是因為對籃球罰籃考試懷有抵觸情緒,干脆放棄第二輪考試,直接選擇補考或者重修。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要進行個別輔導,調查事件的內在原因,盡量幫助他們克服恐懼心理,完成罰籃考試,以達到歷練心智的目的。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言傳身教來引導他們,以積極、陽光、勇敢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中的各種考驗,發(fā)揮體育彌足珍貴的非智力教育功能。
在選擇第二輪罰籃考試的同學中,有高達57.8%的同學能夠考到80分或者更高的分數(shù),這說明通過第一輪考試的歷練,學生能夠積極地進行心理調整,以更加輕松的心態(tài)和更堅定的信心來完成第二輪考試。因此,如果給學生兩輪考試機會,學生可以獲得一個難得的心理調整機會,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有積極的鍛煉價值。另外,也有很少一部分同學在第二輪考試過程中出現(xiàn)成績下降的現(xiàn)象,但是,比例非常低,僅為8.5%。
(3)從最終罰籃成績上看,經過兩輪罰籃考試,僅有20名學生最終不合格(命中個數(shù)≤2個),約占3.4%,有399名學生可以獲得80分以上的成績(命中個數(shù)≥5個),約占68.0%。經過兩輪考試,大部分同學可以考到80分以上的成績,只有3.4%的同學不及格,這表明籃球考試10投3中及格、命中3球后每多進一球分值增加10分的評分標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能夠把學生的罰籃技術、心理素質和努力程度比較客觀的衡量出來。
(4)第一輪罰籃的平均個數(shù)為4.23±1.85個,第二輪罰籃的平均個數(shù)為4.83±1.743個,兩輪罰籃結果的命中個數(shù)分布有差異(秩和檢驗結果:Z=24.410,P<0.001),提示在第二輪罰籃考試中命中個數(shù)更多。最終成績的罰籃平均個數(shù)為5.25±1.56個。第一輪、第二輪和最終成績的眾數(shù)分別為3,5,6,說明了第二輪考試學生的罰籃狀態(tài)比第一輪好,而計算兩輪中的最高分可使更多學生獲得更好的成績。
從學生兩輪罰籃的成績和最終成績的整體分析,第二輪成績普遍好于第一輪成績,籃球罰籃期末考試采用“2輪罰球取其優(yōu)”的做法有其必要性。
表1 第一輪、第二輪罰籃及最終成績
表2 第二輪棄考的學生第一輪罰籃情況
在參與了兩輪罰籃比賽的387名學生中,每一學生前后兩輪的罰籃個數(shù)的差值均數(shù)為1.23±1.89個,僅有16.8%(65/387)的學生在第二輪罰籃中獲得比第一輪更低的結果,有10.6%(41/387)的學生與第一輪持平,而72.6%(281/387)的學生可獲得更好的成績,配對t檢驗結果也驗證了學生們在二輪罰籃考試的結果有差別(t=12.804,P<0.001),從個體上而言,第二輪結果普遍優(yōu)于第一輪。因此,給予學生第二輪考試機會可以讓大部分學生體驗到進步的喜悅,這種進步是在頂住考試壓力的情況下通過自身主動調節(jié)獲得的,對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圖1描述了學生們兩輪罰籃結果差值的頻數(shù)分布情況。
圖1 學生第二輪罰籃結果和第一輪罰籃結果差值的頻數(shù)分布
表3提示,在第一輪罰籃結果中成績較差者,第二輪獲得高分的頻率也較低,第一輪罰籃成績較好者,第二輪獲得高分的頻率也較高。配對卡方檢驗結果提示兩輪罰籃成績有關聯(lián)(χ2=147.800,P<0.001)。因此,在扣除了第一輪考試發(fā)揮不穩(wěn)定的因素后,經過兩輪考試基本可以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水平,無需無限制地增加考試次數(shù)。
本研究通過對兩輪考試成績的比較發(fā)現(xiàn),在兩輪考試中,每一學生前后兩輪的罰籃個數(shù)的差值均數(shù)為1.23±1.89個,僅有16.8%(65/387)的學生在第二輪罰籃中獲得比第一輪更低的結果,有10.6%(41/387)的學生與第一輪持平,而72.6%(281/387)的學生可獲得更好的成績,配對t檢驗結果也驗證了學生們在二輪罰籃考試的結果有差別(t=12.804,P<0.001),從個體上而言,第二輪結果普遍優(yōu)于第一輪。因此,本研究證實,通過兩輪考試不僅可以使大部分學生取得較好的成績,而且可以基本反映出大部分學生的真實水平,為2輪籃球罰籃期末考試提供了實踐依據。
在具備理論和實踐支撐的基礎上,還需要解決可行性的問題。一般來說,籃球選項班除需測試罰籃以外,通常還會考運球上籃等其他項目。如果讓學生每人考兩輪罰籃,每人考兩輪運球上籃,以一個班30個人為例,大約2次課(4課時)就能考完。這樣,通常一個學期18次的體育課,用2次課的時間來進行考試是比較合理的。如果繼續(xù)增加考試機會,學生的成績可能還會有進一步的提高。但是,這樣一來,考試就會占用過多的授課時間,使體育課走上了“為考試而考試”的窠臼。而且,考試機會太多也會降低考試對學生的刺激,使學生的應激水平下降,從而降低對學生心理品質考驗的效果。
表3 第一輪罰籃成績和第二輪罰籃成績的聯(lián)系 (頻數(shù)(%))
學生罰籃考試受投籃技能水平和心理緊張等因素的干擾,罰籃技能具有一定的易感性,一次考試無法客觀地衡量籃球罰籃技能水平。
第二輪罰籃考試成績整體上和個體上都普遍優(yōu)于第一輪罰籃考試成績,兩輪罰籃考試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籃球罰籃考試采用兩輪考試有其必要性。
兩輪罰籃考試成績具有關聯(lián)性,排除首次考試心理緊張等因素的影響,兩次考試基本可以檢測出學生的投籃技能水平。
兩次罰籃可以給學生調整心態(tài),重新選擇的機會。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和意志品質的塑造具有很好的教育功能,情感上也更能接受考試結果。
籃球罰籃期末考試采用“兩輪罰籃取其優(yōu)”的作法既具有理論依據,又具有可操作性,是籃球選項班考察學生罰籃能力的一個比較合理、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