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壤
急性重癥肺炎是目前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內科急危重癥,發(fā)病的主要原因是肺部感染。急性重癥肺炎疾病發(fā)病急且病情進展速度快,如若患者發(fā)病后未得到及時救治那么則會導致病情快速進展直到引發(fā)全身性嚴重癥狀,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臨床上,急性重癥肺炎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發(fā)熱及咳嗽咯痰等,檢查發(fā)現肺部存在明顯濕啰音及支氣管聞及呼吸音,該疾病會引發(fā)心力衰竭等,故病死率較高,目前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法是抗炎和補液[1-2]。為找尋治療該疾病的良好方法,本文觀察治療急性重癥肺炎疾病時應用頭孢曲松鈉的臨床效果,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寧鄉(xiāng)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急性重癥肺炎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18~76(48.54±1.38)歲;病程13~51(33.74±1.49)h;體質量47~79(64.68±1.56)kg。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18~74(47.62±1.49)歲;病程13~49(32.66±1.58)h;體質量47~77(63.54±1.65)kg。2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已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且本次研究已經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認可。
1.2 病例選擇標準 所有患者在醫(yī)院檢查均確診為急性重癥肺炎;本次研究排除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患者;排除患有語言障礙或精神障礙患者;排除存在對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藥物過敏患者;排除合并惡性腫瘤患者;排除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排除存在機體免疫系統不健全患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治療:常規(guī)擴張氣道、充分維持機體水電解質平衡,營養(yǎng)支持、化痰治療,共治療14 d。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石藥集團中諾藥業(yè)(石家莊)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3022881]混合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100~250 ml稀釋為50~80 mg·kg-1·d-1后靜脈滴注,每天1~2次,共治療14 d。
1.4 觀察指標 (1)2組患者治療后臨床各項指標,包括機械通氣時間、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三凹征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2)治療前后肺功能變化,包括最大吸氣壓、最大呼氣壓、用力肺活量(FVC)、呼氣峰值流速(PEF)及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5項指標;(3)治療前后炎性因子包括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IL-1β水平進行檢測;(4)最終治療效果即總有效率。
2.1 臨床各項指標比較 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三凹征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后臨床各項指標比較
2.2 肺功能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各項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4 d后,2組最大吸氣壓、最大呼氣壓、FVC、PEF、FEV1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P<0.01),且觀察組各項指標改善幅度大于對照組(P均<0.01)。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2.3 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CRP、IL-6、TNF-α及IL-1β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4 d后,2組CRP、IL-6、TNF-α及IL-1β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P<0.01),且觀察組各項水平低于對照組(P均<0.01)。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2.4 最終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14 d,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75.00%(χ2=6.274,P=0.012)。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例(%)]
臨床上治療急性重癥肺炎疾病的主要方法是抗感染治療,但是由于患者長期服用抗生素導致機體對多種病原菌出現了一定的抗藥性,大量耐藥菌的出現使得以往傳統的抗感染治療已經無法滿足患者實際需求,無法對機體的炎性反應進行抑制,更無法有效控制病情,促進患者恢復身體健康[3]。
根據相關資料研究發(fā)現,急性重癥肺炎疾病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包括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這些病菌會導致患者機體出現大量的炎性因子,同時有效激發(fā)炎性因子出現瀑布效應,加快炎性因子的發(fā)展速度[4]。另外,此種情況可導致患者發(fā)病的病原菌對機體免疫機制進行干預,導致患者自身免疫力不斷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極大促使患者急性重癥肺炎疾病發(fā)生進展[5-6]。
有研究表明,在使用以往傳統的抗感染藥物治療基礎上對患者使用頭孢曲松鈉注射治療可有效殺滅病原菌,有效控制機體炎性反應,充分改善患者各項臨床癥狀[7]。頭孢曲松鈉屬于一種第三代抗生素,該藥物的抗菌譜較廣,同時藥物療效較好,對于革蘭陰性菌、厭氧菌等病原菌均有著較好的效果,尤其是對沙雷菌以及銅綠假單胞菌更是有著一定殺滅作用[8]。頭孢曲松鈉可對細菌正常合成細胞壁起到極大抑制性作用,以此使得細菌由于缺少細胞壁凋亡[9-11]。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三凹征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14 d后,2組最大吸氣壓、最大呼氣壓、FVC、PEF、FEV1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且觀察組各項指標改善幅度大于對照組;2組CRP、IL-6、TNF-α及IL-1β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各項水平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最終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75.00%,與杜家杰[12]報道結果相一致,研究對100例患者分組治療,試驗組患者治療后臨床各項指標均好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治療后肺功能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炎性因子水平好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最終治療總有效率為98.00%,高于對照組的74.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急性重癥肺炎疾病治療中應用頭孢曲松鈉的臨床效果顯著,患者接受治療后臨床各項指標良好,且明顯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治療總有效率高,故值得在臨床上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