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旦
摘要:青稞是高海拔特有的種植作物,對于農牧業(yè)來講屬于主導產業(yè)以及特色產業(yè)是影響當?shù)剞r民經濟收入水平的關鍵因素,會給畜牧業(yè)、加工業(yè)發(fā)展帶來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進行青稞栽培時,應當重點落實播種技術、種地技術、施肥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要點,以此來確保能夠提高青稞的生產產量。
關鍵詞:高海拔;青稞;栽培技術
青稞育種主要以提升產量以及穩(wěn)定產量作為主要的目標。現(xiàn)階段,高海拔地區(qū)青稞種類都具有早熟、中矮桿等特點,成長的周期120~130d,作物成熟期的高度可以達90~110cm,且果實較為飽滿,千粒質量可以達到35~45g,抗寒抗旱能力均在平均水平之上。
1青稞概述
青稞是禾本科大麥屬的一個種,是高海拔地區(qū)具有道地性的特有作物,因其生長期短、抗逆性強和耐寒耐旱的特點,廣泛種植于高原上海拔較高的冷涼地區(qū)。青稞一直是高原地區(qū)當?shù)厝俗钪饕目诩Z來源,青稞秸稈也是牛、馬和羊等牲畜的主要飼料來源之一。此外,青稞也被用于少數(shù)民族的一些宗教祭祀活動中。青稞的籽粒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特別是β-葡聚糖、黃酮等微量元素含量很高。隨著醫(yī)用和保健方面的特性被發(fā)現(xiàn),青稞的實用價值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圍繞著青稞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產業(yè),通過產業(yè)交叉創(chuàng)造出了諸多的以青稞為原料或含有青稞某種特有成分的食品、飲品、保健品和藥品等。
2青稞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2.1整地技術要點
土地整治是指對低效、不合理和未利用的土地進行治理,對生產建設破壞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進行復墾,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改善農業(yè)生產條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活動。播前要深耕施入農家有機肥1500kg左右、過磷酸鈣50kg,再次深耕整地,提高整地質量,耕作層須達到20cm~30cm,整地要求達到土層深厚、平整,肥力均勻一致的水平。
2.2播種技術要點
2.2.1種子處理
播種時首先要選擇優(yōu)良品種。播前用15%的粉銹靈按種子量的0.1%~0.3%拌種,防治黑穗病;石灰水浸種。兌成1%的石灰水,每50kg石灰水浸種27.5kg,浸種過程不許攪拌,浸種2h~3h,其防治青稞黑橞病、條紋病。
2.2.2播種時間
選適宜的播種期,阿壩州農區(qū)較早,牧區(qū)較遲,全州播種時限3月27日~4月25日;密度:基本苗25萬株~28萬株,播種量15kg/667m2~18kg/667m2。
2.2.3施肥技術
施足底肥,在施肥上應掌握“前重后輕,重施底肥,早施追肥”的原則。一般施有機肥1500kg/667m2~2000kg/667m2?;屎头N肥應占總施肥量的72%~80%。其中尿素5kg,磷肥20kg作底肥;看苗促控,對于土質差、基肥少、播種遲、群體較小的麥田,施尿素5kg/667m2左右,加快分蘗速度;拔節(jié)后苗勢仍差的田地,追施磷肥20kg/667m2,鉀肥7kg/667m2~8kg/667m2。為防早衰,后期可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
3田間管理
苗期:主要在全苗、勻苗的基礎上,促進早分蘗、早扎根,達到蘗足、苗壯、根系發(fā)達,即培育壯苗。在管理上以促為主,保證有足夠的壯苗成穗。中期:主要在保分蘗增穗數(shù)的基礎上,促進壯稈和大穗的形成,防止徒長和倒伏。在管理上促控結合,做到看天、看地、看苗追肥和灌水。針對群體過大、長勢過旺的農田,要做好控肥、控水和增施鉀肥及草木灰等措施。后期:主要養(yǎng)根保葉,延長上部葉片的功能期,防止旱、澇、病、蟲等自然災害,做好防倒,達到穗大粒飽滿。
3.1查苗補苗
出苗一周后,對缺苗斷壟地塊補種,保證苗齊苗勻。確?;久缭?8~20萬株以上。
3.2灌水
播種后40d左右,即四葉一心期,灌頭水,而后每隔15d左右澆1次水,直到雨季來臨為止。針對土壤沙性較重,保肥保水較差的地塊,播種后25~30d灌頭水;在雨季(6~8月)若遇干旱也要每隔15d灌水1次;每1次灌水都要灌足、灌透、灌勻。若雨季降雨過多,將農田靠水渠的兩側挖開排除積水,做好排澇、防倒等工作。
3.3追肥
3.3.1追肥量與時期
在四葉一心期,隨頭水每667m2追施尿素7.5kg,孕穗期追肥2.5kg,同時在追肥灌水中,要做到看天、看地、看莊稼進行追肥、灌水。
3.3.2追肥方法
灌水前,將化肥(尿素)均勻撒入農田中,隨即灌水。
3.4除草
青稞田間雜草種類主要有野燕麥草、野油菜、灰灰菜和然巴草等。農業(yè)防治方法采取深翻、“扎紐”(京瑪蘗)、中耕鋤草等措施?;瘜W除草方面,一是單子葉雜草防治,主要是在青稞農田中單子葉雜草野燕麥草的防治,在苗期(拔節(jié)前)即頭水后一周左右,每667m2用50~60mL“大驃馬”防治野燕麥草,或用“愛秀”噴霧防治野燕麥草,每667m2用量80mL,兌水25~30kg。二是雙子葉雜草防治,從青稞外部形狀看,在青稞拔節(jié)前即頭水后一周左右,用“千里尋”防治雙子葉雜草,每667m2用80mL,兌水25~30kg,均勻噴霧防治,防除野油菜、灰灰菜等雙子葉雜草。在防治雙子葉雜草時,需注意避免逆風風向,并遠離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以免造成其他藥害而減產。不能在中午大太陽下噴霧,最好在陰天或早上、下午進行噴霧。在防治雜草時,使用“大驃馬”防治單子葉雜草時,必須隔1d后使用“千里尋”防治雙子葉雜草,不可同時施用和混用。
3.5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要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綠色防控”的原則。
3.5.1主要病害及防治
通過種子包衣防治黑穗病等種傳病害。對青稞生育后期出現(xiàn)的條紋病和堅散黑穗病等,應及時人工拔除,深掩埋病株,控制病源,嚴防再度傳染。
3.5.2主要蟲害及防治
主要蟲害有地老虎、蠐螬、金針蟲、薊馬和蚜蟲等。地下害蟲防治主要采取一是進行冬灌,滅幼蟲。二是利用黑光燈、青稞酒渣(拌藥)等進行人工捕殺,或每天早晨在新被害植株周圍人工捕殺幼蟲。三是利用化學藥劑防治地下害蟲。地上害蟲防治主要是在地上害蟲(蚜蟲等)發(fā)生初期,每667m2用“叫停”30g兌水25~30kg噴霧防治,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40mL,兌水25~30kg噴霧;或10%“大功臣”(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20g,兌水25~30kg噴霧;或選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稀釋噴霧,可以有效防止蚜蟲等地上食葉、吸汁害蟲。
4結語
綜上所述,相關數(shù)據統(tǒng)計顯示,當前我國的青稞產量還是非常少,并且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青稞的需求。所以,必須要深入分析研究青稞出現(xiàn)低產的原因,還要引入當下先進的青稞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提升青稞的品質和產量。當前,青稞對種植技術要求相對較高,從地塊的選擇再到存儲都要有專業(yè)的技術,因此,必須要加大對青稞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系統(tǒng)總結并制定出青稞栽培技術規(guī)范,為青稞大田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 尼瑪潘多. 青稞高產栽培技術[J]. 農家科技(下旬刊),2019(7):41.
[2] 陳玉芬. 青稞栽培技術要點[J]. 吉林農業(yè),2019(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