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榮,楊勤博
(山西省芮城縣人民醫(yī)院,山西 運城)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中最常見的腰部疾病之一。目前臨床針對該疾病主要采用的治療方式非手術治療-中醫(yī)針灸[1-2]。但是該治療方式極為漫長,現(xiàn)今并沒有任何特異性治療方式。該疾病不僅會導致患者下肢或是腰部出現(xiàn)放射性疼痛,同時還會使患者出現(xiàn)生活障礙,嚴重干擾患者日常生活。通過對患者進行綜合康復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疼痛癥狀[3-4]。因此通過對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診的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予以研究,針對臨床中出現(xiàn)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探究通過實行康復治療后的臨床效果,內容如下。
通過對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診的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予以研究,按照不同的治療方式將這100例患者分為基礎組與研究組。其中將針刺電針應用在50例基礎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齡28~78歲,平均(52.9±6.1)歲,病程時長 10 d至 3年,平均(5.2±1.32)個月;將其他康復治療+針刺電針治療應用于50例研究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26~80歲,平均(52.9±9.1)歲,病程時長3 d至4年,平均(6.54±1.26)個月。對兩組患者相關基線資料加以比對,結果顯示組間數(shù)據(jù)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基礎組:針對該組患者實行一個療程電針治療,一療程為四周,在進行針刺電針治療期間不再給予其他方式治療。利用毫針(0.35 mm×50 mm)對患者相應穴位進行消毒處理,分別選取以下穴位施針:腎俞、大腸俞、腰夾脊、秩邊、環(huán)跳、委中、承山、阿是穴等穴位。治療方式:以上穴位全部單側取穴。背俞穴沿著患者脊柱的方向以斜刺施針,將其施針深度控制在0.5~0.8寸,平補平瀉,得氣后連接型號為G6805-Ⅲ由青島鑫升醫(yī)療用品公司提供的電針儀器治療,選取1~2組穴位用疏密波,每天治療一次,留針時長每次半小時,6次/周,持續(xù)治療4周。
研究組:針刺電針治療方式同上,其它康復訓練:(1)調整適合患者休息的臥位姿勢,硬板床休息,從而減輕患者脊椎之間受到的壓力,同時緩解疼痛以及放松肌肉。當患者疼痛有所改善后,指導患者由帶腰圍下床活動逐漸改為腰部肌肉鍛煉。
牽引:對患者實行牽引治療,加大患者下腰椎之間的間隙,通過負壓力的增加促使韌帶受到前推壓力,可用于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并且經(jīng)過牽引還能松解神經(jīng)根和突出物之間的粘度,同時緩解患者肌肉痙攣癥狀,起到鎮(zhèn)痛效果。
推拿:適當暴露患者腰部位置,將按摩單蓋上,利用拇指點按患者腰部兩側位置。重點穴位:阿是穴、氣海俞、關元俞、大腸俞以及環(huán)跳穴等,同時對其患側下肢以及臀部實行按摩,整個按摩過程為20 min為宜。
分別將以上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治愈時間、住院時間進行比對。
治愈程度根據(jù)Matta功能平分標準進行評判,分為以下四個級別:優(yōu)、良、可和差??偡种禐?00分。解剖復位、疼痛、運動限制以及功能評分分別占據(jù):10分、35分、25分合30分,總評分>90分則視為優(yōu),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總優(yōu)良率為總優(yōu)率與總良率總和。
評判標準:根據(jù)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疾病的控制情況以及療效加以評判,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同時經(jīng)臨床相關檢查后結果顯示均為正常;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同時經(jīng)臨床相關檢查后結果顯示有所改善;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癥狀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是出現(xiàn)惡化為無效,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總和。
應用SPSS 24.0軟件進行計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詳情如表1所示,研究組與基礎組相對比,研究組患者臨床治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顯著偏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訓練后臨床情況()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訓練后臨床情況()
組別 n 臨床治愈時間(周) 住院時間(d)基礎組 50 16.5±1.7 12.5±3.3研究組 50 12.8±2.2 8.5±2.2 t 9.410 7.132 P 0.000 0.000
詳情如表2所示,研究組與基礎組相對比,研究組患者臨床總療效顯著偏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經(jīng)訓練后臨床療效[n(%)]
詳情如表3所示,研究組與基礎組相對比,研究組患者臨床總優(yōu)良率顯著偏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比較兩組患者經(jīng)訓練后Matta評分變化情況[n(%)]
臨床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出現(xiàn)和髓核、纖維環(huán)與軟骨板等腰椎間盤結構發(fā)生程度不同的退行性病變,當患者自身椎間盤纖維環(huán)突然受到來至外力的作用引起破裂,其髓核組織從發(fā)生破裂部位脫離,其周圍神經(jīng)根承受刺激或者是壓迫有關[5-6]。目前,年輕人出現(xiàn)該疾病的幾率隨年增加,可能是與年輕人日常不良姿勢、學習、工作等方面有關系。為了治愈患者,臨床必需擇選有效的治療方法治愈患者,從而提高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
中醫(yī)領域中常采用的治療方式為針刺電針治療,同時加入有效的其他康復治療,可緩解患者腰椎功能。通過對患者腰椎進行牽拉,可增加病變椎間之間的關節(jié)行間距,緩解椎間受到的壓迫,為髓核返回留置有效的空間,防止出現(xiàn)髓核壓迫神經(jīng)根,緩解疼痛,利于周圍組織水腫快速吸收以及病變椎體神經(jīng)根的吸收,促使腰椎功能快速康復。同時經(jīng)過康復鍛煉可顯著調節(jié)胸內壓與腹內壓,緩解腰椎的負荷,增強腰背肌肉力量,避免出現(xiàn)損傷[7-8]。本實驗結果顯示,研究組與基礎組相對比,研究組患者臨床治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顯著偏短,研究組患者臨床總療效顯著偏高,研究組患者臨床總優(yōu)良率顯著偏高(P<0.05)。
總而言之,將其它康復治療+針刺、電針應用于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不僅能加快患者病情康復,同時還能緩解疼痛,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