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方方,吳 瓊 ,魯昌輝
(1.湖北醫(yī)藥學院附屬隨州醫(yī)院婦產(chǎn)科,湖北 隨州 441300;2.鄂州市中心醫(yī)院中醫(yī)科,湖北 鄂州 436000)
宮頸癌是一種發(fā)病于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常見惡性腫瘤,患者可見尿急尿頻、肛門墜脹、陰道異常出血等表現(xiàn)[1-2]。宮頸癌的發(fā)病率約可占婦科腫瘤性疾病12%左右,其5年生存率約為3.2%~13%[3-4]。因此,宮頸癌對于女性的健康、生活質(zhì)量與生命安全均構成嚴重危害。上皮間質(zhì)轉化為惡性腫瘤細胞運動與侵襲能力提高的一項重要的生物學表現(xiàn)[5-6]。宮頸癌早期時通過手術治療能夠取得較理想預后,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阻止或延緩惡性腫瘤細胞的侵襲與轉移是治療宮頸癌的重要目標,也是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化療是輔助手術治療及失去手術時機患者的一種主要治療手段,能夠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減緩病情進展[7-8]。但化學藥物存在較明顯的毒副作用,中晚期的宮頸癌患者在疾病消耗下對于化療的耐受度較差,從而影響了化療的療效。隨著中醫(y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近年來以中醫(yī)藥佐治宮頸癌的方案得到廣泛認可。本院依據(jù)中醫(yī)理論擬定清宮排毒湯應用于化療過程中,以期提高患者耐受度與臨床療效,減緩或阻止惡性腫瘤細胞上皮間質(zhì)轉化進程,預防腫瘤近端、遠端轉移的發(fā)生。現(xiàn)以本次研究客觀評估其應用效果,將研究過程與結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08例宮頸癌患者納入研究,將入選患者劃分為常規(guī)組與治療組。常規(guī)組納入54例患者,年齡46~68歲,平均(56.41±7.82)歲;臨床分期:Ⅱa期18例,Ⅱb期19例,Ⅲa期及以上17例;腫瘤分型:鱗癌25例,腺癌18例,腺鱗癌11例。治療組納入54例患者,年齡45~69歲,平均(56.56±7.91)歲;臨床分期:Ⅱa期17例,Ⅱb期18例,Ⅲa期及以上19例;腫瘤分型:鱗癌26例,腺癌19例,腺鱗癌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診斷標準:西醫(yī)依據(jù)第6版《婦產(chǎn)科學》中宮頸癌相關標準診斷[9]。中醫(yī)依據(jù)《中醫(yī)婦科學》相關診斷、辨證分型標準診斷[10]。病例納入標準:①經(jīng)醫(yī)學影像學、宮頸組織活檢、血清腫瘤標志物等相關檢查、化驗,由本院??浦髦渭耙陨腺Y歷醫(yī)師結合臨床表現(xiàn),依據(jù)上述診斷標準確診為宮頸癌的患者;②首次確診宮頸癌的患者;③可見主證:陰道出血、下腹墜脹、面色暗黃、氣短懶言,次證:頭暈目眩、神疲倦怠、手足發(fā)麻、失眠多夢,舌質(zhì)淡、少苔、津少,脈細;④預估生存時間>6個月;⑤患者與家屬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或疾病的患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家族惡性腫瘤遺傳史的患者;③出現(xiàn)轉移病灶的患者;④有凝血功能障礙、免疫功能異?;蚣膊〉幕颊?;⑤處于感染性疾病急性期、心腦血管系統(tǒng)不良事件急性期的患者;⑥合并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的患者;⑦有精神系統(tǒng)疾病、溝通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⑧對于本次研究用藥過敏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
1.2.1 常規(guī)組: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營養(yǎng)支持、對癥治療等基礎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TP方案化療,順鉑(國藥準字 H20103216)50 mg/m2加入至0.9%氯化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43271)1500 ml中,靜脈滴注。紫杉醇(國藥準字H20057404)140 mg/m2,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中,靜脈滴注。7 d后休息4周為1個化療周期,共治療3個化療周期。
1.2.2 治療組:在上述常規(guī)組全部治療方案的同時給予清宮排毒湯治療。方劑組成:生黃芪50 g,牛膝30 g,云苓、白花蛇舌草、熟地、昆布各24 g,白芍15 g,蒼術12 g,黃柏、生曬參、當歸、生甘草各10 g。加減:有食欲不振者加陳皮、枳殼各10 g;有畏寒肢冷加附片、肉桂各10 g;有帶下清稀伴量多及水腫者加大生黃芪用量至60 g,澤瀉15 g,豬苓10 g;有便秘者加火麻仁10 g,生大黃6 g。諸藥由本院中藥房以水煎法統(tǒng)一制備為湯劑,每劑240 ml×2袋,分早晚溫服。從化療第1天開始服用至3個化療周期結束。
1.3 觀察指標 治療3個化療周期后,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血清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糖類抗原125(Saccharide antigen 125,CA125),輔助T細胞(Helper T cell,Th)1(Th1)/Th2細胞因子:γ-干擾素(Interferon-γ,IFN-γ)、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2、IL-6,上皮間質(zhì)轉化基因:Vimentin、N-cadherin、E-cadherin、α-catenin的mRNA表達量的變化情況;統(tǒng)計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中醫(yī)癥候積分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標準計分[11]。主癥:陰道出血、下腹墜脹、面色暗黃、氣短懶言;次癥:頭暈目眩、神疲倦怠、手足發(fā)麻、失眠多夢。主癥輕微計2分,中度計4分,重度計6分;次癥輕微計1分,中度計2分,重度計3分。
血清腫瘤標志物、Th1/Th2細胞因子檢測,采用全部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外周肘靜脈血樣5 ml,使用離心機按30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取血清,按雙抗體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上皮間質(zhì)轉化基因檢測,采集全部患者宮頸正常組織與宮頸癌組織,提取各組織樣本的RNA,轉錄合成cDNA,按熒光定量 PCR法測定基因的mRNA表達量。
1.4 療效標準 臨床療效依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實體瘤療效標準評估[12]。以腫瘤病灶完全消失,癥狀消失,無新發(fā)腫瘤病灶且維持至少4周為完全緩解;以癥狀顯著改善,腫瘤病灶縮小幅度≥30%,且維持至少4周為部分緩解;以癥狀未見進展,腫瘤病灶縮小幅度不足30%或增加未達20%為穩(wěn)定;以腫瘤病灶增大幅度達到20%及以上,或有轉移病灶出現(xiàn),或有新發(fā)腫瘤病灶為進展;總有效包括完全緩解與部分緩解。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1.48%,常規(guī)組為62.96%,治療組高于常規(guī)組(P<0.05);治療組整體療效水平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上皮間質(zhì)轉化基因相對表達量比較 見表2。兩組患者正常宮頸組織Vimentin、N-cadherin、E-cadherin、α-catenin基因mRNA表達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宮頸癌組織中Vimentin、N-cadherin基因mRNA表達量均高于本組正常宮頸組織(均P<0.05),E-cadherin、α-catenin基因mRNA表達量均低于本組正常宮頸組織(均P<0.05);治療組Vimentin、N-cadherin基因mRNA表達量均低于常規(guī)組(均P<0.05),E-cadherin、α-catenin基因mRNA表達量均高于常規(guī)組(均P<0.05)。
表2 兩組患者上皮間質(zhì)轉化基因相對表達量比較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 見表3。治療前兩組患者主癥、次癥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主癥、次癥積分均較本組治療前下降(均P<0.05),治療組均低于常規(guī)組(均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分)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見表4。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EA、SCCA、CA125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下降(均P<0.05),治療組均低于常規(guī)組(均P<0.05)。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2.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h1/Th2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見表5。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Th1/Th2細胞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IFN-γ、IL-2較本組治療前升高(均P<0.05),IL-4、IL-6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均P<0.05);治療組IFN-γ、IL-2均高于常規(guī)組(均P<0.05),IL-4、IL-6均低于常規(guī)組(均P<0.0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h1/Th2細胞因子水平比較(ng/L)
2.6 不良反應 治療組發(fā)生惡心嘔吐1例,腹瀉1例,脫發(fā)3例,白細胞減少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11%(6/54);對照組上述不良發(fā)應依次為1例,2例,3例,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4.81%(8/54),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28,P>0.05)。
宮頸癌是一項嚴重危害女性健康與生命安全的惡性腫瘤,其防治工作已經(jīng)得到全社會范圍的廣泛關注。在正常健康的宮頸上皮細胞中E-cadherin、α-catenin等上皮表型的分子呈高表達,具有介導上皮細胞組織黏附、維持其極性、促使細胞局限于局部組織內(nèi)、阻斷細胞向周圍組織運動與遷移的作用。在宮頸癌的形成與進展過程中,上皮細胞表型出現(xiàn)異常變化,其間質(zhì)表型發(fā)生異常增強[13-14]。此時Vimentin、N-cadherin等間質(zhì)表型的分子出現(xiàn)異常升高表達,形成間質(zhì)轉化。發(fā)生上皮間質(zhì)轉化后,細胞之間的極性、黏附性均出現(xiàn)減低,使其易于脫離局部組織而向周圍組織運動、遷徙,最終發(fā)揮促進宮頸癌細胞向外浸潤、轉移的作用。正常狀態(tài)下人體的Th1/Th2細胞保持著動態(tài)平衡,以維系機體免疫功能,因各種原因引發(fā)的Th1/Th2細胞因子紊亂,可誘發(fā)免疫功能異常[15-16]。宮頸癌在形成與進展過程中將Th1/Th2平衡機制打破,使腫瘤細胞逃避免疫的能力增強,從而促進腫瘤的生長及向外浸潤、轉移。IL-2、IFN-γ是Th1的細胞因子,主要發(fā)揮介導細胞免疫的作用。IL-6、IL-4為 Th2的細胞因子,IL-6具有促進炎性反應、調(diào)節(jié)腫瘤細胞轉移與凋亡,介導血管異常新生形成、促進腫瘤生長的作用。IL-4可抑制Th1細胞因子的分泌,從而抑制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Th2細胞因子的高表達為免疫逃逸的一項關鍵機制。因此調(diào)節(jié)Th1/Th2平衡對于宮頸癌的治療、預防病情進展均具有積極作用。CA125、CEA、SCCA為宮頸癌的主要腫瘤標志物,對于其診斷、療效評估、預后判斷等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化療為宮頸癌手術輔助治療及中晚期患者治療的主要手段。因此近年來以中醫(yī)中藥佐治宮頸癌的研究逐漸增多。
中醫(yī)理論將宮頸癌歸納入“崩漏、癥瘕、五色帶下”等范疇[17-18]。認為本病多由患者先天羸弱、后天失養(yǎng)或偶遇邪毒侵體,或因情志郁結,而使沖任失調(diào)、胞宮損傷,血瘀、邪毒積聚,久而損傷臟腑形成本病。因此治療應以清瘀活血、排毒榮養(yǎng)為要。本院根據(jù)中醫(yī)理論擬定清宮排毒湯應用于宮頸癌的化療過程中,并開展此項研究,通過觀察上述各項指標在治療前后的變化情況,客觀評估清宮排毒湯的應用效果、分析其作用機制。清宮排毒湯中蒼術、黃柏、牛膝為三妙丸組成成分,三妙丸具有消腫止痛、清熱燥濕功效,用于治療濕熱、濕毒下注導致的濕疹癢痛、婦科帶下等病癥,癥狀可見全身乏力、食欲差、下肢重著、病灶紅腫發(fā)熱并疼痛,帶下味臭色黃量多,舌苔黃膩;現(xiàn)代常用于治療宮頸癌、宮頸炎、盆腔炎等見上述表現(xiàn)者。生曬參味甘、微苦,性微溫,歸心、腎、脾、肺經(jīng),有大補元氣、止渴生津、復脈固脫,安神益智功效,多用于脈微肢冷、脾虛食少、津傷口渴、久病虛羸、氣血虧虛等癥的治療。生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jīng),有固表止汗、補氣升陽、利水消腫、斂瘡生肌、托毒排膿等功效,常用于人體正氣不足、氣虛乏力、中氣下陷、臟器下垂、氣虛水腫、癰疽難潰或久潰難以收口。白花蛇舌草味微甘、苦、藥性涼,歸胃經(jīng)、大、小腸經(jīng),有解毒抗癌、清熱利濕功效,屬清熱藥范疇內(nèi)的抗腫瘤藥物,多用于治療盆腔炎及腫瘤的治療;現(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白花蛇舌草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功能,有抗菌、抗腫瘤作用,有增強人體腎上腺皮質(zhì)的生理功能。當歸味辛、甘,藥性溫,歸肝、脾、心經(jīng),有補血調(diào)經(jīng)、活血止痛、通經(jīng)、潤腸通便功效,主要用于血虛引起的眩暈心悸、面色萎黃、腸燥便秘等癥的治療。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歸肝、脾經(jīng),有養(yǎng)血柔肝、斂陰止痛、平抑肝陽、調(diào)經(jīng)止汗功效,多用于治療血虛萎黃、頭痛眩暈、四肢攣痛、脅痛、腹痛、自汗、盜汗等癥的治療。云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jīng),有利水滲濕、安神定志、健脾功效,主要用于痰飲眩悸、水腫尿少、脾虛食少、驚悸失眠等癥的治療。熟地味甘、藥性微溫,歸肝、腎經(jīng),有益腎填精、滋陰補血功效,多用于肝腎陰虛、血虛萎黃、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內(nèi)熱消渴,崩漏下血等癥的治療。昆布味咸、性寒,歸肝、腎、胃經(jīng),有軟堅散結,利水消痰功效,主要用于瘰疬、癭瘤、痰飲水腫等癥的治療。生甘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穩(wěn)心復脈、調(diào)和諸藥。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應用清宮排毒湯后能夠提高宮頸癌化療的臨床療效。治療后治療組患者宮頸癌組織中Vimentin、N-cadherin、E-cadherin、α-catenin基因mRNA表達量均優(yōu)于常規(guī)組;提示清宮排毒湯具有阻斷或延緩腫瘤細胞上皮間質(zhì)轉化的作用。治療組患者IL-4、IL-6、IFN-γ、IL-2表達水平均優(yōu)于常規(guī)組;提示清宮排毒湯可能通過調(diào)節(jié)Th1/Th2平衡發(fā)揮增強患者免疫功能,減少免疫逃逸等機制發(fā)生阻斷或延緩宮頸癌細胞上皮間質(zhì)轉化,最終實現(xiàn)減慢病情進展、延長患者生存周期的作用。通過治療治療組患者血清CEA、SCCA、CA125水平均低于常規(guī)組;提示清宮排毒湯通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抗腫瘤、促進組織新生等機制發(fā)揮更為有效的拮抗腫瘤、抑制腫瘤生長等作用。通過觀察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提示在化療過程中應用清宮排毒湯不會增加患者不良反應,治療方案安全可行。
綜上所述,清宮排毒湯佐治宮頸癌能夠提高臨床療效,通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恢復免疫平衡等機制發(fā)揮阻斷或延緩腫瘤細胞的上皮間質(zhì)轉化及更為理想的抗腫瘤作用,且用藥方案安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