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維導圖作為發(fā)散性思維的可視化工具,應用到小學美術教學設計中可結合各要素開發(fā)出指向不同功能的思維導圖,如:學前導圖、目標導圖、過程導圖、板書導圖等。本文從區(qū)別傳統(tǒng)教學設計出發(fā),通過比較,明晰基于教學設計的各種思維導圖在促進目標合理、充分掌握學情、同行直觀對話、構建知識體系等方面具有的明顯優(yōu)勢,探索高質量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設計的新思路。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美術;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作用很多,對于成功的課堂教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這點從很多教師盡管一節(jié)課只有短短幾十分鐘,但在教學設計上卻要花費大量時間策劃、研究、預設上可以看出。
思維導圖作為英國“記憶之父”托尼·布贊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提出的一種發(fā)散性思維的可視化工具,被各行各業(yè)廣泛應用已屢見不鮮。由于其易學易懂、實用性強、便于記憶聯想創(chuàng)造等獨特優(yōu)勢,正受到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喜愛。思維導圖的圖示化、個性化特征又與美術學科特征不謀而合,賈勇老師在《思維導圖在小學美術教學設計中的運用初探》一文中也說:“假如需要選擇一個最適合運用思維導圖的學科,那就應該選擇美術;假如需要選擇一個最適合運用思維導圖的教師群體,那就應該選擇美術教師?!北疚膶⒕唧w探究思維導圖在小學美術教學設計功能開發(fā)上的效用。
一、學前導圖,充分了解學情
學前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通過一定預習之后,用思維導圖畫出自己在本課想知道的內容,或某種表現方法等。中心符號可以是課題或圖像,請學生圍繞中心符號向周圍自由發(fā)散,展開各種聯想,將自己腦海中感興趣或有疑問的信息自由、即時地記錄下來。這種從中央發(fā)散,運用曲線、符號、顏色和圖片形成的一個完全自然的有機組織容易讓學生擺脫慣有的思維模式,沖破邏輯思維的束縛,敞開心扉。當然,教師需要對學生有恰當的引導。例如學生繪制導圖存在思維障礙時,教師可由某個切入點多角度的進行啟發(fā)如:這是什么?這個怎么表現出來的?是否理解課本中的內容?學前思維導圖可有效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也方便教師了解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興趣偏好以及學習基礎,方便教師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活動。
二、目標導圖,指向活動設計
教學目標作為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指明了教學中學生所要達到的學習結果。思維導圖式的教學目標對新教師相對友好,可以根據最終學生要達到的學習結果逆向設計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與常規(guī)的文字表述相比,導圖式教學目標不受線性結構、語法規(guī)范和符號形式的制約,快捷直觀?!爸R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教學目標的第一級發(fā)散,接下來制定各項目標的具體內容是第二級發(fā)散,那么接下來的第三級發(fā)散呢?在常規(guī)文字敘述的目標里,到這一步就沒有了,但導圖式目標卻可以繼續(xù)發(fā)散下去。例如:“知識與技能”目標制定之后可以深入教材挖掘教學知識點和技能要點有哪些,找到學生學習掌握知識點技能的路徑及策略,這便是第三級發(fā)散,其他兩個目標亦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屬于隱性教學目標,教學實施中不是獨立的環(huán)節(jié),需不失時機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筆者建議在目標導圖中用顏色加以單獨區(qū)別,以提醒執(zhí)教者注意。日常教學中,尤其新教師易出現上一節(jié)課上下來,教學目標達成度不高的問題。究其原因是目標歸目標,設計歸設計,教師沒有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與整堂課的教學活動設計緊密聯系起來。導圖式教學目標由學習結果逆向延伸至教學活動的設計,出發(fā)點和終點始終如一。
三、過程導圖,全景呈現思路
思維導圖繪制的教學過程圖簡潔直觀、各級發(fā)散主次分明,邏輯結構非常清晰。好的過程設計不僅與“教學目標”建立緊密聯系,過程的各要素更是一個有機整體。思維導圖將多個教學活動通過線條、色彩、文字、圖像聯接起來,相互之間更易理清關系、產生聯想。而傳統(tǒng)的文字或表格式教學設計模板,均是線性結構,詳細的教學過程無法呈現在同一個頁面,前后教學環(huán)節(jié)易脫節(jié),各教學要素之間的聯系往往被弱化甚至忽視。在教學研討、磨課等活動中,思維導圖作為對話中介,還更容易讓同行教師理解設計意圖。教師間能根據思維導圖中的過程節(jié)點進行探討,增加或刪除節(jié)點,或者重新調整節(jié)點之間的邏輯結構、遞進關系等,使過程設計更加完善,有利于形成富有集體智慧結晶的教學設計。新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使用過程思維導圖不僅易記住基本流程,避免顛倒遺忘,還方便教師多次試教后修改節(jié)點,形成成熟的教學設計,提升設計能力和反思能力。托尼·布贊也說:當你對自己所畫的思維導圖不滿意時,“你應該提醒自己,這只是第一稿,還需要修改才能趨于成熟。”
四、板書導圖,構建知識體系
傳統(tǒng)教學板書多為線性結構,導圖式的板書可以把美術課題作為中心符號,圍繞中心符號的幾個發(fā)散主題畫一張思維導圖;也可以針對課的知識要點、技法要點各畫一張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借助簡單的詞語、夸張的線條、大膽的色彩、有趣的圖像符號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將分散的知識點連成線,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網絡,既方便知識的提取和應用,又方便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一行為對學生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學生疫情期間線上美術課程的自主學習以及生活中的遷移運用都有良性循環(huán)。
結語:
思維導圖作為可視思維的優(yōu)質工具,與教學設計的各要素結合能擦出新的火花,運用在美術學科的教學設計過程更是如虎添翼。教師在教學設計的各個階段可以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教學,拓展師生雙方的邏輯思維、發(fā)散思維模式。理論和實踐都能證明:思維導圖對教師教學設計質量的提高有著明顯的效用。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優(yōu)缺點,思維導圖并不能保證教師做出最優(yōu)的教學設計,作為一種工具它并不能取代教學設計本身。我們需要重視教學設計背后的理論學習和教學經驗的積累,具備了更加豐富的思維素材,思維導圖在教學設計中的工具性作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參考文獻:
[1]王大根.美術教案設計[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14-15.
[2]徐晨紅.蔡亞萍.思維導圖應用于化學教學設計的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0(10)22-23.
[3]布贊T,布贊B.思維導圖[M]卜煜婷,譯.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注:本文系2020年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小學美術教學設計中‘思維導圖’的運用于研究”(項目編號:JK20146)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潔(1982.10-),女,安徽蕪湖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美術教育