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經 鄧秀蘭
【摘要】中國經典民間游戲課程是彰顯跨學科意識的統(tǒng)整校本課程。作為本課程的首要載體,學本的編撰至關重要。編訂學本,遵循著篩選課程資源、編排課程內容、固化課程成果等基本程序。只有把每一個步驟做實研細,最終的學本質量才能得以保證,惠及學生。
【關鍵詞】民間游戲;課程;校本化;學本編撰
中國經典民間游戲是華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表征,然而,它正與現(xiàn)代都市里的兒童漸行漸遠。顯而易見,如果將民間游戲建設成一門獨具特色的小學校本課程,必將為兒童所喜愛。以此為問題意識,筆者申請了一個課題。經過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編撰符合小學生審美慣習的民間游戲課程學本(即學習手冊)非常關鍵。為了確保學本質量,在編撰時應嚴格遵循如下步驟——
一、篩選課程資源
建構一門課程,首先要甄選課程資源,民間游戲課程也不例外。只有科學地選定課程資源,這門課程才能持續(xù)順利地推進。筆者認為,在選擇民間游戲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適切性
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民間游戲數(shù)量龐大,可謂浩如煙海。在建設校本課程時,限于受眾、課時等因素,不可能窮盡,只能選取一小部分“適合”小學生的民間游戲,即它們應具有適切性。
1.安全度高
民間游戲的適切性,首先體現(xiàn)在安全性上。學生在校學習生活,安全始終居于首位。因而,我們給學生配置的民間游戲,務必是安全度高的,否則不宜選進學本。例如,射箭、拋石、蹴鞠等是年代久遠的民間游戲,驚險、刺激,但很明顯,由于上述游戲過于考驗人體力量,或器材存在安全隱患,我們不能將它們編入學本中。
2.區(qū)分性好
我們選擇民間游戲時,還需注意它們有較好的區(qū)分性。中國經典民間游戲課程是面向小學一至六年級學生的,橫跨六年,學生在身體、心理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異。小學低段、中段、高段的學情也有很大不同。有的民間游戲,適合六年級,不見得適合一二年級,如放風箏;有的適合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以上的學生玩起來可能就覺得幼稚了,如丟手絹……因此,篩選時,我們要具備為各年級“量身定做”民間游戲的意識,使之具有良好的區(qū)分性。
(二)趣味性
我們選進學本中的民間游戲,還需具有趣味性,即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當他們玩起來時,津津有味、贊不絕口。誠然,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多數(shù)民間游戲本身充滿了趣味性,但是,在我們篩選民間游戲時,仍需認真思考被選的游戲是不是不同年段的學生真正喜愛的。例如,跳竹竿,十分考驗肢體力量、協(xié)調性、靈敏度和相互配合的默契度,相對而言,高年級學生樂于挑戰(zhàn),倘若把它放在低段就不很合適了。
(三)教育性
毋庸置疑,中國多數(shù)民間游戲本身存有歷史、文化、教育、民俗等多種珍貴價值。但是,由于民間游戲的“民間”屬性,傳衍于世間萬象和有差別的風土人情中,也難免存在一些不適合小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游戲。例如,有些語言類民間游戲,充斥著一些庸俗的“黃段子”,有些民間游戲中包含的動作少兒不宜,這些民間游戲是斷然不能選入學本之中的。因此,教育性是我們篩選民間游戲時的重要考量。
二、編排課程內容
遵循上述若干原則,課題組推進了課題的研究工作。
(一)選定游戲條目
1.擴大視域精挑細選
為了真正研制出高質量的民間游戲校本課程學本,選材環(huán)節(jié)應慎之又慎。因此,在篩選民間游戲條目時,我們把視域打開,盡可能廣泛地查找資料,研讀數(shù)據(jù),歸檔整理。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歷時數(shù)月,課題組全體教師從各類書刊文獻閱覽的民間游戲條目不下15000個。經過充分研討,我們統(tǒng)合各種因素,仔細對比、精中選精,共確定112個民間游戲編入學本。
2.依據(jù)學情細化分組
我們把112個民間游戲初步商定后,隨即按主打游戲和重點游戲兩類、再依照學段、學情和課時等因素,對所選民間游戲條目進行了分組。最終,我們給每個年級安排了2-3個主打游戲和16-18個重點游戲。例如,一年級的主打游戲有跳房子、翻花繩,重點游戲有矮腳走路、踩矮蹺、剁白菜、過家家、老鷹捉小雞、跳田字格等。四年級的主打游戲有蕩秋千、孩兒燈,重點游戲有蹦對對、炒黃豆、穿四門、趕豬、拉大鋸、彈玻璃球等。
(二)確定學本框架
完成民間游戲條目分組后,我們進一步思考,學本究竟如何編才更為科學?這一階段,我們又做了兩項研究:
首先,研究編排思路。主打游戲,蘊含的文化信息豐厚,研究資料多,關涉領域多,不僅和體育有關,往往還和語文、美術、歷史、音樂、數(shù)學、科學等學科有關,集中體現(xiàn)出跨學科的特性。相對而言,重點游戲屬性單一,偏向于純玩。基于上述特點,我們認為:在編學本時,要給足主打游戲篇幅,從學科統(tǒng)整的角度,引導學生探究游戲背后諸多知識,通過關聯(lián)性學習,打通學科壁壘,提升學生思維品質。對于重點游戲,我們則需介紹其特點、玩法等即可。
其次,研究學本框架。在厘清了上述思路后,學本的框架自然就形成了。我們按照“類別優(yōu)先、區(qū)分主次”的原則,確定了學本的體例。對于主打游戲,我們設置了歷史源流、文海采萍、藝域暢游、科普時光四大板塊,最后是學有所得。其中,歷史源流又包含文獻記述、字源探究;文海采萍又包括童謠童趣、詩詞賞讀、奇幻故事、文林精粹、文海拾貝;藝域暢游又包括墨筆丹青、手工制作、音樂欣賞、嬉戲樂園;科普時光則將該民間游戲相關的科學知識呈現(xiàn)其中。而對于重點游戲,我們設置了活動準備、嬉戲樂園、點滴感悟等欄目,從而使學本框架更加立體化、科學化。
三、固化課程成果
(一)學本編訂
課題組經過多次反復研討,最終確定了學本框架。此后,課題組全體教師精誠配合、統(tǒng)籌分工、深耕細作,依循前期篩選的民間游戲課程資源和學本框架,以科學嚴謹?shù)膶W術態(tài)度,集中精力,又歷時數(shù)月,將各個年級的學本初稿用心編訂出來。這個過程,既是查找、整理資料的過程,更是有著自覺、合作意識的學術研究過程。
(二)學本排版
當我們科學有序地完成民間游戲課程學本的初編工作后,本課題的學術成果亦初步成型。此后,課題組全體教師又對學本進行了數(shù)次審稿,把發(fā)現(xiàn)出來的問題及時修正,持續(xù)提升民間游戲課程學本的質量。下一步,在學校的全力支持下,我們聘請了校外專業(yè)編印公司對學本進行設計、排版,進一步提高了民間游戲課程學本的學科性、專業(yè)性、可讀性、美觀性。
最終,中國經典民間游戲課程學本得以以較高的質量呈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