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鑫,佘定章,楊富民,王中文,楊古秦,戈佳云,唐波,王琳
1.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肝膽胰外科,云南 昆明 650010;2.寧蒗縣人民醫(yī)院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云南 麗江 674300;3.寧蒗彝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普外科,云南 麗江 674300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推廣,基層醫(yī)院開展胰十二指腸切除術(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的病例數(shù)逐年增加。為了降低術后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基層醫(yī)院對胰管空腸吻合技術的選擇需更加慎重。寧蒗彝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應用陳氏貫穿胰腺連續(xù)縫合法行腸壁內(nèi)翻套入式胰腸吻合術技術(以下簡稱“陳氏吻合技術”)行PD治療壺腹周圍癌1例,治療效果良好,現(xiàn)報道如下。
病人:女性,58歲,因“皮膚鞏膜黃染并尿色深黃10余天”于2020年3月10日至寧蒗彝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就診,病人整體病程較長,反復進食后上腹隱痛不適20余年。近4個月納差伴體重下降7 kg,10余天上述腹部癥狀反復,并出現(xiàn)黃疸。入院后完善實驗室檢查,甲胎蛋白4.9 μg/L,癌胚抗原(CEA)2.43 μg/L,總膽紅素(TBIL)186.5 μmol/L,直接膽紅素(DBIL)127.7 μmol/L,丙氨酸轉氨酶(ALT)191 U/L,天冬氨酸轉氨酶(AST)144 U/L,堿性磷酸酶(ALP)420 U/L,凝血酶原時間(PT)12.6 s,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36.82 s。術前影像學檢查結果見圖1。術前診斷為壺腹周圍腫瘤。排除手術禁忌證,與病人進行病情與治療方案溝通后,決定行PD。術中大體與局部探查后,未發(fā)現(xiàn)明顯的轉移與局部血管侵犯情況,予以標準Whipple順序實施PD,采用陳氏吻合技術進行胰管空腸吻合[1]。該技術可簡述為胰管與空腸的準備、吻合與收緊3個重要環(huán)節(jié)。(1)胰管與空腸的準備(圖2A):于腸系膜上靜脈中心偏左側離斷胰腺,胰腺殘端游離長度1.5 cm,使用硅膠管支撐胰管后以4-0不可吸收縫線褥式縫合,使胰腺斷端合攏;距離空腸斷端4 cm,選取腸系膜對側腸壁做小于胰腺斷端1 cm的吻合切口, 以3-0不可吸收血管滑線固定胰腺上緣與空腸切口上方。(2)吻合(圖2B):采用3-0不可吸收血管滑線進行吻合,總體由4個進出針過程連續(xù)重復完成:①由胰腺上緣起,距斷端1.5 cm處由胰腺腹側進針貫穿至背側出針;②由空腸吻合切口上緣起,距離切口長軸切緣1.5 cm處進針,縫針于空腸漿肌層內(nèi)走行至距離切口長軸切緣0.5 cm處出針;③距離胰腺斷端0.5 cm處由胰腺背側進針貫穿至腹側出針;④距離空腸吻合切口長軸切緣0.5 cm處進針,縫針于空腸漿肌層內(nèi)走行至距離切口長軸切緣1.5 cm處出針。(3)收緊:吻合過程中適度收緊縫線,直到縫至胰腺下緣最后一針完成后,雙手配合輕柔地拉緊縫線,此時可見胰腺斷端將完全包入空腸腸腔內(nèi),空腸呈現(xiàn)內(nèi)翻狀態(tài)(圖2C1、C2)。
圖1 術前影像學檢查 A.MRI提示胰膽管匯合處中斷,肝內(nèi)外膽管與胰管擴張;B.CT提示壺腹部周圍占位性病變
病人術后情況穩(wěn)定,術后第3、4、6天分別拔除盆腔、溫氏孔、胰腺周圍引流管,術后第37天拔除T管。未發(fā)生膽汁漏、胰瘺、胃腸道吻合口漏等嚴重并發(fā)癥。術后病理提示為壺腹部中-低分化腺癌,切緣未見癌,第8組與第16組淋巴結各見1枚癌轉移,第12組與第14組淋巴結未見轉移。
圖2 胰腸吻合操作示意圖 A.胰管與空腸的準備;B.吻合;C.收緊,見胰腺斷端將完全包入空腸腸腔內(nèi),空腸呈現(xiàn)內(nèi)翻狀態(tài)
胰瘺是PD術后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據(jù)統(tǒng)計,截至目前,即使在大型的臨床中心,胰瘺的發(fā)生率仍處在5%~45%之間的高水平[2]。盡管胰瘺的發(fā)生與胰腺病理類型、質地軟硬、胰管直徑、術中失血、年齡、營養(yǎng)狀態(tài)、手術史等情況關系緊密,但是手術方式、術中材料、圍手術期護理與用藥等因素也不容忽視,尤其是胰腺與消化道的重建技術選擇,近年來在術后胰瘺預防的研究中愈來愈受到重視[3]。
1995年陳孝平團隊提出了“U”形縫合法進行胰腸吻合,但在應用過程中存在吻合口缺血、胰瘺等并發(fā)癥。通過對縫合方式、使用線材的探索研究后,形成了陳氏吻合技術。陳氏吻合技術屬于一種套入式消化液接觸性胰管空腸端-側或端-端吻合技術。應用該技術進行了多中心臨床應用研究,在2 000余例病例中,未發(fā)生B級與C級胰瘺,而A級胰瘺的發(fā)生率也非常低(8.8%)[4]。陳氏吻合技術操作的關鍵點在于與傳統(tǒng)胰腸吻合的縫合方法不同。縫線縫合貫穿胰腺的前后層,是完全穿透胰腺實質的縫合,這一操作是套入式吻合技術的優(yōu)點所在,能夠將腸管更加牢固地縫合到胰腺斷端處,吻合質量可靠。對于質地脆軟以及胰管直徑較小的胰腺,使用套入式技術能夠降低吻合難度,減少導管對黏膜吻合時發(fā)生吻合位置實質切割破損的概率。因此,該技術覆蓋的胰腺病理類型較廣泛。
陳氏吻合技術分為間斷縫合與連續(xù)縫合方法,其中間斷縫合3~5根針線即可完成,而連續(xù)縫合僅需要1根針線連續(xù)縫合后完成。每一針縫合后均收緊縫線,在全部縫合操作完成后,通過線頭的牽拉、收緊與結扎能夠使胰腺斷端自動套入吻合的腸管中。這種做法使吻合口兩側組織受力均勻,且對合緊密。陳氏吻合技術與捆綁式吻合相比,不僅能夠獲得降低針孔胰漏風險的效果,同時操作簡單[5-6],避免因經(jīng)驗不足捆綁操作過松而引起微小胰液滲漏,以及過緊而發(fā)生組織壞死的情況。
本例手術采用陳氏胰腸縫合技術進行胰管空腸吻合,操作過程中觀摩手術的外科醫(yī)師均表示能夠清楚和模擬操作過程,普遍認為該技術比較容易學習和掌握,能夠獨立完成操作。在保證手術切緣安全性的同時,病人未發(fā)生出血、胰瘺等嚴重的術后并發(fā)癥,恢復情況理想。因此,筆者認為陳氏貫穿胰腺連續(xù)縫合法行腸壁內(nèi)翻套入式胰腸吻合術技術具有一定的基層醫(yī)院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