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娜
(廈門市第五醫(yī)院,福建 廈門 361101)
目前,臨床上可將蕁麻疹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為急性蕁麻疹,因食物、藥物等因素引起;另一種為慢性蕁麻疹,指的是癥狀持續(xù)反復發(fā)作時間大于6周者[1]。慢性蕁麻疹患者疾病發(fā)生后可表現(xiàn)出紅斑、皮膚瘙癢等一系列臨床癥狀,且病情遷延不愈,這不僅會對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還會使患者出現(xiàn)心理障礙[2]。因此,臨床上在治療該疾病時,還需要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鞏固臨床療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诖?,研究以本院診治的80例慢性蕁麻疹患者作為對象,探析實施強化心理護理的應用效果,具體內(nèi)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所納入的80例試驗對象,均為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在本院診治的慢性蕁麻疹患者,患者按護理方式不同進行分組。對照組(n=40,常規(guī)護理):男19例,女21例;年齡21~52歲,平均(36.24±1.39)歲;最短病程2個月,最長病程8個月,平均(4.62±0.45)個月。觀察組(n=40,強化心理護理):男17例,女23例;年齡22~53歲,平均(36.28±1.41)歲;最短病程2個月,最長病程9個月,平均(4.67±0.42)個月。兩組患者在性別比例、平均年齡與病程等基線資料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內(nèi)容包括:遵醫(yī)用藥、飲食指導、口頭宣教、生活指導和運動指導等內(nèi)容。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強化心理護理。內(nèi)容包括:(1)加強護理宣教:通過發(fā)放宣傳手冊、海報、舉辦講座等方式,向患者與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幫助患者進一步了解自身病情,使患者知曉遵醫(yī)治療的重要性;護理人員可多向患者講解一些成功治愈的病案,讓患者明白慢性蕁麻疹不是無法治愈的疑難雜癥,有助于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使其主動配合治療。(2)評估心理狀態(tài):護理人員需掌握患者的基本情況,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然后對影響患者心理的因素進行分析,制定具有針對性、個體化的心理方案;對于心理障礙明顯者,則需進行強化心理護理,可通過轉(zhuǎn)移注意力、暗示與鼓勵等方式,幫助患者重新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穩(wěn)定、平和的心態(tài),可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3)加強與患者的交流:組織同時間段就診的患者進行組內(nèi)群體討論,鼓勵患者主動介紹自己的病情,并分享治療疾病的經(jīng)驗,有利于及時發(fā)現(xiàn)誘發(fā)疾病的潛在因素;對于患者提出的問題及時解答,消除患者的疑惑,可減輕患者的恐懼、害怕心理。
1.3 觀察指標 (1)不良情緒評分:采用SAS評分與SDS評分量表進行評估[3]。SAS評分界值為50分,正常者<50分,重度焦慮者>70分;SDS評分界值為53分,正常者<53分,重度焦慮者>72分,得分越高,則表明患者不良情緒越嚴重。(2)護理效果評估:經(jīng)干預后,患者紅腫、瘙癢、風團等癥狀基本消失,為顯效;經(jīng)干預后,患者紅腫、瘙癢、風團等癥狀明顯改善,為好轉(zhuǎn);經(jīng)干預后,患者病情無變化或進一步加重,為無效。護理總有效率=(顯效+好轉(zhuǎn))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患者不良情緒評分 表1結(jié)果顯示,兩組患者未實施護理干預前,SAS與SDS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采用強化心理護理后,其SAS與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不良情緒評分比較分)
2.2 患者的護理效果 表2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95.00%)高于對照組(80.00%),組間具顯著性差異(P<0.05)。
表2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n,%)
蕁麻疹俗稱為風疹塊,在臨床上屬于比較常見的一種皮膚疾病,主要是因皮膚與黏膜血小管擴張、滲透性增加所引起的局限性水反應[4]。慢性蕁麻疹作為蕁麻疹的類型之一,具有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的特點,患者每日可感到瘙癢并伴有風團的癥狀;通常情況下,大部分慢性蕁麻疹患者的癥狀相對比較輕,風團有時多有時少[5];但少部分患者在早晨或是睡覺前癥狀會加重,從而對患者的生活產(chǎn)生影響。再加上慢性蕁麻疹患者存在免疫力低下的情況,且疾病又發(fā)生于皮膚表面,進而對患者的外形美觀產(chǎn)生影響,最終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良情緒[6]。有相關的臨床研究顯示[7],對慢性蕁麻疹患者實施護理干預,不僅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同時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中,觀察組實施強化心理護理后,其不良情緒評分、護理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對慢性蕁麻疹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根據(jù)評估結(jié)果制定針對性的強化心理方案,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能以穩(wěn)定平和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同時,加強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糾正患者的錯誤區(qū)域,并讓患者明白遵醫(yī)治療的重要性,可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這不僅能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還能使患者積極主動的配合臨床治療,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病情加快痊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8]。
綜上所述,對治療中的慢性蕁麻疹患者實施強化心理護理,不僅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還能提高整體護理效果,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