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玲,李偉恒
貧血是妊娠期常見疾病,除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等妊娠期特有疾病可能對母嬰帶來的影響外,妊娠期貧血也是影響母嬰健康的常見并發(fā)癥。據統計,我國孕婦缺鐵性貧血(IDA)的患病率為19.1%[1]。由于胎兒發(fā)育需大量能量與微量元素,常規(guī)飲食下鐵元素的攝入并不能滿足需要,導致胎兒可攝入與吸收的元素隨之減少,對胎兒的生長發(fā)育造成一定影響[2],并增加分娩風險[3-4]。而臨床對缺鐵性貧血的治療多采取補鐵劑,而補鐵劑又分靜脈補充和口服補充,妊娠期臨床較少選擇靜脈補鐵,多采取口服補鐵制劑。而目前對補鐵制劑的研究較多,但多為兩種補鐵制劑的分析及比較,且側重點多為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比較4種補鐵制劑治療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的臨床效果,并采用藥物經濟學分析,指導臨床用藥?,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3月-2019年8月廣東省懷集縣人民醫(yī)院門診收治的妊娠期缺鐵性貧血患者200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B組、C組和D組,每組50例。A組年齡20~39(27.28±1.12)歲,孕周16~30(24.18±2.32)周。B組年齡19~38(27.40±1.32)歲,孕周15~31(24.50±2.17)周。C組年齡21~41(28.51±1.04)歲,孕周17~30(24.91±2.24)周。D組年齡22~42(27.90±1.41)歲,孕周16~31(24.82±2.07)周。200例患者中,因用藥依從性差排除6例,自動退出研究3例,因早產退出研究4例。最終A組46例完成研究,B組48例完成研究,C組47例完成研究,D組46例完成研究。4組患者年齡、孕周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選擇標準 診斷標準:(1)有或無皮膚、口唇黏膜蒼白;乏力、心悸、氣短等重癥臨床表現。(2)妊娠期血紅蛋白(Hb)濃度<110 g/L,RBC<3.5×1012/L,紅細胞壓積(HCT)<0.30;血清鐵蛋白(SF)<20 μg/L。納入標準:符合缺鐵性貧血診斷標準;單胎;無血液系統疾病;胎兒正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相關疾?。黄渌蛞鸬呢氀?;近期接受過類似治療。
1.3 治療方法 A組采用右旋糖酐鐵分散片(江西華太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51946,規(guī)格:25 mg×60片,零售價:0.6845元/片)每次2片,每天2次。B組采用蛋白琥珀酸鐵口服溶液(濟川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43055,規(guī)格:每支15 ml(含蛋白琥珀酸鐵800 mg)×6支,零售價:11.8633元/支)每次1支,每天2次。C組采用多糖鐵復合物膠囊(上海醫(yī)藥集團青島國風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30033,規(guī)格:150 mg×10粒,零售價:2.806元/粒)每次1粒,每天1次。D組采用復方硫酸亞鐵葉酸片(吉林省西點藥業(yè)科技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65,規(guī)格:50 mg×36片,零售價:0.8377元/片)每次4片,每天3次。4組均治療6周。
1.4 觀察指標 比較4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指標、臨床療效及經濟效益。經濟效益以成本—效果比(C/E)及增加成本—效果比評定,以成本(C)、效果(E)分析計算C/E,數值越小經濟性越好。增加成本—效果比:△C/△E=以最低成本為參考,計算其他組△C/△E=(C1-C2)/(E1-E2)。
1.5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癥狀消失,血液指標恢復至標準;有效:癥狀好轉,血液指標上升;無效:未達上述標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2.1 治療前后血液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4組患者血紅蛋白、紅細胞數、血清鐵蛋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組血紅蛋白、紅細胞數、血清鐵蛋白均優(yōu)于治療前(P<0.05),但治療后4組血紅蛋白、紅細胞數、血清鐵蛋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4組治療前后血液指標比較
2.2 臨床療效比較 總有效率由高至低依次為C組87.23%,B組83.33%,D組73.91%,A組69.57%,但4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5.557,P>0.05)。見表2。
表2 4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3 藥物成本比較 治療成本從高至低依次為A組1 134.00元、B組1 008.00元、D組428.40元、C組119.70元。見表3。
表3 4組患者藥物成本比較
2.4 成本—效果比比較 成本—效果比由高至低依次為A組16.30、B組12.10、D組5.80、C組1.37,C組的成本—效果比最低。見表4。
表4 4組患者成本—效果比比較
2.5 不良反應比較 4組均未發(fā)生嚴重不良事件。A組發(fā)生不良反應3例(6.52%),包括腹脹2例,便秘1例;B組發(fā)生不良反應2例(4.17%),均為輕微腹瀉;C組發(fā)生不良反應2例(4.26%),包括食欲下降、便秘各1例;D組發(fā)生不良反應4例(8.70%),包括胃痛2例,輕微腹瀉1例,惡心1例。4組均通過飲食調節(jié)緩解,4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172,P>0.05)。
妊娠期缺鐵性貧血不但屬高危妊娠范圍,也是妊娠期常見并發(fā)癥之一。隨著妊娠時間的進展,孕婦血容量和紅細胞數量也逐漸增加,由于胎兒、胎盤組織的生長發(fā)育情況均需要額外的鐵元素。在孕婦的整個孕期,母體與發(fā)育中的胎兒需約額外增加鐵元素600~800 mg,因此,在妊娠期飲食指導中,孕中、晚期婦女給予適當增加鐵的攝入。但由于每天從飲食中吸收率約為10%,因此從飲食中可吸收的鐵元素相對較低。而如此階段未攝入足量鐵元素,容易引起缺鐵性貧血[5]。缺鐵情況隨著胎兒的增大,可嚴重影響胎兒生長發(fā)育、母體健康與妊娠結局。一旦母體內的儲存鐵被耗盡,食物也難以吸收到可以供母體需要的鐵。因此在這個時間,需要進行相應的補充鐵劑以提升機體內的鐵元素。而在鐵劑的補充方法中,以口服補鐵有效、價廉且安全,為臨床較常用的補充方法。臨床以無機復合物鐵劑和有機復合物鐵劑兩大類為常用的補充方法[6]。無機復合物鐵劑為一種游離的鐵離子制劑,補鐵效果較好,但具有明顯的不良反應,例如胃腸道反應明顯、口腔異味等。而有機復合物耐受性較好,診斷明確的缺鐵性貧血孕婦應及時口服補充元素鐵。右旋糖酐鐵分散片是有機高價可溶性鐵,這種鐵的成分較特殊,由于其分散片口服后在胃腸內溶解,由于不被胃部干擾,導致在小腸黏膜上分解得游離鐵,在較短的時間內,可通過被動和主動轉運被機體吸收,與轉鐵蛋白結合形成復合物進入血循環(huán),直接參與血紅蛋白的合成,儲存在體內,有效提高血紅蛋白含量,并能影響多種酶的活性,生物利用度高[7]。蛋白琥珀酸鐵口服溶液是一種有機鐵化合物,是利用藥物中的鐵與琥珀酸蛋白結合,形成鐵—蛋白絡合物,用于治療各種缺鐵性貧血,其中包括妊娠期缺鐵性貧血。蛋白琥珀酸鐵的吸收過程特殊:在胃中酸性環(huán)境下,蛋白琥珀酸鐵是沉淀狀態(tài),鐵離子不能釋放,不會損傷胃黏膜;在腸道,因為pH值的升高,沉淀重新變得可溶,蛋白膜被胰蛋白酶消化,鐵離子游離出來后可迅速在腸絨毛內被吸收[8]。這樣的鐵非常有利于機體的生理吸收,不是波峰型的吸收模式,而是呈現一種恒定的吸收的趨勢,在機體的各個部位滲透,且逐漸達到吸收與貯存的最佳平穩(wěn)狀態(tài)。多糖鐵復合物膠囊具有非常好的水溶性,且被人體吸收的幾率較高,可快速達到較高的血藥濃度,這其中的元素鐵并不是以高價鐵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分子形式存在,且對胃腸道刺激性的反應小,其安全性較高,因此在妊娠期的補充鐵劑的方式中,也是應用非常廣泛的藥物[9]。復方硫酸亞鐵葉酸片為鐵元素補充劑,其中鐵作為造血原料,可發(fā)揮有效的促進血紅蛋白合成及紅細胞成熟的目的,減輕胃腸道不良反應[10]。預防性使用鐵劑在大多數發(fā)展中國家仍未推廣,因此,及早做出診斷及治療為改善妊娠結局的關鍵[11]。
本研究結果顯示,4組患者治療后血液指標均優(yōu)于治療前;4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成本從高至低依次為A組1 134.00元、B組1 008.00元、D組428.40元、C組119.70元;成本—效果比由高至低依次為A組16.30、B組12.10、D組5.80、C組1.37,C組成本—效果比最低。依據藥物經濟學原理藥研究:C/E越低,達到治療最佳效果的總成本也就越低,其治療方案為最佳。因此,多糖鐵復合物膠囊是治療妊娠期缺鐵性貧血最經濟合理的給藥方案。
綜上所述,在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的治療中,右旋糖酐鐵分散片、蛋白琥珀酸鐵口服溶液、多糖鐵復合物膠囊及復方硫酸亞鐵葉酸片4種補鐵藥物均可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其中以多糖鐵復合物膠囊治療總有效率稍高,成本—效果比最低,是最經濟合理的給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