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冬青
摘要:閱讀能力作為文學素養(yǎng)之一,是學生必備的基本語文素養(yǎng),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既是認知和表達能力的體現(xiàn),也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綜合表達。因此,本文將重點分析基于閱阿讀的小學語文教學。將培育學生具備發(fā)現(xiàn)生活美的能力和視野,將語文教學的課堂和生活有機地融為一體。引導小學生從日常的生活實踐中去體會和感悟到語言的魅力,尋找?guī)椭W生提高自身核心素養(yǎng)的途徑。
關鍵詞:有效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語文學習想要達到明顯的提升效果,主要就在于勤閱讀,詩詞名句、著作名篇、情景美句等,都可以起到提升語言能力的作用。當翻開一本書時,沉浸在閱讀之中,品味和感受作者的內(nèi)心,從中感悟文學的魅力的同時也在悄然吸收著文學知識。
1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
1.1不拘泥與課內(nèi)
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既要著眼于課文內(nèi)容,但又不能拘泥于課文內(nèi)容,這不僅是核心素養(yǎng)與新課標的需求,也是閱讀教學本質(zhì)特征的體現(xiàn)。唯有將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生活化,將閱讀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才可以引導和幫助學生從教室邁向課外,構成課內(nèi)、課外閱讀活動的巧妙關聯(lián),由此使閱讀教學與閱讀實踐活動彼此相融,使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水平得到提高,責任感和擔當感得到培養(yǎng)。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借助課文內(nèi)容陶冶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構成優(yōu)良的思想品德,實現(xiàn)健全人格與人文素質(zhì)的提升。
1.2增加學生閱讀量
由教師、學生等人員進行閱讀教學的對象和文本內(nèi)容的媒介。在推動和實施的教學中,老師也需要認真地貫徹并嚴格執(zhí)行新的課程規(guī)范。采取個性化的閱讀方法和形式,充分尊重學生的需求。具體而言,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指導老師的知識技巧和能力作為教學的基礎,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宣傳學生自主性,表達自己的心理情感和體驗,在閱讀中表現(xiàn)出自己的個人品格,張揚自己的個性,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比如在對《將相和》一課進行課堂教學時,老師可以先要求學生自行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粗讀,使學生可以初步對課文有一個認識和思考。在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和思索的時候,老師應充分理解、尊重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體會與感受,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大膽發(fā)揮自己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此外,老師還須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自己覺得比較好的詞句進行摘錄,例如該文中有很多的成語“負荊請罪”“澠池之會”以及“完壁歸趙”等,在學生進行優(yōu)美詞句積累的整個過程中,對學生本身而言,就有助于學生對成語的理解,并且明白應該怎么用,該用在哪個地方,這有助于學生文化素質(zhì)的提高。利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將教學內(nèi)容進行生活化,學生會在循循善誘的過程中,產(chǎn)生個體化的閱讀和實踐活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思想意識以及擔當意識,強化學生社會參與性。
2調(diào)動主動閱讀的興趣
興趣即動力。興趣可以支撐一個人對某件事物從未知、接觸、理解、深入、研究一步步的探索下去,對人的記憶力、思維創(chuàng)造力都有一定的幫助。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在學生的興趣上進行嘗試創(chuàng)新。
2.1引入多媒體教學
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具,將多媒體教學形象化的引入課堂之中。提高課堂氛圍,豐富學生的課堂活動,影響學生的在情感感知,在身臨其境中感受文字魅力。同時,在文字、聲音、圖片等多樣化的場景中提升閱讀的魅力。
2.2感受作品的思想
在閱讀教學中,就算教師沒有給學生教授具體的閱讀感受和理解,學生在首次接觸一個作品時也是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和理解。教學不單單是給學生講述、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深入作品,接受自己的第一感受與理解,在這種基礎上讓學生將知識與生活連接在一起,感受作品,感受生活。以作品融入學生的生活,為學生的未來的閱讀自主意識與語言能力提升打下扎實基礎。
當代學生在讀書方面缺乏主動性,在這方面,教師可以對以下幾種方式進行嘗試:
2.2.1懸念調(diào)動法
在進行閱讀學習時候,將作品中的懸念留給學生來解決。在教師為學生閱讀一篇文章時,要把握張馳度,知道重點在哪,懸念在哪,在學生聽到快出結果時候,將這個結果留給學生,學生因為迫切想知道答案而會自由瞎想文章的結果會如何,這樣會比老師讀出來的結果更加豐富多彩,給學生創(chuàng)造答案的環(huán)境和尋找答案的時間,充實學生內(nèi)在的精神世界。
2.2.2故事梗概法
教師首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的大概框架,讓學生就這個框架來進行引導性閱讀。例如,在學習之前,將故事框架標注,分段閱讀,加深印象。開始,老師可以給學生做一個故事的簡要介紹,勾起學生的興趣,給予學生充足的想象空間,然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想象進行學習,故事內(nèi)容會更加豐富和生動,讀起來也會別有一番感覺。
3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1取消老師講學生讀的教學模式,建立相互講讀的機制
在閱讀上要有討論性的進行,根據(jù)每個學生在生活經(jīng)驗、知識基礎方面的不同差異,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徹底扭轉課堂上以老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把閱讀自主權分給學生,把課堂的自由討論權也交給學生。在閱讀后,學生可以多方位交流,可以和學生交流,可以和老師探討,老師不能立刻否定學生的看法,也不能給學生灌輸自己的思路,課堂閱讀屬于學生和老師共同學習進步的活動,各抒己見。讓閱讀教學在雙方共同的努力下發(fā)展。
3.2鼓勵疑問的學習氛圍
在愉快和諧的環(huán)境中,可以有效地展示一個人的智慧,也能充分體現(xiàn)他的個性和心理特征。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平等交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個人潛能,鼓勵學生對文章的學習。學習中能夠隨時提問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少提問得到的能力就少,多提問學會的也就越多。學生大膽的提問和老師耐心的解答,可以提高老師在學生心中的氣質(zhì),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省和自我意識,為學生未來的創(chuàng)造心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國經(jīng)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小學生思維表達方式日益活躍。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jīng)難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因此,作為對知識的學習最終決定性的因素,讓這些知識更好地貼近生活,便于的學生理解和利用,這個問題正是當前課堂教學的研究重點和方向。教師應該以這個問題為主體和工作的方向,不斷地探索并完善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1]王麗梅, 張立云, 趙玲玲.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13, 13(003):183-183.
[2]蔡銀霞.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之初探[J]. 北方文學:下, 2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